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2月20日,還有11天,2020就要結束。
但對全世界人民來說,這一年都過得並不算好。
這一年,全世界有7319萬人被確診新冠。而在國內,這個數字累積到了95000。
這一年,有100億蝗蟲停留在東非地區,10萬人因加州山火緊急撤離。有6300萬人,受到長江洪水影響。
這一年,疫情、災難、國家衝突此起彼伏。似乎絕望到讓人覺得,這種日子永遠看不到頭。
回顧過去的這段時光,我們給大家整理出了100張最能代表這一年大事件的照片。
從頭看起時你會發現,跌宕起伏,喜怒哀樂,所有的情感都被快門留住,最終變成難以磨滅的記憶。
1月1日,紐約時代廣場,無數人在歡慶新年的到來。
這時還沒有人知道,對接下來這一年的美好期待,會不留任何念想、慢慢被現實擊個粉碎...
圖源:nytimes
伊朗少將葬禮上遊行的人民。
年初,伊朗少將在伊拉克遇襲身亡。隨後,伊朗向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發起飛彈襲擊。
圖源:reuters
澳大利亞不受控制的山火蔓延,燒過2020年。
多達5億隻動物在無盡的大火中失去了生命。
圖源:nbcnews
菲律賓塔爾火山爆發,數千人撤離。
火山灰覆蓋周圍地區,閃電照亮了巴坦加斯省的天空。
客機墜毀後的殘骸。
1月8日,烏克蘭客機在伊朗墜毀,機上的167名乘客和9名機組成員全部遇難。
圖源:Time
1月24日,蔡甸知音湖畔,火神山醫院項目開始建設。
10天之後,3.39萬平方米的新醫院拔地而起,1000張床位已經可以收治患者。
到這一天,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總數,超過了2.5萬。
圖源:人民畫報
1月31日,揮舞著英國國旗的男子。
這一天,英國折騰了四年的脫歐爛攤子,終於正式進入流程。
圖源:reuters
宣布封城後的武漢。
空蕩的街頭,將成為直面疫情的武漢人的共同記憶。
圖:BBC
2月4日,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改造成的方艙醫院。
春節之後,日漸嚴重的疫情,成了籠罩在所有人心頭的陰霾。
圖源:nytimes
北京,一頓封鎖期間的孤獨晚餐。
圖源:nytimes
獨自前行的土耳其人。靠近城市的老集市舊址,為了給新水壩讓路而拆除。最終卻導致7萬人流離失所。
圖源:reuters
漢口救世堂的消殺工作。
「上帝愛世人。」
漢口救世堂 @地刺
2月6日,川普展示《華盛頓郵報》的頭版標題——「川普無罪釋放」。
從去年9月開始,川普深陷「電話門」而被彈劾。
歷經5個月,美國國會參議院投票否決了針對川普的兩項彈劾條款,最終他沒有被罷免。
圖源:nytimes
經受70年來最嚴重蝗災的肯亞。
數百萬人因鋪天蓋地的蝗蟲,面臨糧食短缺的風險。
圖源:nytimes
郵輪上活動身體的乘客。
2月起,停靠在日本的鑽石公主號發生聚集性傳播,隔離工作的完全失敗導致幾百人感染。
2月15日,日本岡山縣傳統祭典的現場。
日本疫情進入傳播初期,不少人擔憂之後會迎來一波爆發。
圖源:reuters
2月24日,科比·布萊恩特的追悼會現場。
一個月前,科比和女兒死於直升機墜機事故,全世界球迷為之悲痛。
圖源:nytimes
阿富汗的兩個孩子走過全副武裝的塔利班部隊成員。
持續18年之久的阿富汗戰爭造成了不計其數的平民死亡。這片土地上的傷痕,依然望不見要癒合的那天。
圖源:nytimes
在陽臺上演奏的義大利人。
