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計劃和其他激勵措施對於使員工成功適應自動化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們考察了不同國家正在採取的一些舉措,以適應自動化的增長並從中受益,包括採用機器人。「機器人對生產率,就業和工作的影響」提供了領先經濟學家的一系列研究證據,這些研究表明自動化總體上導致了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和對工資的積極影響。歷史向我們顯示,自動化導致需求勞動力類型的轉變。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轉變會導致現有角色的變化以及對獲得新技能的要求。通常,現有角色變得多餘,並且工人必須在新部門中應用新技能和現有技能。
各國政府和私營部門組織已經認識到,技術變革的速度和規模要求對現有和未來工人提供正確技能的額外投資,以確保自動化對就業,工作質量和工資的積極影響得以持續。在此博客中,我們概述了正在進行的主要類型計劃,這些計劃正在為自動化工作人員做好準備。
各國增加對技能導向教育的投資
在瞬息萬變的技術環境和勞動力市場中,員工希望或必須不斷獲取新技能以保持相關性,因此需要採用新方法來獲取技能。
自2000年以來,全球高等教育機構的入學人數已翻了一番,反映出僱主對更高學歷的需求以及學生對進入高收入職業的渴望。但是,有跡象表明,這種趨勢加劇了技能供求的差距。這使許多公司缺乏足夠熟練的員工,無法從自動化中有效地獲利,而學生則缺乏為中高收入工作提供就業保障的資格。正如我們在定位文件「機器人與未來的工作場所」中詳細討論的那樣,生產和物流部門正在努力招聘合格的員工。儘管所有部門的僱主都將數字技能視為先決條件,但大多數僱主越來越重視「軟」技能,例如溝通,團隊合作,情況分析和決策。
各國政府,教育機構和私營部門組織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並正在努力使技能和資格更好地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舉措,以及針對終身學習的獎勵措施和計劃。
德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即通過高等教育和通過不需要高等教育資格的學徒計劃,使技能培訓與需求相匹配。「 Duales Studium」(平行學習)系統使學生能夠在公司工作期間完成高等教育學歷。在完成學業後,有75%的Duales Studium學生受僱於完整(非固定期限)合同,而在其他高等教育課程中,則有50%。瑞士使用類似的模型。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數據顯示,韓國的年輕人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高於任何經合組織國家,該國推出了旨在解決技能需求缺口的「邁斯特」職業培訓計劃,導致2014年有42%的韓國人無法勝任工作。一些義大利大學提供應用自動化碩士學位。通常,與私營公司和研究機構密切合作來開發課程,以確保學生接受尖端技術的培訓,並使參與其中的私營公司能夠接觸到高技能的工人。
終身學習計劃和獎勵措施
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制定了計劃和激勵措施,以確保員工可以不斷更新技能以適應需求。例如,新加坡政府向所有25歲以上的新加坡人提供370美元的補貼,以供他們學習數百種以職業為導向的課程。新加坡的國立大學還提供了更多對工人友好的教育機會,包括非全日制學位,模塊化證書課程,高管教育和校友免費課程。丹麥有著悠久的繼續教育傳統,它開設了一個短期課程「 Arbejdsmarkedsuddannelser」計劃,重點是為低技能和熟練工人提供所需的技能和資格。在瑞典,由私營部門和工會共同管理的職業安全委員會,對由於自動化而需要提高技能的工人進行再培訓。美國的某些州已向居民免費提供社區大學,以鼓勵正在進行的技能培訓。
其中一些計劃和激勵措施專門針對再培訓工人,這些工人的角色可以由自動化來代替。例如,英國政府發起了一項「幫助重新培訓」計劃,旨在幫助成年人發現並解決技能差距和工作機會。
公私夥伴關係側重於使技能培訓與需求相匹配
許多公私夥伴關係致力於確保教育課程與當地和區域僱主的需求相匹配。在美國,馬克爾基金會與科羅拉多州和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等教育機構,微軟,LinkedIn和沃爾瑪等州範圍內的僱主以及當地的中小型企業合作,將課程與技能需求相匹配從僱主那裡。美國製造業協會成立於2014年,旨在確保美國在先進位造業方面的全球領導地位,其重點是其14個研究所,其工業合作夥伴以及當地學校系統和學術機構之間的合作,以促進和發展未來製造業所需的先進技能。這些機構之一-ARM-專門研究機器人技術。
在義大利建立的許多工業4.0能力中心致力於向製造商轉讓技術和技能。例如,由米蘭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Milano)領導的MADE與39家技術公司和其他義大利大學合作,為義大利的製造公司提供包括培訓在內的服務。能力中心還使製造商能夠試用和評估如何在其特定環境中應用各種技術。同時,德國的弗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與技術公司合作開發了未來工作實驗室,旨在幫助公司和員工體驗並為未來的自動化方案做準備。未來工作實驗室提供有關示範新技術的標準化和定製培訓課程。
私營部門舉措
許多私營部門組織通常與當地的教育機構合作發起了一些計劃,以確保提供相關技能。亞馬遜最近宣布了一項7億美元的投資,以對其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工人進行數字和自動化技能培訓,包括機器人。IBM已與200所公立中學合作開展了「技術途徑大學早期高中(P-TECH)」計劃,該計劃提供了為期六年的計劃,該計劃為18個國家的100,000多名主要低收入學生提供了「職業準備」的科學技能。 ,技術和工程學科。與行業合作夥伴合作開發課程。
機器人製造商專注於降低使用機器人的技能障礙
儘管政府和公司致力於為員工提供使用新技術的技能,但這些技術的製造商(包括機器人製造商)正在努力確保這些技術更易於使用。編程界面越來越直觀,可以通過演示來訓練許多機器人。正如我們在論文Demystifying Collaborative Robots中描述的那樣,這是一種新一代的協作型工業機器人,旨在與工人集成到生產線中,為公司所有規模的員工提供學習和應用基本機器人編程和應用技能的機會。大多數工業機器人製造商都為操作員提供經過認證的培訓計劃。
需要對低技能工人進行終身培訓
如這些例子所示,政府和公司正在應對支持勞動力適應快速變化的技能要求的挑戰。各種研究表明,由於自動化的結果,最有可能是中級技術工人適應新的工作狀況,結果是其中80%的人轉向了更高技術的工作。但是,經合組織發出警告,即對幫助低技能工人的工作還不夠,這些工人佔經合組織工作人口的20%。低技能的成年人接受培訓的可能性是高技能的工作者的三倍。各國政府將需要採取更多措施,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例如強制性休假以及參加免費培訓課程,使低技能工人參與培訓。
隨著IFR最近的統計數據表明,2018年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額比2017年增長了6%,自動化程度繼續提高。諸如機器人之類的自動化技術直接為工人帶來了許多好處,既直接給工人帶來了更多好處,他們的工作危險性降低了,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回報;而且我們受益於更好的醫療保健,產品種類的增加和環境的減少,給我們所有人帶來了很多好處。影響我們吃的食物。擁有正確的技能,今天和明天的勞動力不斷增加,可以確保我們從自動化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