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通往作家路?看完這本書的前言,我有了三點讓心智通透的感悟

2021-01-13 羲歌讀書

告別了有點遺憾的2020年,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21年,在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為自己立下了一個新Flag:利用一年時間,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最具發展潛力的寫作IP。

從立下目標到今天雖然才僅僅過去3天,但我卻已經將思想付諸行動了。初步制定了實施方案,今天,也按照計劃開始讀書了。

第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蘇·M·蒂貝爾吉安的《一年通往作家路》,為什麼會首先選擇讀這本書,很簡單,從書名就可以看出,這本書要表達的內容非常貼合我的新年Flag,我正好需要吸收前輩的經驗來幫助我實現目標。

今天下午,我認真拜讀了這本書的「前言」部分,這部分內容並不是很多,但我卻有了三點讓人心智通透的感悟。

一、寫作,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一年通往作家路》的作家蘇·M·蒂貝爾吉安開始寫作的時候已經五十歲,我在四十九歲的時候立下寫作的Flag可以說是正合適。

據我所知,在中晚年時期開始寫作的作家不少。比如四十九歲發表《教父》的美國作家馬裡奧普佐,五十九歲發表《魯濱遜漂流記》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既然如此,那麼我四十九歲立志寫作也應該不晚。

對於寫作,其實在中學時代就已經實踐過了,也在當時的報刊雜誌發表過幾篇豆腐塊文章。大學時期,學習專業課之外業餘的愛好就是讀書寫作了。工作之後,其實也寫作,比如財務報告,比如工作總結,但卻漸漸失去了寫作的創造性與興趣了。網絡小說大興之際,我也投入了一段時間和精力,但10萬字之後,我覺得自己真的是江郎才盡了。

寫作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時間是在2016年,那時,市場流行內容營銷,我在剛興起的時候便加入到了阿里創作平臺,成為淘寶達人,也算是收穫了寫作的第一桶金。這可能是我寫作生涯中最大的成就了。

後來阿里平臺改革,內容營銷的寫作成本大大提高,我就從平臺退了出來。在自媒體平臺開始寫作,但一直沒能全心投入,更沒有實現任何的寫作變現。

寫作是一種愛好,但更需要比較好的經濟基礎來支撐這種愛好。痛定思痛之後,我下定決心繼續寫作,還要好好寫作。畢竟,寫作,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二、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生活

雖然才把《一年通往作家路》的前言讀完,但作家蘇·M·蒂貝爾吉安一開篇就直指寫作主題: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生活。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感悟,讓我覺得又有了年輕時的勇氣和熱情了。

作者開始寫作的時候也覺得自己的創意寫作的生活已經到了盡頭,但是她並沒有放棄追求這種美好的創造性的生活。反思我自己,雖然還在寫著一些文字,但卻缺乏了「創造性」的這個寫作的靈魂。

另外,作者還強調:寫作源於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的創造力源泉。這也是所有精神傳統的源泉。對於作者自己而言,這個源泉就是上帝。而我呢,我的源泉是什麼?

雖然現在寫作的目的是實現寫作變現,哪怕當初想寫作的初衷也是希望能賺一點稿費,但我想,我的創造力源泉不應該是這麼低階。我的創造力源泉不是金錢,而是我的靈感,我對寫作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三、寫作,需要不斷地學習

雖然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生活,但這種創造也離不開堅實的知識基礎。怎樣夯實自己的知識基礎,除了感悟生活的點點滴滴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地學習。這也是我今天能開始認真研讀這本《一年通往作家路》的根源。

之前的自媒體寫作之所以不能成功,第一個原因是自己比較浮躁,不能靜心去創作。第二個原因便是學習不夠,沒有實質性內容的持續輸出。

寫作本身是一種能力,為了保持這種創造性的能力,自然需要不斷地補充知識。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但最實際的方法便是讀書。當然,怎樣快速讀完且讀懂一本書,我們需要不斷地練習,這個且聽下回分解。今天我們只需要下定決心去讀書,去不斷地學習。

關於寫作的三點感悟就寫到這裡,回到書的前言,把這一部分讀書收穫做個總結。

1、寫作的第一個要素是靈感。為什麼?因為我相信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慢慢地就會成為一種習慣,這種信仰來源於實踐。

2、寫作的第二個元素是寫法。為什麼?因為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的打磨,我們才可以提升寫作技巧,清思路,銳化我們的感知,並且像藝術家那樣工作。

《一年通往作家路》一共有十二堂課,包括日記寫作、隨筆寫作、評論和遊記寫作、短篇小說和小小說寫作、夢和寫作、對白寫作、術語定義、詩化散文和散文詩、想像力的點金術、拼貼作品和回憶錄、作品修訂和寫作的回歸之路。在讀完前言之後我打算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之後再和愛好寫作、計劃寫作的你們分享。

