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中的保護動物巖羊、馬鹿莫名死亡!4月14日,銀川驢友老王向記者報料,他與朋友上周在賀蘭山徒步穿越時,發現了10多隻巖羊、馬鹿的屍體,有的巖羊和馬鹿甚至被分屍,肉眼無法辨別死因。接到線索,4月15日一早,記者驅車從銀川出發,趕往80公裡外的事發地。果然,在3公裡範圍內,記者看到了9隻巖羊、2頭馬鹿和1隻禿鷲的屍體。
驢友報料
山中見到10多具動物殘屍
「以前在山中徒步穿越時也見到過巖羊的屍體,不過沒有這次數量這麼多,更沒有見過馬鹿的屍體。」電話中,老王的聲音有些激動。
據老王介紹,他與朋友一行5人上周進入賀蘭山徒步穿越。12日下午,他們走進大水溝時,發現一具類似巖羊的屍體,但已不見頭部。老王和朋友上網搜索,通過對比照片,確定這具動物屍體為馬鹿。老王和朋友繼續向山裡走,接連發現了更多的巖羊和馬鹿屍體,大概有10多具。
老王說,因擔心有細菌,他們沒敢觸碰這些屍體,只是粗略觀察了一下,無法判斷死因。
進山追蹤
3公裡內巖羊馬鹿屍體「扎堆」
大水溝距銀川80餘公裡,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境內,山上常年有清澈的泉水。
15日上午,記者驅車趕至大水溝。為儘快找到並判斷這些動物的死因,記者找到大水溝林管站經驗豐富的護林員楊保喜。楊保喜說,由於最近一個多月都在忙著森林防火工作,他並沒有充足的時間進山巡邏,對驢友說起的情況並不了解。
12時許,記者和楊保喜一行3人徒步進山。剛走了200多米,就在一座廢棄的水泵站附近發現一具動物屍體。「這是馬鹿,這具屍體去年底我們就發現,已匯報備案了。」楊保喜指著這具沒有頭顱,肢體殘缺已難以辨認的動物屍體說。記者正欲上前仔細觀察,已走出10多米遠的楊保喜突然招呼記者,「快來看,這裡有一具禿鷲屍體。」從外形看,這隻禿鷲已成年。拍了照片後,楊保喜催我們加緊趕路,尋找老王發現的巖羊、馬鹿屍體。
行進了50米,我們看到第一隻巖羊的屍體,皮毛和頭骨已不知去向,僅剩幾根肋骨和腿骨。10多米外,又有一具巖羊屍體,頭骨還在,但腿骨不見蹤影。第三具、第四具、第五具……一路前行,我們又陸續發現6具巖羊屍體,其中僅有兩具能見到頭顱,其餘都只剩腿骨和軀幹。
走了將近3公裡,我們又發現一隻巖羊屍體。楊保喜上前翻看屍體,「你們看,屍體下面有狐狸糞便,這說明它死後被狐狸吃過。」離巖羊屍體不遠,楊保喜發現一具馬鹿屍體,記者看到,這具屍體比先前發現的馬鹿要小很多。
我們繼續向山裡行進,沒有再發現巖羊和馬鹿屍體。楊保喜看了看表,提醒記者該下山了,否則天黑出山會有危險。
死因分析
它們到底是怎麼死的?
被獵殺?未發現槍傷和勒傷
返回途中,楊保喜再次仔細翻看了每具屍體,以初步斷定死亡原因。「是被獵殺的嗎?」記者忍不住詢問。「應該不是,沒有發現槍傷和勒傷。」楊保喜回答得很肯定。
楊保喜告訴記者,賀蘭山中偷獵巖羊和馬鹿等動物,偷獵人通常用兩種方法——用槍射殺和下套子。下套子又分兩種,一種是掛在樹上,巖羊或馬鹿吃樹葉時會被套住,越掙扎套子就勒得越緊,直至被勒死;另一種套子埋在地面,巖羊或馬鹿只要一腳踩上去,就會被吊起,埋伏在周圍的偷獵人再上前捉活的。
「這段溝是主溝,每天都有護林員巡查,偷獵人根本不敢來這裡,巖羊和馬鹿在這裡被射殺或勒死的可能性很小。」楊保喜說。
遭天敵捕殺?禿鷲、狼狗都是「狠角」
既然不是人為獵殺,這些巖羊和馬鹿是否遭到了山中野獸的攻擊?
