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大部降溫明顯 極端天氣發生可能性增大

2020-12-08 騰訊網

  9月27日,瑞士聖莫裡茨的一對夫婦在雪中散步,這是當地今冬降下的第一場雪。

千年極寒不來 極端天氣仍有

  「千年極寒」說從科學上講是站不住腳的,不過,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極端天氣發生的可能性在增大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帥蓉 實習記者秦逸發自北京 「天氣真冷,聽說今年冬天特別冷,比去年還冷。」由於最近冷空氣「扎堆」造訪,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溫明顯,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已經有雪花飄落。而據英國氣象局稱,蘇格蘭地區出現了30年來最寒冷的九月,測得最低氣溫零下4.4攝氏度。

  這種並不常見的「瞬間入冬」現象,讓天氣成了熱門話題。「千年極寒」論隨之登場。

  極寒消息「內熱外冷」

  9月16日,俄羅斯列格努姆通訊社刊出《氣象學家稱歐洲將迎來千年一遇的嚴冬》的消息,稱:「波蘭氣象學家日前表示,歐洲將迎來一千年以來最冷的冬天。根據波蘭氣象學家掌握的數據,溫暖的墨西哥灣流正在變弱,將停止為歐洲提供抵禦北極嚴寒的屏障。」

  該消息10月7日被《揚子晚報》引用後,引起軒然大波。《揚子晚報》的消息稱,「拉尼娜」擾亂暖流活動,歐洲或現千年一遇寒冬。並引述波蘭科學家的說法,「一旦墨西哥灣暖流完全停止活動,歐洲將進入新的冰河世紀。」報導還進一步延伸,提示中國也需警惕低溫天氣。

  隨後,該消息被廣泛轉載,頻繁見諸國內報端。

  不過,有點奇怪的是,波蘭科學家「千年極寒」說更多的是出現在波蘭、俄羅斯、東歐等國的媒體上。當記者在諸多搜尋引擎中鍵入相關英文詞條時,並未發現有西歐和美國的主流媒體對這位波蘭科學家的言論做跟蹤報導。

  俄羅斯也有官員和專家表示,並不同意這位名叫米哈伊爾·科瓦爾沃斯基的波蘭科學家的言論,俄國氣象局專家否認了俄國將經歷「千年最冷」的冬天,並指出墨西哥灣暖流仍然強勁,俄羅斯將迎來一個正常的冬天,且有可能比去年稍暖。

  「千年嚴寒」沒有依據

  今年冬天,歐洲真的會遭遇千年一遇的嚴寒嗎?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波蘭學者關於「千年極寒」的觀點從科學上來講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從預報手段上來看,對「千年極寒」這種極端氣候進行預測已經超出了目前人類的科學發展水平。國際上對極端氣候的預測才剛剛起步,在沒有可信賴的預報手段下做出預測顯然是不科學的。

  其次,氣候預測不僅複雜,而且難度很大,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任福民介紹說,氣候預測不同於天氣預報,二者在技術手段上有很大差別。天氣預報就像看圖說話一樣,通過觀察雲的變化比較容易測得,7天以內的天氣預報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信賴的。但氣候預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從大氣現在的狀態很難預測一個月以後的天氣情況。不僅需要了解大氣以外的信息,如海洋活動信息、兩極的冰雪變化、高原的冰雪變化、地表狀況的變化,甚至還需要了解地球以外的變化,如太陽活動等,作為氣候預測的考慮因素。而所有這些因素之間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並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就算從大量的歷史數據中分析得出了一定的關係,這種關係在未來能不能持續也很難保障。

  「氣候預報難就難在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其準確率離公眾的要求還很有距離。」任福民嘆道。

  據了解,著名的英國哈德利氣候中心就曾因為錯誤預測了2009年至2010年的冬天,最終迫於公眾壓力從今年2月起停止發布季節性氣候預測結果。哈德利中心是全球頂尖的氣候研究和預測機構之一,其口號是「保持第一,從不第二」,氣候預測之難可見一斑。

  「波蘭科學家僅憑『拉尼娜』現象單一因素得出『千年極寒』的預報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是沒有可信度的。」任福民說。