隨著各地陸續進入封鎖,義大利的「陽臺音樂會」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
圖源:nytimes
路過奧運LOGO的日本民眾。
全世界疫情即將進入爆發期,2020東京奧運宣布推遲。
圖源:mainichi
塞爾維亞總統向中國發出求助。
在這之後,中國派出人力物力,趕赴歐洲。
美國排隊進行超市大搶購的人群。
疫情即將爆發的時期,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劇烈恐慌。
3月18日,巴西聖保羅居民的窗邊抗議。
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後,巴西總統稱這只是「幻想」,拒絕做出有效應對。
圖源:nytimes
3月底的倫敦街頭、慕尼黑地鐵站、巴黎協和廣場。
全歐洲緊急切換隔離模式,繁華城市的空蕩街景罕見地成為了日常。
圖源:nytimes
疫情肆虐,3月底舊金山的路上幾乎空無一人。
圖源:theatlantic
3月24日,義大利運輸棺材的隊伍。
這個月,義大利疫情徹底失控,焚燒爐24小時運作也不夠處理屍體、醫生護士一個一個地倒下、剛剛畢業的醫學生被提前送往前線…
義大利已經沒有退路。
圖源:nytimes
川普發言稿中將「新冠病毒」劃掉,替換為「中國病毒」。
隨著疫情在美國擴散,甩鍋給中國,成了一種擺脫責任的手段。
圖源:newyorker
3月28日,紐約攝影師Brittainy Newman和母親的「隔離晚飯」。
這一天,美國確診人數突破13萬,成為全球疫情震中。
圖源:nytimes
3月30日,紐約的醫院工作人員凝視著一個與冷藏拖車相連的帳篷。帳篷裡是死於該醫院的新冠患者的屍體。
紐約的死者護理系統,瀕臨崩潰。
圖源:nytimes
武漢解封後的燈光秀。
4月8日起,九省通衢,再次迎來生機。
4月13日,俄亥俄州的抗議者要求立刻結束居家隔離和封鎖。
到這天,美國的確診人數持續走高,直逼60萬。
圖源:nytimes
4月16日,紐約一家殯儀館滿滿當當的棺材。
不堪重負的不止醫療系統,墓地與殯儀館同樣到了崩潰邊緣。
圖源:nytimes
車諾比森林禁區爆發火災。
當局表示,歷史上最嚴重的火災走勢已經失控。
圖源:abcnews
4月20日,屍體裝滿了紐約布魯克林醫院中心的冷藏拖車。
僅在紐約,因新冠而去世的患者人數就已超過2萬。
圖源:nytimes
受傷的阿富汗嬰兒。
5月13日,有槍手襲擊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西部的一家婦產醫院,與警察展開了長達一小時的槍戰,造成24人死亡。
5月24日,紐約隔離區的互相擁抱。
這是照片中的Olivia Grant自隔離以來,第一次與祖母接觸。
圖源:nytimes
5月25日,巴西馬瑙斯一天之內新挖的墳墓。
城市的每個病房都擠滿了人,每天有100人垂死。
圖源:nytimes/reuters
5月28日,警察跪壓弗洛伊德致死事件遊行的第三天晚上。
民主與正義的旗幟被顛倒,背後是滿懷憤怒、熊熊燃燒的大火。
圖源:nytimes
5月29日,示威者站在燃燒的快餐店後。
弗洛伊德事件的餘波,此刻才剛剛開始。
圖源:nytimes
俄羅斯河流被染紅。
因凍土融化、儲油桶破損,西伯利亞熱力發電站兩萬噸柴油洩漏流向北冰洋。部分河水甚至能被直接點燃。
圖:NS energy
暴雨中的避難人群。
5月底,Amphan颶風登陸印度東部和孟加拉國,造成100多人喪生,並迫使超過400萬人撤離。
圖源:reuters
6月2日,弗洛伊德的塗鴉畫和無數人在此獻上的鮮花。
圖源:nytimes
6月3日,司法廳前的沉默片刻。
