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新年演講:過去這一年,恍若隔世,關於不確定性我有這幾點思考

2021-01-18 網易

  

  本文據12月29日「2020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布會」上,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進行《不確定環境裡的企業競爭》主題發言整理,有刪減。以下為周其仁演講:

  這個題目是我自己選的。重點講講在企業工作要高度重視競爭。

  過去這一年,恍若隔世,我們都很難相信再回到冠狀病毒發作之前,很難再回到中美貿易戰之前的生活。那麼看未來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病毒到底會怎麼樣,免疫針到底有多大效果,美國新總統是否會比川普對全球化走向有不同影響,嚴格來說這些都不知道。現在有一個詞很生僻,科學上很少數人討論的詞叫不確定性原理,現在變成了天下無人不識君,都在談不確定性。

  那麼在企業角度談不確定性,它有特別的含義。因為企業要組織人財物,要面向未來,做籌劃。如果未來不確定,這個企業怎麼打仗呢?怎麼組織人財物去應對市場的競爭呢?所以要把不確定的概念稍作討論。

  我理解的經濟上的不確定性,它是站在現在看未來,哪些事件會發生,哪些事件不會發生。大概是三類事件:

  一類事件,它一定會發生,它是確定性事件。比如現在是冬季,過了春季一定會來。到七九,結冰的河會開裂,八九燕子會回來。很確定,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

  第二類事件呢是這個事件會不會發生,可以根據過去發生的概率做一個推斷。它不一定會發生,但在一定概率上會發生。比如說像我這個年齡去買健康保險,它就要給你評估身體基礎情況,然後給你一個精準的估值。多大可能會發生問題,多大可能會腦梗,多大可能會心梗,不同的基礎條件買保險的價錢是不同的。概率會發生的事件,它是可以通過保險機制來應對的。

  第三類事件是不確定事件。所謂不確定事件是未來這個事情是否會發生過去的事情沒法推斷,不僅不能推斷,而且從概率上來說也不能推斷。你看很多新技術,什麼時候科學原理會變成技術,什麼時候技術,什麼時候技術會變成產品,什麼時候產品會受到市場的追捧,變成經濟流量。這個事情過去沒法推,你不能說我們多少時間發明了飛機,就能用多少時間發明飛船。你不能說我們有多少時間發明了電報電話,我們就有多少時間發明網際網路。不知道!這類事件叫不確定事件。

  現在不確定性講得很普遍,但有個問題沒有好好問,人類對付不了不確定嗎?不確定性能不能對付?確定性事件容易對付,照經驗,照老法子,以老為尊。你看傳統農業社會尊敬老人就是這個道理,他經驗豐富,知道什麼事情會發生,聽老人言不會吃虧的。概率性事件呢就要用保險機制了。一類是保險公司的業務,精估各種各樣事件發生的概率,然後你付一個錢,第二類概率性事件,是我們的商業銀行。它為什麼要讓你資產抵押才借給你錢,萬一在一個概率上還不了,那好我把你資產拍賣掉。

  現在要討論不確定性事件。經驗沒法推斷的事件怎麼對付?其實對付不確定事件的人類的經驗,已經建立了很長時間了。其中對付市場不確定性最主要的一個工具、一個機制就是我們在座各位非常熟悉的企業。

  企業組織就是用來對付市場不確定性的。大家看一個企業有哪些要件呢?第一個要件,要有資本金。為什麼要有資本金,搞企業要有錢這個好理解,不然怎麼買設備,怎麼請人啊,怎麼買原料啊?但這個錢為什麼是一定是本金呢,為什麼不能借錢呢?過去我們曾經走過一個時代叫「撥改貸」,財政的撥款利用效率不高,統統改成貸款。改了一段之後發現不行,一個企業如果全部都有貸款組成,他沒法搞的。為什麼沒法搞?你看撥改貸一段時間後再轉股。

  任何企業所有叫公司的一定要有自有資本,自有資本就是用來對付不確定性的。這個錢放進去未必有回報,有回報就分回報,沒有回報就零。賠了就賠了,這叫資本金。人類發明資本金就是對付市場不確定性的。還有一點重要,不確定性不一定就是壞事情,它是中性的,只是說過去無法推斷未來,但未來有可能意外的好。

