海星等棘皮動物影響海洋碳循環

2021-01-10 科學網

 

德國萊布尼茨海洋學研究所日前發表公報說,最新研究發現,海星等棘皮動物在海洋碳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能夠在形成外骨骼的過程中直接從海水中吸收碳。

 

棘皮動物是生活在海底的無脊椎動物,分為海星綱、海膽綱、蛇尾綱、海參綱和海百合綱等5類,其身影遍布各大洋。研究發現,棘皮動物會吸收海水中的碳,以無機鹽的形式(例如碳酸鈣)形成外骨骼。它們死亡後,體內大部分含碳物質會留在海底,從而減少了從海洋進入大氣層的碳。通過這種途徑,棘皮動物大約每年吸收1億噸的碳。

 

此前已知,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進入海洋後,海水酸性會上升,傷害珊瑚礁和貝類。此次研究人員發現,酸性海水對棘皮動物的侵害也非常嚴重,令這類生物無法形成牢固的含鈣外骨骼。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專業雜誌《生態學專論》(Ecological Monographs)季刊中。(來源:新華網 周谷風)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德國研究發現海星等棘皮動物影響海洋碳循環
    海星德國萊布尼茨海洋學研究所日前發表公報說,最新研究發現,海星等棘皮動物在海洋碳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能夠在形成外骨骼的過程中直接從海水中吸收碳。棘皮動物是生活在海底的無脊椎動物,分為海星綱、海膽綱、蛇尾綱、海參綱和海百合綱等5類,其身影遍布各大洋。研究發現,棘皮動物會吸收海水中的碳,以無機鹽的形式(例如碳酸鈣)形成外骨骼。它們死亡後,體內大部分含碳物質會留在海底,從而減少了從海洋進入大氣層的碳。通過這種途徑,棘皮動物大約每年吸收1億噸的碳。
  • 棘皮動物: 海星, 沙錢和海膽
    棘皮動物或棘皮動物門(棘皮動物)的成員是最容易識別的海洋無脊椎動物。這個門包括海星(海星),沙錢和海膽,它們通過它們的徑向身體結構來識別,通常具有五個臂。您經常可以在潮汐池或當地水族館的觸摸池中看到棘皮動物物種。大多數棘皮動物很小,成年大小約10釐米,但有些可長到198釐米長。不同的物種可以以各種鮮豔的顏色被發現,包括紫色,紅色和黃色。
  • 棘皮動物
    接下來進入正文說道棘皮動物,大部人第一反應估計是「誒 棘皮動物 棘皮動物是個啥?」海綿寶寶這部動畫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而海綿寶寶的朋友也就是那隻粉紅色的海星——派大星就是棘皮動物的一種了。(沒錯藝術就是派大星)我記得派大星好像說過,你知道海星是怎麼進食的嗎(也可能是網友玩的梗)正常來說先把食物吃到嘴裡,再咽到胃裡這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了吧但是海星的操作就酷炫多了先把胃吐出來,把食物消化好以後再打包到肚子裡海星的生長發育模式在整個動物界絕對都是獨樹一幟的海星的幼蟲與成熟體完全不同,當然這沒什麼大不了的自然界中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 海洋中的棘皮動物,長相極為奇怪,且擁有匪夷所思的生活習性
    要問說哪裡的動物長得最奇怪,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海洋。因為我們人類本身生活在陸地,對於陸地上生活的動物多有親近之意,相比於海洋,陸地上的動物也更為我們所熟知。畢竟對於普通人,大海更是未知領域,對於大海的了解也僅限於一些圖像。
  • 【鬼谷說】棘皮動物:六親不認的演化步伐
    對於這些朋友,我只想說,你們呀,還是圖樣圖森破,說到奇怪,怎麼能不提這個星球上長相最詭異,演化走位最風騷的棘皮動物呢?誒,棘皮動物是啥動物呀?這個嘛,不如就先拿我們最熟悉的的棘皮動物——海星來舉個例子吧。
  • 隨心所欲的演化路線,生物史上最奇特的動物類群,棘皮動物
    之前我們在了解海星的時候提到了一個名字「棘皮動物」,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棘皮動物以及棘皮動物的演化史。一般來說,科學家們把一些動物歸類為同一個類群,最大的一個依據就是這些動物都有著一些共同的特徵。
  • 【遠古的密碼】棘皮動物
    棘皮動物門屬後口動物,在無脊椎動物中進化地位很高。全為海產。形態差別很大,有星狀、球狀、圓筒狀和花狀。
  • 海星的奇異功能——再生術,殘肢也能發育成新個體!
    棘皮動物就是一類再生能力非常強的無脊椎動物,而海星就屬於典型的棘皮動物。海星一般生長在無浪的潮間帶和近岸海域的深水下層,屬於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星的長相看起來像多角的星星,其身體中央的部分叫體盤,每條腕都從體盤上長出來。常見的海星都是5條腕,但也有數量較多的50條腕海星。
  • 海星怎麼吃?海星營養雖豐富,但要注意這兩類禁忌人群!
    海星是一種海洋棘皮動物,長相比較奇特,很多人都不知道海星究竟該怎麼吃,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海星是可以食用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究竟海星可以怎麼吃。海星怎麼吃海星是一種棘皮動物,由於其形狀像五角星而得名,海星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鹹味和濃鬱的鮮味,而且其中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胺基酸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等,海星比較常見的吃法有:清蒸、煮食、蒸蛋、煲湯等。
