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葉蟬 害蟲及形態特徵 大青葉蟬Cicadella viridis(Linnaeus),屬同翅目,葉蟬科。 成蟲體長7.2~10.1mm,青綠色。頭冠部淡黃綠色,前部左右各有1組淡褐色彎曲橫紋,兩單眼間有1對多邊形黑斑。前翅綠色,微帶藍色,末端灰白色,透明,翅脈青黃色;後翅煙黑色,半透明。初孵若蟲灰白色,頭大腹小。3齡後變黃綠色,胸、腹背面有4條褐色縱紋。具翅芽。 為害狀 成蟲和若蟲刺吸莖葉汁液。玉米被害葉面有細小白斑,葉尖枯卷,幼苗嚴重受害時,葉片發黃捲曲,甚至枯死。 蟲害發生特點 為分布廣泛的雜食性害蟲,可為害玉米、高粱、稻、麥、豆類、蔬菜、果樹等。北方每年發生2~3代,以卵在2~3年生樹枝皮層下越冬,北方5月間出現成蟲,喜群集為害玉米。以鋸齒狀產卵器在玉米葉背面主脈上刺一長形產卵口產卵。玉米收穫後,轉向甘薯、大豆及蔬菜上為害,10月下旬產卵越冬。
大青葉蟬(成蟲) 防治方法 ①成蟲發生期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②應在若蟲盛孵後集中在矮小植物上時或成蟲上樹產卵前集中在蔬菜等作物上時施藥,可用2%葉蟬散粉劑或5%西維因粉劑,每公頃30~37.5kg噴粉。也可用25%氟蚜蟎乳油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倍液噴霧防治。
斑須蝽
害蟲及形態特徵 斑須蝽(成蟲) 斑須蝽Dolycoris baccarum(Linnaeus),屬半翅目,蝽科。 成蟲體長8~13mm,黃褐至紅褐色,體被細毛,密布粗大黑點,小盾片近三角形,末端鈍圓,光滑淡黃色。前翅革質部淡紅褐至暗紅褐色,膜質部透明,稍帶褐色。 為害狀 玉米田發生為害主要是蛀食根部,破壞生長點,造成心葉枯死,次生心葉腐爛。在玉米4葉期心葉尖頂青枯,其他葉片正常,5~6葉期上半部枯萎,其中第5葉與第6葉的葉片中段出現穿孔、卷葉、扭曲,甚至粘連,掰開葉鞘可能看到內鞘上有水浸狀小點,細胞液滲出,萎蔫後形成半透明的膜狀物,造成玉米心葉捲曲、萎縮、壞死,植株矮化、分櫱叢生,出現畸形苗。斑須蝽也刺吸嫩葉、嫩莖及穗部,造成莖葉凋萎,影響生長,減產減收。 蟲害發生特點 分布在全國各地。寄主為小麥、大麥、粟(穀子)、玉米、白菜、油菜、甘藍、蘿蔔、豌豆、胡蘿蔔、蔥及其他農作物。1年發生2~4代。
以成蟲在田間雜草、枯枝落葉、植物根際、樹皮及屋簷下越冬。斑須蝽成蟲、若蟲和卵塊在玉米田均呈聚集分布。成蟲和若蟲在玉米葉和穗上刺吸為害,初孵幼蟲有群集性,2齡後分散。成蟲具有明顯的喜溫性,有轉株為害習性。 防治方法 ①實行條帶種植,即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插花條帶種植(每一條帶10~15m),可優化生態環境,創造有利於天敵生存繁衍的條件,提高天敵對斑須蝽的自然控制能力。 ②在成蟲發生盛期,用黑光燈誘殺,燈下放一水盆,及時撈蟲。摘除卵塊和尚未遷移擴散的低齡若蟲,可減輕田間受害程度。 ③釋放黑足蝽溝卵蜂,每畝1000~1500頭,使用滅幼脲,保幼激素防治,減少對天敵的殺傷。 ④25%快殺靈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高效氯氰2000~2500倍液噴霧,在成蟲產卵前連片防治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