楊保喜分析,從屍體形態看,不排除遭野獸攻擊的可能。楊保喜告訴記者,在山中,巖羊和馬鹿的天敵主要是狐狸和禿鷲。狐狸不太敢正面攻擊,多是偷襲落單的巖羊,或是攻擊生病、摔傷的巖羊和馬鹿。禿鷲則狠了許多,會直接攻擊站在山邊的巖羊。楊保喜就曾見過一隻禿鷲揮動大翅膀將一隻巖羊「扇」下山,然後將摔死的巖羊吃了個精光。
「這兩年大水溝新增了一種野獸——兩隻狼狗」。楊保喜說,前兩年山下村民養的兩隻狼狗被遺棄後跑進山裡,並學會了捕殺巖羊。護林員曾見到過狼狗追趕巖羊,估計死亡的巖羊中就有被狼狗捕殺的。
林管站稱屬自然死亡
為得到這些巖羊、馬鹿和禿鷲的確切死亡原因,楊保喜建議記者到大水溝林管站進一步核實。
記者隨後來到大水溝林管站,李站長向記者介紹,通過對山中巖羊、馬鹿和禿鷲屍體專業勘查,並未發現被獵殺痕跡,屬自然死亡。李站長解釋,所謂自然死亡,包括動物生老病死、從山上摔落致死和被野獸攻擊致死三種。據介紹,每年春季是山中動物死亡的高發期,因為經過漫漫冬季的煎熬,巖羊和馬鹿體力正處於低潮期,加之開春山中植物生長比山下要慢,巖羊和馬鹿吃不到足夠的食物,出現意外和生病的機率很大。
待破謎題
為何如此「集中」死亡?羊頭和鹿頭哪去了?
雖然已被告知了明確的死因,但記者仍很疑惑,為何3公裡內巖羊、馬鹿「扎堆」死亡?並且其中多數巖羊和馬鹿為何單單頭顱不見蹤影?
記者的疑惑,楊保喜卻並不感到奇怪。「原因很簡單,山洪常把山上的動物屍體和樹木衝刷下來,所以距離山口5公裡的範圍,是動物屍體較為集中的區域。不信,你可以摸摸那些皮毛尚存的動物屍體,明顯有被水泡過的痕跡。此外,被野獸拖拽移動也會造成屍體從山上移至山下。」
記者追問巖羊和馬鹿的頭顱下落,楊保喜直言有兩種可能——被野獸直接咬碎和被人取走。「巖羊和馬鹿的頭能製作成工藝品,山下的人也都知道這個季節比較容易發現巖羊和馬鹿屍體。」楊保喜曾聽山下居民說,一隻羊角完整的巖羊頭製成工藝品後能賣到200元到300元,而完整的馬鹿頭更值錢,加工後能賣到上千元。
監管舉措
「死亡檔案」收錄詳細信息
採訪中,楊保喜告訴記者,林管站定期監控記錄動物死亡信息,該制度已運行10多年,「這就是我們能第一時間掌握這些動物生老病死最新信息的原因」。
據了解,護林員每次進山巡查,除了防火防偷獵,還有個重要任務就是查看有無動物死亡跡象。一旦發現巖羊、馬鹿、禿鷲等動物死亡,就要詳細記錄死亡地點、死亡形態等信息,並及時上報。楊保喜稱,除關心動物生死,他們還對山中重要的植被生長情況進行記錄,如發現植物生病蟲害或死亡,也要及時記錄上報。
大水溝林管站的李站長說,這些年監控發現,管轄範圍內巖羊每年自然死亡數量平均為100多隻,馬鹿為10餘頭,「只要在這個數量範圍內,基本能判斷動物的生態平衡關係。」(馬騁 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