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吃了海鮮
入院後不治身亡
原因是感染了這種「歹毒」的細菌
▼
它被稱作「海洋中的無聲殺手」
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
人一旦感染上它發病很快
感染後致死率極高
48小時內死亡率可超過50%
它就是
海洋創傷弧菌
01
先後接診2例
都出現雙下肢腫脹
上月底,一名五旬婦女因雙下肢腫脹伴有發熱症狀,被緊急送至泉州市區一家醫院進行治療。該患者在入院短短的十餘個小時裡,病情不斷惡化,最後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不治身亡。據了解,女子家中經營海產生意。
無獨有偶,本月初,該院又接診一類似病例。在入院後8小時裡,該患者同樣出現雙下肢重度感染,終因多臟器衰竭不治身亡。據該院醫生介紹,患者在發病前曾食用過海螺一類的海產品。
據悉,通過對兩名患者的血液化驗,確認兩人均感染了致死率極高的海洋創傷弧菌。
「兩名患者送醫後,情況已經不容樂觀,雖然我們高度懷疑是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但由於病程發展太過迅速和兇險,終未能救回兩人的生命。」
該院醫生遺憾地說道。
感染海洋創傷弧菌的症狀
02
生吃海鮮易感染,
被扎傷也要注意
泉州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林天來指出,海洋創傷弧菌也稱海洋弧菌,是一種在海岸環境中自由生活的細菌,適合在20攝氏度的鹹水中生長。一旦感染上該細菌,發病急,病情發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時內因多臟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一般每年夏天為高發季節。
海洋創傷弧菌有兩種感染途徑,一種是進食生的或未經加工熟的貝甲類海產品(尤其是牡蠣),其危害不在於引起胃腸炎,而在於引起的蜂窩組織炎和膿毒症,死亡率高達50%以上。
另一種感染途徑是破損的肢體接觸海水,或海產品刺傷皮膚而感染。細菌通過破損的皮膚快速傳播,導致嚴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發嚴重的壞疽,繼而發生敗血症。
03
這幾類人尤其要注意
海洋創傷弧菌雖然兇險,但健康人並不容易感染。
酒精性肝硬化、原發有肝病、慢性疾病者等是高危人群。
2017年7月,廈門的黃先生在家處理海鮮時,不小心被魚刺扎破左手食指的指腹。第二天,黃先生的左手掌及左前臂出現發紅並且脹痛,掌根部還出現了淡紅色的水泡和滲液,連手掌皮紋也無法看清,手指遠端變白,左手和手臂疼痛不斷加劇,差點截肢。檢查後,黃先生確診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
2017年1月10日傍晚,廣東的朱先生在處理太陽魚的時候,右手不慎被魚刺扎了一下。一家人並沒有重視及時處理傷口,以為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沒想到,第二天朱俊傑就突發高燒、右手發腫發黑。12日晚,朱先生在醫院確診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並於次日凌晨進行了緊急截肢手術。
2018年10月,廣東的吳先生在買魚時被一條鱸魚刺到中指,馬上就流血了。吳先生當場將手指的血擠了很多出來,不痛了就以為沒事。到了當晚開始發作,手指頭髮黑很痛,人又發燒發冷,就醫後被送往重症ICU進行治療。入院的第二天就進行了中指的截指手術,之後還在ICU裡面進行血透,全身抗感染。
04
謹記!關鍵時刻能救命!
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海洋創傷弧菌?
1.避免生吃海鮮,食用前要將海鮮煮熟煮透。
2.避免將皮膚傷口暴露在海水中。
3.從事海邊工作或在海邊遊玩挖螺的人群,要做好防護工作,戴手套、穿套靴。
4.在挑選或者清洗海鮮時,儘量戴上手套,防止被尖刺部位扎傷。
5.生吃海鮮或被海鮮產品刺傷後,要注意小心觀察 ,一旦出現皮膚發紅、局部出現水泡等情況要儘快到醫院就診。
文章轉自:健康湖北
來源:泉州晚報、錢江晚報、平安時報、廣州日報
請把醫生的提醒轉給所有人看到
我是巍子,急診科醫生,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識!這個公眾號幫過許多人,救過許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