  • 海星吃法有多講究?漁民切開的一瞬間,肉在哪裡?
    相信大家對海星都非常熟悉吧,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海星也是可以吃的。海星是棘皮動物中結構生理最具代表性的一類,它與海參,海膽同屬棘皮動物,但是海星的殼非常堅硬。而且海星的種類有很多,它們廣泛分布於砂質海底、軟泥海底、珊瑚礁以及各種深海的海洋中,五顏六色的海鮮看上去非常漂亮,很難讓人們想像,這種東西竟然也可以吃。
  • 海底之星——海星
    海星,這個動物相信一定不陌生吧!《海綿寶寶》相信都看過,裡面有個派大星傻的可愛,對不對,這期我們就介紹這位嘉賓——海星海星與海膽一樣都是棘皮動物。它們長得就像一個個五角星六角星,因此,人們叫它們海星。親的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海星家族代表,小星星。
  • 從國外新引進8種海星 南京海底世界要開「海星派對」
    記者昨從南京海底世界獲悉,該園從國外新引進8種海星供遊客觀賞,並將舉行「海星派對」活動。海星,棘皮動物,系標誌性海洋生物之一,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大洋中。海底世界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從國外引進的8種海星分別是朱古力海星、紅羽毛海星、蛇海星、海燕海星、藍指海星、鏈珠海星、濾沙海星和麵包海星,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加勒比海海域等。
  • 創意繪畫 | 神奇的海星
    大海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的動物植物,其中一種像星星的動物叫海星,它是棘皮動物中結構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類,體扁平,多為五輻射對稱,體盤和腕分界不明顯。地球上現存種類1600種,化石種類300種,廣泛分布於砂質海底、軟泥海底、珊瑚礁及各種深度的海洋中。通過觀察圖片,我們看到的海星不僅形態多樣,顏色也非常漂亮,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創作出漂亮的海星吧。
  • 碳循環是什麼意思?每種生物都是海洋碳循環的一環,保證生態穩定
    自然界碳循環的意思是碳元素的存在數量不變,只是在大氣、海洋、大陸、動植物體內變換存在形式的一種循環。碳循環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並且地球上的自然界不可以失去這樣的循環。碳元素的常見存在形式之一就是二氧化碳,它既可以作為空氣的一部分圍繞在我們的身邊,也可以溶解在海水中讓植物去攝取。
  • 高清手機壁紙‖小清新治癒-海星,是海裡的星星嗎
    天上的星星掉了下來,掉到了海裡,化為了海星。嗚嗚嗚~~~乍一聽,挺浪漫的實際上,透過浪漫看到浪漫背後的本質海星,棘皮動物門海星綱有棘目動物海星存在的歷史十分悠久現存種類1600種,化石種類300種,廣泛分布於砂質海底、軟泥海底、珊瑚礁及各種深度的海洋中。
  • 棘冠海星:海中毒魔鬼,貪吃的珊瑚殺手
    連成一片的碩大珊瑚礁群,甚至能改變所在區域的地表形態,並影響周圍的生態環境。珊瑚礁為包括幼魚、蠕蟲、軟體動物、海綿、棘皮動物和甲殼動物在內的許多動植物提供了舒適的生存空間。據估計,全世界共有約25%左右的海洋物種都生活在珊瑚礁地帶。
  • 你見過海星嗎?你知道海星怎麼吃嗎?教你做鮮美的的海星美食
    海星,是棘皮動物中結構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類。體扁平,多為五輻射對稱,體盤和腕分界不明顯。海星與海參、海膽等同屬棘皮動物。它們通常有五個腕,但也有四六個,體扁平,多呈星形。整個身體由許多鈣質骨板借結締組織結合而成,體表有突出的棘、瘤或疣等附屬物。
  • 我竟然迷上了看海星屁股!
    海星的屁股,是海中孔雀開屏,只有被天使尿過的雙眼才有機會親眼見到。怎麼看海星都是軸對稱圖形,轉來轉去沿中間對摺,左右兩邊重合。也就意味著海星不分上下左右,又哪裡來的腦袋和屁股。海星屁股絕不是網絡上海洋傳說,最早在2015年有人在Reddit上發了張照片。
  • 中國澄江化石庫發現棘皮動物始祖化石
    東方網8月4日消息:一種名為「古囊動物」的珍稀化石在中國澄江化石庫被發現,並被證實是現代海洋中的代表性動物———棘皮動物的始祖化石。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英國《自然》雜誌7月22日以最高研究論文規格「Article」形式發表了由中國地質大學、西北大學教授舒德乾等與英國劍橋大學康威莫裡斯教授合作完成的這一重大突破性成果。
  • 你見過海星進食嗎?它們竟然會吐出自己的胃……
    最近,網上就有傳言說,海星在進食時會吐出自己的胃,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帶著強烈的好奇,真相小分隊來到了北京海洋館探尋真相。 北京海洋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水族館,不同場館內飼養與展示的海洋魚類及生物達千餘種、數萬尾。沿路前行,穿梭在不同的場館中,靜謐而瑰麗的海洋世界,有著各種色彩斑斕、奇特多樣的海洋生物,置身其中,仿佛開始了一趟海底環遊之旅,吸引了眾多遊人前來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