  你看現在新技術帶來的企業增長,傳統時代難以相信。剛才李稻葵不是講了嗎?未來汽車的估值對不對?特斯拉的估值傳統時代難以相信,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未來,這也是不確定性。所以不確定性它兩面的,資本金也是兩面的。好就增值,好就估值到你不能相信,好就讓當初的投資人簡直覺得喜笑顏開。壞,血本無歸。

  有了這塊東西你才可以借錢。借錢的時候看你有多大資本金,我才根據風險估計。所以風險事件和不確定事件,其實人類是找到辦法來對付的。有了資本金企業就能對付不確定性了嗎?你找塊資本去放臺子上,你看它能增值嗎?他要跟人結合起來。跟什麼人結合呢?首先要跟能做決策性判斷的人結合,這是我今天聽到維迎發言的主題。

  要有企業家。什麼叫企業家?企業家就是對稀缺性資源的配置,做出決策性判斷的人。什麼叫決策性判斷?有很多種可能,不一定哪個可能會發生。但是你今天現在就要拍,投還是不投?放還是不放?可能放對,可能放錯。所以資本金加上企業家,加上其他的元素,就構成了市場裡頭對付不確定性的整個這一套機制。

  中國走市場經濟的路,就是要把這套機制在中國的土地上讓它紮根,無論叫國企叫民企,你看殊途同歸,要有清楚的財產權,要有很好的合約,這個合約要讓參與的各方有預期,上哪找這個人?哪怕都是北大清華名校畢業,沒法知道他們能不能成為企業家,只有一個辦法放到實踐當中去打,放到實踐當中去練。

  所以出來的就跟戰爭年代軍事那些將領是打出來的一樣,打剩下的,你不管學歷多高,背景多好,資歷、方方面面看,放上去練就知道了。交給一隊資源,一些人手裡資本金就能不斷變大。在競爭當中它的主動性越來越強,還有一些人各種原因,主觀客觀的原因,資源量就越變越小,資不抵債就越變越小,資不抵債出局,不抵債出不一定事件誘導,所以能把很多企業拖垮,是平時功夫不夠,是平常功夫不夠,才使得突發事件來的時候你稀裡譁啦潰不成軍。

  企業最重要的是日常功夫,是在你手裡的時候你把它做足了,發生不確定性衝擊的時候,你至少比行業內其他公司做得好,這是已經檢驗了它的哲理。

  就像這家公司(指著PPT展示畫面),好多小廠全停了,訂單反而向他這種傾斜,要求他加大供應。所以今年的業務同樣在2020,同樣在疫情搞得人仰馬翻的情況下,他的公司的業績,我們去學習以後真是受教育。

  所以對付不確定性,很多時候就在你的手裡,就在你平時你抓不抓,抓得緊不緊,我們的企業的管理,企業的流程再造,企業的數據化,企業的自動化,現成技術已經很多了,但是很多公司就是說說,牆上掛掛,不當真。人家說學日本就認真學好幾年,車間爐膛面前掃地就掃了三年才過關,否則就叫不合格。這種功夫現在看來沒有白費。這個經驗是值得中國很多公司學習。他有自己的總結。

  第二家公司我再講講,也是一家很小不大的公司已經上市,做什麼東西的?特種氣體,自然界有很多氣體其實是有用的,礦產底下附帶的很多氣體是有用的。兩個難點,第一分離不出來,第二純度不夠。這家是公司陰差陽錯,當年創業老總是曾經可以到清華學習,後來各種因素沒有去成,人生有點遺憾,但是關注科技。所以他最早就關注到很多氣體,有商業應用價值,有工業價值,但是供不應求。當年最刺激他的是美國人拿了一罐氣體就做近視眼開刀手術,手術要用那個氣體,一小罐氣體十幾萬人民幣。很多母親領著女兒走到醫院門口,交不起大幾萬錢,上大學不行,參軍不行,什麼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說幹這個事情,衝這個事情來,就這麼走上特種氣體的路,最後走到哪?一直走到做晶片的特種氣體。晶片的加工不是靠物理,晶片的加工是靠不同的氣體。他對矽的表面做處理,最後他的氣體最後攻到什麼程度?光道阿斯麥爾認可全球可以用它的氣體,你是要買阿斯麥爾光刻機一定配他認可的那些特殊氣體,其中一家就包括我們華特特種氣體公司,不大,但是很有意義,很有競爭力。

