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大規模採用,員工自動化就業程度居然越來越好

2021-01-07 機器人內參

培訓計劃和其他激勵措施對於使員工成功適應自動化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們考察了不同國家正在採取的一些舉措,以適應自動化的增長並從中受益,包括採用機器人。「機器人對生產率,就業和工作的影響」提供了領先經濟學家的一系列研究證據,這些研究表明自動化總體上導致了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和對工資的積極影響。歷史向我們顯示,自動化導致需求勞動力類型的轉變。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轉變會導致現有角色的變化以及對獲得新技能的要求。通常,現有角色變得多餘,並且工人必須在新部門中應用新技能和現有技能。

各國政府和私營部門組織已經認識到,技術變革的速度和規模要求對現有和未來工人提供正確技能的額外投資,以確保自動化對就業,工作質量和工資的積極影響得以持續。在此博客中,我們概述了正在進行的主要類型計劃,這些計劃正在為自動化工作人員做好準備。

各國增加對技能導向教育的投資

在瞬息萬變的技術環境和勞動力市場中,員工希望或必須不斷獲取新技能以保持相關性,因此需要採用新方法來獲取技能。

自2000年以來,全球高等教育機構的入學人數已翻了一番,反映出僱主對更高學歷的需求以及學生對進入高收入職業的渴望。但是,有跡象表明,這種趨勢加劇了技能供求的差距。這使許多公司缺乏足夠熟練的員工,無法從自動化中有效地獲利,而學生則缺乏為中高收入工作提供就業保障的資格。正如我們在定位文件「機器人與未來的工作場所」中詳細討論的那樣,生產和物流部門正在努力招聘合格的員工。儘管所有部門的僱主都將數字技能視為先決條件,但大多數僱主越來越重視「軟」技能,例如溝通,團隊合作,情況分析和決策。

各國政府,教育機構和私營部門組織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並正在努力使技能和資格更好地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舉措,以及針對終身學習的獎勵措施和計劃。

德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即通過高等教育和通過不需要高等教育資格的學徒計劃,使技能培訓與需求相匹配。「 Duales Studium」(平行學習)系統使學生能夠在公司工作期間完成高等教育學歷。在完成學業後,有75%的Duales Studium學生受僱於完整(非固定期限)合同,而在其他高等教育課程中,則有50%。瑞士使用類似的模型。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數據顯示,韓國的年輕人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高於任何經合組織國家,該國推出了旨在解決技能需求缺口的「邁斯特」職業培訓計劃,導致2014年有42%的韓國人無法勝任工作。一些義大利大學提供應用自動化碩士學位。通常,與私營公司和研究機構密切合作來開發課程,以確保學生接受尖端技術的培訓,並使參與其中的私營公司能夠接觸到高技能的工人。

終身學習計劃和獎勵措施

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制定了計劃和激勵措施,以確保員工可以不斷更新技能以適應需求。例如,新加坡政府向所有25歲以上的新加坡人提供370美元的補貼,以供他們學習數百種以職業為導向的課程。新加坡的國立大學還提供了更多對工人友好的教育機會,包括非全日制學位,模塊化證書課程,高管教育和校友免費課程。丹麥有著悠久的繼續教育傳統,它開設了一個短期課程「 Arbejdsmarkedsuddannelser」計劃,重點是為低技能和熟練工人提供所需的技能和資格。在瑞典,由私營部門和工會共同管理的職業安全委員會,對由於自動化而需要提高技能的工人進行再培訓。美國的某些州已向居民免費提供社區大學,以鼓勵正在進行的技能培訓。

其中一些計劃和激勵措施專門針對再培訓工人,這些工人的角色可以由自動化來代替。例如,英國政府發起了一項「幫助重新培訓」計劃,旨在幫助成年人發現並解決技能差距和工作機會。

公私夥伴關係側重於使技能培訓與需求相匹配

許多公私夥伴關係致力於確保教育課程與當地和區域僱主的需求相匹配。在美國,馬克爾基金會與科羅拉多州和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等教育機構,微軟,LinkedIn和沃爾瑪等州範圍內的僱主以及當地的中小型企業合作,將課程與技能需求相匹配從僱主那裡。美國製造業協會成立於2014年,旨在確保美國在先進位造業方面的全球領導地位,其重點是其14個研究所,其工業合作夥伴以及當地學校系統和學術機構之間的合作,以促進和發展未來製造業所需的先進技能。這些機構之一-ARM-專門研究機器人技術。

在義大利建立的許多工業4.0能力中心致力於向製造商轉讓技術和技能。例如,由米蘭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Milano)領導的MADE與39家技術公司和其他義大利大學合作,為義大利的製造公司提供包括培訓在內的服務。能力中心還使製造商能夠試用和評估如何在其特定環境中應用各種技術。同時,德國的弗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與技術公司合作開發了未來工作實驗室,旨在幫助公司和員工體驗並為未來的自動化方案做準備。未來工作實驗室提供有關示範新技術的標準化和定製培訓課程。

