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問答|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

2021-01-13 百聞問答精選

導語:我們的老師說是以前的學生出給他的,困擾他很久了

關於「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以下觀點被453人點讚、並有199個交流討論:

本上聯的精妙之處在於:單蟲為蟬,蟬在葉下。知了為蟬,又為動詞。解釋:曾人為僧,僧在山中。悟空為僧,也為動詞。葉下對山中,單蟲對曾人,何曾對幾時,知了對悟空,春秋對古今,事對情。但是下聯中,曾人為僧,悟空雖是僧,僧不一定是悟空。蟬對僧,也不太雅。見笑了,請大家批評指正!

2、以下觀點被434人點讚、並有387個交流討論:

這種拆字聯對仗工整太難了,單蟲合起來是「蟬」字,蟬即知了,所以下聯要有一個能拆的字,這個字還要有個別名,裡面還包含了一個典故,即鳴蟲春生秋死,要完完整整對出來,實在是很有難度。我勉強對一個,堂前隹馬,哪馱青白普通人。隹,古同「巍崔」,高峻的意思,隹馬即駿馬。隹和馬合在一起,是個「騅」字,指的是青白色的馬,後面青白二字就是指馬的毛色。普通人是個典故。《梁書·侯景傳》記載,南朝梁普通年間,有童謠說:「青絲白把壽陽來。」後來侯景叛亂,果然乘白馬,兵將都穿著青衣,所以「白馬青絲」就代指叛亂。當然這還是挺牽強的,一時也想不到更好的下聯,在網上找了找,發現很多當時在浙大課堂上聽了老師出這上聯的那節課的人,到現在也沒對出來,就先放在這裡吧,想到更好的下聯再來探討。

3、以下觀點被186人點讚、並有33個交流討論:

敢想就能對出來。上聯 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下聯 桑間天蟲焉知蠶食自縛來上聯說 樹葉下的蟬什麼時候想過自己的一生就是從春到秋啊下聯對 桑葉間的蠶怎麼曉得它吃到成蟲,自己捆綁自己的那天也就到了。喜歡就點讚,點讚是美德。

4、以下觀點被125人點讚、並有49個交流討論:

以前見網友對過「寒蟬無語秋知了,隱士閒居志悟空」,受啟發想到一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石中小子,早已悟空生死禪。這兩聯也是受評論中網友提示啟發,謝謝!小子合為孫,悟空也姓孫,從靈石中生出。曾大鬧天宮地府,歷經生死,被壓在五指山後隨唐僧去西天求佛得道。比其下面的對聯工整了些。山間小子,一朝悟空齊天道。被壓在五指山後隨唐僧去西天求佛得道,不再做齊天大聖的夢。這是早前對的,格律對仗都欠佳。

5、以下觀點被104人點讚、並有24個交流討論:

