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影像電磁波譜範圍概要匯總

2020-11-26 中國測繪網

瀏覽遙感影像時候,經常需要根據波段的中心波長去判斷該波段的屬性,如RGB,NIR等,那麼就需要了解電磁波譜的劃分範圍。這裡簡單總結了常用的幾個電磁波譜範圍及對應的種類劃分。

波段名稱

波長(單位/μm



藍色(B

0.43~0.47

綠色(G

0.50~0.56

紅色 R

0.62~0.76

近紅外 NIR

0.76~3

中紅外 MIR

3~6

遠紅外 FIR

6~15

極遠紅外 XIR

15~1000

Ka

0.75~ 1.1cm

K

1.1~1.67cm

Ku

1.67~2.4cm

X

2.4~3.75cm

C

3.75~7.5cm

S

7.5~15cm

L

15~30cm

P

30~100cm

相關焦點

  • 選修3-4 14.5 電磁波譜
    一、電磁波譜電磁波的頻率範圍很廣。無線電波、光波、X射線、γ射線,都是電磁波。其中,人眼可見的電磁波——可見光,只是電磁波中的一小部分。按照電磁波的波長或頻率大小的順序把它們排列成譜,叫做電磁波譜。這就是紅外遙感技術。現在,為了防控新冠疫情,許多單位門口都安裝了了紅外成像測溫儀。我們學校門口的紅外成像測溫儀(與下面視頻中火車站的儀器類似)可以感知周圍8米範圍內物體的溫度,超過37.3℃,就會發出警報,並且會抓拍體溫超標的人,以便找到他(或她),讓他去接受復檢。
  • 電磁波譜
    電磁波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
  • 電磁波譜的基本原理
    電磁波按波長的分布及各波長區域的定義(稱為電磁波譜)。電磁波譜的頻率範圍很寬,涵蓋了由宇宙射線到無線電波(102~1025Hz)的寬闊頻域。光輻射僅僅是電磁波譜中的一小部分,它包括的波長區域從幾納米到幾毫米,即10-9~10-3m的範圍。
  • 電磁波的波長、頻率和電磁波譜
    電磁波譜物理學意義上的電磁波,其頻率跨度非常廣,從很低的交流電頻率到極高的高能射線。隨著電磁波頻率(或波長)的數量級變化,其物理學性質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以將電磁波按照其波長從大到小(相當於頻率從低到高)排列,稱為「電磁波譜」,如下圖所示。其中,紅外線以上的電磁波譜部分,是通常意義上的「無線電波」。
  • 光譜是電磁波譜的一部分
    電磁波譜是根據電磁輻射按波長順序排列,如下:γ 射線 → X射線 → 紫外光 → 可見光 → 紅外光 → 微波 → 無線電波電磁波譜的頻段較寬,通常是說全波段的。可以看出可見光譜只佔電磁波譜很小的一段,其中:紫外光波長範圍:近(200-400nm)、遠(5-200nm);可見光波長範圍:400-750nm;紅外光波長範圍:近紅外區0.75-2.5μm、紅外區2.5-50μm、遠紅外區50-1000μm。
  • 電磁波譜及各種電磁波的應用
    ( )(2)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在本質上完全不同。 ( )(3)無線電波的發射需要開放電路。(2)電磁波譜中,相鄰兩波段的電磁波的波長並沒有很明顯的界線,如紫外線和X射線、X射線和γ射線都有重疊,但它們產生的機理不同.
  • 多維遙感數據分析系統MARS:讓時空譜數據的存儲與分析更便捷
    隨著應用技術越來越成熟,衛星影像應用也更加豐富,衛星遙感數據從服務於政府、專業客戶逐步走向大眾應用,而網際網路的發展更,激發了衛星數據服務的網絡化。如何更有效組織時-空-譜多維遙感數據,快速高效提取全球變化研究的多維多要素信息,是遙感科學工作者面臨的重要挑戰。
  • 遙感技術可以運用到哪些方面?
    遙感可以分為可見光遙感、紅外遙感、多譜段遙感、紫外遙感和微波遙感。 1、可見光遙感: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遙感方式。對波長為0.4~0.7微米的可見光的遙感一般採用感光膠片(圖像遙感)或光電探測器作為感測元件。可見光攝影遙感具有較高的地面解析度,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晝使用。
  • 定量遙感和定性遙感概念_遙感 - CSDN
    電磁波譜電磁波譜是按電磁波波長的長短,一次排列支製成的圖表。依次為: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基於實測光譜數據的大氣校正:當有近似的實測地面實測光譜,往往採用地面實測數據與遙感影像數據之間簡單的線性經驗統計關係確定大氣程輻射影響,以實現研究區遙感影像的反射率轉換。
  • 射頻電磁波譜
    圖 從甚低頻到X射線的電磁波譜(射頻區為  你可能會問微波和其他電磁波有何區別。在微波頻率上,電磁波的波長與正常電子元器件的物理尺寸相近。因此,微波頻率下的器件行為與低頻極為不同。例如,在微波頻率下,一個0.SW的金屬薄膜電阻可以看作一個複雜的RLC網絡,它具有分布電容和電感以及極為不同的電阻值。
