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的發現與命名

2021-02-28 龍巔孔雀魚


1861年,西班牙的Senior Filippi得到一些來自巴貝多(Barbados)的孔雀魚標本,由於他沒看到Peters曾經做過的描述,而誤認為自己發現了新的魚種。Senior Filippi也發現這種魚看上去和花鱂(Poecilia)屬的魚十分相似,於是將它稱作Lebistes poeciloides。
幾乎是與此同時,1866年,英國生物物種收藏家、傳教士RobertJohnLechmere Guppy(1836-1916)從特立尼達(Trinidad)向倫敦博物館寄運了一些孔雀魚的標本,經大英博物館的Albert Gunther博士鑑定此標本為新的物種,將它們命名為Giradinus guppyi。有趣的是,A. Günther並沒有承認先前Peters的命名,因為Peters只是給出了雌魚的生物學描述。為表彰Robert John Lechmere Guppy的功勞,遂以Guppy作為該魚的英文俗名。由此,孔雀魚的名字便在歐洲大陸流傳開了。

在柏林博物館,當年Gollmer先生寄去的孔雀魚只有雌魚被命名為Poeciliareticulata,而同時裝有雄魚的兩個標本瓶則最終貼上了Giradinusguppyi的標籤。很明顯,這些標籤是在1866年以後被人貼上的。世人一直無法了解Peters遲遲不對雄孔雀魚進行生物描述的確切原因。眾所周知,Gollmer先生是將孔雀魚的雄魚和雌魚裝在同一個瓶罐中運回德國的。按一般推理,由於Gollmer先生並不是魚類專家,當他捕獲這種魚時,他理應注意到雌雄魚的明顯的體色差異而很容易誤認為它們是不同種類的魚,進而會用不同的瓶子分裝雌雄魚。可Gollmer先生的做法卻剛好相反。且不說孔雀魚的雄魚和雌魚被裝在同一個瓶罐中這一事實,以Peters這位受過魚類學高等科班教育的生物學家,也肯定應該知道花鱂(Poecilia)科魚的同種異態性,因為早在1848年,Heckel就已經對綠劍尾魚(XipHopHorus helleri)的雌雄異態性進行過生物學上的描述。Gollmer先生在運輸瓶上的標籤、Gollmer先生與柏林方面的缺乏溝通以及Peters根本就不知道雄魚也屬於卵胎生鱂魚的推測可能都使得這個本來就很容易混淆出錯的鑑別工作變得越發錯綜複雜。至於孔雀魚是卵胎生鱂魚這一事實,直到後來水族愛好者們開始飼養此魚後才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到1853年為止,英國、法國、德國和許多其它國家的動物園都興建了水族館,這些水族館逐漸演變為動物園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1853年到1859年的數年間,很多人都聲稱首次「發現」了孔雀魚,眾多稀奇古怪的由這些發現家們命名的孔雀魚的名字也就隨之而來。


1908年,Siggelkow首次將活體孔雀魚以Giradinus guppyi魚的名義進口至德國。隨後幾年中,孔雀魚及其俗名Guppy也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了。

到了1913年,當Regan開始將孔雀魚的所屬科修正為Poecilidae時,在柏林和倫敦的那些魚標本也被確認為屬於同一種魚,並被重新命名為Lebistesreticulatus,並承認Peters的工作為第一次有效的生物學鑑定。

1963年,Rosen和Bailey對孔雀魚的分類又作了進一步的修正,變更其種屬名為Poecilia reticulata,他們也對Peters於1859年對該魚的生物學描述的有效性再次給予了承認。

不幸的是這個命名故事還沒完。沒隔多久,Poecilidae的名字再次受到重新核定,並「返古」般用回以前的Lebistes reticulatus,對於孔雀魚,這一名字似乎更加貼近。但是誰又知道,孔雀魚命名的命運就是那麼撲朔迷離,一些其它國家的科學家們竟然鬼死神差地又將孔雀魚重新命名為Poecilia Gollmer,據稱此舉是為了紀念Gollmer先生最初的貢獻。

