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後不治身亡!醫生:這種「奪命」細菌近期高發

2020-11-27 騰訊網

一女子吃了海鮮

入院後不治身亡

原因是感染了這種「歹毒」的細菌

它被稱作「海洋中的無聲殺手」

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

人一旦感染上它發病很快

感染後致死率極高

48小時內死亡率可超過50%

它就是

海洋創傷弧菌

01

先後接診2例

都出現雙下肢腫脹

上月底,一名五旬婦女因雙下肢腫脹伴有發熱症狀,被緊急送至泉州市區一家醫院進行治療。該患者在入院短短的十餘個小時裡,病情不斷惡化,最後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不治身亡。據了解,女子家中經營海產生意。

無獨有偶,本月初,該院又接診一類似病例。在入院後8小時裡,該患者同樣出現雙下肢重度感染,終因多臟器衰竭不治身亡。據該院醫生介紹,患者在發病前曾食用過海螺一類的海產品。

據悉,通過對兩名患者的血液化驗,確認兩人均感染了致死率極高的海洋創傷弧菌。

「兩名患者送醫後,情況已經不容樂觀,雖然我們高度懷疑是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但由於病程發展太過迅速和兇險,終未能救回兩人的生命。」

該院醫生遺憾地說道。

感染海洋創傷弧菌的症狀

02

生吃海鮮易感染,

被扎傷也要注意

泉州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林天來指出,海洋創傷弧菌也稱海洋弧菌,是一種在海岸環境中自由生活的細菌,適合在20攝氏度的鹹水中生長。一旦感染上該細菌,發病急,病情發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時內因多臟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一般每年夏天為高發季節。

海洋創傷弧菌有兩種感染途徑,一種是進食生的或未經加工熟的貝甲類海產品(尤其是牡蠣),其危害不在於引起胃腸炎,而在於引起的蜂窩組織炎和膿毒症,死亡率高達50%以上。

另一種感染途徑是破損的肢體接觸海水,或海產品刺傷皮膚而感染。細菌通過破損的皮膚快速傳播,導致嚴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發嚴重的壞疽,繼而發生敗血症。

03

這幾類人尤其要注意

海洋創傷弧菌雖然兇險,但健康人並不容易感染。

酒精性肝硬化、原發有肝病、慢性疾病者等是高危人群。

2017年7月,廈門的黃先生在家處理海鮮時,不小心被魚刺扎破左手食指的指腹。第二天,黃先生的左手掌及左前臂出現發紅並且脹痛,掌根部還出現了淡紅色的水泡和滲液,連手掌皮紋也無法看清,手指遠端變白,左手和手臂疼痛不斷加劇,差點截肢。檢查後,黃先生確診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

2017年1月10日傍晚,廣東的朱先生在處理太陽魚的時候,右手不慎被魚刺扎了一下。一家人並沒有重視及時處理傷口,以為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沒想到,第二天朱俊傑就突發高燒、右手發腫發黑。12日晚,朱先生在醫院確診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並於次日凌晨進行了緊急截肢手術。

2018年10月,廣東的吳先生在買魚時被一條鱸魚刺到中指,馬上就流血了。吳先生當場將手指的血擠了很多出來,不痛了就以為沒事。到了當晚開始發作,手指頭髮黑很痛,人又發燒發冷,就醫後被送往重症ICU進行治療。入院的第二天就進行了中指的截指手術,之後還在ICU裡面進行血透,全身抗感染。

04

謹記!關鍵時刻能救命!

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海洋創傷弧菌?

1.避免生吃海鮮,食用前要將海鮮煮熟煮透。

2.避免將皮膚傷口暴露在海水中。

3.從事海邊工作或在海邊遊玩挖螺的人群,要做好防護工作,戴手套、穿套靴。

4.在挑選或者清洗海鮮時,儘量戴上手套,防止被尖刺部位扎傷。

5.生吃海鮮或被海鮮產品刺傷後,要注意小心觀察 ,一旦出現皮膚發紅、局部出現水泡等情況要儘快到醫院就診。

文章轉自:健康湖北

來源:泉州晚報、錢江晚報、平安時報、廣州日報

請把醫生的提醒轉給所有人看到

我是巍子,急診科醫生,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識!這個公眾號幫過許多人,救過許多命!