  這家公司在清華門口。人的眼底有豐富的血血管狀態,醫學專家認為眼底是無創可以知道你血管狀態的一個最好的窗口,但是全中國能讀眼底照片的好醫生人數非常之少,千把個。

  可是據這個信息對理解人的健康作用是非常大的,成本是非常低的。這夥年輕人一夥是學軟體的,一夥學醫的組合到一起,把全世界3萬個最好的讀眼底血管照片的醫生的經驗,用AR來訓練機器做,人工智慧做。你現在就要拍一個一分鐘,你的體檢報告就出來了,血管狀態報告就出來了。現在要我們的醫藥監管局批准了它其中一項已經可以上市,就是測糖尿病,你可以通過這麼一張照片可以篩查糖尿病。

  在座各位知道篩查對未來多重要,我們要從事後的治療變成事前的預防,首先要知道人的健康狀況,這是一個重大的技術發展方向的轉變。

  如果可以很便宜地進社區進家庭,可以很快地做測試,人就會提醒自己要注意什麼事,防止什麼事兒,這也是中國現在冒出來的企業,還在初創,還在第幾輪融資。重要的不在大小,重要的是在整個競爭格局當中,他開始往獨到性去走了,增加了獨到性,就有很遠大的前途。

  這家公司是美國公司,但是已經在順義我們北京的醫藥板塊的產業園落地,因為他的發明發現要量產化,要到中國來,跟特斯拉做的決策是一樣的。他做了什麼判斷,這個是科學家,很多人認為眼睛瞎了就眼睛不行了,我們怎麼幫盲人呢?給他一個棍、給他一個導盲犬嘛,街上給它修很多帶楞的盲道專讓他好走路,這個科學家認為錯了,他不是眼科專家,他是腦科專家,他認為人看見世界是沉下去的,腦子眼睛是通道,眼睛瞎了,成像區沒有壞,另找一個通道,他可以重見光明,這是一套原理。然後企業家幹嘛?把這個原理變成技術,把這個技術變成產品。然後一代兩代,我們現在看的是在北京順義看到的是第三代產品。頭上戴這麼個箍,實際上就是攝像頭,然後有一個電子的版放在舌頭底下,舌頭據說最敏感,可以把這個信息進入到成像區去。

  北京的盲人學校做過測試。第一次可以看見拿個籃球筐能扔進筐裡了,第一次能看文藝演出了。你想想看,中國是500萬盲人,500萬盲人啊!它不光是商業價值,它對人道主義貢獻,它對人類整個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的貢獻,他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門生意。

  現在結合也非常有意思,所以不要聽美國總統怎麼著,在商言商,美國公司有很多還就在這個時候願意到中國來的,不要就一說貿易戰好像就不來往了,就脫鉤了,沒有這個事情,企業的全球化和國家本位的全球化是兩個層面。我是習慣於從企業角度看問題的,川普是很厲害,但是它要制裁華為,它現在制裁美國公司,不準他賣東西給華為。怎麼能叫不讓一個公司賣東西給別人?那不是要他命,哪那麼容易善罷甘休的。

  從企業層面看,全球化會有波折,但是不會什麼逆全球化倒退回去,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企業家怎麼行動。你看這是美國董事會都來了,討論來討論去,最後放這裡。因為只有中國的製造能力量產能力強。特斯拉原來在美國最大的堵點就是供不上,到了上海你看三個月給它搞定,一年給它量產,特斯拉的估值上去,中國是做了貢獻的,這個是全球比較優勢的一個組合,它不會因為一個川普就中斷。

  我再講個故事,網際網路叫的我們很多企業心都毛了,做吧不懂不做要死。這家公司就是把網際網路技術做到了建築工地上去。

  中國一年有100萬個建築工地,那個管理水平啊……這家公司設置的程序是先做財務,財務做完以後做整個工程流程,全部把它這個流程清理完了以後,用軟體設計好,搞不了名堂了。過去我們建築工地跑冒滴漏黑錢,全進入了房價了,全進入了我們的建設成本了。這家公司就用網際網路技術做下去,最後在雲裡提供一個服務,交一點錢給一個密碼,你就可以填一個數自動往前走,把很多建築工地的project管井井有條。我們跟他討論說全球有多少個基建工程,全球900萬個,中國佔了1/9,好大的市場。

  兩個循環怎麼循環法?到底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你看今年考驗對不對?國內一出問題,國際市場可以,等到國際市場單子還沒發出去,國外的疫情比國內嚴重,然後再過一段又是國外的訂單譁譁譁飛過來,因為國外的產能停了,這麼個折騰性的不確定性,作為一個企業怎麼對付?