  多位專家還向本報記者介紹,「拉尼娜」並不直接影響墨西哥灣暖流。「把『拉尼娜』和墨西哥灣暖流扯到一起有『風馬牛不相及』的感覺。」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解釋說,目前國內外研究還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來證明「拉尼娜」與墨西哥灣暖流有直接關係。

  任福民舉例說,自1986年以來,歐洲地區發生過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兩次出現了冷冬。

  極端天氣或將造訪

  如此一個在氣象界人士眼裡根本站不住腳的「千年極寒」說,是如何流傳開的呢?近日,《新快報》記者輾轉聯繫上了這位神秘的「波蘭科學家」——波蘭氣象與水務管理研究所的氣候學家科瓦爾沃斯基。

  面對記者的詢問,科瓦爾沃斯基一頭霧水,大聲喊冤。9月初,他曾接受波蘭一個廣播電臺的訪問。不過,他否認說過「歐洲將會遭遇千年一遇之冬的字眼,是媒體斷章取義,才有了上述說法」。

  在該廣播電臺的網站上,確實刊登了訪問科瓦爾沃斯基的新聞,其內文對「千年極寒」說隻字未提,但新聞標題上卻赫然出現了「千年寒冬」的字眼,並被波蘭多家網站轉載。

  儘管是以訛傳訛,但仍行之萬裡,民眾對於今年冬天是不是會很冷的關注程度倒是可見一斑。

  任福民表示,總體上氣候變暖是個大的背景,是「主旋律」。「拉尼娜」現象的出現可能會在總體上產生降溫作用,但從全國來看,降溫只是主旋律上的小波動。

  宋連春解釋說,影響我國冬季氣溫異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現象外,歐亞中高緯度的環流形勢對我國冬季氣候也有重要影響。其中,西伯利亞高壓及東亞冬季風活動與我國冬季氣溫密切相關。

  就目前幾股「勢力」的活躍程度綜合分析,今年冬季我國冷暖變化幅度較大,部分地區氣溫可能較常年同期偏低,也可能出現階段性的強降溫過程。

  「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增大。」宋連春說。

  冷冬對經濟影響不小

  儘管 「千年極寒」的冬天是不太可能光臨歐亞大陸了,但中國股市卻因為這一消息而著實「火」了一把。10月13日,與煤炭、燃氣、取暖等有關的諸多股票價格飆升。證券業專家表示,這也體現出可能出現的寒冷冬季會對經濟產生不小的影響。

  冷冬對於經濟的影響並不鮮見。2010年2月,德國工商協會發言人特萊爾就表示,嚴冬給德國帶來約20億歐元的經濟損失。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提醒道,面對可能到來的冷冬,應該有風險防範意識並建立風險管理機制。他舉例指出,2008年的冰災幾乎讓中國的經濟增長減少了一個百分點。他建議,儲備充足的能源、原材料及初級產品,確保電力、暖氣、糧食供應,在交通設施和緊急救助等方面都應該做好充足準備。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介紹,冷冬對於交通、農業和能源方面的影響非常大。比如糧食、蔬菜及其他各種食品都可能出現供給不足的情況,價格會大幅上漲。「除了煤炭的庫存在量上要做足以外,還要注意地域的分散性儲存。」魯政委補充道,如果糧食儲備充足但過於集中,那麼受惡劣天氣影響而造成交通阻斷的地區還是會面臨缺糧問題。

  「不過冷害天氣只是有可能,不要過於恐慌。」金柏松提醒道。

  連結:「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是一種自然現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會出現,它是西班牙文「聖女」的音譯,指的是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冷。

  「厄爾尼諾」(聖嬰)現象則與之截然相反,是指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暖。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一般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

  「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包括,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乾燥,而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地區出現偏多降水,非洲西岸及東南岸和東北亞地區異常寒冷。

  在中國,一般來說,「拉尼娜」現象在秋冬季會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較強,冬季氣溫比正常情況低。

