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佔據我們每日飲食很重要的一部分,以下長篇幅給碳水化合物」扒皮「,讓你一次搞懂碳水化合物!
01碳水化合物是什麼?
碳水化合物,是三大營養素之一(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人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來源之一。
攝入碳水化合物後,身體會將其轉化為葡萄糖,然後身體將其用於細胞,組織和器官的能量。
比如我們的大腦會消耗近20%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大腦在思考、回憶等情緒,以及控制身體,以及其神經系統等,都需要用到葡萄糖。
如果碳水化合物缺少,會變得呆滯、疲乏怠倦,甚至會變得煩躁,情緒失控,更容易餓等。
02碳水化合物是「糖」?
很多減肥文章視頻中,都會提到「減糖」,即等於減少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入。
但是碳水化合物並不等於就是糖,此外澱粉、糖、纖維等等都屬於碳水化合物。
所以碳水化合物是一個總稱,共可以分成四類,其中吃起來有甜味的,才是「糖」。
糖又分為以下幾種:
【簡單糖類】(一般簡稱為糖)
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常見於蔬菜水果中會出現。
雙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複雜糖類】
寡糖:木寡糖、寡糖
多糖:澱粉、肝糖、纖維。每種植物都含有澱粉,五穀根莖類是大宗。
03碳水化合物的好處
1:幫助新陳代謝、提供能量、維持大腦運作
但其實人體不能不攝取碳水化合物,身為三大主要營養素(另外兩者為蛋白質、油脂),碳水化合物不但很好吃,也對新陳代謝很重要,它還是你身體所需能量的關鍵來源、大腦運作的燃料。
此外,碳水化合物不僅是增肌必備,還是纖維攝取的主要來源,有益於腸道裡的好壞菌們。
2:提升運動員能力、加強肌力
碳水化合物還可以提高運動效能,尤其是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
碳水化合物一旦進入體內,會被轉化成葡萄糖,用作我們運動時所消耗的能量。
運動員在訓練之前需要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在肌肉中儲存更多的糖原,作為其需要的能量。
在激烈的運動或耐力運動中,他們還需要快速燃燒的碳水化合物,運動後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來補充和恢復。
3:幫助記憶、穩定情緒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醫學研究所的數據,每天吃少於100克的碳水化合物可能會影響您的記憶力。
此外,大幅削減碳水化合物攝入,也會影響你的情緒。碳水化合物是大腦首選的能量來源,它們可以促進血清素的釋放,血清素是一種神經遞質,可以使您心情舒暢,使您感到快樂。。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低碳飲食,會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
04不吃碳水化合物的風險
現而今,減肥飲食中的「低碳飲食」、「生酮飲食」流行起來,而且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的擁躉。此類飲食法的特色就是減碳水,甚至是斷碳水。
而上面就說了,斷碳水會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迷等。而且,斷碳水,也就意味著折斷了纖維素,以及其他的礦物質等的攝入。不僅影響健康,也會導致便秘,引發肥胖。
當然,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並不一定斷碳水就會對您產生影響。畢竟很多人使用生酮飲食後,身體不但沒什麼影響,反而更加精神,且很快瘦下來了。
05碳水化合物有分簡單和複雜
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就是可以很快被轉化為葡萄糖後被身體利用消耗,如水果、米、面、甜點等。
而複雜的碳水化合物被轉換利用消耗的過程較長,如穀類、根莖蔬菜類、薯類、豆類等。
而我們的身體更傾向於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因為它能更快,更高效的被身體利用。
而簡單的碳水化合物並不是「壞」 ,因此你不需要完全將它們戒掉。建議複雜和簡單的兩種碳水化合物搭配進食,才能更好的做到營養均衡,幫助減輕提體重。
所以,碳水化合物並沒有絕對的「好」和「壞」。我們也不應該去「妖魔化」任何食品,讓我們對部分食品產生恐懼。
雖然我們不應該攝入一些碳水化合物或者糖,但是過生日的時候吃一次蛋糕,或者偶爾吃個甜甜圈,也並不會對身體和體重造成多大的影響、壓力。
當然,只要偶爾且適量的攝入,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大部分情況下只要均衡營養、規律運動即可。
06一天要吃多少碳水化合物?