私營部門舉措

許多私營部門組織通常與當地的教育機構合作發起了一些計劃,以確保提供相關技能。亞馬遜最近宣布了一項7億美元的投資,以對其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工人進行數字和自動化技能培訓,包括機器人。IBM已與200所公立中學合作開展了「技術途徑大學早期高中(P-TECH)」計劃,該計劃提供了為期六年的計劃,該計劃為18個國家的100,000多名主要低收入學生提供了「職業準備」的科學技能。 ,技術和工程學科。與行業合作夥伴合作開發課程。

機器人製造商專注於降低使用機器人的技能障礙

儘管政府和公司致力於為員工提供使用新技術的技能,但這些技術的製造商(包括機器人製造商)正在努力確保這些技術更易於使用。編程界面越來越直觀,可以通過演示來訓練許多機器人。正如我們在論文Demystifying Collaborative Robots中描述的那樣,這是一種新一代的協作型工業機器人,旨在與工人集成到生產線中,為公司所有規模的員工提供學習和應用基本機器人編程和應用技能的機會。大多數工業機器人製造商都為操作員提供經過認證的培訓計劃。

需要對低技能工人進行終身培訓

如這些例子所示,政府和公司正在應對支持勞動力適應快速變化的技能要求的挑戰。各種研究表明,由於自動化的結果,最有可能是中級技術工人適應新的工作狀況,結果是其中80%的人轉向了更高技術的工作。但是,經合組織發出警告,即對幫助低技能工人的工作還不夠,這些工人佔經合組織工作人口的20%。低技能的成年人接受培訓的可能性是高技能的工作者的三倍。各國政府將需要採取更多措施,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例如強制性休假以及參加免費培訓課程,使低技能工人參與培訓。

隨著IFR最近的統計數據表明,2018年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額比2017年增長了6%,自動化程度繼續提高。諸如機器人之類的自動化技術直接為工人帶來了許多好處,既直接給工人帶來了更多好處,他們的工作危險性降低了,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回報;而且我們受益於更好的醫療保健,產品種類的增加和環境的減少,給我們所有人帶來了很多好處。影響我們吃的食物。擁有正確的技能,今天和明天的勞動力不斷增加,可以確保我們從自動化中受益。