相關焦點

  • 南方降水不停 北方降溫明顯 專家詳解五一前後天氣變化及特點
    與此同時,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陝西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等地出現中雨,局地大雨,氣溫明顯降低,北方小夥伴紛紛覺得有「入冬」的感覺。五一小長假即將來臨,此輪南北方天氣過程有何特點,對人們出行影響幾何?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 未來10天全國大部降水偏少 北方氣溫明顯偏低
    未來10天全國大部降水偏少 北方氣溫明顯偏低2020-12-29 18:3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天氣網        瀏覽量: 423 次 我要評論 一、過去10天全國大部降水偏少過去10天(12月19-28日),全國大部地區降水偏少。
  • 北方大部氣溫降4~6℃ 閩粵沿海將有明顯風雨天氣
    11月1日至4日,將有一股較強冷空氣自新疆開始影響北方地區,北方大部地區氣溫下降4~6℃,新疆北部、內蒙古中部、東北地區中北部等地局地降溫幅度達8~10℃以上。  新疆北部出現雨雪天氣 福建沿海等地風力較大  昨日,全國大部降水稀少,新疆塔城、阿勒泰、伊犁河谷等地降雪(雨)或雨夾雪(降水量1~3毫米),昭蘇10毫米。
  • 中央氣象臺發布大風降溫預報 北方有明顯降水過程
    北方有一次明顯降水過程,9日至11日,西北地區東部、內蒙古中東部、華北、東北地區大部有小到中雨,其中華北東部、東北地區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北方有一次明顯降水過程。9日至11日,西北地區東部、內蒙古中東部、華北、東北地區大部有小到中雨,其中華北東部、東北地區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
  • 2020冬天天氣預測:冷空氣偏強 北方或現低溫雨雪天氣
    今天(11月4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11月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根據會商意見,我國今冬總體冷空氣比較頻繁,勢力偏強,北方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過程。  賈小龍表示,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總體還是比較頻繁的,勢力總體偏強,冷空氣路徑以西北路徑為主。在此形勢下,今冬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是正常到偏低的分布,降水總體上北多南少。
  • 地球究竟怎麼了:極端天氣成國際社會關注焦點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可能性增大,應把防禦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擺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位置,最大程度地減輕災害損失。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氣候變化已深度影響到我國農業和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公共安全,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和加強氣候變化應對工作。」
  • 2020年國慶全國天氣預報:北方多冷空氣南方有明顯降雨
    假期期間全國大部地區氣溫總體適宜,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北方多冷空氣活動,南方雨水較多,後期或將有一個颱風影響南海海域。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看看你要去的地方天氣怎麼樣?  北方地區多冷空氣活動 。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年「十一」期間,北方多冷空氣活動,氣溫總體較常年同期偏低1~3℃。
  • 近50年我國大部呈增溫趨勢北方最明顯 專家解讀趨勢
    隨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增多,人們對氣候變化的趨勢和影響也越來越關心。日前,中國科協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徐影向公眾介紹了有關氣候變化的分析和預測。
  • 北方雨雪天氣減弱 中東部降溫持續
    22 來源: 央廣網 舉報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記者劉樂)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翟建青報導3月15日,《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期間於日本仙臺發布。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秦大河主持,矯梅燕作發言,宋連春詳細介紹《報告》的主要結論。
  • 南方暴雨連連、北方熱浪滾滾!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
    中新社記者 張浩鉞 攝6月打開了南方的「水龍頭」,也打開了北方的「燒烤爐」。監測顯示,今年南方的暴雨和北方的高溫天氣都甚於往年,雲南旱災也持續日久。今年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天氣為何越來越不宜人了?北邊日出南邊雨6月以來,江南、華南、西南等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南方地區發生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江南大部、華南中北部及西南地區東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100~250毫米,一些地區降雨量打破歷史降雨記錄。受其影響,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等8省(區)52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 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出爐,北方多冷空氣南方有明顯降雨
