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墨西哥麥考利溫泉發現的野生孔雀魚

2021-01-18 ifish水族觀賞魚




圖|赫美茲(Jemez)野生孔雀魚公魚。這裡的種群被懷疑是幾十年前被遊客釋放到溫泉裡來控制蚊子孳生之用



簡介


坐落在新墨西哥州桑多瓦爾縣(Sandoval)的赫美茲山脈(Jemez)海拔2240.28米,是北美最獨特且最古老的孔雀魚(Poecilia reticulata)野生種群之一。這個自我維持的孔雀魚族群對卵胎生鱂魚愛好者來說不僅是一處珍寶,也是正式發表研究的焦點。


與在美國的大多數溫泉環境一樣,這裡的條件可以為在熱帶環境中演化的物種提供一處綠洲,避免承受惡劣的季節性氣候波動。總體上,可居住範圍的大小通常被溫度、掠食者和水質參數限制在熱源附近的頭幾座池子裡。在其他棲息地,將向下遊延伸到冬季可生存溫度的最低點。


雖然已發表的研究表明放養日期約在1975年或是更早之前的「吃蚊子用的孔雀魚」,赫美茲的孔雀魚來源不只一種,暗示著最早的時間點約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到20世紀60年代之間。這與大多數北美野生種群一致。(編按:該地區長期吸引旅客到其溫泉;野放孔雀魚的目的可能是用來控制蚊子)。


基於已知的基因型和形態表現,赫美茲種群是很獨特的,因為個體身上很少出現現代孔雀魚品系的表現。雖然可能不是野生採集,但它們很少顯示出被馴化跡象。因為它們的引入已經變成研究人員和繁殖者一個有趣的族群研究對象。



圖|雄性赫美茲野生孔雀魚



環境條件


以前公布的美國地質調查顯示麥考利溫泉(McCauley Springs)的出水量在310-400gpm之間。相同的研究顯示平均排放溫度在30.6-31.6℃之間。導電度範圍在160 - 180 S/cm之間。


麥考利泉的氚水平分析顯示,泉水是在1953年之前進入地面,雖然也暗示有一些泉水是在這個時間點後才進入。泉水在上方1500英呎的古老瓦爾斯火山口(Valles Caldera)護城河中循環,並且由該地區常見的地熱能量加熱。雖然該地區的許多泉水比較熱,但麥考利普遍被認為是由地下水所稀釋的「溫泉」,pH值為8.0,大多數的礦物質含量相對較低。


我的赫美茲研究種群取自2016年7月15日大量採集的個體。孔雀魚棲地主要局限於溫泉排放後的前兩個池。大量的孔雀魚和蓋氏食蚊魚(Largespring Gambusia,Gambusia geiseri)棲息在第一池和第二池。池子中心的平均深度約為3英尺。麥考利泉流出的水流入東赫美茲河,然後再進入赫美茲河。採集時在泉眼處的水溫正好超過32.2℃,pH略高於8.0。第一個棲地水池的水溫超過31.1℃,第二個水池的水溫則明顯下降。每個水池都有不同大小的沙子和巖石。在第一池中生長著豐富、類似瓜達魯帕茨藻(Najas guadalupensis)的植物和藻類,而較低的池缺乏植被。


池子的水溫被認為是在孔雀魚的「可適應範圍」內,儘管已經接近上限了。極限水溫不見得會立即「致死」,但長時間會導致不良的後果。雄性孔雀魚已被證明偏愛略低的溫度(24.5℃)、而雌性為28.2℃,是它們體色和生殖器(gonopodia)等第二性徵的最佳發育溫度。較低的溫度可推遲成熟,而較高的溫度會導致身體變形。進一步的研究則支持,個體長期飼養在30℃以上會導致在體重、生長、繁殖和運動能力上的降低。



圖|麥考利溫泉池。照片由Tom Coggins提供


正如溫度限制這些野生種群一樣,掠食也是如此。在麥考利前兩個遊泳池的掠食者僅限於非原生的蓋氏食蚊魚、鳥類、甲殼類動物和昆蟲。已知在其他地方現存的普通食蚊魚(Gambusia affinis)極大地限制了野生孔雀魚幼魚種群的數量。在東赫美茲河原生的吻鱥(Longnose Dace)和胖頭鱥(fathead minnow, Pimephales promelas),位於受到限制的孔雀魚棲地下方。


 

表現型的觀察


採集到的魚只並沒有顯示出寄生蟲侵襲的跡象,也沒有出現在之後人工繁殖的子代。這個種群可能仍然保留著具抵抗力的遺傳體質。進一步的好處是在超過28.9℃恆定的高水溫中所取得,其對於口絲蟲(Ichthyobodo necator/Costia)是致死的。個體與Nicoletto和Kodric-Brown發表研究的描述大致吻合(參見:科學研究節選)。總體上,在採集個體和F1後代身上個體裝飾著一些橙色反光亮斑。



