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史成超
來源:長光衛星官方網站
馬斯克旗下的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改寫了世界商業航天史,而公眾暫未熟知的是,SpaceX另一項宏大的「星鏈」(starlink)計劃也在穩步推進中,其計劃發射總計1.2萬顆微小衛星,進行通信組網。
而在我國,一度只有「國家隊」才能承擔,價格也較為昂貴的衛星發射業務開始走進網際網路公司的視野。
6月1日,在SpaceX載人飛船執行空間站運輸任務的同時,中國在線視頻網站bilibili(B站)也宣布將發射一顆以公司命名的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在此之前,包括阿里、鬥魚、華米、ofo等在內的多家公司都曾經發射過衛星,並嘗試與自身業務進行結合。
這顆衛星將於6月下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衛星所獲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用於B站科普,內容包含科技、人文、歷史、地球、公益、教育等,並為B站用戶定製拍攝任務。
而「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製造、運營方,是中國第一家商業衛星公司——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其創始人宣明也被外界稱為「商業航天第一人」。
今年4月1日,淘寶電商主播薇婭在直播間賣出了價值4000萬元的「快舟火箭發射服務」, 而這名豪擲4000萬的買家,正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
長光衛星成立於2014年12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吉林省政府以及社會資本組建而成,註冊資本高達13.42億元。
作為擁有「國家隊」基因的明星創業公司,長光衛星頗受資本青睞,2017年~2020年5月,長光衛星先後完成四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吉金泰、宸睿科技、海通創新等。其中,2018年10月,長光衛星以40億元估值完成單一投資人投資的2.5億元天使輪投資,創下國內商業航天領域規模最大的天使輪融資。
長光衛星版本的「星鏈」計劃也在穩步推進中。
2015年10月7日,長光衛星公司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組星成功發射,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截至今年3月,公司已通過9次成功發射將16顆「吉林一號」衛星送入太空,建成了目前國內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按照計劃,星座建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實現60顆衛星在軌組網,具備全球熱點地區30分鐘內重訪能力,每天可觀測全世界範圍內800多個目標區域;第二階段實現138顆衛星在軌組網,具備全球任意地點10分鐘內重訪能力。
而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入軌後,將與已經發射的16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提升星座的多維度遙感信息獲取能力,在應急安全、防災減災、城市建設等領域發揮作用。
出身於非一線城市的吉林,「國家隊」背景的長光衛星,在市場化營銷方面卻頗為靈活,顛覆了公眾對於火箭發射的認知。6月3日,時代財經聯繫到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副部長王亞洲,對方介紹了與B站合作的經過,在直播間購買火箭發射的初衷,以及公司目前的商業化進展。
以下為時代財經對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副部長王亞洲的採訪實錄:
時代財經:從與B站接觸到敲定衛星發射項目,前後歷時多久?中間是否有一些有趣的可以分享的經歷?
王亞洲:從與B站聯繫到敲定衛星發射項目前後歷時大概2個月左右。
B站眾所周知為國內領先的年輕人文化社區,我們雙方的第一次合作是在一起籌備今年航天日的一個線上直播科普活動。在互動的過程中,雙方也在共同摸索如何將「高大上」的航天衛星、B站的多元潮流文化與大眾三者,以某些合適的活動或者方式恰當地強關聯起來,也是將航天相關行業面向大眾的重要契機。航天日的科普直播就是一次效果不錯的嘗試。
由於B站本身就是視頻類的網站,而我們公司有國際先進的視頻衛星技術,因此很自然雙方的進一步合作水到渠成。
時代財經:今年4月1日,長光衛星曾在薇婭直播間拍下快舟火箭發射服務,當時為什麼會以直播的方式購買發射服務?這次B站衛星發射是否會使用這項服務?