  這家公司老總姓羅,做的產業是高分子材料,主要是包裝材料。全球市場。全球市場國內市場怎麼擺?我們在北京開會講什麼都行,到企業這個層面人怎麼對付?他的辦法就一套,找出一個在國內賣的最火的產品,消防用的一個材料,拿它做基準物。國際市場如果好,產能要給國際做,把這款產品提價,讓國內需求收縮,國際市場一下去這款產品降價,國內是需求長大。

  這個真是絕了。這個東西是都江堰,水大了走外江,水小了走內江灌溉,這個哲理、這個調控企業的辦法。所以我們現在都說國內市場國外市場現在都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這股力量會讓人類社會朝著造福人類的方向發展。這些都是企業家創造出來的。

  當然我們也不要忘記一些反面的教訓,這些企業家我差不多都接觸過,都訪問過。也不因為他們後來所謂身敗名裂,就認為他們歷史上什麼好事也沒做過,都做過了不得的貢獻。

  仰融沒做過貢獻嗎?造國產汽車。趙新先三九藥業是一個中藥的成藥,做那麼大的市場,一個三九胃泰做到這麼大的市場,沒有貢獻嗎?解放軍後勤的一個教員,借錢起家。鐵本的代國方沒有貢獻?民營煉鋼。然後你看健力寶的老總李經緯,1984年洛杉磯的奧林匹克會報導震驚全球東方。魔女喝東方魔水,中國女排就是一休息就喝健力寶,然後打贏了。這個飲料當年是可以跟可口可樂是百事可樂拼一短長的。

  各種原因,我先把這幾條東西總結下來。企業、企業家是對付市場不確定性的一種重要的發明,重要的人類經驗。企業第一個立足點就是要可靠的財產權和可靠的股權的合約,這是所有打仗的基礎。這個東西晃了,預期不穩定,所有努力如果將來的後果不知道,我們沒有辦法把中國潛在的企業家才能發揮到最大。

  第二條,我們永遠要認識到企業之間的競爭激烈程度超過國家間競爭。這裡的學問比國家間競爭的學問要大,要複雜,需要更多人去身體力行去體驗、去總結去提煉,才能把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真正的搞上去。企業家的判斷性決策至關緊要,其他元素投資、資本、銀行、土地、元器件、工人、工匠、工程師都重要,但是沒有判斷性決策,資源往哪個方向用,生產什麼?開發出一個什麼樣的市場,他就沒有靈魂。

  所以環境越不確定,最後一條企業競爭到底爭什麼?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我要打我要我要high。企業競爭是爭取用戶的歡心,是爭取用戶的青睞。所以任正非華為的綱領叫客戶為中心,永遠以客戶為中心,因為這個客戶不斷在變化,你一定要比客戶還懂客戶,才能夠服務好客戶。有無數潛在的要求還沒有提上日程,還遠遠沒有被滿足好。無論數量、質量、品種、功能、體驗,這裡頭有無窮的仗可以打。所以我最後概括一句話,未來不確定,但是不意味著不確定面前我們可以無所作為。企業和企業家就是對付為對付市場不確定性而生的。