相關焦點

  • 這種海鮮近期少吃 什麼是海虹
    肥美又不壓秤。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幹品含蛋白質53.5%、脂肪6.9%、糖類17.6%、無機鹽8.6%,以及各種維生素、碘、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和多種胺基酸,由於海虹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被人們稱為「海中雞蛋」。  海虹體內的毒素一般是通過攝食有毒單胞藻,在體內富集形成的。也許與當地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有關。
  • 被蝦扎破手,她兩天後身亡!感染這種病菌,48小時內死亡率超50%
    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預 防應急說近日,家住連雲港灌南的王大媽在家裡清洗海蝦時,右手中指不小心被蝦尾刺破了,一開始她沒當回事,結果沒過兩天,王大媽開始發燒並且雙下肢腫脹,後病情迅速發展導致其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不治身亡。
  • 這種海鮮近期少吃,嚴重可致命!
    泉州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發生赤潮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網絡圖4月22日,據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報告惠安縣大港灣附近赤潮仍在持續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面積縮小為1平方公裡赤潮附近海域有牡蠣養殖目前未受赤潮影響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每年4至6月是赤潮高發期
  • 洗蝦時不慎扎破手,大媽多器官衰竭身亡是咋回事?醫生解釋給你聽
    家人發現不對勁後,趕緊把她送到醫院。經過會診,發現王大媽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雖然及時的進行了搶救,但最終王大媽還是因為乳酸中毒、感染休克、多器官衰竭而身亡。什麼是「海洋創傷弧菌」?經醫生講解了解到,海洋創傷弧菌是一種棲息在海洋中的細菌,毒力較強,可寄生在海魚、牡蠣、螃蟹等海洋中的動物身上,被稱為「海洋中的無形殺手」。
  • 蝦尾刺破手指身亡 疑似感染"海洋創傷弧菌"
    被蝦尾刺破手指,大媽丟了性命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陸璇 王倩茹 記者 王曉宇)近日,家住連雲港灌南的王大媽在家裡清洗海蝦時,右手中指不小心被蝦尾刺破了,一開始她沒當回事,結果沒過兩天,王大媽開始發燒並且雙下肢腫脹,後病情迅速發展導致其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不治身亡。
  • 吃蜈蚣治痔瘡身亡 49歲女子迷信「以毒攻毒」吃12隻活蜈蚣身亡
    【吃蜈蚣治痔瘡身亡 49歲女子迷信「以毒攻毒」吃12隻活蜈蚣身亡】在一些武俠小說裡經常有這樣的情節,主角身中劇毒後,為了治病,用蜈蚣,毒蛇一類的毒物來「以毒攻毒」。哈爾濱有一名女子,就採用了這種方式治病,卻不幸遭遇了意外。  吃了十二隻活蜈蚣 女子不治身亡   前幾天的一個中午,哈醫大四院感染科接診了一名女子,情況十分危險,在檢查過程中意識就喪失了。
  • @黑河人,這種食物近期慎食,4月、5月是中毒高發期!
    @黑河人,這種食物近期慎食,4月、5月是中毒高發期!海鮮這些部位不要吃1、螃蟹:蟹腮、蟹腸、蟹胃和蟹心不能吃蟹腮:螃蟹的呼吸器官,是用來過濾水質的,很髒,腮下的三角形蟹白也要去除。蟹腸:裡面有排洩物,掰開蟹身後,看到蟹黃、蟹肉處有一根根黑色的東西,要去掉。蟹胃:躲在蟹黃裡的三角包,內有排洩物。
  • 女子吃完木耳後肝衰身亡!醫生提醒:泡木耳最多不能超過這個時間
    夏天,天氣的炎熱,人們總喜歡吃一些涼的食物,如涼拌黃瓜,涼拌木耳等等。同樣是因為天氣熱,食物更不容易保存,因此每年夏季都是飲食安全事件發生的高發時段。其中木耳就是一個重災區,每一年都有「木耳殺人」事件的報導!這不就在前兩天,東莞的一名34歲女士,因為吃了泡發的木耳而引發急性肝衰竭身亡。
  • 洗蝦時不慎被扎破手,兩天後身亡醫生:都怪這一種菌
    到醫院檢查發現是感染了一種叫做「海洋創傷弧菌」的罕見細菌。因為沒能及時送醫,老人當時已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最後沒能搶救過來。海洋創傷弧菌是什麼?海洋創傷弧菌是一種分布非常廣的海洋細菌,通常生存在海洋之中,但是人們通過海產品可以感染這種細菌。海洋創傷弧菌一旦感染會發病很快,且死亡率極高。
