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此方「解肌祛邪,潤燥養筋」,是筋脈失養的良劑

2020-12-03 太陽說易

瓜蔞桂枝湯是《金匱要略》中治療柔痙的方劑,以瓜蔞根加桂枝湯組成。柔痙是因外感風寒,過汗或誤下,耗傷津液,致筋脈失養所造成的。桂枝湯解肌祛邪,瓜蔞根(即天花粉)能滋養津液而潤燥養筋、舒緩筋脈,以治柔痙。日本古方派湯本求真說:「瓜蔞根治因虛熱,臟器組織燥枯,而於外表發輕微強直性痙攣,於裡現口燥口渴及其他之症狀」。根據臨床實踐,瓜萎根的確有治療因熱傷津導致痙攣的作用。

關於痙證,是以項背強急,口噤不開,甚至角弓反張為主證的病證;《金匱要略》說:「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痙病其實就是抽,民間所說的抽風,但痙病在《金匱要略中》有剛痙和柔痙的區分。「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太陽中風重感於寒,外寒閉塞營衛,故出現惡寒、無汗、頭痛、發熱、脈浮而緊等證。風寒之邪滯鬱經脈,經脈氣血不利,則出現筋脈拘急的項背強急、口噤不開等證。「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太陽中風,風邪化熱,熱傷血脈,筋無所榮,故頸項強急,甚則反張。太陽中風,衛強營弱,正邪相爭,表氣不固,出現發熱,汗出,頭疼,而不惡寒,脈浮緩等症狀。

「剛痙」為表實無汗,它是太陽傷寒。「柔痙」是表氣不固,有發熱,汗出,頭疼,而不惡寒,是太陽中風,這是兩者的區別。痙為風強病,而筋脈受邪,故口噤、頭項強、背反張而筋脈拘急。《黃帝內經》說:「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此乃風寒,以風邪為主,邪氣阻滯經脈,營衛運行不利,再加素體津液不足,不能濡潤筋脈,二者相互影響,從而形成此證。關於對柔痙的治療,《金匱要略》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為痙,瓜蔞桂枝湯主之」。我們以方測證,因為有桂枝湯,故此方治療柔痙。

「太陽病,其證備」,就是說有發熱汗出的症狀,發熱汗出是太陽中風的證候表現。「身體強,几几然」,整個身體感到拘急的狀態,「几几然」表示痙攣不太厲害。太陽中風的脈象為「浮緩」,而此證的脈象為「沉遲」,這就對太陽中風和痙作出了鑑別。既然是痙病,肯定是津液不足,怎麼還用桂枝湯發汗呢?發汗不是更傷津液嗎?中醫有「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先把風寒之邪除掉,以治其標,至於津液不足的問題,不是急治就能解決問題的,更何況本方劑也兼顧了津液不足的治療,瓜蔞根,也就是天花粉,《神農本草經》說:「栝樓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一名地樓」。天花粉可清熱生津。太陽中風用桂枝湯,所以柔痙還是用桂枝湯,但是由於痙是有熱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瓜蔞根。

本方即《傷寒論》桂枝湯加蔞根而成,其方劑組成為栝樓根2兩,桂枝3兩,芍藥3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方中用桂枝湯外解風寒,加入栝樓根甘寒潤燥而通津液,並且善通經絡。配合成方,可收解表生津並重之效,表證解,津液通,筋脈得到濡養,而痙也自愈。故《金匱要略論注》說:「其緣由筋素失養而溼復挾風以燥之,故以桂枝湯為風傷衛主治,加栝樓根以清氣分之熱而大潤其太陽經既耗之液,則經氣流通,風邪自解,溼氣自行,筋不燥而痙愈矣」。張仲景在方後明確指出,服用本方後,服少許熱稀粥以助出汗,但以全身微汗為度,不能大汗淋漓。

本方可解肌祛邪,舒緩筋脈。以有桂枝湯證而身體全部現輕度強直痙攣,身熱,汗出,口燥渴為主。症見項背強直,肢體拘急,發熱,惡風寒,頭痛汗出,苔薄白,脈沉細而遲或兼弦。本方可廣泛應用於感染性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落枕、頸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皮膚乾燥症候群、慢性腎炎、腎病症候群、神經性耳鳴等屬上述證機的患者。用本方治療小兒抽搐症,氣虛加黨參,脾虛加白朮,血虛加當歸,陰虛加石斛;本方加葛根治療外感病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太陽說易






