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京一家醫院「斜板式」停車樓效果圖,盤旋而上的車道同時作為停車場,和普通的停車樓相比可提高30%的利用率。
空了兩三年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簡稱「省婦保」)南面,將建一座大型停車樓。
上城區湖濱指揮部負責人說,目前已有一家香港停車管理公司看中了這塊「寶地」,打算投巨資,在市中心打造一座智能化立體「停車航母」。
這也是杭州市首個港資參與運作的停車場庫項目。
港方攜資金人才技術而來
要打開杭州停車產業市場
來自香港的這家停車管理公司,是由香港楠焯資本投資的,為了運作省婦保停車樓這個項目,去年底專門成立了皇龍停車場庫(杭州)有限公司。
昨天,該公司的營運總監林約翰到湖濱指揮部,就婦保停車樓相關設計方案再次做對接。
林先生說,香港楠焯資本到內地18個城市摸底調查過,最終選擇了認為停車矛盾最突出的三座城市:北京、上海和杭州。
為此,他們備了資金、人才、先進技術,一心要把杭州作為打開內地停車產業的第一步。在杭州,他們首先瞄準的就是省婦保南側停車樓項目,根據實地踏勘,測算出省婦保周邊每日有8000個泊位需求,而周圍只有平海大廈地下停車場以及路邊泊位,遠遠滿足不了。
省婦保停車樓
將開杭州「斜板式」停車樓先河
林約翰所在的公司專門請了一家美國公司設計省婦保停車樓,目前方案想把它設計成斜板式停車庫。
什麼叫「斜板式」?
一般停車樓,車子沿著車道一層一層上去,到有空位的樓層停好。這個樓層一般是平面的,除了中間布置有停車泊位,兩邊和中間還需要留出車輛進出的通道,面積利用率不高。
而「斜板式」停車樓,整座樓裡其實就是一個盤旋而上的車道,車道兩側可以停車,中間留出一條通道供車輛行駛,不但大大節省土地,還提高了單位面積利用率。
據測算,和普通的停車樓相比,「斜板式」停車樓可以提高30%的利用率。省婦保停車樓原來設計車位400個,改成「斜板式」後,可以增加120個,達520個,在市中心可以算是「航母級」了。
但「斜板式」停車樓也有「弊病」:除了不同樓層之間的過渡平臺,大多數泊位都是畫在斜的坡道上,車輛需要斜著停放,這對新手來說,可能會有點難度。
還有人擔心,車輛斜著停放,會對車輛剎車系統等造成損害,林約翰解釋,其實「斜板式」停車樓在香港和歐美等地有很多,技術是成熟的,這方面倒不用擔心。
在杭州,因為「斜板式」停車樓從來沒有過,相應的設計建造技術「挑戰」了目前現行的停車樓設計規範,為此,能否通過審批還是未知數。
但如果能順利審批完成,那計劃中,省婦保南側這座停車樓將於今年底開建,工期約3年。
杭州停車業迫切需要社會力量參與
停車產業化,已成為各國趨勢。在美國,停車產業每年大約收益260億美元,約佔GDP的3.25%,提供約100萬個就業機會。
但在杭州,停車產業化的路子走得並不順。
早在2003年,杭州市就在醞釀放手讓民間資本來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庫,並陸續出臺政策,去年甚至還明確投資者能擁有公共停車場庫的所有權,可整體轉讓或整體抵押。
但現實卻沒那麼樂觀,主要因為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
我上個月曾採訪過杭州成明停車設備有限公司老總姚松青,他們打算投資建造市政府邊上的古新河市民公園地下公共停車場庫。
古新河市民公園地下停車場庫,地下三層,平均每個泊位建安成本約30萬元,300個車位,差不多要9000萬。要實現成本回收,最起碼15年。
對於省婦保南側停車樓,雖然目前皇龍公司不願透露具體信息,但據了解投資差不多也要1個億,回收成本起碼10年。
杭州考慮社會力量投資公共停車場
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
杭州成明停車設備有限公司老總姚松青說,投資公共停車場庫也有優點,雖然前期投資大、回報期長,但等到收回成本後,接下來的收益就比較穩,抗風險能力強。
目前,杭州停車產業化出現了「回暖」跡象,來自杭州市停車辦的消息,除了外資、港資外,杭州本地民營資本對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的熱情也有所高漲,像西湖區頤高數碼廣場、江幹區意法服飾城等,都願意拿出自身土地來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庫。
為了支持停車產業化,相關部門準備推出更多鼓勵民資投資公共場庫的政策,並考慮「今後社會力量投資的公共停車場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
這意味著,今後民營公共停車場可以不執行市物價局制定的收費標準,而是自行根據具體地段的市場行情來確定,就跟房產價格一樣。
(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