不管怎樣,網紋花鱂(Poecilia reticulata)這個最初的學名直到今天還在使用。Gollmer先生被公認是孔雀魚的發現者,他生前恐怕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他發現的這種美麗小魚在一百五十年的時間裡,居然會產生那麼多形態各異的變種,而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歡迎,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熱帶觀賞魚品種之一。

點擊原文立即關注


相關焦點

  • 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對命名有裡程碑意義的孔雀魚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66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這篇文章我們來介紹鱂魚家族孔雀魚系列,裡面一個原生孔雀魚的品種,而這個原生孔雀魚的品種其實是有,裡程碑意義的。它就是,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為什麼說它有裡程碑的意義呢?大家可以注意它的命名,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這種孔雀魚,原先的原產地就是來自委內瑞拉阿伯雷州的阿勞卡河。
  • 養魚說典藏:孔雀魚基因遺傳秘密解析入門版,以及孔雀魚如何命名
    了解孔雀魚命名的重要性不過在咱們《養魚說》這段時間和各位飼養孔雀魚的魚友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有一些魚友其實並不清楚,孔雀魚的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就是聽到人家怎麼叫,或者是水族店商家怎麼命名,就跟著叫。這就容易出現一個尷尬的情況,就是喊了一個名字之後,雙方對魚的認知不一樣。
  • 「魚」罷不能——孔雀魚魅力大發現之四
    做為一名孔雀魚的超級發燒友,孔雀魚對小編的吸引力還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完的。今天,小編將從孔雀魚品種多樣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享孔雀魚的魅力。但我們並不需要為孔雀魚的命名及品系傷神,因為只要秉持上列命名的原則,您必定能以最正確的方式將您所見到的每一隻魚正確的命名及分類!金屬紅蕾絲另外還有一些是依據產地、人名或是人為命名的,例如:安德拉斯、委內瑞拉、馬特利、黑金剛、維也納綠寶石、莫斯科藍(紅)、美國全紅……等等就更多了。
  • 孔雀魚有哪些品種?賽級定義:孔雀魚品系大全與飼養2
    昨天我們分享了《孔雀魚品系與飼養大全1》,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後面4種品系的孔雀魚,同時會和大家分享《如何給多品系孔雀魚命名》。不知道各位朋友看完之後是否對孔雀魚有一個新的認識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接下來我們分享一下,孔雀魚的命名。在分享之前,談談關於孔雀魚命名的看法。其實孔雀魚作為人類的寵物魚已經有100多年了,從以前就有各種命名,而且爭論不一,確實也沒有官方指定的命名法。每年的孔雀魚比賽,也更多的根據上面8大品系來評比。
  • 豹紋禮服孔雀魚,適合養在水草缸裡的孔雀魚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48豹紋禮服孔雀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這篇文章我們來介紹,鱂魚家族孔雀魚系列裡面的,豹紋禮服孔雀魚。一般帶有禮服基因的孔雀魚都是比較經典的,也是比較好辨認的。就是它們的腰身是黑色的,並且和尾巴明顯有可開的部分,是孔雀魚裡面非常多見的基因。但是豹紋的尾巴,豹紋的紋路就比較少見了。大家可以看這個紋路,又不像草尾那麼細膩,也不像蛇王那麼粗獷。