相關焦點

  • 解剖金匱:將金匱分成中醫8法!
    痙病多為外感風邪,幹忤經絡;或為誤治傷陰,筋脈失養所致。本病多從太陽開始,有發熱惡寒的見證,臨床以口噤不語,項背反張為特徵;若病柔痙者,則汗出,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治以疏解風邪,滋養筋脈,用栝蔞桂枝湯,取微汗,若不汗,可啜熱粥以發之。若病剛痙者,則無汗,而小便反 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者,宜用葛根湯解肌生津,覆取微似汗,但不需啜熱粥,以免過汗傷津,於病不利。
  • 全國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金匱要略試題
    全國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金匱要略試題課程代碼:02981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
  • 潤肺吃什麼好 這樣吃養肺潤肺效果好
    養肺潤肺的食譜有哪些?潤肺的中藥有哪些呢?小編在下文為大家講解。潤肺吃什麼好1、春季潤肺吃蜂蜜蜂蜜中有諸多營養成分能被人體快速吸收,達到潤肺止咳、通腸利便、排毒養顏的效果。其中維生素B2、C、葡萄糖、麥芽糖、蔗糖、鉀、鈉、鐵、蘋果酸、澱粉酶、氧化酶等含量都十分豐富。
  • 風邪在經,太陽經氣不利,用此方治療,有立杆見影的效果
    汗出則津液就要受損,而導致項背強几几的主要原因是為風寒侵襲,經脈不通,津液不能上達,筋肉失養所致。津液不足就可導致肌肉神經的痙攣。而葛根可生津液,起陰氣。《本草經》對於葛根的論述為味甘辛,無毒,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痺,起陰氣,解諸毒。可升騰胃氣,氣上則津液可生。氣味輕清,為陽。清輕上達,能引胃氣上升。
  • 淺談十二經脈與十二經筋
    循行之區別 1.1 體表範圍之區別 十二經筋循行分布與十二經脈基本相同,與十二經脈的外行部分基本一致,即經脈循行徑路周圍的筋肉,多屬本經經筋所轄。但也有循行至經脈未及之處者,如足太陽之筋「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也有個別的經筋循行分布不及於經脈,例如,足厥陰之筋的循行僅終止於「陰器」。
  • 秋意漸濃 養肺潤燥多進補白色食物
    3、甘蔗甘蔗可以消痰止渴,除心胸煩熱,具有滋陰潤燥、和胃止嘔、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因陰液不足所導致口乾、咳嗽痰少、大便秘結等症,可利用多食甘蔗來改善症狀。4、銀耳銀耳具有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燥熱、便秘等症。
  • 海底椰搭一水果,養肺潤燥又滋陰!
    海底椰搭一水果,養肺潤燥又滋陰!這時除了健脾祛溼外,也應漸漸轉為潤燥養肺。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節氣養生湯水。海底椰無花果蘋果煲生魚潤燥健胃 養陰益肺海底椰海底椰以清燥熱、止咳功效顯著而聞名,有清心安神、益氣補血、美容養顏的作用。另外,對秋天常見的咳嗽,失眠多夢等問題也有緩解作用。烹飪上,海底椰與其它肉類、海味等入湯,能有效去除其腥味,還能起到提味的作用。
  • 秋季養生宜養肺臟 這些養肺方法,照著做好處多多!
    秋季自然界萬物生長成熟,陽氣開始收斂、陰氣開始發升,天人相應,最利於人體肺主氣功能的發揮和氣機運行「收斂」特性的展現,因此秋季養生宜養肺。那麼,秋季該如何養肺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適合秋季養肺的養生茶羅漢果茶羅漢果打碎,每次取指甲蓋大小的果皮3~5塊置口杯中,用沸水衝泡10分鐘,代茶飲用,隨喝隨添水,至味淡為止。每日1~2劑。功能清肺化痰、潤腸通便。適用於慢性咽喉、咽喉乾燥、咽痛失音、口乾便結等。
  • 一味舒筋的中藥!治筋麻,止筋疼,解筋縮,乃藥中筋骨
    其實,這個藥你一看就知道了,色淡黃而白,質地堅韌、不易折斷,很像人的筋。因此從外形上就可以揣度其藥用價值了,這就是治療我們的筋病。我們的筋骨,如果失去韌性了,出現各種毛病,就可以考慮它。傳統中藥材分類,也都把絲瓜絡視為去風溼藥,治療風溼筋骨痛,功在祛風、行血、通絡。恰如《本草綱目》所言:「絲瓜老者,筋絡貫串,房隔聯屬,故能通人脈絡臟腑」。
  • 泡椒鱘魚筋——彈牙爽口脆嫩香鬱高檔宴客的大菜!
    對於「鱘魚筋」, 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樣, 是第一次見到吧, 平常我們吃的魚個頭小, 都沒有什麼「魚筋」這一說,再看這「魚筋」如同一條潔白如雪,軟韌異常的繩狀。做法:1.準備好原材料;2.燒熱鍋, 放入適量的油, 下入薑絲和紅辣椒爆香;3.再加入泡椒碎一起翻炒;4.煸炒一下後下入鱘魚筋翻炒;5.加入適量的料酒和生抽;6.翻炒均勻後加蓋燜煮兩分鐘;7.加入適量的鹽和胡椒粉調味;8.起鍋前放入黃秋葵翻炒變色後盛出;這種加大碼的「龍筋」,通體雪白,入口柔滑帶點脆。由於它表面甚為光滑,因之入味提香就不那麼容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