王亞洲:我們正在建設的吉林一號星座,已經發射了16顆衛星。我們要把這個星座建設成為高時間、高空間解析度的航天信息服務基礎設備,還要持續發射更多的衛星。美國的鴿群星座已經發射了300多顆衛星,而馬斯克的星鏈也在非常迅速地發射中。
大規模衛星星座應用的時代已經到來,購買火箭是建設星座的必須環節。快舟火箭擁有快速響應、低成本、高可靠性、高入軌精度等多項優勢,我們已經多次購買這款火箭。
之所以選擇參加薇婭直播間線上購買,首先是認可這次線上拍賣火箭是一個很好的idea,對航天也是一種獨特的宣傳,對於大眾對航天商業化和太空飛行器的成本建立認知,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比如說大眾平時沒有渠道知道火箭多少錢,衛星多少錢。而這些基礎知識,應該是一個行業向公眾開放,走向大眾化應用的第一步。
這次和B站合作發射的「Bilibili」視頻衛星是採用之前確定的其他火箭發射。薇婭老師直播間採購的火箭會在我司後續的衛星發射中使用。
時代財經:長光衛星是國內民用遙感衛星領域的頭部企業,除B站外,是否承接過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的項目?網際網路公司對衛星的發射和運營需求和傳統行業是否有所不同?
王亞洲:我們和阿里巴巴在遙感大數據領域也在持續開展合作,去年聯合發布了地球引擎,目前也在深度參與該項目。這次我們也期待和B站在航天視頻和航天攝影等領域擦出新的火花。
傳統遙感用戶以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為主。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區別於傳統的遙感用戶,其背後承載著龐大網際網路用戶群體,合作模式上會有很多創新,服務需求更加親民化、大眾化。我們認為和網際網路公司的合作是我們聯接C端的重要途徑。
時代財經:目前長光衛星的客戶主要分布於哪些行業?你最看好哪個細分行業的增長趨勢?
王亞洲:目前我司的核心用戶分布主要為以下七大行業——城市建設管理、農業、林業、水利、生態環保、自然資源以及安全防務。
與遙感相交融的行業百花齊放,比如在城市管理行業相關,有與當下百姓息息相關的「兩違」整治、土地利用、廢棄物整治等;在農業方面有種植結構監測、農作物生長分析等;水利行業又存在地表水資源監測、河湖「四亂」監測等。
我最看好自然資源行業,我們生活的地球歸根結底是一個資源星球,而我們的對地觀測衛星又是可以最直觀的表達該屬性的媒介,相信自然資源行業通過遙感這種全新的方式觀測一定能取得全新的突破。
時代財經:5月底,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與空間站實現對接,引發了國內對商業航天的一波關注。從商業衛星企業的角度,你認為什麼樣的衛星公司在未來的行業競爭中更容易脫穎而出?
王亞洲:技術與人才,資本,商業模式是商業航天發展的三駕馬車,缺一不可。首先,適合商業的高性價比衛星研製核心技術是公司發展立足的根本,雄厚的資金支持是發展壯大的保障,有前瞻性的合理商業模式是公司佔領市場的加速器。
在公司成立之前,核心團隊就經過了近10年的技術積累,也構建了我們目前在一體化光學遙感衛星領域較高的技術門檻。目前,公司的光學遙感衛星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正在進行第三代的組網和第四代的研發,很多核心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
我們成功通過9次發射將16顆「吉林一號」衛星送入太空,建成了我國目前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已經具備了很強的遙感信息服務能力。「吉林一號」星座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5~7次重訪,具備全球一張圖一年更新1次、全國一張圖一年更新4次的能力,可為農林生產、環境監測、智慧城市、地理測繪、土地規劃等各領域提供高質量的遙感信息和產品服務。
時代財經:衛星研製、運營是高投入的行業,目前長光衛星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什麼?公司的商業化構想是怎樣的?
王亞洲:我們有三大業務板塊,第一是衛星及其部組件研製,這個可以看做是傳統的製造業,我們已經向客戶銷售了許多的部組件、載荷以及整星;第二是衛星的在軌運營,面向傳統遙感用戶,其產品形態是標準化的遙感數據和地面終端,已經面向國內外大量用戶提供了高質量服務;第三是增值化的航天信息服務,面向非傳統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和軟硬體產品。
傳統的航天是依靠國家的財政支持,可以說是「人民託起航天」,而航天技術發展到今天,很多的技術已經跨過了技術試驗階段,到了可以產生價值回報的階段。因此,我們的商業構想簡單說就是「航天造福人民」,最終追求的目標是讓我們建設的大規模星座成為遙感大數據獲取、信息交互和傳送的基礎設施。
簡單說,我們星座的未來就是現在無處不在的智能攝像頭,可以及時提供地球任意角落的精準信息。通過網際網路手段,可以為全球七十億人提供縱覽天下的全新視角,為大眾服務;可以為各行各業提供不可或缺的數據工具,為產業賦能。通過融合產業生態,面向市場,讓航天技術在資訊時代提供真正的社會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