  • 水土保持方案編制項目遙感影像防治責任範圍矢量圖質量仍待提高
    遙感影像解譯質量難以控制目前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遙感影像解譯的方法主要是人工目視解譯法,其具有工作量大、效率低的特點,且需要解譯人員有豐富的地學知識和工作經驗,解譯質量受解譯人員的經驗、對解譯區域的熟悉程度等各種因素的的制約,具有很大的主觀性,難以把控。
  • 遙感的基本原理及技術特點
    任何目標物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輻射電磁波的特性,當目標物與電磁波發生相互作用時會形成目標物的電磁波特性,這就為遙感探測提供了獲取信息的依據。  2、信息獲取 信息獲取是指運用遙感技術裝備接受、記錄目標物電磁波特性的探測過程。信息獲取所採用的遙感技術裝備主要包括遙感平臺和傳感器。
  • 遙感技術介紹
    遙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來探測地表物體對電磁波的反射和其發射的電磁波,從而提取這些物體的信息,完成遠距離識別物體。例如,大興安嶺森林火災發生的時候,由於著火的樹木溫度比沒有著火的樹木溫度高,它們在電磁波的熱紅外波段會輻射出比沒有著火的樹木更多的能量,這樣,當消防指揮官面對著熊熊烈火擔心不已的時候,如果這時候正好有一個載著熱紅外波段傳感器的衛星經過大興安嶺上空,傳感器拍攝到大興安嶺周圍方圓上萬平方公裡的影像,因為著火的森林在熱紅外波段比沒著火的森林輻射更多的電磁能量,在影像著火的森林就會顯示出比沒有著火的森林更亮的淺色調
  • 遙感的基本原理及技術特點介紹
    任何目標物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輻射電磁波的特性,當目標物與電磁波發生相互作用時會形成目標物的電磁波特性,這就為遙感探測提供了獲取信息的依據。  2、信息獲取 信息獲取是指運用遙感技術裝備接受、記錄目標物電磁波特性的探測過程。信息獲取所採用的遙感技術裝備主要包括遙感平臺和傳感器。
  • 從原理說到遙感
    我們的太陽光,就是各種電磁波的輻射組合,其中也包括我們人眼能看到的可見光。之所以叫可見光,那就是針對我們的人眼來說。  但很可惜,我們人眼能看到的電磁波的範圍非常有限,僅佔整個電磁波譜一個非常小的範圍。  在可見光範圍之外,還有許多電磁波是可以反映物質的某些特殊屬性的。溫度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屬性。
  • 遙感在攝影測量中的地位、作用及前景
    而遙感技術,通過電磁波來獲得物體信息,它主要建立在物體反射和發射電磁波的基礎上。由於各種物體對電磁波的反射特性不同,並且一種物質對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反射也存在差異,遙感技術利用了這些物質與電磁波相互作用及關係來實現遙感對於傳統攝影測量的特殊效用。
  • 夜光遙感研究以及衛星影像超解析度研究
    中心以「資源共享、務實管用」為目標,統籌各路影像資源,開展全市衛星遙感應用工作。本期兩個項目便是基於衛星中心的多源遙感數據,以深化遙感數據研究、擴展遙感應用領域為目的而開展的。可以看出,隨著疫情之後復工復產的火熱進行,上海城區主要商圈的亮度在逐步升高,輻射區域的範圍也逐步增大。總結來說,夜光遙感數據是一種空間化的社會經濟指標,在分析城市內部的社會活動、經濟總量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3分鐘遙感衛星知識入門
    北京天安門廣場遙感影像圖|by 超擎影像雲衛星遙感是航天遙感的重要組成部分電磁波譜目前我們所說的遙感技術,也主要是指應用探測儀器探測「衛星遙感」與「遙感衛星」傻傻分不清楚。衛星遙感它其實是一種集成的技術,而遙感衛星,就是一種裝了遙感探測器,用於外層遙感平臺的人造衛星,本質其實是人造衛星。可以在軌道上運行數年,且運行軌道可根據需要來確定。衛星的運行軌跡路線決定了我們獲取影像的區域範圍。
  • 什麼是偏振光遙感?
    偏振是電磁波的特性,是地表物體反射或散射信號中的組成部分,也是光學遙感的一個重要參量。
  • 「光譜學堂」遙感簡史
    Pruitt)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1961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國家研究理事會的資助下,於密西根大學召開了「環境遙感國際討論會」,此後,在世界範圍內,遙感作為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得到飛速的發展。(波長在0.38-0.78微米)的電磁波輻射,但是遙感中使用的傳感器中的感光元件卻可以接收紅外線,微波等不可見光(波長大於0.78微米)人類早期對地觀測的嘗試(19世紀-20世紀初)「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