  • 貝類海鮮細菌多別生吃 吃海鮮注意九大禁忌
    原標題:貝類海鮮細菌多別生吃 吃海鮮注意九大禁忌   眾所周知,海鮮營養豐富,相對於紅肉來說,吃海鮮更不易造成肥胖,因此備受廣大女性青睞。海鮮雖好,不過吃的時候也需要注意,究竟吃海鮮有哪些禁忌?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
  • 廈門市民被鱸魚扎傷 醫生:被海鮮扎傷別不當回事
    ­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過被海(河)鮮扎傷的經歷,這樣的消息令不少愛吃海鮮的市民心驚膽戰。­  被海鮮刺傷,後果真的那麼嚴重嗎?被刺傷後又該如何處理?導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廈門各大醫院的急門診,醫生表示,長假期間被海鮮刺傷的案例不少,但被海鮮刺傷後身亡或者重傷的情況則屬個案,市民不需要過度擔心,但被海鮮扎手之後的處理不能掉以輕心。
  • 醫生卻說做得對?啥情況~
    但是近期卻有徐州女子在被魚鰭刺入手後竟然直接捧著整條魚去了醫院急診醫生還說這樣做得對!啥情況?事情經過7月14日上午11點多,市區一家醫院手外科的吳醫生正在接診時,一名年輕女子突然匆忙跑了進來,手裡捧著一條已經殺死過的鮥魚。吳醫生說:「當時給她處理的時候,發現小指掌側的近端,被一個尖銳的魚鰭完全刺入。」
  • 近期少吃海虹,嚴重可致命
    最近就有點不淡定了因為這種大多數人都愛吃的海鮮最近出問題了……↓ ↓ ↓前幾天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據了解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每年4至6月是赤潮高發期沿海水質毒性強嚴禁任何人員下海遊泳、入海採捕切勿食用貝類等海鮮品竹筏不得出海釣魚以免發生中毒事件!
  • 近期慎食這種海鮮,會引起中毒,嚴重可致命
    點擊播放 GIF 0.0M不過愛吃海鮮的吃貨們最近就有點不淡定了因為這種大多數人都愛吃的海鮮最近出問題了貝類吃了含有毒素的藻類後並不會中毒,但是它們把毒素藏在了體內人一旦吃了會中毒輕者口唇麻木和刺痛、四肢肌肉麻痺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痺而死僅0.5mg就使人死亡有毒貝類在外貌、
  • 最近發生多起海虹中毒事件,海鮮還能愉快地吃嗎?
    海虹作為常見食用貝類,本身無毒,吃海虹中毒的原因在於麻痺性貝類毒素。該毒素是海虹攝食有毒單胞藻後,在體內富集積蓄形成,通常在4-5月份含量達到最高。其毒性較大,僅0.5mg就能致人死亡。除了近期儘量不吃海虹之外,消費者食用其他海鮮時,也需要防範寄生蟲、病菌等風險。
  • 嘉興小夥休息時突然雙腿無法動彈 這種病近期高發
    這個季節正高發! 餘醫生告訴大潮君,近段時間,因為低鉀血症來醫院治療的病人比平時多了好多。前兩天晚上又有一個病人被送到了急診室,和小王的情況差不多,也是雙下肢無力,血鉀指標過低。 餘醫生還接診過一位病人,是一位50多歲的阿姨,因為吃壞肚子導致了腹瀉,一天要上十幾次的廁所。
  • 45歲壯漢吃兩個螃蟹:小腿紅腫 2天後死亡
    醫生說,奪去阿峰生命的是夏季比較高發的海洋創傷弧菌。記者今天從溫醫大附一院獲悉,近期該院接連收治了四例感染該致命病菌的患者,其中兩人經搶救無效死亡。阿峰是溫州泰順人,平時喜歡喝酒,患有酒精性肝病。6月11日那天,阿峰吃了兩個螃蟹,第二天就發現小腿有紅腫,以為是撞到哪裡了,他並沒在意。
  • 老人被蟹鉗鉗傷後手背發黑 抓螃蟹被咬消毒方法
    螃蟹(網絡圖)  原標題:老人殺螃蟹被蟹鉗傷不治身亡 食肉菌致死率非常高  近日,廣州市海珠區一名75歲黎姓老人,在殺螃蟹時不慎右手虎口被蟹鉗鉗傷,導致傷口被食肉菌感染而患上了壞死性筋膜炎,最終病情過重不治身亡。
  • 流感季來襲,兒科醫生最怕的不是流感病毒,而是這種難纏的細菌
    11月,流感季來臨,幾乎一整個冬天都將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在兒科醫生稀缺的大背景下,鄒映雪的冬天將十分忙碌。然而,她最擔心的不是流感病毒,而是一種難纏的細菌——肺炎鏈球菌。 「我們最在意不是流感,而是流感後繼發的『細菌』感染,在細菌當中,我們最重視的就是肺炎鏈球菌。」鄒映雪說。
  • 吃海鮮要注意什麼 吃海鮮有哪些好處
    現代人的飲食方式越來越多樣,吃海鮮已經成為一種風向。很多人偏愛海鮮,因為海鮮是營養非常豐富的食材。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介紹吃海鮮要注意什麼、吃海鮮的好處以及不適合吃海鮮的人群有哪些。一起來看一下吧。吃海鮮要注意什麼海鮮水果同吃會腹痛魚、蝦、蟹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鈣食品)等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