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們的老師說是以前的學生出給他的,困擾他很久了
關於「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以下觀點被453人點讚、並有199個交流討論:
本上聯的精妙之處在於:單蟲為蟬,蟬在葉下。知了為蟬,又為動詞。解釋:曾人為僧,僧在山中。悟空為僧,也為動詞。葉下對山中,單蟲對曾人,何曾對幾時,知了對悟空,春秋對古今,事對情。但是下聯中,曾人為僧,悟空雖是僧,僧不一定是悟空。蟬對僧,也不太雅。見笑了,請大家批評指正!
2、以下觀點被434人點讚、並有387個交流討論:
這種拆字聯對仗工整太難了,單蟲合起來是「蟬」字,蟬即知了,所以下聯要有一個能拆的字,這個字還要有個別名,裡面還包含了一個典故,即鳴蟲春生秋死,要完完整整對出來,實在是很有難度。我勉強對一個,堂前隹馬,哪馱青白普通人。隹,古同「巍崔」,高峻的意思,隹馬即駿馬。隹和馬合在一起,是個「騅」字,指的是青白色的馬,後面青白二字就是指馬的毛色。普通人是個典故。《梁書·侯景傳》記載,南朝梁普通年間,有童謠說:「青絲白把壽陽來。」後來侯景叛亂,果然乘白馬,兵將都穿著青衣,所以「白馬青絲」就代指叛亂。當然這還是挺牽強的,一時也想不到更好的下聯,在網上找了找,發現很多當時在浙大課堂上聽了老師出這上聯的那節課的人,到現在也沒對出來,就先放在這裡吧,想到更好的下聯再來探討。
3、以下觀點被186人點讚、並有33個交流討論:
敢想就能對出來。上聯 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下聯 桑間天蟲焉知蠶食自縛來上聯說 樹葉下的蟬什麼時候想過自己的一生就是從春到秋啊下聯對 桑葉間的蠶怎麼曉得它吃到成蟲,自己捆綁自己的那天也就到了。喜歡就點讚,點讚是美德。
4、以下觀點被125人點讚、並有49個交流討論:
以前見網友對過「寒蟬無語秋知了,隱士閒居志悟空」,受啟發想到一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石中小子,早已悟空生死禪。這兩聯也是受評論中網友提示啟發,謝謝!小子合為孫,悟空也姓孫,從靈石中生出。曾大鬧天宮地府,歷經生死,被壓在五指山後隨唐僧去西天求佛得道。比其下面的對聯工整了些。山間小子,一朝悟空齊天道。被壓在五指山後隨唐僧去西天求佛得道,不再做齊天大聖的夢。這是早前對的,格律對仗都欠佳。
5、以下觀點被104人點讚、並有24個交流討論:
先解上聯明暗意,再續下聯成佳句。上聯分為: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單蟲為蟬的拆字,知了是蟬的別名。此上聯意為:一夏之蟬如何能知道四季之事,借蟬諷人。下聯:火中曾人已然舍利天下人看到上聯,想起一幕場景。就算只活一世,但在萬世中都會有人記得!曾人為過去人,也指僧。葉下單蟲對火中曾人何曾知了對已然舍利,知了對舍利,火中曾人便是舍利。可以不知春秋事,卻不得負天下人。見笑了,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