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

2020-12-05 探索貓百家號

這是哥本哈根詮釋中所用到的一種思路,但量子力學並非只有哥本哈根詮釋,還有多世界假說,我想其實還可以「發明」出更多的詮釋。

其實任何一種觀測結果、實驗現象,其實都可以發明出無數種解釋,有純粹抽象的,如神怪說、宗教說,也有科學理論模式的,將觀測結果與形式邏輯完美結合的,當然這是我本人的認知。

科學理論,可以認為就是一種「工具」:科學理論的基礎是感應信息,其上是意識工具的結構化處理。工具處理,可以發明出任意的工具,未必僅僅只有一種。

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在量子力學裡,量子系統的量子態,可以用波函數來描述,這是量子力學的一個關鍵特色,波函數是個數學函數,專門用來計算粒子在某位置或處於某種運動狀態的概率,測量的動作造成了波函數坍縮,原本的量子態概率地坍縮成一個測量所允許的量子態。

多世界詮釋是量子力學詮釋的一種。它是一個假定存在無數個平行世界,並以此來解釋微觀世界各種現象的量子論詮釋,其優點是不必考慮波函數坍縮。

相關焦點

  • 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
    《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今天有小夥伴私信我,提問:「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首先我要對這位小夥伴的信任表示感謝,作為物理學的忠實愛好者,物理專業的畢業生,非常願意解答這個問題。這裡要從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第二、波函數塌縮是一種數學語言的表述其實我們也不要弄些數學名詞來故弄什麼玄虛。以電子為例,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粒子,不論什麼時候它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粒子,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被砸碎變成一團雲霧。
  • 量子力學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的「意識」指的是什麼?
    在書中,他提出了「波函數坍縮可能源自觀察者意識」的觀點。因為量子理論不僅適用於微觀粒子,也適用於測量儀器。事實上,所有測量總是經由我們的判斷得出一個確定的結果,這意味著只有意識才能最終讓波函數產生確定的結果。這帶點唯心主義的觀點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一些新的理論。1939年,倫敦的和鮑厄進一步闡釋了意識論。
  • 量子力學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的「意識」到底指什麼?
    在物理學上,並沒有「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的說法,之所以出現「意識」兩字,只不過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刻意偷換概念,故意把物理世界的現象神秘化,而人們往往對神秘的東西更感好奇更感興趣。所謂「波函數坍縮」其實就是一種數學語言描述,它本身並沒有太神秘的地方。用電子的行為舉例子。在微觀世界裡,電子的有可能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的概率並不一樣,而波函數就是描述這種概率的方程。所謂「波函數坍縮」其實就是變成了一個確定值,而不再是概率,而這個過程需要通過觀測來實現。
  • 為什麼量子力學的波函數坍縮和「意識」有關?
    在自然科學理論的發展歷史上,唯一涉及到「意識」的理論就是量子力學。不過,這裡要多說一點,並不是說,量子力學和「意識」有關,而是有科學家在往這方面琢磨,不過並沒有成為主流理論。如果不觀測,那電子還會繼續遵守波函數方程。不過,科學家就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在觀測和沒觀測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機制,可以導致一觀測就出現如此巨大的變化?
  • 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坍塌」是由於人的意識導致的嗎?
    有一幫人老喜歡將量子力學神秘化,這不又有人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量子物理中,沒有這樣的說法。這是一個神神叨叨的話題,說這種話的人連量子物理一根毛都不知道,卻硬要不懂裝懂大言不慚憑空臆斷,把自己那一套神鬼玄說往裡套,因此純屬扯淡。「意識」導致波函數坍塌這是誰說的?量子力學大師們波爾、狄拉克、海森堡、泡利說過嗎?沒有。曾經與上述幾位大師為代表的哥本哈根派對著幹的愛因斯坦、薛丁格說過嗎?也沒有。那麼是誰說過呢?
  • 為什麼馮·諾伊曼會說量子力學的波函數坍縮和「意識」有關?
    在自然科學理論的發展歷史上,唯一涉及到「意識」的理論就是量子力學。不過,這裡要多說一點,並不是說,量子力學和「意識」有關,而是有科學家在往這方面琢磨,不過並沒有成為主流理論。如果不觀測,那電子還會繼續遵守波函數方程。不過,科學家就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在觀測和沒觀測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機制,可以導致一觀測就出現如此巨大的變化?馮·諾依曼恰好,當時馮·諾依曼就在歐洲跟隨者數學家希爾伯特搞研究,而他研究的領域就是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他也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
  • 為什麼馮·諾伊曼會說量子力學的波函數坍縮和「意識」有關?
    在自然科學理論的發展歷史上,唯一涉及到「意識」的理論就是量子力學。不過,這裡要多說一點,並不是說,量子力學和「意識」有關,而是有科學家在往這方面琢磨,不過並沒有成為主流理論。這個理論之所以會備受關注,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提出者是大名鼎鼎的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