  • 紫尾禮服孔雀魚,一個存在於孔雀魚圖鑑的品種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56紫尾禮服孔雀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這篇文章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是,鱂魚家族孔雀魚系列裡面一個非常珍稀的品種,紫尾禮服孔雀魚。閱讀過前面孔雀魚系列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雖然說紫色的尾巴出現的並不多,但是這恰恰說明了紫色基因,或者說紫色系列孔雀魚的稀有性,還有珍稀程度。關於這種紫色尾巴的孔雀魚,它的出生已經無跡可尋。
  • 孔雀魚有哪些品種?真相來了:孔雀魚品系大全與飼養1
    又掀起一股養魚熱潮,市面上見得最多的,要數孔雀魚了,看到評論和一些朋友留言,問得最多的是「孔雀魚怎麼養」這個問題。哈哈!真相來了!接下來三天的圖文內容,瘋瘋人就給大家細數一下孔雀魚的品系以及分享孔雀魚的飼養技巧。看完之後你也可以做一個孔雀魚鑑賞專家和飼養達人,不單能養好孔雀魚,還能繁殖孔雀魚,更厲害的是還可以點評、鑑賞各種孔雀魚,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咱們不會挑魚了!
  • 禮服馬賽克孔雀魚,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經典孔雀魚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49禮服馬賽克孔雀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這篇文章我們同樣來介紹一個,也是挺有趣的孔雀魚品種。來自鱂魚家族孔雀魚系列裡面的,禮服馬賽克孔雀魚。當然了,命名基因排名的前後是沒有關係的。大家可以叫它,馬賽克禮服孔雀魚也是可以的。顧名思義,就是包含了馬賽克基因,加上禮服的基因,就組成這個孔雀魚。為什麼說它有趣呢?因為這個孔雀魚其實也並不是非常地稀少,反而市面上看到的還是挺多的。
  • 至今最全,孔雀魚百萬魚鳳尾資料大全!
    孔雀魚也叫彩虹魚、百萬魚、庫比魚,是一種常見的熱帶觀賞魚,體形修長,有非常漂亮的尾鰭,品種非常多,基本上分成幾種:品系禮服、馬賽克、草尾、劍尾、金屬、蛇王等等,很多人都喜歡飼養孔雀魚,因為孔雀魚體色色彩斑斕的,非常好看,那孔雀魚品種到底有哪些,小編整理了孔雀魚品種圖片大全分享給大家,趕緊了解下吧:到底是誰第一個發現了孔雀魚1859
  • 「魚」亂情迷——孔雀魚魅力大發現之一
    那我就在我這裡來吐槽一下,小編是如何為這小小的孔雀魚痴迷一生。關注圖片水印你會看到更多你想知道的答案。從1886年在南美洲被發現就以多彩的顏色,就在歐洲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並開始流行繁育飼養了100多年。而當該魚被引進入亞洲時,由於其尾巴炫麗有如孔雀,於是大家便稱之為孔雀魚。經過長期的人工預種及改良,即為現今的孔雀魚。
  • 孔雀魚中的靚麗風景線——白子孔雀魚
    白子孔雀魚(公)孔雀魚是花鱂科花鱂屬的一種熱帶魚,雌魚和雄魚的體型、色彩差別較大,成年雄魚身體瘦小,體長3-4釐米,顏色絢麗多彩、體型優美,尤其是不同品系的背鰭和尾部紋路色彩各異,深深吸引著孔雀魚愛好者;成年雌魚體長5釐米左右,各鰭均較雄魚的短,觀賞性較雄魚遜色
  • 在新墨西哥麥考利溫泉發現的野生孔雀魚
    圖|赫美茲(Jemez)野生孔雀魚公魚。雖然已發表的研究表明放養日期約在1975年或是更早之前的「吃蚊子用的孔雀魚」,赫美茲的孔雀魚來源不只一種,暗示著最早的時間點約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到20世紀60年代之間。這與大多數北美野生種群一致。(編按:該地區長期吸引旅客到其溫泉;野放孔雀魚的目的可能是用來控制蚊子)。
