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尾刺破手指身亡 疑似感染"海洋創傷弧菌"

2020-11-22 中華網

原標題:恐怖!被蝦尾刺破手指,大媽丟了性命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陸璇 王倩茹 記者 王曉宇)近日,家住連雲港灌南的王大媽在家裡清洗海蝦時,右手中指不小心被蝦尾刺破了,一開始她沒當回事,結果沒過兩天,王大媽開始發燒並且雙下肢腫脹,後病情迅速發展導致其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不治身亡。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導致王大媽死亡的主要原因,疑似其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該細菌是一種相對罕見且十分兇險的細菌,感染後48小時內死亡率超過50%。據了解,江蘇省曾救治過該病病例不到10例。

60多歲的王大媽是連雲港灌南人,不久前的一天,她在家裡做飯時,在清洗海蝦過程中,右手中指不小心被蝦子尾巴扎破了,王大媽指感覺隱隱刺痛了一下,因為天天做飯,手指被切傷和刺破是常有的事情,她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只是簡單用水衝了一下傷口,就繼續做飯了。

不料,第二天,王大媽的右手中指開始腫脹疼痛,此時,她依然沒太在意。兩天後,王大媽開始發燒,雙下肢腫脹伴大面積血性大皰,家人發現情況嚴重後,立即將她送到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

蝦尾刺破手指身亡

據接診醫生介紹,到急診時,王大媽的情況已經很嚴重,已經出現了乳酸酸中毒、軟組織感染、感染性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症狀,病情十分危急,隨後,王大媽被立即轉入EICU(急診重症醫學科)治療。

急診科主任王言理帶領科室醫生立即邀請全院10多個科室骨幹和國內知名重症專家前來聯合會診,經過會診討論,王大媽疑似感染上比較罕見的「海洋創傷弧菌」細菌。不幸的是,雖然醫護人員用盡各種辦法盡最大努力日夜監護搶救,但最終,還是沒能挽救回王大媽的性命。

那麼,王大媽疑似感染的「海洋創傷弧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細菌呢?其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如果接觸到被這種細菌汙染的海產,如被海洋魚類、貝類、蝦、魚鉤等刺傷或食用生蠔、生魚片等,可能感染此菌。據醫生介紹,這是細菌相對罕見但十分兇險,感染後致死率極高,一旦感染上發病很快,48小時內死亡率可超過50%。此前,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曾收治過一例這樣的患者,最終醫治無效死亡。據參與會診的專家介紹,截止目前,江蘇省曾救治過該病病例不到10例。

感染「海洋創傷弧菌」臨床上常造成嚴重的敗血症及肢體壞死,過程相當迅速,死亡率極高。醫生介紹,特別是有肝硬化病史人群、慢性病人群和遺傳性血色(鐵)沉著病者等最易被感染。而不幸去世的王大媽剛好因為自身肝臟不好,這也加劇了她的病情發展。

據介紹,感染「海洋創傷弧菌」後,患者初期表現為發燒和皮膚受損部位出現發紅、水皰。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會迅速發展為皮膚組織大面積壞死,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導致死亡。

不過,王言理也表示,不能因為王大媽的個案,就對海鮮等食品產生恐懼,只要在製作和食用這類食品時,多注意點就好了。

王言理建議,日常生活中為避免感染「海洋創傷弧菌」,儘量少吃生冷食物,儘量將水產煮熟;避免受傷或將皮膚傷口暴露在海水中;從事海邊工作或在海邊遊玩挖螺的市民和遊客,要做好防護工作,戴手套、穿套靴;在挑選或者食用海鮮時,要注意不要被尖刺部位扎傷,儘量帶上手套進行操作。皮膚發紅局部出現水泡,又有吃生海鮮、皮膚被海鮮剌破或海邊作業的病史,要儘早到醫院診治,不要等到皮膚小皰出現紫癜才去就診,後者往往皮下已大片壞死,搶救非常困難。

延伸閱讀:

初中生佩戴網購隱形眼鏡 感染寄生蟲視力僅剩0.05

深圳女孩小凡今年14歲,正在寶安讀初二。就在今年的1月份,她使用了在網上購買的一副美瞳隱形眼鏡,戴了不到兩周的時間,就出現了眼睛不適,一開始還沒有太在意,誰知過了幾天,左眼出現了大問題,視力急劇下降。

小凡的父母帶她到多家醫院就診,在長達2個月多月的求醫過程中,小凡的病情持續惡化,她的左眼因為反覆炎症,角膜已經完全渾濁,視力僅剩下0.05。在輾轉深圳和廣州多家醫院之後,小凡的病因終於得到明確,她被確診為患上一種十分罕見的棘阿米巴角膜炎,這種角膜炎屬於棘阿米巴原蟲感染所致。