相關焦點

  • 王朔:看完三本書 解開所有事
    原標題:王朔:看完三本書解開所有事王朔(資料圖)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陳苑)作家王朔曾在一次採訪中透露,有三本書給過自己很大幫助,「對我而言,這三本看完,看明白以後,可以解開所有的事了。」
  • 想要心智更成熟,你可以看這一本書!
    呦~大家好~心智的成熟需要一生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這是一本有關心智成熟的暢銷書,我讀完以後,覺得能給自己帶來很大提升,推薦給你們,我們共同成長。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實踐這些原則,關鍵取決於你的態度,勇敢的面對痛苦而非逃避。推遲滿足感日常生活中,我們做事情喜歡先做簡單的,剩下的困難的問題會推到後面去做,不僅有拖延症也會很痛苦,因為複雜的問題總是存在一直也沒有解決。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
  • 2020年讀了156本書,這種方法解決我讀書慢、讀不深的困擾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為啥我讀書那麼慢?一年連 10 本書都讀不了,你怎麼就能讀這麼多?你這不是讀書就是翻著玩兒吧?其實不是我讀書快,而是找到了讀書的方法。在這把我的讀書方法分享出來,希望能夠幫助你解決讀書慢、讀不深的困擾。
  • 學會這3點,輕鬆讓你在一個月內看完12本書(內附推薦書單)
    在過去的兩個月時間裡,我持續做到每個月看完12本書。最初統計出這個數字的時候,不怕大家見笑,我自己也嚇了一跳。在這之前,我從未給自己立下過Flag,要一個月看掉多少本書。過去的我,並不是一個書迷,一年可以看掉4-5本書就很不錯了,這些書主要還是小說、故事為主,比如《藏地密碼》、《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明朝那些事兒》……看書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打發時間。我是如何做到一個月內看完12本書的?話不多說,現在我就來手把手教你如何從閱讀小白變身為閱讀達人。
  • 樊登書單——成熟的人,九成以上讀過這十本書
    本期書單,便為你精挑細選十本通往心智成熟的書籍,祝願你早日成為夢寐以求的自己。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學會如何愛一個人,無論是別人,還是你自己。這都是通往心智成熟之路上必須要闖過的關卡。 本書作者弗洛姆認為,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 2017年買了100多本書,強烈推薦這10本!
    《我書架上的神明》這是2017年,我買過關於薦書類別中,最好的一本書。書的內容如本書副標題所示:《72位學者談影響他們人生的書》。封面上我們可以看到有《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有清華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劉瑜等著名學者和教授。書中每一篇文章都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現身說法,妙語連珠,讀之讓人通透。
  • 19位作家書單:如只推薦一本書,你會選哪本?| 周末談
    這其實是一本出版了好幾年的老書,書名翻譯成中文是「最後的莫臥兒:一個王朝的覆滅:德裡,1857」。我在看這本書之前正預備要去緬甸,難免要先看一些和緬甸相關的書。那這本書跟緬甸有什麼關係呢?這本書講的就是這段經歷。我為什麼喜歡看這樣的書呢?那是因為我對所有這些沒落王孫、一個王朝的覆滅,像這樣戲劇性的故事深感興趣。
  • 「兒童文學光榮榜」書系首發 作家分享創作感悟
    著名作家高洪波、張之路等嘉賓在現場分享了對這套少兒閱讀精品書系的創作感悟。本次活動現場。出版方供圖據該書系組編出版方現代出版社介紹,「兒童文學光榮榜」書系是對七十年來中國兒童文學原創作品的系統梳理、評價與總結,是少兒閱讀推廣工程的精品圖書。經典性、歷史性、可讀性三性兼具是這套書系的基本特徵。
  • 全世界最毒舌、最有錢的作家,毛姆讓你明白這一生如何過才最值
    而毛姆也是一代人的精神導師,他深刻而有趣,是個文筆優美有靈氣的作家。毛姆活著的時候是全世界名氣最大、賺錢最多的作家,每本書都能賣到百萬銷量,不少小說還被搬上銀幕。他住豪宅、開好車、周遊列國、進出出入上流社會。他活的通透,說過很多毒舌但一語中的的話。最扎心的莫過於:我用盡力氣,過完了自己平凡的一生。
  • 我們可能也曾走過的路——《少有人走過的路8:尋找石頭》
    《少有人走的路8:尋找石頭》也是一段旅途,在這段為期21天的旅途裡,作者斯科特·派克和他的妻子莉莉一路邊走邊看,他把路途中看到的風景、關於風景的一些解讀、通過觀看風景獲得的感動或者是無動於衷、這種感動或者無動於衷的由來等等,揉碎在整本書的文字裡,慢慢講給我們聽。
  •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理清這四點,人生活得通透一點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是我在看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大詩人杜甫的詩句,描寫的荒唐的時代。
  • 阿來:我等這本書等了十年