相關焦點

  • 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
    原標題: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 更多機器人「上崗」了,會影響就業嗎?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 人工智慧作用凸顯 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 人工智慧作用凸顯——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總體看,自動化替代並沒有導致就業明顯波動,重要原因之一是製造業長期處於缺工狀態,而自動化首先替代的是這些缺工崗位,並沒有對勞動力供求產生較大影響。  「小明」會寫財經新聞,「智慧專員」能辦銀行業務,「晶晶」可以指引投寄快遞……隨著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扮演「主力軍」角色,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
  • 又一個送餐機器人上路,餐飲業自動化時代來了?
    這款送餐機器人配備了雷射雷達和攝像機,在機器人行駛的同時,還有兩名工作人員為其護航,用攝像機記錄下整個過程。另外,機器人也不是完全自動行走,還需要工作人員使用遙控器進行操控。Eat24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希望將來能利用機器人來送餐。其實,在全球範圍內,機器人已經開始走進餐飲行業。
  • 碼垛機器人在自動化流水線的應用和替代人工的原因
    那麼碼垛機器人在自動化流水線中的應用如何,它替代人工的原因是什麼碼垛機器人在自動化流水線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1、碼垛機器人適應性強,只需要更換終端手爪就可以處理不同種類的產品;2、碼垛機器人通過引入視覺識別系統,能自動識別,可以同時針對多種產品進行碼垛操作,並根據識別信息將物料送往不同的碼垛上;3、碼垛機器人本身佔地面積小,操作範圍大,可同時處理多條生產線上的產品
  • 聯合國:機器人將導致發展中國家喪失三分之二就業崗位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聯合國在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預警,當製造業越來越多依靠工業機器人作業,發展中國家工人就業可能將遭受重創。
  • 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智能製造行動升級   我國的人工智慧產業化效應在2016年前後開始規模化顯現。2016年,廣東、江蘇、浙江等省開始「智能製造」升級行動,以提高製造業自動化水平。
  • 買數控工具機也不投資機器人?專家揭秘美中小製造業自動化關鍵難題
    他們走訪調查了麻薩諸塞、俄亥俄以及亞利桑那州製造業工廠自動化、智能化等新技術應用情況,研究方法很獨特——「自下而上」還原出美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為何、何時以及如何採納新技術,並揭示新技術對就業、工人以及職業技能提升的影響。最近,資深業內專家、美國聯邦快遞公司的技術規劃與研究高級顧問 Aaron Prather在自己的LinkedIn 對這篇簡報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回應。
  • 雙臂機器人的作用可自動化收割黃瓜
    自動化密集的產業如汽車製造等並非唯一仰賴機器人的產業,已有越來越多的農產現場利用機器人取代人力。 作為歐盟CATCH項目的一部分,德國研究機構Fraunhofer IPK與西班牙的研究團隊,正進行一種能自動化收割黃瓜的雙臂機器人系統的開發與測試,合作夥伴有德國Leibniz農技研究所及西班牙自動化與機器人中心(CAR)。 研究人員開發並測試由造價便宜的輕量模塊組成的雙臂機器人系統,最終目標是讓系統可自動種植黃瓜或用於其它農業應用。
  • 自動化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自動化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甚至有些誇張的說法認為,自動化在某種程度上肯定會取代所有工作並使經濟陷入混亂。 在由史丹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主辦的關於未來工作的論壇上,谷歌首席經濟學家哈爾·瓦裡安(Hal Varian)說:「大多數工作比人們意識到的要複雜。自動化通常不會讓工作崗位消失,通常只會讓乏味、繁瑣和重複的任務消失。如果所有任務消失了,工作也就消失了。但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系統原理及特點
    打開APP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系統原理及特點 i數採物聯 發表於 2021-01-16 11:53:51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 「機器人勞動者」將如何影響未來就業市場?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題:多地推進「機器換人」,「機器人勞動者」將如何影響未來就業市場?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馬曉澄、陳灝五一節,勞動者的節日。與此同時,一種「機器人勞動者」正日益引發社會關注。通過研發智能自動化體系,雷柏科技直接生產員工數量從十多年前高峰期的32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800多人,每年節約大量費用支出。據悉,從2005年開始,雷柏遭遇「用工荒」,人力成本上漲。2011年,雷柏一口氣購買了75臺工業機器人,人力成本驟降。「以鍵盤組裝為例。現在一條生產線上,5名工人通過管理機器人就可以完成之前100人的工作量。」雷柏機器人運營管理部經理劉慈平說。
  • 盤點中國製造業自動化TOPSTAR工業機器人
    公司位於上海浦東康橋工業區,佔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包括建築面積72000平方米的生產和辦公區域,目前擁有1500名員工。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是ABB的重要本地企業之一,是ABB在華工業機器人以及系統業務(機器人)、儀器儀表(自動化產品)、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電力系統)和集成分析系統(過程自動化)的主要生產工程基地。
  • 2020年AI預測:可定製,邊緣計算,數據透明性,RPA,聊天機器人
    為了縮小技能差距並將其轉變為競爭優勢,組織將需要採用新方法-通過在線平臺和持續學習來投資提高員工的技能,採用實習和合作計劃,促進包容性,通過不同方式輪換員工功能以獲取更廣闊的視野,並投資於認知自動化以減輕員工的日常工作負擔。
  • 二本院校的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是什麼?好就業嗎?
    二本院校的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是什麼?好就業嗎?我本人從學這個專業到今天近二十年時間一直都在從事著跟電氣自動化相關的工作。當過技術,做過銷售目前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自動化公司。強電、弱電都做過,所以我以下的建議希望能對題主以及對這個專業有疑惑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和業務流程管理(BPM)如何結合在一起?
    如今業務流程管理(BPM)日益成熟,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則成為技術新寵。而組織將BPM和RPA整合到其自動化策略中可以解決多個問題。BPM和RPA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字母「P」在兩個縮略詞中都代表「Process」(流程)。BPM推出的時間早於RPA。
  • 工業機器人工程師要逆天了,就業前景如何?
    隨著智能製造的快速發展,作為佔據智能製造業半壁江山的工業機器人也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而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卻面臨用工荒,在我們的工作中,生活中,無處不存在和實用機器人,由此說明,工業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廣泛應用在傳統製造業,而機器人工程師空缺越來越大,掌握工業機器人維護,調試,故障排除,操作,系統集成等技術將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也為更多為就業煩惱的小白們打開另一扇方便之門。
  • 「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有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日前,四川省昭覺縣谷莫村,今年76歲的彝族老黨員賈古爾哈站在今年年初剛搬進的新房子前,這樣感嘆道。過去貧困的賈古爾哈家裡,現在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八九千元的水平。  賈古爾哈的生活變化得益於村內因地制宜發展的特色產業。
  • 「共建一帶一路惠及民生,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中鐵建設集團巴新公司副總經理周文江說,為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正常施工,項目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對員工進行封閉式管理,保障生活和防疫物資供應;及時調整用工模式,擴大當地工人用工規模;由中國技術專家提供培訓,幫助當地工人迅速掌握施工技能等。建成後的新愛爾蘭省議會大廈,成為巴新國內規模最大、配套最全、功能最現代化的議會辦公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