愛爾眼科醫院綜合眼病科主任凌受良說:「阿米巴蟲對角膜的破壞,會在視網膜上迅速繁殖,然後形成白斑、壞死,造成失明。」

醫生介紹,這種寄生蟲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但是在正常情況下,人的眼睛不容易感染這一原蟲,這類病例也非常少,他們在臨床中基本沒有接觸過。醫生猜測,小凡之所以會中招,有可能跟她購買了劣質隱形眼鏡,或者不規範的佩戴有極大的關係。

小凡說:「可能佩戴的時候手髒,沒洗乾淨。有一次晚上睡覺沒摘下來。」

小凡表示,她所佩戴的隱形眼鏡,是朋友從網上買來送給她的,具體是什麼渠道、什麼牌子,她也不清楚。現在,在醫生針對性藥物的治療下,她左眼的炎症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視力也提高到了0.3,然而由於炎症已經導致左眼角膜白斑,後續的治療還需要進行角膜移植手術。

醫生表示,因為佩戴隱形眼鏡而引起角膜炎的患者,他們平均每個月可以接診十多例。他提醒市民,一旦使用這類產品後出現眼睛異常,要立即停止佩戴並就醫。在選擇這類產品時,要購買正規合格的隱形眼鏡和護理液,併科學佩戴,減少對眼睛的傷害。