這天,致弗洛伊德死亡的軍官德裡克·沙文將面臨二級謀殺罪的指控。
圖源:nytimes
正在進行消毒的醫療人員。
6月起,剛果等地再度爆發伊波拉疫情。
圖源:abc
6月10日,墨西哥城郊區,公墓工作人員正在挖掘新的墳墓。
進入六月,墨西哥的確診日增數超過了4000。
圖源:reuters
地震後的墨西哥街頭。
6月23日,7.5級地震襲擊墨西哥,造成數人身亡。
圖源:NPR
手舉抵制中國APP標識牌的印度人民。
6月30日起,印度政府宣布禁用59款中國APP,聲稱這些APP「損害了印度的主權和完整、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圖源:wall street
北極圈「著火」,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16攝氏度。
野火向地下的泥炭層蔓延,在我們看不到的地面或冰層下面繼續燃燒。
一轉眼來到了七月,疫情讓這一年過得太快。在家中的幾個月後,仿佛一眨眼夏天就到了。一切恍如隔世。
這個7月,美國正式退出了世衛組織,而中國絕大多數城市的電影院恢復營業。
喬·雷德爾
無論是中國還是海外,疫情已經變得常態化,曾經它是我們恐懼的殺手,而在疫苗出現之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證安全並「與狼同行」。
以色列耶路撒冷的猶太教徒在舊城的西牆戴口罩禱告。
路透社
英國謝菲爾德的清真寺裡用貼紙把禱告的人們隔開。
法新社
泰國清邁的小學裡,老師和孩子們都戴著「一米帽」,教孩子們在疫情中如何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美聯社
德國是歐洲最先遭受疫情重創的國家之一,夏天,巴伐利亞的內閣成員們第一次把開會地點改在了空氣流動性大的慕尼黑室外草地。
法新社
世界各地的足球賽,棒球賽沒了觀眾,空蕩的座椅上換來了一個個人形立牌或玩偶。而場內的情況也不再與以往一樣。
這裡是墨西哥瓜達拉哈拉,現在比賽開始之前,工作人員甚至會對足球進行消毒。
法新社
這個夏天,我們的生活方式變了。口罩,社交距離,消毒液,測溫成了習慣。這是屬於2020年最平民的印記。
但疫情卻不是這一年的全部,在媒體更少報導的非洲,年初就被報導的蝗災仍未停歇。這場蝗災中的3600億蝗蟲將威脅7億人的生存。
7月2日,肯亞洛德瓦爾鎮一名圖爾卡納部落的婦女在滿是蝗蟲的室外行走。病毒謀害著他們的肺,蝗蟲則抽空了他們的胃,非洲處在兩面夾擊的裂谷中。
REUTERS/Baz Ratner
幾天後,美國紐約的市民醒來也看到了令自己震撼的場景。在抗疫泥沼中掙扎的紐約,是「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前線。
7月9日這天清晨,人們發現川普大廈外的第五大道,被漆上了巨大的標語,震撼至極。
後來它在美國的數個城市出現,變換了多重色彩,成為今年美國最無法忽視的聲音。
聲勢浩大的遊行隊伍震撼著美國,但黎巴嫩感受到的卻是奪走生命的震顫。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一處存放著硝酸銨的倉庫發生大爆炸。
幾乎是一瞬間,在教堂舉辦婚禮的新人,聽著廣播與客人聊天的計程車司機,匆忙的上班族,搬運東西的工人...204條鮮活的生命死去,7,500人受傷,30萬人無家可歸。
美聯社
拍這張照片的Hussein Malla當時正在家裡工作,當他感受到大樓在一聲轟響後搖晃時,他和許多久經戰亂的黎巴嫩市民的反應如出一轍——是不是又被空襲了?