  中國從已有的經驗看,中國人群當中可以產生非常優秀的企業家,產生非常優秀的企業。我們走這條路時間還短,所以現在馬上要叫板美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叫板歐洲,叫板日本,還有一點距離,但是不是不可為的。在競爭的過程當中,不確定性,它是一個中性的,駕馭得了他就造福於人類,駕馭不了它就會變成災難和懲罰。謝謝各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周其仁最新演講:未來我們面臨的不確定性不一定是壞事情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進行《不確定環境裡的企業競爭》主題發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資料圖)以下為演講內容節選:過去這一年恍如隔世,我們很難相信再回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情形,很難再回到中美貿易戰之前的日常生活,看未來也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病毒到底會怎麼樣?免疫針到底有多大效果?美國的新總統是不是會比川普對全局、全球化走向有更大的影響?
  • 影評:《龐貝》災難,恍若隔世
    影評:《龐貝》災難,恍若隔世特效之必要這年頭,有大場面、有特效的片子,是驅使我們進電影院的主要原因之一,以這個角度來看的話,近50 億臺幣所打造的電影龐貝遺骸密碼我們所熟悉關於龐貝人被火山灰烤僵的石化樣貌,是因為火山在爆發時噴出大量的巖漿與火山灰、人們被高溫物質覆蓋死亡之後,火山漿與火山灰冷卻變成硬殼了,裡頭的人也腐爛掉了。
  • 周其仁教授:如何理解不確定性?不確定性不意味著一定是壞事情
    過去這一年恍如隔世,我們很難相信再回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情形,很難再回到中美貿易戰之前的日常生活,看未來也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病毒到底會怎麼樣,免疫針到底有多大效果,美國的新總統是不是會比川普對全局、全球化走向有更大不同的影響
  • 潘建偉、薛其坤、王小雲……都到了,科學界的「春晚」有多酷?2020新年科學演講告訴你
    還有那量子計算機 簡直是科學家們在遊戲在量子之歌的幽默歌聲中,一年一度的重頭戲新年科學演講拉開大幕2020新年科學演講就對準量子聚焦量子信息革命。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決定要把量子講清楚,說明白,粉碎關於量子的種種謠言。
  • 益萊儲2021新年展望:未來既充滿不確定性又有無限可能
    益萊儲2021新年展望:未來既充滿不確定性又有無限可能 潘海夢 發表於 2021-01-07 09:34:24 作者:益萊儲亞太區高級副總裁潘海夢 2021年1月8日
  • 這是霍金最後一次在中國演講,他思考了人類的未來
    在2017騰訊WE大會中霍金進行了獨家視頻演講,展示了他為太空探索帶來的傑出貢獻與最新成果。這也是霍金在中國的最後一次演講。演講中,霍金談到了地球和人類所扮演的角色。他認為應該從兩個維度出發:一是思考人類的未來,二是研究我們探索太空、尋求其他潛在宜居星球的選擇。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霍金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下為霍金演講內容:WE大會現場,霍金以視頻的形式與大家交流。
  • 拿起鐵甲就不能抱你,放下鐵甲就不能保護你——中國鋼鐵俠們過去這一年
    全國人民在玩耍,只有你我不放假。中國鐵甲師們是全年無休的勞動者,無比賽時996,有比賽時007,主動加班,只為了把最終的工作成果打個粉碎,實在是聞者驚心,見者佩服。過去的整整1年裡,中國鐵甲師們的加班沒有白費。2018年第一場KOB國際賽事,我們以紮實地效仿驚豔歐美;英國站、2019新年揭幕戰,中國原創開始走向世界。
  • 蠍子|我這一年
    愈來愈喜歡拍攝家庭紀實和肖像照,關於家庭紀實照片,則貴在真實,這些看起來並不那麼漂亮的照片,總有一天,你會感嘆當初幸虧是我幫你們記錄下了這些真實的、生動的,和孩子或在家裡,或在公園一起玩鬧的瞬間。而不是修的面目全非的假的你自己。慶幸這一年願意接受紀實拍攝的家長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也有了這樣的意識。
  • OPPO新年大片《兩個小星球》來襲,攜手楊冪演繹暖心故事
    而這部影片也見證了OPPO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時代的歲月變遷,讓很多人感受到了青蔥歲月,恍若隔世。現在,OPPO官方微博又給O粉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新一部新年TVC《兩個小星球》即將上映。《兩個小星球》由OPPO明星家族成員楊冪以及90後小生張彬彬出演,這部影片從字面意思理解,這是兩個年輕人在不同星球上的對視,隔空對望卻無法觸摸到彼此。