  • 量子力學解釋意識何以可能
    吉布和雅蘇則認為,腦量子場中皮層子和玻色子的運動就是量子信息的傳遞過程,它最終導致腦皮層中的量子相干態的形成。總的來說,這些研究都是從量子相干態或疊加態角度,將人腦內的神經活動描述為相應的量子活動。從而也向我們表明,意識不僅是單純的生物性現象,它還和量子力學極為有關,同樣可以從量子力學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釋。
  • 還好,波函數會坍縮,因果律仍存在
    更確切地說,是在時間的碎片中流浪的故事。如果願意,也可以把它當成一本量子力學的科普來看。量子力學本就具有如此多的奇妙特性,以至於它成為科幻小說的常客。作者小林泰三從量子力學出發,一點點抽絲剝繭,通過文中兩位主角的對話,告訴你:時間並不連續,時間也未曾流動,一切都是意識作祟。是大腦,把這些獨立的點連接起來,讓你能活在一個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陰晴圓缺的不完美世界。
  • 朱清時: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一個人和貓一起呆在盒子裡,人有意識,意識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學的系統中去,它的波函數就坍縮了,貓就變成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了。也就是說貓是死是活,只要一有人的意識參與,就變成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了,就不再是模糊狀態了。維格納總結道,當朋友的意識被包含在整個系統中的時候,疊加態就不適用了。
  • 朱清時院士: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事後我問在毒氣室裡戴防毒面具的朋友,貓是死是活?朋友肯定會回答,貓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不會說是半死不活的。 他這個說法一出來大家就發現,問題在哪兒呢? 一個人和貓一起呆在盒子裡,人有意識,意識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學的系統中去,它的波函數就坍縮了,貓就變成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了。
  • 《自然:物理》:最新研究表明波函數的坍縮與引力無關
    過去有著名物理學家的理論提出,引力是量子波函數的坍縮背後的力量。來自德國、義大利和匈牙利的一組物理學家測試了這種理論,該研究表明,找不到支持引力是量子坍塌背後力量的證據。該最新研究結果論文,題為:「引力相關的波函數坍縮的地下測試」,發表在這一期的《自然:物理》上。
  • 物質-能量-頻率-波-意識-粒子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不同振頻的能量組成,超出感官外的我們稱之為無形(例如意識,思想,情緒),在感官捕捉範圍之內我們稱之為有形,事實上能量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有限的感官主觀地定義了物質和非物質。量子不是具體的粒子,而是一種不連續變化的粒子的表現形式,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稱為「波」。這就是量子的波性!量子也可以說是粒子!光子、電子、夸克等這些微粒都可以說成是量子,當某些物質的這些微粒剛好就是一個個可以量化的、不能再分割的、攜帶最小能量單位的粒子時,那麼這個量子就是沒有波動狀態的微粒了,因為當有人去觀察它時,它就會由不連續變化的波狀態、坍塌成是沒有變化的物質粒子的確定狀態。
  • 量子世界中 波函數到底是數學描述還是實體(上)
    量子世界中 波函數到底是數學描述還是實體(上)來源:《科技日報》2018-1-18 陸成寬量子力學的發展已有百年曆程,但身為其理論核心之一的波函數,其本質到底是什麼,卻依然是百年未解的謎團。波函數理論已經衍生出諸如雷射、半導體和核能等高新技術,深刻變革了人類生活方式。
  • 量子世界中 波函數到底是數學描述還是實體
    量子力學的發展已有百年曆程,但身為其理論核心之一的波函數,其本質到底是什麼,卻依然是百年未解的謎團這就是量子力學的世界。  不同於我們日常感知到的宏觀世界,量子力學所描繪的是微觀世界。量子力學的理論核心之一就是利用波函數來描述微觀物體的量子狀態。然而,儘管量子力學已有百年的發展歷程, 但是波函數的本質是什麼,依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謎團。
  • 探究雙縫幹涉實驗的本質,為何量子學家要刻意迴避人意識的作用?
    量子講堂第六期,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使整個物理學界乃至哲學界對於人的意識與物質的關係陷入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意識究竟是依託於物質而存在?還是意識可以影響客觀物質?
  • 量子物理可以用來解釋意識的存在嗎?
    意識與量子物理有關嗎?首先,讓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簡單方面:是的,量子物理學與意識有關。大腦是一種傳遞電化學信號的物理生物。這些都是通過生物化學來解釋的,並且最終與分子和原子的基本電磁行為有關,這些行為是由量子物理定律決定的。
  • 馮諾依曼如何證明意識改變物質的?
    馮諾依曼定理:只有當電子的波函數被人「意識到」,才會發生坍縮,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如果沒有被「意識到」,電子就總是處於疊加態當中。一、人的觀測還是機器的觀測我們知道,量子系統的一個重要事實是:當我們一觀測它時,系統的波函數就會坍縮,就會按照概率對應出一個實際的結果。如果不觀測,那電子還會繼續遵守波函數方程。
  • 世界觀可能崩塌… 中國科學院朱清時:量子意識(人人能懂版)
    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 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
  • 量子力學:意識可以改變客觀世界?
    我們所在的唯物世界中客觀世界能改變意識那麼意識能改變客觀世界嗎?       文中用大量實驗和數據,告訴讀者意識改變客觀世界就是通過波函數坍縮。       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