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淨水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但真的就絕對安全麼?要知道,天然水中除了水分子外還含有鉀、鈉、鈣、鎂等人體所需的礦物元素,而純淨水在其製造過程中幾乎將包括礦物元素在內的所有物質全部去除,僅保留了水分子,這樣的水看似安全但長期飲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專家指出,水不是越純越好
WHO在2004年《飲用水水質指南》中指出:包括純水、蒸餾水、去離子水、脫鹽水、反滲透水等在內的、完全或幾乎完全去除了礦物質的飲用水,有充分的研究證據表明它們在未被再礦化前不適合作為人類飲水。
全國飲用水衛生組組長、上海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惠剛教授指出:「對飲水來說,並非越純越好,水中的無機元素是以溶解的離子形式存在,易被機體吸收,因此,飲水是人們攝取礦物質的重要途徑。純淨水含很少或不含礦物質,過去主要用於熱電廠鍋爐、電子工業洗滌、集成電路板等。飲用純淨水要慎重為之,尤其對兒童、老年人和孕婦是不適合的。」
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博士柴巍中教授認為:純淨水具有極強的溶解礦物質、微量元素的能力,人們大量飲用純淨水後,體內原有微量元素、營養素和營養物質,就會迅速地溶解於純淨水中,然後排出體外,使人體內的營養物質失去平衡,出現健康赤字,不利於身體健康。現在許多歐洲國家都規定純淨水不能直接作為飲用水。」
水中礦物元素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水營養專家、中國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復興教授指出:已經證實水中有近10種微量元素是身體所必需的。就我國目前的膳食結構,許多微量元素難以從食物中攝取,主要從水中得到。
北京大學張娜博士在《飲用水中的營養素》報告中提出:我國對水中的營養沒有得到本該有的重視。水中含有的鈣、鎂、鈉、鉀、鋅、鉬和硒等都是人類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
第三軍醫大學環境衛生學教研室主任舒為群教授研究發現:中國人的膳食結構與西方人不同,乳製品攝入量明顯偏少,飲水補鈣尤為重要。如長期飲用過度處理後不含礦物質的純淨水,不僅會增加人體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同時還會增加機體的代謝性酸負荷,驅使機體動員骨鈣入血以維持血液酸鹼穩態,長期如此將加大骨質疏鬆發生風險。
喝水不但要兼顧安全更要保障健康。為讓家人喝上安全健康水,小編建議您選擇能去除水中有害物,保留礦物質的納濾淨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