相關焦點

  • 被蝦扎破手,她兩天後身亡!感染這種病菌,48小時內死亡率超50%
    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預 防應急說近日,家住連雲港灌南的王大媽在家裡清洗海蝦時,右手中指不小心被蝦尾刺破了,一開始她沒當回事,結果沒過兩天,王大媽開始發燒並且雙下肢腫脹,後病情迅速發展導致其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不治身亡。
  • 被鋒利的蟹鉗蝦尾等劃傷後怎麼辦?警惕海鮮中潛伏的「殺手」!
    很多人認為蝦蟹類吃的就是一個新鮮,熱衷於醉蝦、醬蟹等生食做法,或者處理時不注意,被鋒利的蟹鉗蝦尾等劃傷後不消毒。然而,這些朋友們要注意了,當心海洋創傷弧菌找上你!我國每年都有因為感染「海洋創傷弧菌」而生病、去世的事故發生。
  • 男子洗皮皮蝦被扎手,重症監護室裡搶救半個月
    不久前,連雲港灌南的一位大媽在家洗蝦時,不小心手被蝦尾刺破,結果疑似感染了 " 海洋創傷弧菌
  • 男子手指被蝦刺到,結果整條手臂發紫差點截肢!千萬別不當回事
    在家自己做海鮮的也不在少數,而有些人在處理海鮮時,會不小心被螃蟹夾破了手,或被魚蝦刺破了皮…這些事情難免會發生,大家通常都覺得,一點小傷不算什麼。但是,有時候粗心也要付出沉痛的代價!手指被蝦刺到 9天後險些喪命上個月月底,廈門64歲的吳大伯在家裡清洗明蝦時,右手大拇指不小心被蝦尾刺到。
  • 洗蝦時不慎被扎破手,兩天後身亡醫生:都怪這一種菌
    日前,一位60多歲的老人從菜市場買回了海蝦想為家人做飯,誰料在洗蝦的時候不慎被蝦尾割破了手。一開始她也沒當回事,畢竟做飯中被割傷燙傷這些也是經常會出現的事情。然而過了幾天後,老人被割傷的手指開始腫起來,而且還出現發熱、下肢腫脹的情況。到醫院檢查發現是感染了一種叫做「海洋創傷弧菌」的罕見細菌。因為沒能及時送醫,老人當時已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最後沒能搶救過來。
  • 壯漢吃螃蟹2天後死亡 被確診感染海洋創傷弧菌
    醫生說,奪去阿峰生命的是夏季比較高發的海洋創傷弧菌。吃兩螃蟹壯漢小腿紅腫2天後死亡阿峰是溫州泰順人,平時喜歡喝酒,患有酒精性肝病。6月11日那天,阿峰吃了兩個螃蟹,第二天就發現小腿有紅腫,以為是撞到哪裡了,他並沒在意。但到了第三天早上,紅腫從小腿蔓延到了大腿,小便急劇減少,還出現了休克。
  • 被蝦扎了一下手指,入院三天後身亡
    杭州一位60多歲的王大伯(化名)就因為手指被沼蝦刺傷,感染了殺傷力極強的「超級細菌」,最後搶救無效去世。 綜合ICU須欣醫生表示,「食肉菌」全稱為「創傷弧菌」,常見於貝類、蝦蟹等水產品中,往往通過生食帶菌水產或者肢體破損創口接觸細菌導致感染。
  • 洗蝦時不慎扎破手,大媽多器官衰竭身亡是咋回事?醫生解釋給你聽
    60多歲的王大媽,在家裡處理海蝦的時候,一不小心被蝦刮破了手指。她也沒當回事,稍微清洗了一下傷口,便繼續處理手中的事。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天王大媽的手指開始腫脹疼痛,並出現了發燒,下肢也出現了腫脹和大面積的血性大皰。家人發現不對勁後,趕緊把她送到醫院。
  • 【微生物學】創傷弧菌
    (圖片源於網絡)   大家好,我是創傷弧菌,你們有時也叫我海洋弧菌。科學家們給我起的名字是Vibrio vulnificus,屬名Vibrio表示我是弧菌屬的一員,除了我,這個屬裡面還有大名鼎鼎的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它們可以讓人類上吐下瀉,跟我一樣是狠角色。再加上腸炎弧菌,我們三個被稱為造成人類感染的三大弧菌。vulnificus是我獨特的名片,表示創傷,從創傷侵入人體就是我最喜歡的方式啦,接下來,就讓我把強大的自己介紹給你們吧!
  • 吃海鮮後不治身亡!醫生:這種「奪命」細菌近期高發
    「兩名患者送醫後,情況已經不容樂觀,雖然我們高度懷疑是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但由於病程發展太過迅速和兇險,終未能救回兩人的生命。」 該院醫生遺憾地說道。>生吃海鮮易感染, 被扎傷也要注意 泉州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林天來指出,海洋創傷弧菌也稱海洋弧菌,是一種在海岸環境中自由生活的細菌,適合在20攝氏度的鹹水中生長。
  • 論文解讀--創傷弧菌感染基因改良羅非魚病理學研究
    論文解讀--創傷弧菌感染基因改良羅非魚病理學研究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吳凡 水產養殖網 2019-07-22 11:36:00> &nbsp&nbsp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來自Aquaculture的文章:創傷弧菌感染印度浮式網箱養殖的基因改良羅非魚病理學研究,文章引用信息如下:
  • 廣東海洋大學魯義善教授告訴你弧菌到底有多可怕!
    ,右手腫脹發黑遭截肢」的新聞引發了眾多的討論和恐慌,新聞內容直指該事件的罪魁禍首為海洋創傷弧菌。可用TCBS作為選擇性培養基,在TCBS上有的種如溶藻弧菌和霍亂弧菌形成黃色菌落,有的種如副溶血弧菌和創傷弧菌形成綠色菌落。弧菌是海洋環境中最常見菌群之一,在菌群豐富的河口區,弧菌可佔所有細菌的1%以上,佔到可培養菌群的10%以上。弧菌的代時比大腸桿菌等短,一般不超過十分鐘,所以其繁殖快、變異也快。
  • 蝦、螃蟹……食物背後的病菌,千萬別...
    所以為了預防豬鏈球菌感染,首先要做到去正規菜市場、超市購買經檢驗、檢疫過的豬肉;處理豬肉時,最好戴上手套,尤其是手上有傷口或破損時。 蝦、螃蟹...隱藏的安全隱患,千萬別忽視!
  • 淺析養蝦水體氮循環與弧菌防治
    弧菌病嚴重威脅對蝦健康,往往造成全場對蝦死亡倒池,即使成功治療,成活率也只在10%-30%之間,給養蝦場業主造成巨大損失。弧菌在水體中廣泛存在,弧菌爆發與哪個因素最直接相關,又受哪個要素抑制呢?一、氮循環基本路徑構成氮循環的主要環節是:生物體內有機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 一個會拳擊的海洋殺手——雀尾螳螂蝦
    (圖片來源:品正優鮮)雀尾螳螂蝦棲息在水下3-40米的深處,通常在10-30米的深處發現。它們喜歡22-28°C的水溫。這些螳螂蝦藏身在它們的U形洞穴中,通常見於靠近沙質和沙礫地區的珊瑚礁基地附近。它們主要分布於關島至東非的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中國的南海及臺灣海域。
  • 23歲海鮮店主被海魚刺後,手指像根「臘腸」差點截肢
    術中,王亮發現感染範圍很廣,局部大量肉芽腫樣組織,認為可能存在感染,結合患者的職業特點,留取樣本交由檢驗中心做細菌培養。最終來確定究竟是何種菌毒,差一點讓年紀輕輕的患者失去手指。然而,在細菌培養過程也費了點周折。該院檢驗中心主任助理、負責細菌室的李曦博士在第一培養僅為表皮葡萄球菌,但患者手部膿液原始塗片染色並未發現可疑病原菌。
  • 「巡洋艦級」海洋鬥士:雀尾螳螂蝦
    「巡洋艦級」海洋鬥士:雀尾螳螂蝦作者/張濤拉罕拳擊,和射箭一樣,誕生自人類古時,是原始人類賴以為生的生存技巧之一。——雀尾螳螂蝦。海洋鬥士雀尾螳螂蝦雀尾+螳螂,林奈諸子之一雀尾螳螂蝦,又稱紋華青龍蝦、蟬形齒指蝦蛄,是一種小型肉食性節肢動物。它們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西太平洋熱帶海域以及關島至東非的附近水域,在我國南海及臺灣海域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