打開窗戶,三英裡外的海港已是一片廢墟。
美聯社/路透社/Mohamed Azakir
在貝魯特的一片工人階級社區裡,一位男子租住的公寓被爆炸夷為平地,他和六個孩子睡在廢墟裡的床上。一切家當都沒有了,他不知道該去哪裡。黎巴嫩的窮人前路迷茫。
Diego IbarraSánchez NYT
8月美國開始為四年一度的大選做準備,Kamala Harris成為了美國首個黑人和亞裔女性副總統候選人。對於美國女性而言,這無疑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
Erin Schaff NYT
優秀的女性讓我們敢於仰望天空,但腳下,這個地球卻發生著令人心痛的故事。
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大力鼓勵砍伐亞馬遜叢林,波託維利奧附近,一片曾經滿是綠色的土地被伐木工人為劃出了分界線。
線的一頭是原始森林,線的另一頭,是倒下的參天大樹和來勢洶洶的人類文明。
路透社/ Ueslei Marcelino
無獨有偶,一艘日本的貨船打擾了擁有海洋動物天堂之稱的模里西斯。觸礁的輪船洩漏出大量石油,將碧藍的海面染上黑色。
美聯社
模里西斯的民眾紛紛奔向大海,用自己剪掉的頭髮包進枕頭套裡,想要阻止石油的擴散。但為時已晚,2500噸的石油即將流出,模里西斯面臨史上最大環境災難,海岸再也無法復原。
法新社
8月最後的消息來自日本。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晉三,因身體狀況欠佳,突然宣布辭職。不久後首相由「令和大叔」菅義偉擔任。
法新社
秋天的到來沒有換來太多的好消息。美國社會在極左和極右的抗議者中被撕裂開來。
9月21日,美國司法部宣布紐約,西雅圖,波特蘭三市成為「無政府管轄區」。允許暴力和財產破壞持續存在,拒絕採取合理措施打擊犯罪。
9月29日,在悄無聲息中,全球因新冠死亡的人數已經超越了100萬。這些已經離去的人們是一些人的親人,愛人,好友,可能有著有趣或平靜的一生。但在無情的全球疫情前,他們變成了數字,變成了小小的100萬分之一。
華盛頓DC插22萬面旗幟紀念美國逝者 NYT
而在這場疫情中,一些人失去生命,一些人失去了家園和工作。9月美國逐漸開始暫停對租戶的驅逐令。但在此之前已經有數百萬人失業,無法計算數量的家庭流離失所。
約翰·摩爾
大洋的另一邊,也有人正失去家園。
9月9日,萊斯博斯島,世界最大難民營莫裡亞難民營突發大火,幾乎所有的難民帳篷在大火中化為烏有。上萬名難民被迫出走,包括四千餘兒童。
在失去了和平的祖國後,他們再次失去了居所。
離開家的理由不同,身處的國家不同,但在動蕩的日子裡,人們一樣漂泊。
美聯社
9月25日,一名女性的棺材被蓋上美國國旗在國會大廈前被女性們致意。
她是自由派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她的輝煌成就使她成為第一位死後能在此停歇的女性,而她的死也將給美國司法界帶來巨大的改變。
Erin Schaff
9月29日,隨著被川普新任命的女性保守派大法官的登臺,最高法院和美國的司法環境的前景都變得難以預估。一個保守派居多的最高法院,還會加深社會的分裂嗎?
臨近10月,幾乎每天的新聞都是有關美國大選的。我們猜到川普會在辯論上炮轟拜登,我們猜到兩撥支持者會起衝突,但誰都沒有猜到,就在第一次競選辯論後幾天,川普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感染了。
Jim Wilson/NYT
10月2日兩人的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僅僅三天後,川普就昂首挺胸回到白宮,在小陽臺上摘下口罩與記者們揮手致意。當天的記者說,這畫面實在有些戲劇到不真實。
Anna Moneymaker NYT
也許政治家們感染新冠後的報導總像一場真人秀,讓人們忘了這病毒的恐怖。
而全世界此時已經陷入新冠捲土重來的陰霾。日本累計確診病例超10萬例;韓國首都圈疫情等級下調後出現確診激增趨勢,市民再次人人自危;
中國新疆喀什新增137例無症狀感染者,青島再度出現新冠肺炎病例,並進行了全民核酸檢測。
新華社
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時才能結束?我們不知道。
10月,法國準備再次封國,德國宣布全國封鎖一個月,西班牙再次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我們在疫情的浪潮下身不由己,被推著朝冬天前行。
路透社
11月先是我們迎來了好消息。
袁隆平團隊的雙季水稻進行畝產測試,晚稻已經到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這意味著我們的早稻+晚稻突破畝產1500公斤,再次打破記錄。
袁隆平院士在現場被問到感受如何,他俏皮地回答:「excited,非常激動」。
中國日報記者 朱興鑫
但對於亞美尼亞來說,11月卻是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國難。