    他說,「這是我最愛的一部小說,我等這本書等了十年。」(小標題)十年醞釀草地:您是怎樣開始創作這本小說的?阿來: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那天,我動筆寫這部小說。那個時候我人在成都,本來在寫另外一本書。下午兩點二十八分,全城的警報一拉響,我坐在桌子前,突然一下子淚如雨下。
  • 網絡作家橫掃天涯:我喜歡講故事 也需要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看故事。高中的時候,我把梁羽生、金庸、古龍的著作基本都看了一遍」 。橫掃天涯的父親是小學老師,家裡收藏了不少書籍,看完了家裡的書,他就去租書屋租書看。甚至因為看的「閒書」太多,佔用了很多學習時間,導致橫掃天涯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現在小朋友可不能學我,多讀書的同時也要好好學習,努力考取自己心儀的大學。」
  • 《認知天性》:這本書能讓你停止「看起來很努力」的行為
    有很多人越努力越焦慮,明明書讀了很多遍,為什麼考試還考不好?明明看了那麼多書,和別人聊天的時候「金句」怎麼一句也想不起來?明明加班加點的工作,為什麼工資還漲不上去?這是無效努力嗎?不用回答也知道,任何沒有結果的努力都是「看起來很努力」。我們的工作、學習或者做的其他事情,只要做了,都是需要一個結果的。比如看書,如果你在書本上劃特別多的線條,你的大腦就不會去記它了。
  • 不要成為急切的作家,也不要成為急切的讀者
    如今的讀者,跟作家一樣急切。他們附著在各種電子媒介上,用表情符號的方式發出昂昂或嗤嗤的聲響。我希望用這本隨筆集提醒自己,不要成為那樣的作家,也不要成為那樣的讀者。——作家、書評人西閃《普通讀者》董先生那自以為通透的文字,和紙漿是有相似之處的。扔。印象中契訶夫、屠格涅夫很適合扔,順手。這二位老人家被中國的翻譯家們千般折磨,被中年作家們榨盡血汗,早不成人樣了。扔。至於《科學的歷史》《寬容插圖本》等等書籍,分量夠沉,扔起來更有快感。如今的書商太聰明了,變了方兒地炒冷飯。把幾塊錢的東西做成幾百頁的厚本子,價格嘛,當然是以前的N倍。
  • 看《心靈奇旅》有哪些人生信條?成長的過程,就是重構心智的過程
    最近看了一本重構心智底層邏輯的書《心智突圍》,自序第一行「成長,就是一個重構自己的過程」讓人心中一顫。我們也許可以和喬伊一樣回到「生之來處」,回顧自己走過的路,並獨自進入人生主題研討,實現成長與重塑。看樹葉飄零?不,還更早,我們藉助靈魂22的突破一起看看:如何由內而外的打破自我設限?《心智突圍》一書中作者借用了框架分為三個層次,便更好的理解了靈魂22的神奇轉變。第一層 角色感知層靈魂22不小心看到了喬伊傷心而失敗的人生影像,這和她之前看到的成功導師輝煌的一生完全不同,這缺憾的人生和喬伊強烈的求生欲,激發了她萌生助力喬伊重返地球的欲望。
  • 自然科學探索,看這10本書,會豁然開朗!
    推薦書小編這回選的10本科普書,讓你在愉悅的閱讀體驗中樂享知識的美好,能幫你啟發心智,開闊視野,同時又能給生活增添樂趣。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知自己?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裡的林林總總。三句話等於讀過這本書1.DNA為了能延續下去,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我們這些行走的生存機器,都被基因驅使著。
  • 你的孩子看過這三本書嗎?讀了之後會有很多收穫,看看讀後感吧
    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名為聖地牙哥的老人,持續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最初40天,有個名叫曼諾林的小男孩跟著他,可是40天沒有捕到魚,男孩的父母40天後就對他說:那個老人的運氣已經湮滅了。第41天,曼諾林在父母的安排下,上了另一艘船,那艘船一個星期就捕到三條上百磅的魚。第85天,老人釣了一條足有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老人與它戰鬥了三天,整整三天!
  • 從《小王子》這本書,悟出五點對教育的思考,父母必看
    我再問關於宮殿的故事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傾訴的欲望了。我突然想到了《小王子》裡的飛行員。在故事的開始,作者介紹了自己兒時的經歷。作者6歲的時候,看完蟒蛇吞象,放飛思維畫了第一副作品。你看,他小的時候本來有一個畫家夢,卻因為大人的批評而放棄了這個志向。後來,他開始迎合大人的想法,開始討大人的歡心,漸漸地把自己真實的內心隱藏了起來。這裡我想到了松直居先生的一句話:「語言可以成就夢想,也可以毀滅夢想。」
  • 讓人受益終身的十本書!
    1悄然間,已經步入了2018的下半年,回想一下上半年是否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有收穫呢?你今年上半年讀了什麼書呢?下面我來分享一下自己比較喜歡的十本書吧!我記得讀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初中,蓋上最後一頁內心被深深震撼,平凡的世界也可以波濤澎湃。《殺死一隻知更鳥》主線是論述成長的一本書,實則將美國南北戰爭,黑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藉助律師父親阿蒂克思的幫助無辜黑人的幾場法庭辯護引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