先解上聯明暗意,再續下聯成佳句。上聯分為: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單蟲為蟬的拆字,知了是蟬的別名。此上聯意為:一夏之蟬如何能知道四季之事,借蟬諷人。下聯:火中曾人已然舍利天下人看到上聯,想起一幕場景。就算只活一世,但在萬世中都會有人記得!曾人為過去人,也指僧。葉下單蟲對火中曾人何曾知了對已然舍利,知了對舍利,火中曾人便是舍利。可以不知春秋事,卻不得負天下人。見笑了,請大家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好對聯!上聯:「桃紅柳綠常遇春」, 下聯有意思
    從前吶,有這麼一位商人,他十分孝順,父母去世了,他十分的傷心,又想讓二老合葬在一起,但是自己對這些東西一點都不懂,於是呢,他就把父親葬在了西邊,母親葬在了東邊,後來他聽別人說不應該這樣下葬,因為先前自己也不懂 ,只想著讓父母合葬在一起,沒想到辦錯了事,又不能夠隨便的移墳。
  • 經典對聯!上聯:榨響如雷,驚動滿天星鬥!下聯堪稱絕妙
    縱觀歷朝歷代,像北宋的蘇東坡和佛印,明朝的解縉和唐伯虎,清朝的紀曉嵐和李調元,均在對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少妙趣橫生的對子,像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上聯:禿驢何在?,下聯:東坡吃草!」。一語雙關的妙趣,將對聯的雅俗共賞展現的淋漓盡致,還有紀曉嵐與太監的——「上聯:小書生,穿冬衣,執夏扇,一本《春秋》曾讀否?
  • 上聯:「不被上下左右」,唐伯虎試對的下聯太經典了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對聯事實上也是我國歷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毫不誇張的講,對聯也是一奇怪的文學形式,唯有我們的漢字可以組出經典的對聯,不管是你用的是雅詞,還是俗不可耐的詞語,只要是你對的工整就好了,都是可以成為一副好對聯的,而對聯其實不僅可以消遣作樂,更重要的是可以考量學者的水平
  •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才女的下聯堪稱經典!
    在眾多的傳統文化裡,對聯文化堪稱是我國的藝術瑰寶,也是我國獨有的文化藝術形式。之所以說是我國獨有,主要還是對聯有一定的語法性,要求對仗工整,平仄押韻。對仗工整就是上聯和下聯的字數要相同,不能有多字或者漏字的情況出現。
  • 華羅庚出上聯「三強韓魏趙」,難倒眾人,下聯一出更是經典
    數學大師華羅庚,不但在理科方面是有名的大師,其實在文化方面也是有很高的修養。1953年,錢三強帶領科學團隊出訪,成員有趙九章、華羅庚等人。一行人在途中閒暇無事,難免會互相談古論今,直抒胸臆。談到歷史,華羅庚就來了靈感,他順口就說出了一副上聯,上聯是「三強韓魏趙」,向眾人徵求下聯如何應對。
  • 上聯:古殿無燈憑月照,求下聯;華夏風景名勝對聯鑑賞6
    上聯從空間展望。東西一萬裡,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橫穿七省,長達一萬餘裡。招徠,招攬;吸引。環宇,世界。古塞,指長城.下聯作歷史回顧。上下兩千年,自秦始皇統一六國至今為2200餘年。神州奮起,指為實現四化,全國人民奮起。風流人物看今朝,化用毛澤東《沁園春-雪》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意思是說,以萬裡長城為代表的中華偉跡,已成過去,今天的十億英豪,將創造更加輝煌的「中華偉跡」、「世界奇觀」。
  • 中國歷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生活上也有多少樂趣,漢字書法被譽為是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對聯則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而我國史上還存在有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這幅對聯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徐渭寫的,徐渭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青藤畫派」的鼻祖,如此有才華的才子寫出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也不難
  • 千古絕對,上聯:「老黃牛路過寡婦門前」你有能超過文中的下聯嗎
    千古絕對,上聯:「老黃牛路過寡婦門前」,你有下聯能比這個好嗎眾所周知,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中,有各式各樣的文化流傳,除卻我們熟知的詩詞歌頌,對聯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專門記載對聯的書籍並不多見,但是對聯在我國的流傳範圍卻十分廣泛
  • 上聯:「蠶為天下蟲」,下聯很經典
    今天,我們繼續來說一說對聯的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很多有名的對聯,而且還有些千古絕對,有一些上聯到現在都沒有給出工整的下聯,像「煙鎖池塘柳」,一直都沒有人對出來,當然有一些搞笑的下聯,我們看看就行了,什麼「深圳鐵板燒」十分有意思哦。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引言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魚我所欲也》 生死向來是人生大事,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有一個註定的結局,這是人之常情。
  • 李說一出聯之十一言高難上聯:殘簷聽雨,羈旅無眠歸意重,求下聯