  • 我花了一年時間研究不確定性估算,寫下了這份最全指南
    大數據文摘出品編譯:李雷、Javen、Aileen一個半路出家的程式設計師,一年來學習不確定性估算的經驗。讓我從年初的一個flag說起:我的新年目標:我在2018年期間繪製的每一幅圖表都要包含不確定性估算為什麼立下這個flag?
  • 你需要知道思考這幾點
    如何升級自己的深度思考力避免情緒化?實踐中的認清事實,改變思維,教會我們的幾點思考。直面現實,遷移對比思考:用數據對比來分析問題本身背後的邏輯新冠肺炎的疫情,我們應該關注。但關於每日能夠激起我們情緒變化的數字,也需要直面上升的現實,遷移對比思考。比如,在你聽到2016年全世界有420萬嬰兒死亡的時候,你會不會對這個數字在情緒上本能地作出反應,覺得這個數字太可怕了。
  • 時空來電=信號=隔世追兇=黑洞頻率?李小冉新劇竟然有「抄襲鏈」
    雖然不能是《信號》抄襲了《隔世追兇》,但這個設定確實非常像。這就完了嗎?其實網友早就發現,這個設定,《隔世追兇》也不是原創,再早的話,是2000年的美國電影《黑洞頻率》。看《黑洞頻率》的故事就知道。這部電影講的是男主角約翰,通過一個對講機,和30年前的父親聯繫上了,而事實上,他的消防員父親就是在這一年中,死於一場火災救援。通過對講機的聯繫,約翰改變了歷史,讓父親從可怕的火災中脫身。之後,約翰又通過這部對講機和父親通話,阻止了一場連環謀殺案。
  • 關於慣性的幾點思考
    都有保持當下的運動狀態的性質。但慣性定律需要考慮參考系。慣性定律只適用於慣性參考系。這樣我們就可以脫離的經典力學的「循環論證」問題。不需要去尋找理想中的勻速直線運動和靜止狀態。但是這和牛頓的慣性定義是想通的。只是我把引力場強調了出來,並且找到了新的「根基」。 而牛頓的描述是慣性狀態下的物體表現。但這不是慣性的本源說明。
  • 一年通往作家路?看完這本書的前言,我有了三點讓心智通透的感悟
    告別了有點遺憾的2020年,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21年,在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為自己立下了一個新Flag:利用一年時間,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最具發展潛力的寫作IP。從立下目標到今天雖然才僅僅過去3天,但我卻已經將思想付諸行動了。初步制定了實施方案,今天,也按照計劃開始讀書了。
  • 我的這一年
    李樂靜攝翻完今天這最後一頁日曆,2020年就完結了。這一年對每個人而言,過的或許都是「意料之外的生活」。回望這一年,我們度過了怎樣的365天?登臨檢疫 成了常態■羅凱婷廣州白雲機場海關值機處航空器查驗二科副科長我駐守空港衛生檢疫防線已經10年。
  • 多領域科學家陪公眾迎新年,超600萬人觀看科學演講
    2020年12月31日晚21時,首都科學講堂特別節目——「2021科學跨年之夜」在北京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成功播出,薛其坤等11位科學家接力演講,為公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盛宴。這是我國內首次以電視科學演講方式,邀請重要領域科學家接力演講陪公眾迎新年的知識跨年活動。
  • 周其仁:城市化進程中要特別注重社會權利
    以下是部分文字實錄:  周其仁:我講的這個問題比較具體,剛才吳老師是對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怎麼進一步推進是一個總體框架性的。這個城市化問題比較具體,我就這個具體的方面,其實要點剛才吳老師都講到了,體制跟發展之間怎麼求得一個一致性。
  • 建立你的不確定性優勢
    然而,一小部分擁有卓越的感知能力的組織已經在更有信心地向前發展了。這就讓他們對潛在的風險和機會有了更廣闊的視野,對輸入的信息有了更靈活的解讀方式。他們培養了「信號優勢」。具有信號優勢的企業採取多角度的數據收集方法,收集多個維度的信息,從經濟、環境、地緣政治等宏觀主題到客戶、市場、技術趨勢等具體業務領域。
  • 抽了這支新年籤,楊超越的光罩我一整年
    沒有哪一年比2021的開啟更令人期待它意味著大型魔幻連續劇"2020」終於落下了帷幕2020年我們努力過、掙扎過、也得到過為了目標的召喚 和時間賽跑2021年和新的自己說一聲 你好!願新年的flag不會再倒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這一年你將有怎麼樣的新際遇開啟一年的好運從抽籤開始快來獲取2021年新年第一籤吧~新的一年你會有▁▁▁▁▁?
  • 展望新年期許,做好這八點你會變得更加優秀
    恍惚間又過去了兩周,已然是元宵佳節了,臨近小編大學開學的日子啦,感嘆時間真的過得好快啊!時光在悄悄地一點點流逝,歲月依然更迭如舊,四季輪迴已經開始。不知不覺間中2019年已然過去了50來天,在這剩下的最後幾天裡只願向時光道一聲:新年再見,我心中的那個自己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