  • 說起物種難分類這事,除了孔雀魚和安德拉斯,其實還有……
    無論是通過故意野放或無意的逃逸,它們都可以在世界上所有熱帶國家的野外發現。關於描述它們的科學文獻有很多,然而,還有更多關於孔雀魚種的開放性問題正等待解決。野生孔雀魚(Poecila reticulata)的牙買加(Jamaica)種群自從1859年科學發現孔雀魚以來,就存在這個問題,該魚種出現了許多同物異名
  • 15個孔雀魚品系圖鑑,必須收藏!
    導語   眾所周知,孔雀魚嬌小玲瓏、色彩斑斕、好養能生、品系繁多,已有上百年養殖歷史,也是世界著名的熱帶觀賞魚之一。通常情況下,孔雀魚命名需要結合其屬性、顏色、紋路、尾型等等綜合考慮。近年來,高顏值、品相佳的孔雀魚更是雲集於各屆世界級孔雀魚選美比賽,不斷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孔雀魚之美。
  • 孔雀魚7大常見名字,保存起來,以後喊出來顯得自己養魚更專業
    前幾天的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了孔雀魚是怎麼命名的,不過裡面文章寫的比較複雜,提到一些基因什麼的名詞,看上去不是很符合我們《養魚說》的風格,不會那麼通俗易懂。那麼這篇文章再和大家簡單聊一下,關於孔雀魚命名的話題。因為我們都知道現在水族市場上面孔雀魚的名字很多,有的並不是它們的學名,甚至有的孔雀魚雜交出來之後都沒有真正的學名。
  • 孔雀魚的繁殖溫度是多少?
    有很多朋友對於孔雀魚繁殖時對溫度有什麼要求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是孔雀魚的繁殖溫度!孔雀魚屬於熱帶魚,而一般熱帶魚的死亡溫度是低於14攝氏度時,溫度在28-32攝氏度時是魚類生長最合適的溫度,但對於孔雀魚來說,有相關專家做過溫度問題的實驗,結果發現孔雀魚在水溫為16攝氏度時,孔雀魚仍然可以活動自如,但是當水溫在14-12攝氏度時,孔雀魚會出現反應緩慢,逐漸失去平衡等現象,甚至死亡,因此,我們飼養孔雀魚時,當水溫低於14攝氏度時,這時候要使用加熱棒或加熱器了!
  • 孔雀魚竟然有這麼多好看的品種?
    關注作者,看更多品系孔雀魚美圖和水族知識! 本文是蛇紋品系簡介系列文章的第八篇 上篇文章裡我們介紹了一種新品系——古老品系,其特徵為身體表現蛇紋+色斑。
  • 「孔雀魚專題」孔雀魚種類集錦
    孔雀魚作為觀賞用魚性情溫和,能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隨壽命較短,但繁殖快。孔雀魚繁殖不分季節,即使是冬季也能正常生產。孔雀魚的繁殖周期在環境允許的條件下,約一個月可以繁殖一次,且每次可產10-120尾仔魚,一年產仔量相當多,因此也有「百萬魚」之稱。而小魚在養殖3-4個月之後,就具備生殖能力,可以再繁殖下一代。
  • 「收藏」15個孔雀魚品系圖鑑
    眾所周知,孔雀魚嬌小玲瓏、色彩斑斕、好養能生、品系繁多,已有上百年養殖歷史,也是世界著名的熱帶觀賞魚之一。通常情況下,孔雀魚命名需要結合其屬性、顏色、紋路、尾型等等綜合考慮。近年來,高顏值、品相佳的孔雀魚更是雲集於各屆世界級孔雀魚選美比賽,不斷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孔雀魚之美。
  • 孔雀魚觀察日記
    裡面魚種類繁多,但令我難忘的,還是亭亭玉立的魚姑娘——孔雀魚。 孔雀魚的種類有許多。就比如那草尾孔雀魚,一共分為2種。第一種很特別,它有著一條標準的尾鰭,而且尾鰭的底色不一,不過,根據我的眼光來看,淺藍色的魚尾仿佛使它成為了「月光下的美人魚」。第二種是玻璃尾魚,它的尾巴是比較透明的,斑點呈噴點狀分布,給人一種奇特的朦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