    @中國天氣 9月29日消息,今年中秋恰逢「十一黃金周」(10月1日至8日),8天長假,相信不少小夥伴已經做好了周密的出行計劃。假期期間全國大部地區氣溫總體適宜,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北方多冷空氣活動,南方雨水較多,後期或將有一個颱風影響南海海域。@中國天氣 特別推出「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看看你要去的地方天氣怎麼樣?
  • 中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原因解析 或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北方暴雪南方冬汛 中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  近期,中國北方多地遭遇暴雪天氣,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雪和寒潮預警。在北京,進入11月以來,連續的陰雨雪天氣持續籠罩京城,連續多場強降雪讓北京也發布了暴雪與結冰預警。
  • 多災多難的厄爾尼諾年 浙江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有多大?
    7月25日,在浙江省2019年防汛防臺抗旱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省氣象局王東法副局長表示,受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影響,我省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可能性仍較大,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3類氣象災害。要關注颱風影響。上周,今年第5號颱風丹娜絲北上穿過東海,給我省沿海帶來了8-10大風(丹娜絲影響小,不列入影響颱風)。
  • 中國氣象局重要發布!今冬北方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
    (點擊看詳情)「秦嶺以一己之力擋住南下冷空氣」11月4日下午,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這張火爆全網的圖片被國家氣候中心討論。它的隆起對氣流有一定的阻擋作用,一方面對北方下來的冷空氣有阻擋作用,另一方面對南方熱帶地區向北輸送水汽也有阻擋作用。而這次發布會上,更讓人關注的是今年冬天的天氣情況。
  • 內蒙古大部將出現大風降溫雨雪天氣
    記者從自治區氣象局了解到,受高空槽和蒙古氣旋共同影響,4月4日至7日,全區大部將有強降溫、大風和降水天氣過程。 4日至5日,巴彥淖爾市東部至呼倫貝爾市南部有小雨、雨夾雪或小雪,其中,烏蘭察布市東南部、錫林郭勒盟西南部、北部有中雪,部分地區有大雪;4日至7日,降水過程結束後,內蒙古西部偏東和中部偏西地區氣溫明顯下降,其中,包頭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西部氣溫下降6~8度,阿拉善盟東部、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氣溫下降8~10度;5日至6日,西部和中部偏北地區有5、6級西北風,陣風可達
  • 四大洲同現極端高溫天氣 中國連續22天發高溫預警
    挪威、加拿大、尼泊爾等地在戶外活動時需要用水降溫這是世界天氣史上罕見的一組「熱」鏡頭——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同時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熱浪席捲北半球;北極圈內一些地區氣溫超過30℃,高溫延續使得北極圈內森林火災頻發;中國連續22天發布高溫預警……為何今夏整個北半球都在「發燒」?什麼原因導致高溫肆虐?
  • 氣象局:今年4月全國平均氣溫偏高 北方沙塵天氣偏少
    中新網4月28日電 中國氣象局今日舉辦5月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介紹了4月全國天氣氣侯特徵。張祖強表示,2017年4月(1日-27日),全國平均氣溫11.8℃,較常年同期(10.7℃)偏高1.1℃。北方地區共出現兩次揚沙天氣過程,沙塵天氣過程次數較2007-2016年同期平均值(3.4次)偏少。資料圖:四月末,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甘肅永靖縣川塬區的梨花、油菜花在藍天白雲下競相綻放。
  • 斷崖式降溫!強冷空氣「包郵」發往全國大部地區
    中央氣象臺今日繼續發布大風降溫預報:預計,今日至15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此次強冷空氣過程產生的原因之一大陸冷高壓主體勢力強大,12日至14日冷高壓將逐步東移南下影響我國大部地區。大陸冷高壓是一個大型反氣旋式環流系統,是冷空氣天氣系統的大BOSS,也是一個高冷又強硬的「霸道總裁」,所到之處,大風降溫難免。之二是11月上旬中東部地區氣溫偏高,因此冷空氣造成的降溫幅度較大,幾乎是斷崖式降溫。
  • ...降溫再來襲!北方迎來初雪即將實現全面入冬 全國各地天氣預報最新
    中國小康網11月20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20日至22日,受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將有大範圍雨雪降溫過程。預計11月20日08時至22日08時,新疆東部、西北地區大部、東北地區北部、華北西部和北部、江漢、西南地區東部、江南中西部等地將出現4-8℃降溫。今天(11月20日),新一輪降水降溫過程又將開啟,預計11月20日至22日,西北東部到華北、黃淮等地會自西向東出現降水,華北部分地區有望迎來今年下半年初雪。此外,江南及以北地區氣溫持續走低,部分地區將出現「垮塌式」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