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漢吃螃蟹2天後死亡 被確診感染海洋創傷弧菌

2020-11-24 大蘇網

兩個螃蟹下肚,卻讓45歲的阿峰丟了命。醫生說,奪去阿峰生命的是夏季比較高發的海洋創傷弧菌。

吃兩螃蟹

壯漢小腿紅腫2天後死亡

阿峰是溫州泰順人,平時喜歡喝酒,患有酒精性肝病。6月11日那天,阿峰吃了兩個螃蟹,第二天就發現小腿有紅腫,以為是撞到哪裡了,他並沒在意。但到了第三天早上,紅腫從小腿蔓延到了大腿,小便急劇減少,還出現了休克。家人趕緊將阿峰送到溫醫大附一院急診科,被確診為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醫生介紹,阿峰在之前就患有酒精肝,還吃過螃蟹,可能就是因此感染上該病。遺憾的是,雖經醫生極力搶救,阿峰還是在當天中午死亡。

溫醫大附一院副院長、急診中心主任盧中秋介紹,創傷弧菌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生吃海鮮或皮膚被海產品刺傷等都有可能感染。一旦感染,發病急、病情發展快,發病24至48小時內會出現下肢腫痛、潰爛、休克等,如不及時搶救,70%以上的患者會因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

醫生介紹

有肝病愛喝酒是高危人群

溫醫大附一院副院長、急診中心主任盧中秋稱,該病菌的感染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食入含有海洋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蠔、蚌類等海產及生魚片;二是從皮膚上直接感染,如果身上有傷口,接觸到海水、貝殼或魚類,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慢性肝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肝硬化)、經常喝酒,有高血壓、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血液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為高危人群。除了基礎性疾病,沿海地區的人因為有生吃海鮮的習慣,這也增加了患病的機率。