    一、前聯回顧前段時間,發文出七言上聯「隔江山色惹人醉」邀對,收到諸多佳對。比如師友「FsPl」賜對:隔江山色惹人醉, 沿岸柳姿招燕迷。師友「有風有雨有花開」賜對:隔江山色惹人醉, 盈袖花香引燕斜。師友「用戶63611886033」賜對:隔江山色惹人醉,入眼風光引客迷。三位師友的下聯甚為工整,感謝大家的熱心賜對,歡迎對此聯感興趣的師友繼續留言賜對。
  • 讀古詩對對聯,上聯:夜靜窗寒鎖明月;求下聯
    上聯:夜靜窗寒鎖明月下聯:???????前兩句話指出,夏末寒食節前後梨花盛開,「春遊」表明,這是一個草木繁茂、花團錦簇的晚春季節。「白錦」兩句話用白錦白雪來形容梨花純潔無瑕的外表和芳香的花朵綻放的樣子。取而代之的是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千樹千梨花開」,真實而鮮明。上片結尾處,「靜夜」是梨花開放的環境。在漆黑的夜晚,梨花在月光下悄然綻放。「冷」字生動地襯託出一幅平和而略帶寒意的夜景,讓讀者想起曹雪芹的「冷月葬花魂」。
  • 名聯掌故:「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對個下聯
    咋天講中國對聯中的機巧對,舉了「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的例子,很快有個網友在後臺留言給我說,還有一個加強版的:上聯:樹上桐子,樹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下聯:屋前園外,屋內員外,員外掃園外,園外淨,員外靜。
  • 那些「笑抽筋」的對聯,上聯:男生女生生生不息,下聯:你們來對
    對聯可以說是我國的一大傳統了,每到過年或者一些重大活動時,家家都會貼上對聯。對聯也是分為很多種,形式不同,寓意也是不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那些人才給我們帶來的的搞笑對聯,看看他們究竟是如果玩的。這個宿舍的對聯可以說是很搞笑了,一個宿舍四個人都是文武雙全,德才兼備。
  • 上聯:「春來草嫩老牛啃」,下聯太經典了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而對聯事實上也是我國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說到對聯,筆者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畢竟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接觸到文化,尤其是到新年時期,各家各戶門口都會張貼對聯,喜迎新春,且值得一提的是,對對聯不僅可以消遣作樂,更重要的是可以考量學者的實力水平怎樣
  • 上聯:「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正一樣」,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而對聯也是我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及對對聯,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因為每當新年來臨之際,各家各戶都會張貼對聯,喜迎新春,而對對聯不僅僅可消遣作樂,更重要的是可考量學者的實力水平,故此呢,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經典對聯,而大才子唐伯虎跟紀曉嵐在對對聯方面,都有著很深的造詣
  • 大財主徵婚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少女的下聯真是經典
    大財主徵婚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少女的下聯真是經典在浩瀚的中國歷史中,孕育了許多的文化瑰寶,對聯深受歷代才子佳人的喜愛。在很多的改編影視劇裡,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才子出口成章,口吐蓮花,聰明的才女會以對聯的方式招親等等。對聯在古代乃至現在,主要的作用是春聯,自從三國時期後蜀皇帝寫下了歷史上的第一道春聯後,對聯就被賦予了祝福的寓意。在人們的生活,無論是在喝茶的時候,元宵春節,賀壽或其他節日,都喜歡用對聯去表達自己的意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寅,也非常擅長對對子。
  • 少女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秀才機智對下聯,少女又羞又氣
    清朝嘉慶年間,有一掌柜姓王,人稱「王掌柜」。王掌柜納了好多房妾,因早早沒有了生育能力,只有一個女兒,所以他格外疼愛自己的女兒,為她請來先生教書,請來樂師學計。很快女兒變成了精通琴棋書畫的大家閨秀,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 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千百年來對出的下聯無數,不過都很牽強
    甚至在唐朝的時候,如果一個文化人不會現場寫詩的話,那麼基本上不可能在文化人的圈子裡待下去,在唐朝的時候,詩文水平就成了一種看不見的名片,而對對聯和詩文是如影隨形的。不過,朋友相聚的時候,出上聯的人要把握很多分寸,有時候就不能亂出,比如這幅對聯:小偷偷偷偷東西,那麼問題來了,對應的下聯該如何應對?
  • 上聯:凹凸互補成方塊,數學和語文學得不好的,基本對不出下聯
    對聯可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塊瑰寶,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古人關羽對聯的故事還真不少,連情侶之間都喜歡沒事對上一句,借著對聯互訴一下衷腸。有一日楊貴妃和李隆基每天看歌舞累了,決定這天晚上來點不一樣的,登上高臺要共賞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