圖|覓食中的雄性赫美茲野生孔雀魚



當培育缸中沒有捕食者時,人工繁殖的F2和F3子代雄魚如預期中的多了紅色和黃色色彩。斑點非常明顯,圓形斑點被虹彩(晶體)細胞光環所包圍。另外,注意到頂劍和底劍也較為延伸。


幾乎所有採集到的雄魚和其後代的背鰭都是透明的。有一些在背部表現出黑色斑紋,但不是遺傳學家ØjvindWinge所描述為maculatus(斑點)的性狀。大多數雄魚顯示出基本的野生型橢圓形尾鰭,其餘的為原始的國旗尾(flag-tails)。高反光度的虹彩細胞環繞著身體前方的黑色「眼斑」;而藍色反光圖案幾乎存在於所有的雄魚身上,包括長形的帶紋。



圖|赫美茲野生孔雀魚雄魚



潛在的極端溫度問題在採集個體中以兩種形式表現:大小和形狀。在麥考利泉採集到的兩種性別尺寸都明顯較小。然而,在較冷溫度下所飼養的F1後代中這種情況並沒有完全顯現。在最佳溫度和餵養方案下,雄性和雌性的尺寸顯著增加。雖然性別之間的尺寸差異仍然存在,但雌性的整體尺寸會按比例增加。


採集到的雌魚有很高比例呈現出較短的身體,可能是由於第一池中的高溫度環境下的結果。這種「短身型」在人工繁殖個體中的狀況有所減緩,儘管一般來說雌魚這種短身體型比許多野生或圈養繁殖的種群要大得多。雄魚則剛好相反。採集到的雄魚表現出「細長」的外觀,儘管水流較慢;而人工養殖的體型較為粗壯。一般來說,雄魚和雌魚的整體體型增加而且長度較長。



圖|赫美茲野生孔雀魚雄魚



所有魚看起來是異質接合或同型組合的紫色突變(Pb)。壽命比我跟其他人所養的一些野生種群來得長。研究顯示,它們已經在有限的掠食者情況下累代發展出主要由藻類組成的食性。身上有著圓形和條紋型斑紋,主要是後者。繁殖能力明顯比較好,每次約產下大小適中的15-30隻魚苗。從繁殖結果來看,該種群顯示出從開始放養以來,鮮少有從其他來源的額外引入的跡象。所有研究論文似乎對比1960-70年代末更早之前所引入的放養時間有所猶豫。從我非正式採集和觀察,更早的放養日期似乎是有可能的。


一部分的雄魚呈現出晶體(虹彩)細胞(Iridescens;Ir)所形成的「背部反光亮斑」,這表示其放養日期是更早的。虹彩細胞存在於1920 - 40年代的早期繁殖者的魚缸中,並且早在現代的安德拉斯孔雀魚(Poecilia reticulata wingei;Endler's Livebearer)之前。



圖|具有背部反光亮斑的虹彩雄魚



所有雌性都具有色尾鰭/橢圓形尾,除了有限的紫藍色的虹彩光澤和/或在尾鰭基部的Flavis(Fla)形式的黃化變異。與許多其他野生種群相比,雌性在反光色澤方面表現得很好,跟在雄性中發現的一樣。包括紫藍色虹彩光澤、身上明顯的網紋,和沿肩部到側線的黑色條紋。



圖|赫美茲野生孔雀魚雌魚 



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種群對於人類交通或來自水面上方的活動並沒有表現出非常明顯的「驚嚇或跳躍」反應,並且時常會成群圍繞在入浴者的周圍。在高溫下,這種移動性的增加可能象徵著成魚的掠食者較少(蓋氏食蚊魚的捕食僅限於幼魚)以及/或魚群整體上的低飽食水平(在小區域中有限的食物資源)。採集的個體很容易適應在沒有加蓋的高水位魚缸中。有趣的是,當它們在拍攝期間被移入並限制在小魚缸中時,呈現出接近野生色色彩的雄魚表現得高度不安且四處竄動,與那些由於缺乏掠食者而體色增加的人工繁殖個體剛好相反。



圖|赫美茲野生孔雀魚雌魚



圖|赫美茲野生孔雀魚雄魚



研究摘錄


Kodric-Brown(1989)利用2個研究族群,帕瑞亞野生型(特立尼達產)和赫美茲野生型(新墨西哥麥考利泉)。與其他種群相比,麥考利泉的野生魚身上的橙色斑點較少。這並不意外,據報導「來自赫美茲種群的雌性對雄性個體的偏好有著顯著的不同」。赫美茲雄性有著較多的虹彩斑點(藍色和白色),而且黑色圓形和條紋斑紋也較多。赫美茲雄魚具是非常閃亮的紫藍色,通常呈現出虹彩光澤。


本研究中使用的野生型孔雀魚是來自新墨西哥赫美茲山的麥考利溫泉中的野生種群第三代。這個種群已經存在至少16年。所有魚只似乎身體狀況良好。所使用的三隻雄魚尾型分別是頂劍、國旗尾和圓尾,而這三種尾型在麥考利泉是很常見的。 




