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早上好!今天是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歡迎來到健康界早報時間,一汽-大眾奧迪邀您共同關注全球醫健新鮮資訊!
【疫苗觸手可及,多國新階段已經「就緒」】
12月2日,輝瑞和BioNTech SE宣布,英國藥品及保健產品監管局已授予COVID-19 mRNA疫苗(BNT162b2)緊急使用的臨時授權,下周起將在全國推廣使用。
與此同時,多國也公布了本國接種新冠疫苗的計劃時間表。
俄羅斯總統普京當日也表示,俄羅斯將於下周開始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荷蘭衛生部長德容格則預估,如果一切順利,將在1月4日左右為荷蘭人接種第一批新冠病毒疫苗。
義大利衛生部長羅伯託 斯佩蘭扎也指出,輝瑞公司研發的疫苗預計將在1月23日和26日期間到位,該國可能從1月29日開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法國則計劃在明年初首先進行「針對性強」的疫苗接種,明年4月至6月進行「規模更大、範圍更廣、爭取最大數量的疫苗接種」。(健康界整理)
【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中成藥比例不低於40%?國家醫保局回應】
針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落實中成藥扶持政策」的提案,國家醫保局日前做出回應,明確表示不宜對中成藥在醫療機構的配備使用政策進行強制性約束,一刀切要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機構的中成藥使用比例不低於40%」。(北京日報)
【深圳羅湖區新增1例新冠陽性病例】
12月2日晚,深圳羅湖區發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稱,12月1日,深圳新增一例新冠肺炎輸入病例為一名港籍的深港跨境貨車司機。該病例的一名密切接觸者楊某居住地為羅湖區筍崗村南區146棟,楊某及其家人已於12月1日凌晨納入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楊某12月2日晚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其同住家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新時代新羅湖微信公眾號)
【滿洲裡這一地升級為疫情高風險地區】
經滿洲裡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2020年12月2日0時起,將滿洲裡市東山街道辦事處劃定為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並實施相應管控措施。滿洲裡市其他區域風險等級不變。(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
【世衛: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6313萬例】
【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入口可增設「無健康碼」通道】
12月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開展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入口可通過增設老年患者「無健康碼」通道、配備人員幫助老年人進行健康碼查詢等方式,協助老年人完成流調,為老年患者就醫提供方便。(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
【河南鼓勵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
日前,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河南省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培訓工作,鼓勵綜合西醫醫院開展學習中醫試點工作,培養一批掌握中醫辨證論治、理法方藥,能熟練運用中醫、西醫兩種診療方法的中西醫結合人才。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通過西醫學習中醫能夠在臨床中更好地使用中藥、提高中醫藥使用水平,更有利於發揮中醫藥的作用,促進中西醫結合。(河南日報)
【重慶擬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立法】
12月2日,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重慶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草案)》提請審議。條例草案包括總則、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指揮組織、調查處理、善後恢復、法律責任、附則等8章,共54條。除對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職責進行規定外,草案還明確了單位和個人的權利義務,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反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舉報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違法行為」。(重慶日報)
【北京22家市屬醫院招應屆生1348人】
12月2日,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宣布,22家市屬醫院將面向全國高校公開招聘2021屆優秀應屆畢業生1348人。這22家醫院均為北京市屬事業單位,應聘畢業生被正式聘用後,按照北京市和醫院規定給予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按程序辦理落戶手續。【詳情點擊】(北京日報)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河南揭牌】
近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揭牌儀式在河南省兒童醫院舉行。201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啟動六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河南省兒童醫院被確立為創建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主體單位,同北京兒童醫院全面實施資源、平臺、信息、人才、技術「五個共享」。開展合作共建以來,河南省兒童醫院診療服務水平和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截至2020年10月,累計收治疑難重症病種104個,覆蓋率94.55%。(新華社)
【朱軍:關注創新是所有醫學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如何理解醫學創新與轉化?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朱軍向健康界坦言,醫學創新與轉化的實質就是如何把科學的研究轉化為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他認為,對於腫瘤患者,除了病痛的折磨外,心理的煎熬可能更甚,通過創新成果的落地,能夠更好的解決患者的病痛。因此,關注創新,是所有醫學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健康界)
【劉德若:中國胸外微創技術比肩世界】
「中國醫生目前的胸腔鏡操作已經不輸任何國家。」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大外科主任劉德若教授在第十二屆2020北京胸外科學術年會上介紹,胸腔鏡已經可以觸達人類胸肺的任何部位。從四孔到三孔再到兩孔、單孔,已經成為目前進行胸部腫瘤切除的主流方法。相較傳統的開胸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顯著的優點。(健康時報)
【消費醫療SaaS+供應鏈平臺領健完成超2億元融資】
12月3日,消費醫療SaaS+供應鏈平臺領健宣布完成超2億人民幣C2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新氧科技和光速中國領投,老股東經緯中國繼續加碼。本輪融資後,領健將繼續加強在口腔管理軟體和醫美管理軟體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方面的研發投入,加大在口腔耗材設備供應鏈投入,在全國增設9個區域倉庫,加快供貨速度,提升客戶體驗。(健康界)
【基因泰克和諾華共同開發Xolair新適應症獲FDA批准上市】
12月1日,羅氏集團成員企業基因泰克和諾華製藥同時宣布,美國FDA已批准兩家公司共同開發和商業化的Xolair(omalizumab,奧馬珠單抗)補充生物製劑許可申請(sBLA),用於對鼻用糖皮質激素反應不敏感的18歲及以上成人患者鼻息肉的附加維持治療。(Genentech)
【日本通過法案:新冠疫苗接種費用由國家承擔】
12月2日,日本參議院召開會議,會上一致通過《預防接種法》修正案,內容包括國民接種新冠疫苗的費用由國家承擔,並力爭早期推進接種工作。(海外網 )
【美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去年12月在美出現,外交部回應亮了!】
近日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去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美國出現。1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回應稱,美國疾控中心的這項研究再次印證,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多點暴發,也再次說明,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是一項科學的工作,必須要秉著科學的態度由科學家在世界範圍裡面開展調查和研究。中方一直同世衛組織就此保持密切溝通,未來也希望與其他國家一道積極同世衛組織開展合作。(環球時報)
【世界上首例人類心臟移植成功】
1967年12月3日,在南非的一間外科手術室裡,當時並不出名的外科醫生克裡斯蒂安·巴納德為一位病人進行了人類心臟移植手術。但由於當時沒有 特異性較強的抗排異藥物,接受移植者免疫系統被破壞,抗感染能力下降,18天後,患者因嚴重的雙側肺部感染而死亡。儘管手術最終並沒有將患者的生命延長到 可接受時長,但這個手術開創人類心臟移植先河,在醫學界引起極大關注。此後,世界各地的心臟外科醫生紛紛效仿巴納德進行相關移植嘗試。
隨著醫藥的發展,人類已研製了許多具有高度特異性的抗排異藥物,使心臟移植手術的成功率和患者生命延長時間得到了顯著提高。
今天的全球醫健資訊,就為您播報到這裡,歡迎下載健康界APP,獲取更多價值資訊。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