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礬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1、中成藥治療:
①婦科千金片:具有清熱除溼、益氣化瘀的功效。婦科千金片的中藥成分是千斤拔、穿心蓮、單面針、當歸、金櫻根、雞血藤、功勞木、黨參。該藥主要用於溼熱瘀阻所致的帶下病、腹痛,症見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臭穢,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炎、慢性宮頸炎見上述證候者。
②桂枝茯苓膠囊:具有活血、化瘀、消癥的功效。桂枝茯苓膠囊的主要成分是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該藥用於婦人瘀血阻絡所致癥塊、經閉、痛經、產後惡露不盡;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包塊,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見上述證候者。
③消糜栓: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殺蟲、祛腐生肌的功效。消糜栓的中藥成分有人參莖葉皂苷、紫草、黃柏、苦參、枯礬、冰片、兒茶。該藥用於溼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症見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腥臭、陰部瘙癢;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非特異性陰道炎、宮頸糜爛見上述證候者。
2、中藥方劑治療:
①內服中藥煎劑:
方劑成分:金銀花、敗醬草、赤芍、當歸、枳殼、紫丹參、元胡、川楝子、厚樸、續斷、桑寄生、蒲公英、香附。
方劑加減:
如果患者有腎陰虧的症狀,可以加熟地和女貞子;
如果出現黃體水平低的症狀,可以加龜板和肉蓯蓉;
如果患者有氣虛症狀,可以加用黨參、黃芪和白朮;
如果患者有腰骶痛,則可以加川斷和杜仲;
如果患者有心煩易怒的症狀,可以加青皮和川楝子;
如果患者感到熱重便幹,使用的附子可以減一半的量,選加蒲公英、紅藤、紫花地丁、半枝蓮和白花蛇舌草;
如果患者有發熱的正在,方劑中可以加柴胡、夏枯草和黃芩;
如果患者出現溼重,可以在方劑中加澤蘭、蒼朮、澤瀉和虎杖;
如果患者有血瘀的症狀,可以加蒲黃、莪朮、五靈脂和三稜;
如果患者有痰的症狀,可以加南星、昆布、牡蠣、海藻和荔枝核。
服用方法:方劑用水煎服,每天服用一劑,一個療程為三十劑。
②水煎中藥內服:中藥宮頸消囊方。
方劑成分:枳殼、雞血藤、牛膝、玄參、川芎、當歸、甘草、桃仁等。
服用方法:方劑用水煎服,每天服用一劑,每次服用一碗,每天三次,一個療法為三十劑。
③內服中藥散劑:
方劑成分:西洋參花、夏天無、鹿茸片、孩兒茶、紫河車等。
服用方法:將傳統中藥炮製研磨成細粉末,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1-2克。如有吞服粉劑的患者,可以將藥粉裝入膠囊裡服用,每膠囊裝0.5克,每次服2-4粒。
④中藥灌腸煎劑:
方劑成分:紅藤、赤芍、丹參、莪朮、三稜、敗醬草、黃柏、皂角刺、馬鞭草、土茯苓。
服用方法:用水煎,濃縮到100-150ml,待藥液溫度38-39℃左右,每日晚上大便排空後保留灌腸,10-15次為一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女性在月經期間停用。
⑤中藥外敷煎劑:
方劑成分:獨活、莪朮、三稜、羌活、乾漆、防風、血竭、乳香、川牛膝、沒藥、當歸尾、艾葉、地鱉蟲、千年健。
使用方法:將藥材用水煎蘸溼紗布溫熱敷腹部,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鐘。皮膚過敏者忌用。
枯礬的功效與作用點
枯礬技術我們常見的白礬,在中醫臨床治療方面,尤其是對於皮膚感染,潰瘍外傷等治療效果比較明顯,枯礬的用藥禁忌比較多,因為多是用於局部外用藥物,所以治療病症方面應該儘量小心,在發揮它消炎、殺蟲、止血效果的同時不要對於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對於有陰虛胃弱,無溼熱者,枯礬是不能使用的。
枯礬的功效有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枯礬的作用是治癲癇、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等,一般考慮枯礬有收斂,消炎,防腐,止血,殺蟲止癢作用。在治療皮膚並婦科病方面效果最顯著。
下面介紹幾種枯礬治病的小藥方:
枯礬治中風痰厥,四肢不收,氣閉膈塞者:白礬一兩,牙皂角五錢。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下,吐痰為度。
枯礬治初中風失音不語,昏冒不知人,先宜吐風痰,令省覺:白礬二兩,生薑一兩。上二味,先細研白礬為末,入濃煎生薑湯研濾。分三服,旋旋灌,須臾吐出痰毒,眼開風退,方可救治。若氣衰力弱,不宜用猛性藥吐之,設吐得痰毒,別增疾。
枯礬治癲狂因憂鬱而得,痰涎阻塞包絡心竅者:白礬三兩,川鬱金七兩。二藥共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湯下。枯礬治風痰癇病:生白礬一兩,細茶五錢,為未,煉蜜丸如梧子大。一歲十丸,茶湯下。大人五十九,久服痰自大便中出。
對於藥物的使用,需要根據病人體質的不同來進行選擇,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的使用,詳細的了解一下藥物的禁忌和使用方法之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對於患者來說,治療期間應該積極的配合醫生,不要有消極的牴觸情緒,這樣不僅會有很重的精神壓力,而且還會對於精神造成一定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