正常情況下,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好的碳水化合物)應佔你每日卡路裡的大約45%至65%。
因此,對於1,600卡路裡的飲食來說,相當於720至1,040卡路裡的熱量,即180至260克。
購買食材時要查看營養標籤時,先查看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及配料表中的糖類添加劑。儘可能的避免添加糖,或者將添加糖在10克以下。
07健身運動後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不管是健身增肌還是減脂,在健身運動後都需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配合,才能讓身體更好的進行修復恢復。
運動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比例建議為3~4:1。如2片吐司配一顆蛋或是三角飯糰配一份水果。
此外,運動後多數人必喝的豆漿,營養師更建議要喝「有糖」,純補蛋白質而無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仍會進行糖質新生作用,優
08誰適合提高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
如果你是以下這些情況,可以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想提高運動表現、增肌者、或者體脂率低患有腎病的人。
因為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減少腎臟的蛋白質過濾負荷有消化問題,尤其是便秘。
如果飲食中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全穀類,豆類,水果和蔬菜,就會改善這種狀況。
但是,如果是減肥者,仍要確保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要超過每日攝取卡路裡的50%左右。
否則,過高攝入碳水化合物會減少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攝取空間,不僅會縮短飽腹感、過多攝入卡路裡,而且會引發體內的炎症,繼而出現爆豆等情況。
而碳水化合物儘可能以複雜碳水化合物為主,搭配簡單碳水化合物,且控制好份量即可。
09誰要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
如果是患有糖尿病或者其他代謝疾病患者,必須要考慮血糖的穩定,繼而保持胰島素水平的穩定。
所以要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保持健康體重。
10減肥時每天要吃多少碳水化合物?
每個人每天需要消耗的卡路裡數都不同,因此沒有一個固定的碳水化合物數量來計算每個人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如果可以計算每天消耗多少卡路裡,則可以做一些數學運算來找到您的低碳水化合物範圍。例如,如果你每天攝入1,800卡路裡,則相當於每天203到293克碳水化合物。
如果是減肥,可以每天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取大約45%的卡路裡,並追蹤每日攝入量,並查看一周後有沒有因此減輕體重。
反之,如果你開始減肥但開始感覺超級停滯,請嘗試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並查看你的感覺以及體重上的反應是否呈正是否成正比。
低碳飲食:碳水化合物應佔總飲食的30-40%
低碳飲食建議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是每日50~150克,約佔每日飲食的10~20%,而其餘則是脂肪50 ~ 60%MCT油、橄欖油、魚油、亞麻仁籽油) 、蛋白質20 ~ 30%(各種肉類、海鮮、豆腐類、蛋)。
但現在有一派說法則認為碳水化合物比例應該要再提高一些,才有更好的瘦身效果,對身體也更健康。
每日至少攝取120-130克、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需佔總飲食的30-40% 。並留意卡路裡,減重之路才能健康。
每天在藜麥和燕麥片等0.5-1杯全穀物食品中加入1-2片水果。 這將為你的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同時攝取最低的碳水化合物量以達到減重目的。而且它們也擁有增強免疫力所必需的維生素。
比起低碳飲食,選擇複雜的碳水化合物更能幫助減肥
低碳飲食是減重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比起吃少量碳水化合物,更重要的是所吃的碳水化合物品質好不好。選「對」碳水化合物才能有效幫助瘦身減肥。
飲食中多攝入複雜碳水化合物,或者以複雜碳水化合物為主,細糧搭配的飲食法,具有許多和低碳飲食一樣的好處。
《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雜誌》 2017年的一篇評論指出,糖和甜味劑等簡單碳水化合物可能會增加人們的肥胖率,而全穀物等複雜碳水化合物可能會導致總體肥胖率下降。
低碳飲食真正能幫減重的原因
低碳減重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可以穩定血糖水平,繼而穩定胰島素水平。這意味著會降低飢餓感,減少熱量的攝入。
《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於201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增加熱量消耗量,使其成為治療肥胖症的潛在可靠方法(尤其是如果您的胰島素水平較高的話)。
當你限制碳水化合物時,你每天也更有可能從蛋白質和脂肪中獲取更多的卡路裡,而這兩種物質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
因此,建議從最低限度的加工複雜碳水化合物,減少份量和增加他們所食用的非澱粉類蔬菜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直接使用低碳飲食(例如生酮飲食)來減肥。
人體不能沒有碳水化合物,選擇非精緻加工、而是複雜型的碳水,才是正確的瘦身低碳飲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