持續了六周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爭,以亞美尼亞認輸並籤訂停火協議告終。
NYT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力量懸殊的戰爭。
在被「讓渡」給亞塞拜然的納卡地區,悲壯的亞美尼亞民眾們做完最後一次禱告。抱起行囊,親手燒毀了自己的房子。
前路迷惘,但一磚一瓦也不願留給敵人,這是他們最後的反抗。
路透社
11月,美國大選月。
這是美國歷史上參與度最高的大選,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如此關心美國大選。
11月3日,美國原住民納瓦霍族甚至結隊從保留地騎馬趕赴投票站。
11月7日,大量湧入郵寄選票讓拜登一下領先川普,成為總統的最可能人選。
Philip Montgomery NYT
在談及大選被反超時,川普表示他一定會贏,但轉身的背影卻顯得有些沒落。從這個背影開始,美國大選也變成了人們爭執的中心。
REUTERS/Carlos Barria
紐約曼哈頓的聯合廣場,一名計程車司機舉拳慶祝媒體宣布拜登贏得2020年大選。
REUTERS/Andrew Kelly
但同一天的維吉尼亞,共和黨支持者們卻在為川普歡呼,手上舉著停止偷竊選票的牌子。美國人擔心的內亂沒有開始,但這個年底,亂是真的亂。
11月8日,日本舉行立皇嗣儀式,正式將現任天皇德仁的弟弟明仁立為皇位接班人,天皇的大女兒愛子無權加冕。
2020年,日本王室最終沒有走出傳男不傳女的「傳統」。
BBC
11月9日,丹麥首相下令殺死全國所有的1700萬隻養殖水貂,它們的屍體被埋入亂葬崗。這些可憐的小動物曾是丹麥鼓勵養殖的經濟牲畜,如今卻成為了人人喊打的病毒來源。
MORTEN STRICKER
11月24日,雖然川普並不認輸,但總統交接工作已經開始。似乎一切已經塵埃落定。
拜登的上臺會給美國帶來新的空氣嗎?沒有人知道,但就在幾天後的27日,因為美伊關係的微妙變化,伊朗又一名最高核科學家Mohsen Fakhrizadeh在德黑蘭被精準暗殺。
路透社
11月15日,十五個國家經過長期談判,終於籤署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意味著亞洲國家的經貿聯繫將更加緊密,一個未來可期的「亞洲世紀」正在全世界的見證下到來。
路透社
11月16日,我國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有望成為40多年來首個把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
11月19日,一份被曝光的資料震驚了全世界。
澳大利亞軍隊屠殺阿富汗39名平民,包括2名14歲小男孩。
殘忍視頻和文件被公之於眾,在全世界面前摘下了澳大利亞偽善的面具。
abc/@烏合麒麟
12月8日,英國成為了世界首個開始大規模接種臨床認可的,新冠疫苗的國家。而90歲的老奶奶Margaret Keenan就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疫苗帶來了希望,或許明年我們可以更加自由地出行,可以像從前一樣去看更廣闊的世界。
Jacob King/Pool
12月12日,在疫情中掙扎的韓國無數人正盯著網絡直播。
「素媛案」的變態主犯,性侵8歲兒童,並導致女童永久殘疾的趙鬥淳刑滿出獄。
比起一名無辜的孩童的創傷,他被判的12年徒刑,實在太少太少。
yunhap新聞
憤怒的市民們從凌晨起,就在監獄門口示威,投擲雞蛋,在載有趙鬥淳的車上踢踹。
「哪個國家在保護強姦犯?」韓國市民的憤怒,也是世界很多國家人們的心聲。
yunhap新聞/ 能源經濟日報
疫情,混亂,希望,更多疫情和混亂,更多希望,這就是2020。而朦朦朧朧間,又是一年冬來到,一年的尾聲、凜冽的寒冬從未讓人感到如此慰藉。
回想起去年此時,我們心中都有太多太多的祈願,太多的期待。2020當時意味著人類全新的十年,意味著更好的開始。
但當我們來到這裡,卻發現它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它帶走了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親朋好友,它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秩序,它有太多我們曾無法想像的壞事發生。
美聯社
一年前,我們希望能出國留學,希望搬到更大的房子去,希望能找到更喜歡的工作。
今天,站在2020和2021年的路口,回首這些畫面感慨萬千。人類如此絕望卻如此堅強,我們在艱難的泥濘中趟過2020年的河流。
路透社
如果再次許願,也許很多人都只想說一句:好好活下去。
還有,2021年。希望你對每個人都好一點...
*關於作者:英國報姐(ID:baojieuk)世界上有那麼多故事,我只分享有趣又有價值的。帶你看見更酷的世界,報姐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