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敲黑板」(ID:qiaoheiban8),作者:張超,36氪經授權發布。
人們為什麼不願意買電動汽車?
除了擔心家裡沒地方充電,出門跑不了長途,另一大顧慮就是電池衰減問題。
傳統印象中,「電動車跑個十萬八萬公裡,電池就報廢了」,「換個電池又要十萬八萬,比買臺新車還貴」。外加電池在車輛成本中佔了大頭,電動汽車的二手保值率也令人堪憂。
可是電動汽車發展到今天,動力電池真的還像手機電池那樣短命嗎?
最近,美國特斯拉Model 3車主卡齊·伊瑪曬出一份裡程清單,他的Model 3在2年中跑了10萬英裡(約16.1萬公裡),目前100%電量可以續航491公裡,比新車時僅衰減了5%。
卡齊·伊瑪的Model 3
特斯拉的槽點很多,但鮮有人吐槽特斯拉的電池壽命。
在美國特斯拉車主社區Teslanomics上,一份針對2636輛特斯拉(多車型)電池健康狀況的車主調查顯示,大部分特斯拉在行駛10萬英裡(約16.1萬公裡)後,電池組仍保持了90%以上的有效容量。
Teslanomics針對特斯拉車主的調查
來自荷蘭和比利時的1462位特斯拉車主,也貢獻過一份調查報告:在前5萬英裡(8.1萬公裡),電池組普遍保持了95%有效容量,直到10萬英裡(16.06萬公裡),大部分電池組有效容量仍保持在92%以上。
特斯拉的電池壽命,不僅獲得車主普遍認可,也經受過極端工況考驗。
美國加州班車服務公司Tesloop,一直用特斯拉營運。
2016年,Tesloop第一輛Model S 90D投入營運,到2018年就跑到了40萬英裡(約64.4萬公裡),期間兩次更換電池組。
2018年,Tesloop第一輛Model S 90D跑到了40萬英裡
原裝電池組堅持到19.4萬英裡(約31.2萬公裡)才被更換,而且當時電池容量只衰減了6%。
新換的電池組壽命略短,在32.4萬英裡(約52.1萬公裡)就被換下,而且衰退幅度達到了22%,算是開報廢了,但這組電池其實也跑了20.9萬公裡,而且特斯拉官方認為,這套電池組存在組裝缺陷。
Tesloop的特斯拉
Tesloop還有一輛Model X,開到16萬英裡(約25.8萬公裡)時,電池只衰減了不到10%,直到32.5萬英裡(52.3萬公裡)首次更換電池組時,也才衰減了13%。
以這種衰減速度看,特斯拉車主幾乎無需為電池壽命擔心。
當然,不是所有的電動汽車都叫特斯拉。
2019年,加拿大遠程信息處理公司Geotab,通過收集全球6000輛純電動車的使用數據,得出純電動汽車平均每年衰減2.3%電量的結論。
調查涵蓋2012年至2019年發布的64款電動汽車,作為全球最暢銷純電動車型之一,日產聆風表現卻非常糟糕。
同為搭載24kWh電池組的車型,2013款聆風的電池在第7年衰減了20%,2014款的電池更短命,第5年就衰減了20%;2016款聆風更換了採用新技術的電池組,電池容量在第4年才下降了8%。
搭載24kWh電池組的聆風,2014年時曾以啟辰晨風之名國產,這款車的車主論壇裡,近年來最熱門的帖子就是怎麼換電池。
其中一位車主說,自己在2016年12月提了最後一批晨風,今年6月初跑到10萬公裡,電池容量還剩79.1%。
也就是說,10萬公裡電池報廢的說法,在老款聆風上完全成立。
都是鋰電池,為什麼特斯拉的電池壽命遠勝聆風?
答案似乎很簡單——電池壽命,主要取決於完全充放電循環次數。
電池放電過程,紅色的為鋰離子
特斯拉Model S 90D實際續航超過400公裡,每年跑2萬公裡,也就50次循環;24kWh電池組聆風的官方續航才175公裡,同樣跑2萬公裡,每年需要114次循環。
電池充電過程,紅色的為鋰離子
5年跑完10萬公裡,Model S 90D才經歷過250次循環,電池還很「年輕」,聆風卻多經歷了320次循環,電池自然短命。
續航裡程碾壓聆風,是因為特斯拉採用了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池,聆風卻選擇了更保守的方案——錳酸鋰電池。
特斯拉的三元鋰電池
保守,也可以說是信心不足,而特斯拉敢於使用更激進的電池方案,信心基於他們的BMS系統(電池管理系統),這是電控技術的最核心功能,也是電動汽車除電池系統、電機系統外的一大關鍵系統。
BMS系統,主要是為了降低電芯不一致性,對電池組安全和壽命的危害。
特斯拉的電池管理系統
無論電動汽車用哪種鋰電池,構成動力電池單元的電池組,都是由一顆顆電芯(電池單體)串、並聯而成。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電池廠商也永遠造不出兩顆容量、內阻、開路電壓完全一致的電芯。
這種個體差異在出廠初始狀態非常細微,卻會隨著電池組連續充放電循環而累計,導致各電芯SOC(荷電狀態,SOC=0表示電池完全放電,SOC=1表示電池完全充滿)、電壓等狀態越來越不一致。
這種電芯間的不一致性,會從兩方面影響電池壽命:
一,電池組所有電芯同步充放電,因此電池組容量遵循木桶原理,取決於容量最差的那顆電芯。
二,不同電芯內阻不同,電流通過,內阻大的電芯發熱更多,溫度過高又會加速電芯劣化,劣化進一步升高內阻,惡性循環反覆作用,一旦高內阻電芯壽命終結,整個電池組就跟著壽終正寢。
電芯不一致性危害太大,所以電動汽車就需要用BMS系統(電池管理系統)做電池均衡,消除不同電芯的SOC差異,最大化整個電池組的可利用容量。
不同電池內部有不同的情況
具體來說,BMS會通過傳感器收集每個電芯和電池組的溫度、電壓、電流數據,再根據每個電芯的實際情況,來分配如何充電,比如哪個電芯已經充滿可以停止充電等,防止電芯不一致性隨著時間推移擴大。