相關焦點

  • 45歲壯漢吃兩個螃蟹:小腿紅腫 2天後死亡
    兩個螃蟹下肚,卻讓45歲的阿峰丟了命。醫生說,奪去阿峰生命的是夏季比較高發的海洋創傷弧菌。記者今天從溫醫大附一院獲悉,近期該院接連收治了四例感染該致命病菌的患者,其中兩人經搶救無效死亡。阿峰是溫州泰順人,平時喜歡喝酒,患有酒精性肝病。
  • 蝦尾刺破手指身亡 疑似感染"海洋創傷弧菌"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導致王大媽死亡的主要原因,疑似其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該細菌是一種相對罕見且十分兇險的細菌,感染後48小時內死亡率超過50%。據了解,江蘇省曾救治過該病病例不到10例。急診科主任王言理帶領科室醫生立即邀請全院10多個科室骨幹和國內知名重症專家前來聯合會診,經過會診討論,王大媽疑似感染上比較罕見的「海洋創傷弧菌」細菌。不幸的是,雖然醫護人員用盡各種辦法盡最大努力日夜監護搶救,但最終,還是沒能挽救回王大媽的性命。那麼,王大媽疑似感染的「海洋創傷弧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細菌呢?
  • 吃了兩隻螃蟹,送了一條命!中秋將至,這個風險你也要注意
    最終原本便患有肝病的患者被確診為海洋創傷弧菌感染,隨即被進行了截肢手術。只是洗了條魚,卻失去了半條手臂!這種少見的情況卻真實的發生了,這種常見的場景卻險些要了性命。屬將患者送進醫院後被確診為海洋創傷弧菌感染,雖然經過積極搶救,但患者依舊搶救無效身亡。03做海產品批發零售突然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一位40歲的男性患者,突然出現右下肢膝關節紅腫疼痛,自以為是扭傷,所以並沒有重視。
  • 【微生物學】創傷弧菌
    (圖片源於網絡)   大家好,我是創傷弧菌,你們有時也叫我海洋弧菌。科學家們給我起的名字是Vibrio vulnificus,屬名Vibrio表示我是弧菌屬的一員,除了我,這個屬裡面還有大名鼎鼎的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它們可以讓人類上吐下瀉,跟我一樣是狠角色。再加上腸炎弧菌,我們三個被稱為造成人類感染的三大弧菌。vulnificus是我獨特的名片,表示創傷,從創傷侵入人體就是我最喜歡的方式啦,接下來,就讓我把強大的自己介紹給你們吧!
  • 蝦、螃蟹……食物背後的病菌,千萬別...
    但幾天後,他忽然頭痛劇烈,家人趕緊將他送醫院,CT檢查沒發現異常,但對症治療效果不明顯。沒想到當天傍晚,張先生的病情急劇惡化,發燒到40.2℃,整個人煩躁不安,手腳亂動,就像「瘋了」一樣。 隨後轉到醫院,醫生檢查時發現他左手拇指上有一個黃豆大小的傷口。考慮到患者有生豬肉接觸史,且腦膜刺激徵為陽性,醫生初步診斷是豬鏈球菌感染導致的腦膜炎。
  • 論文解讀--創傷弧菌感染基因改良羅非魚病理學研究
    論文解讀--創傷弧菌感染基因改良羅非魚病理學研究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吳凡 水產養殖網 2019-07-22 11:36:00> &nbsp&nbsp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來自Aquaculture的文章:創傷弧菌感染印度浮式網箱養殖的基因改良羅非魚病理學研究,文章引用信息如下:
  • 吃下二兩白酒加半碗生牡蠣 蒼南男子感染致命病菌
    這個「無聲殺手」就是海洋創傷弧菌,日前,蒼南一名50多歲的酒精肝患者喝了2兩白酒,吃了小半碗生牡蠣,便不幸「中招」,至今還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搶救。  醫生提醒,長期飲酒並患有基礎性疾病患者平時應慎吃生海鮮和接觸海水,一旦發現下肢部位出現紅腫、疼痛、淤青起斑等症狀,要儘快就醫,溫醫一院對該病的治癒率達80%以上。
  • 漳州一阿婆殺魚時手被刺傷,3天後生命垂危,截肢保命!
    近日,漳州71歲的陳阿婆在殺魚時,左手背不慎被非洲鯽魚刺傷,引發海洋創傷弧菌感染,最後導致全身器官衰竭,生命垂危,被送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搶救!今年4月,本報曾報導過有人因感染「海洋創傷弧菌」後不幸離世。為什麼被魚刺傷會這麼嚴重?
  • 被蝦扎破手,她兩天後身亡!感染這種病菌,48小時內死亡率超50%
    據了解,導致王大媽死亡的主要原因,疑似其感染了 " 海洋創傷弧菌 ",該細菌是一種相對罕見且十分兇險的細菌,感染後 48 小時內死亡率超過 50%。江蘇省曾救治過該病病例不到 10 例。海洋創傷弧菌主要感染途徑1、食入含有海洋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蠔、蚌類等海產及生魚片;2、從皮膚上直接感染,主要通過傷口接觸海水或被海鮮刺傷形成感染。如果身上有傷口,接觸到海水、貝殼或魚類,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或者在清洗海鮮時,手被海鮮扎了也可能被感染。
  • 被魚咬一口就可能感染致命菌 醫生提醒:應及時就診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張舒姍 繆志壽)暢快海泳、大吃海鮮是夏季兩大樂事,不過同時也需注意自身安全。6月21日上午,市民鄭先生和朋友到海邊遊泳,在回遊時離岸邊30米左右,被不明魚類攻擊,右手右大腿三處被咬,皮開肉綻,遊在他後面的兩個朋友也在同一地點被咬。他馬上趕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部處理傷口,急診外科醫生很快對傷口進行消毒包紮,注射破傷風針,以預防感染。
  • 廣東海洋大學魯義善教授告訴你弧菌到底有多可怕!
    ,右手腫脹發黑遭截肢」的新聞引發了眾多的討論和恐慌,新聞內容直指該事件的罪魁禍首為海洋創傷弧菌。可用TCBS作為選擇性培養基,在TCBS上有的種如溶藻弧菌和霍亂弧菌形成黃色菌落,有的種如副溶血弧菌和創傷弧菌形成綠色菌落。弧菌是海洋環境中最常見菌群之一,在菌群豐富的河口區,弧菌可佔所有細菌的1%以上,佔到可培養菌群的10%以上。弧菌的代時比大腸桿菌等短,一般不超過十分鐘,所以其繁殖快、變異也快。
  • 吃海鮮後不治身亡!醫生:這種「奪命」細菌近期高發
    >生吃海鮮易感染, 被扎傷也要注意 泉州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林天來指出,海洋創傷弧菌也稱海洋弧菌,是一種在海岸環境中自由生活的細菌,適合在20攝氏度的鹹水中生長。
  • 秋風起蟹兒肥 洗吃螃蟹要小心
    記者從解放軍第910醫院了解到,這段時間,有不少患者都因為螃蟹中招,進了醫院。 洗 被螃蟹扎傷手指 傷口嚴重感染 最近,家住市區的王女士買了幾隻螃蟹回家嘗鮮,處理螃蟹時不小心被扎傷了手。起初,王女士並沒有在意這個小傷口,沒想到不久後傷口開始紅腫脹痛、流膿,並逐漸擴大。
  • 報告顯示近年來美國東海岸的弧菌感染病例大幅增加
    這種細菌可以通過接觸水源感染,很容易通過小傷口或瘡口感染人們。細菌可以在幾天內致死,或者即使不致命也會引起劇痛。一個人在遊泳或接觸被這種細菌汙染的水後可能會被感染,但這種細菌一旦進入人們的身體,才是真正可怕的。正如《The State》描述的一個案例所說明的那樣,在處理來自溪流、河流或其他來源的淡水時,皮膚上有一個小的開放性傷口或瘡口時很容易被弧菌感染。
  • 被螃蟹夾一下,男子手爛了!這季節尤其常見……
    它就是大多數類似事件的元兇——海洋弧菌!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海洋弧菌為何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海洋弧菌海洋弧菌,又名創傷弧菌,廣泛分布於海水、淡水和海產品中,尤以近海口多見。流行季節多在夏秋兩季,由於夏秋季水溫較高,更適合弧菌生長和繁殖,在這個季節,大約一半以上的生蠔和十分之一的螃蟹帶有海洋弧菌。感染該菌臨床上常造成嚴重的敗血症及肢體壞死,過程相當迅速,且死亡率極高,甚至有研究發現,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時內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 有人洗螃蟹被扎傷手指有人吃螃蟹痛風發作 螃蟹雖好吃但要小心
    解放軍第910醫院急診科黃國亮副主任提醒,被海鮮扎破手當心海洋弧菌感染,一定要及時對傷口清洗消毒,必要時立即就醫。  黃醫師介紹,王女士感染的海洋弧菌是一種存在於海水的細菌,屬於革蘭陰性弧菌,嗜鹽性,毒力較強,通常依附在海產品裡。水產養殖戶、水產經營者、家庭主婦是易感染人群。  「被這種細菌感染了,治癒過程長,如果治療不當還容易致膿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