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7月4日消息:35℃、37℃、38℃,長沙已連續三天出現「極度高溫」。氣象專家預測,本月中下旬,我省還將迎來比目前更熱的酷暑天氣。綠化樹能幫「火爐之城」長沙消暑嗎?幾位園林專家和部分市民坐不住了。他們說,對樟樹有些失望。作為長沙「市樹」,樟樹「站著中槍」,成了高溫標靶:湖南農大、林科大數位專家「直控」樟樹的「十宗罪」。
【現場】「樟樹很多,林蔭道太少」
7月3日中午11點多,市民羅南在香樟路上才走了2分鐘就一臉汗。他想沿著路邊的樹蔭走,然而一株株小樟樹,不能起到遮陽效果。他望「樹」興嘆:「長沙的林蔭道太少了,夏天真難熬。」
時常經過芙蓉中路的市民龔先生則更是覺得行道樹栽種不合理,樟樹栽在綠籬裡,樟樹冠幅既不能覆蓋人行道,也不能覆蓋自行車道,「僅僅是在給樹邊的灌木遮蔭」。
對於長沙街頭隨處可見的香樟樹,湖南農業大學園林系創建人李築蓀深表憂慮。他認為,長沙街頭的樟樹「好看不中用」,「香樟樹冠擴大慢,需要長時間生長才能起到遮陽效果,"火爐城市"等不起行道樹緩慢生長。」
在長沙城區的多條主幹道,無論從最北的芙蓉北路以及河西的桐梓坡路、杜鵑路,還是南邊的韶山南路、香樟路,東邊的曲塘路、萬家麗路,均發現香樟在唱「主角」。
【調查】長沙香樟一家獨大
李築蓀表示,長沙街頭樹木遮陽效果好的街道屈指可數,讓他印象深刻的僅有迎賓路、勞動路,均是路中間老樟樹兩邊懸鈴木樹。李築蓀表示,香樟樹兩樹要交冠很困難,懸鈴木能夠一下子長起來,3年就長攏了。武漢、南京等城市都是種的懸鈴木,廣泛運用於六車道旁。
記者發現,長沙行道樹為單一樹種的路段,唯獨只有麓山南路的香樟樹能產生良好的遮陽效果,但是此處的香樟樹為古樹。據園林、文化部門普查,現全市200多株古樹名木中,古樟佔了三分之一,有86株,高居首位。
香樟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鹼、煤灰土外,都能生長,一年四季可種植。1985年11月30日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決議,確定香樟為長沙市市樹。
長沙市規劃設計院景觀工程師黃澤斌在2010年第5期《中外建築》上發表論文《長沙城區道路行道樹現狀及發展探討》。他調查了長沙四個城區38條道路,發現行道樹品種11種,其中有33條路的行道樹以香樟為基調樹種。
專家說法:香樟有「十宗罪」?
除了樹冠生長緩慢,李築蓀表示,香樟還有諸多缺點,不適合作為行道樹。李築蓀列舉出了香樟的「十宗罪」。
他指出,香樟易遭病蟲害就是嚴重的問題之一。樟樹最易遭白蟻侵蝕,其次易受石榴小爪蟎、刺蛾等蟲害侵襲。對此,長沙市白蟻防治中心謝志宏表示,白蟻以纖維素為食物,各種樹均是白蟻食物,白蟻防治與樹種關係不大。
李築蓀還稱,相比夏日遮陽效果差,香樟冬季不落葉,也是影響氣候的一大問題,其不利於陽光透射,冬春城區街道溼度過大,缺乏季相變化。此外,香樟根系發達,侵佔性強,配置不當影響其他喬木、灌木生長;還有不抗凍、不抗澇等。
樹王之爭
A面:「法國梧桐才是樹王」
「香樟不適宜作為行道樹,法國梧桐(學名:二球懸鈴木)才是理想的樹種,被園藝界譽為行道樹之王」。李築蓀教授對法國梧桐被砍伐、棄用表示不平。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喻勳林教授長期從事樹木學等方面的研究、教學。他表示,園林樹種與土壤、氣候有關係。長沙的地理環境較特殊,土壤為第四紀紅壤,不利於樹木生長。所以,整個長沙可供選擇的行道樹種類不多。他表示樟樹可以作行道樹,因為長沙是位於地球的樟樹帶。
不過,對於樟樹的一些缺點,喻勳林表示認同,他舉例說,香樟冬季不落葉,導致樹下潮溼陰冷,在上海甚至有明確規定在小區、商住樓周邊不能栽種常綠喬木。
喻勳林也認為,長沙可以多種植二球懸鈴木,該樹種能彌補樟樹的缺陷。他告訴記者,因為這種樹容易飛絮,曾被「一桿子打死」,在各地幾乎遭到「趕盡殺絕」,很多樹被砍伐,目前省內已經有多個城市恢復了該樹種。
B面:「樟樹比法國梧桐頑強」
「市樹豈能說換就換,城市綠化應有個性,不能雷同。」有市民稱,僅因為幾位專家的說法,就換掉「市樹」過於輕率。
也有專家稱,法國梧桐也有一些缺點:春來飄絮,秋到落葉,清掃不易,湖北荊州如今就備受其擾。此外,它也不像樟樹那麼堅強,遇颱風時易倒斜。
此外,「挺樟派」認為,香樟常綠,生命力頑強,並能吸收多種毒氣,能代表「湖湘精神」。
未來:長沙行道樹科學栽種有待提升
長沙市行道樹種是如何最終確定的?長沙市住建委勘察設計處副處長劉學軍介紹,建設單位通過招標,由設計單位對要修建的道路進行設計,之後住建委組織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評審,會邀請規劃、交警、城管等職能部門參加,同時還會從專家庫裡挑選專家參與。李築蓀表示,雖然他多次向相關部門提建議,但均未見改觀。
對於長沙行道樹種單一的質疑,劉學軍坦承,目前香樟數量的確佔據了多數,因為樟樹具有「常綠、本土樹種、容易成活」等優點,所以廣泛栽種。他表示,綠化樹種除了樟樹還是有選擇的餘地,「對於專家的建議以及市民的意見會認真吸納,日後在設計層面上慢慢調整、改進過來。」
提醒:樹木也會放「毒氣」? 夏季傍晚散步防臭氧
近日,一則網絡新聞稱:在高溫環境,加之城市空氣汙染,可能會令樹木釋放有毒氣體,危害人體健康。對此,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的劉紅年教授說,科學研究發現,自然界中的植物,尤其是樹木,在吸收有害物質的同時,也會放出一些揮發性的有機物,比如異戊二烯和單一芬多精。但它們對於環境的「破壞」影響是有條件的:在已經有諸如尾氣汙染等環境的前提下才能產生。
因此,綠化樹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很難形成大量的對人體有危害的近地層臭氧。
但專家提醒,夏季,天氣越晴熱時,臭氧含量可能越高,尤其是經過強烈太陽輻射累積過後的傍晚,光氧化反應的時間積累完成,臭氧汙染則有可能嚴重,老人、小孩、哮喘病人等呼吸道病人以及長期在戶外的人群,要注意預防。
推薦閱讀:
新疆:烏魯木齊備戰高溫 綠化用水全面叫停
河南高溫乾旱「夾擊」綠化樹木 許昌市澆水護綠忙
樹欲靜而「傷」不止 高溫乾旱加重鄭州樹木病蟲害
山東:高溫來襲 滕州綠化苗木「喝水」頻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