對於特斯拉來說,三元鋰電池的高溫安全性較差,電芯不一致性帶來的危害更大。
為了將電芯初始不一致性降到極致,特斯拉直接採用了製造工藝最成熟的18650鋰電池(簡稱圓柱形鋰電池),而不是鋰聚合物軟包電池。
Model 3用的松下三元鋰電池
這又帶來了新的挑戰。
18650鋰電池單體容量很低,要為Model S提供充沛動力,整個電池包需要7104節鋰電池,每444節18650鋰電池組成一個電池組,16個電池組密密麻麻陣列排布在底盤上。
特斯拉電池包
為了同時管理好7104個電芯,特斯拉研發出了性能極為強悍的BMS系統,還使用了液冷溫控——冷卻液通過鋁管進入電池組內部,為電池做降溫保護。
此外,特斯拉每一組電池都有獨立的BMS系統、獨立的洩爆路徑和獨立的防爆閥,甚至每一節電池都由單獨的保險絲連接,一旦其中一節溫度過高,保險絲會自動熔斷,保護整個電池組。
三元鋰電池充電示意圖
反觀日產聆風,方案卻很糾結,一方面選擇了成本低、穩定性強但能量密度偏低的錳酸鋰電池,一方面為了集聚更高能量密度,使用了鋰聚合物軟包電池,每4個電池片疊成一個單元,總共48個鋰電池單元。
日產聆風和特斯拉model S電池對比
鋰聚合物軟包電池的一致性不如18650鋰電池,但勝在厚度薄、表面大,均熱、散熱能力不錯,因此聆風出於成本考慮,自信地採用了空氣冷卻系統,結果卻是經常發生電池過熱,不但電池壽命大打折扣,而且在美國等地,還引發過高溫天續航普遍大幅縮減的投訴。
由此可見,特斯拉電池壽命的超長待機,主要在於採用了續航更長的三元鋰電池,技術更先進的BMS系統和溫控更有效的液冷系統。
反過來說,以聆風為代表的早期電動汽車,10萬公裡電池報廢,也是因為這三塊做得不好。
如今,特斯拉的三元鋰電池、BMS系統+液冷系統方案,早已成為市場主流,近兩年推出的新車型,實際續航裡程都能超過400公裡。
根據國家最新質量認證標準,500次循環荷電量不低於90%,1000次循環荷電量不低於80%計,也就是說,一輛續航400公裡的電動汽車,理論上講電池行駛40萬公裡之後才會報廢。
馬斯克也公開表示,Model 3電池最低使用壽命為1500次充電循環,可以保證它行駛48-80萬公裡。
不過,40萬公裡終究只是個理論值,因為電池衰減還會受到車主使用習慣的影響。
洛杉磯人亞瑟·德裡森,是全球第一個將Model 3開到10萬英裡(16.06萬公裡)的車主,當時他的Model 3電池只衰減了2.5%,比卡齊·伊瑪的車更低,而且他在全美自駕遊期間,基本依賴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網絡充電。
亞瑟·德裡森和他的特斯拉
德裡森透露,他一直堅持淺充淺放,10萬英裡內只有兩次將電量跑至10%以下,使用超充時也從不會一次充超過60%的電。
淺充淺放的習慣,確實有益於電池健康。
因為鋰電池的充放電過程,就是鋰離子嵌入脫出的過程,每次參與運動的鋰離子越少,跑得越慢,對結構破壞就越小。
放電深度(DOD)越大電池壽命越短
特斯拉也建議用戶,不要經常用超級充電站充電,不要經常將電量充到100%,在低電荷狀態下完成行駛之後,建議等3小時再充電。
也有試驗顯示:40%的DOD(放電深度)對延長電池壽命最佳,比如從100%SOC放電到60%左右。
40%的DOD可延長電池壽命
現在你也許懂了,為什麼手機電池衰減這麼厲害——不僅放電循環次數多,而且放電深度也高。
國家工信部規定,從2016年起,車企對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必須提供8年或12萬公裡質保(以先到者為準),很多企業也據此出臺了保修政策。
通常,質保期內電池衰減超過20%,更換和維修費用均由車企承擔,消費者無需擔心。
此外,還有一些中國車企通過「換/租電」模式,減輕消費者對電池衰減問題的顧慮。
除了一直走換電模式的蔚來,上汽、吉利等車企也陸續推出了可換電車型。
最後,電池技術仍在進步。
寧德時代電池製造工廠
寧德時代已研發出零衰減電池,可實現1500次循環內的零衰減,總循環壽命可達1.2萬次,目前這項技術已用於福建晉江的儲能電站試點項目,未來也可能用於車輛動力電池。
總而言之,如果你買的是大廠生產的主流電動汽車,而且不是用它來跑滴滴,如今幾乎無需為電池衰減擔心。
Electrek:Tesla Model 3 with 100,000 miles shows extreme low cost and minimal battery degradation
Geotab:What can 6,000 electric vehicles tell us about EV battery health?
Fleet Europe:The truth about battery degradation
Clean Technica: New Data Shows Heat & Fast-Charging Responsible For More Battery Degradation Than Age Or Mileage
Forbes :The Clock Is Ticking On Electric Car Batteries - And How Long They Will Last
A review on the key issues of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degradation among the whole life 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