 [ 作者簡介] Alan S. Bias 作為孔雀魚的繁殖者和展示者已有47年之久。 在過去30多年,他專注在繁殖家稱為「劍尾孔雀」的品系。 近20年來,他完成了細胞水平研究,結合系統化繁殖試驗和系統觀察,幫助繁殖者了解現代孔雀魚遺傳學的複雜性。





【相關推薦 (點擊可查閱)




-  完 結  - 

能看到這裡的一定是 「真愛 」



相關焦點

  • 委內瑞拉野生孔雀魚,了解下關於孔雀魚的歷史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65委內瑞拉野生孔雀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這篇文章我們同樣來分享,野生的孔雀魚。這條孔雀魚就是來自我們經常說的,美洲的委內瑞拉原產地的孔雀魚。委內瑞拉的孔雀魚,其實大家熟悉的比較多。比前面我們介紹的中南美那邊,託坎廷斯河的孔雀魚更加知名。因為委內瑞拉的孔雀魚顏色更加豐富,也就意味著後面一些愛好者來選育,它們更容易培育出一些顏色鮮豔的品種。
  • 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對命名有裡程碑意義的孔雀魚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66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這篇文章我們來介紹鱂魚家族孔雀魚系列,裡面一個原生孔雀魚的品種,而這個原生孔雀魚的品種其實是有,裡程碑意義的。它就是,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為什麼說它有裡程碑的意義呢?大家可以注意它的命名,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這種孔雀魚,原先的原產地就是來自委內瑞拉阿伯雷州的阿勞卡河。
  • 中南美野生孔雀魚,孔雀魚的魅力在於原始的狂野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64中南美野生孔雀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這篇文章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原生的孔雀魚,同樣是來自鱂魚家族。圖片上,這條原生的孔雀魚,來自中南美洲的託坎廷斯河。大家可能現在市面上看的,比較多的都是人工改良的孔雀魚,包括我們前面介紹的很多都是人工改良的孔雀魚。但是一些真正原生的孔雀魚,其實可能被大多數朋友所遺忘了。所以瘋瘋人覺得有必要在後面幾篇文章都跟大家介紹這些,原生的孔雀魚。其實它們也是非常漂亮的。
  • 「魚」罷不能——孔雀魚魅力大發現之四
    做為一名孔雀魚的超級發燒友,孔雀魚對小編的吸引力還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完的。今天,小編將從孔雀魚品種多樣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享孔雀魚的魅力。>根據孔雀魚身體的色澤,可分為: 野生型、黃化型、白化型、白子型、白化白子型、真紅眼白子型、虎紋型、藍化型、粉紅型、莫斯科藍。
  • 孔雀魚的發現與命名
    Peters曾經做過的描述,而誤認為自己發現了新的魚種。Senior Filippi也發現這種魚看上去和花鱂(Poecilia)屬的魚十分相似,於是將它稱作Lebistes poeciloides。由此,孔雀魚的名字便在歐洲大陸流傳開了。
  • 說起物種難分類這事,除了孔雀魚和安德拉斯,其實還有……
    野生孔雀魚(Poecila reticulata)的牙買加(Jamaica)種群自從1859年科學發現孔雀魚以來,就存在這個問題,該魚種出現了許多同物異名一隻來自秘魯的野生孔雀魚來自委內瑞拉的野生孔雀魚
  • 原來孔雀魚的老家是醬紫的
    》》孔雀魚的棲息地孔雀魚/花鱂(Poecilia reticulata)分布於部分熱帶地區的河川下遊及湖沼、溝渠中,其野生棲地呈現多樣化,主要棲息於淡水流域及湖沼。能耐受汙濁的水體,具群集性。分布廣泛。原產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蓋亞那、西印度群島、巴西北部等地
  • 孔雀魚圖鑑
    巴拿馬野生孔雀魚,色彩豐富。蘭草尾是日本產的雜交改良品種,屬於最受歡迎的孔雀魚三大家之一。蘭草尾的缺點是尾鰭的顏色是黃色,現在在努力改良。十分受歡迎的野生孔雀魚。體色鮮豔,繁殖力旺盛,一對雌雄魚數月可產100多條。
  • 孔雀魚圖鑑合集
    孔雀魚原產於中美洲特立尼達的周圍地區,原生孔雀魚的魚鰭較小,周身布滿美麗花紋,屬於小型卵胎生鱂魚。孔雀魚的色彩變異種類繁多。
  • 「孔雀魚專題」孔雀魚種類集錦
    古老系孔雀魚並不是指那些原始的古老孔雀品種,它是一個新的孔雀魚品系。分類二、體色1.野生型(Gray Type):又稱為一般型,即是最普通、最常見的體色,也就是與野生種類的孔雀魚大致相同的體色。在與一些孔雀魚友的聊天當中,我發現大部分魚友們並不知道如何挑選品系孔雀,只是憑直覺或者是以往挑選熱帶魚的經驗來斷定魚只的好壞。其實,品系孔雀的挑選並不是很難,只要抓住三個方面,我想基本上就可以挑選到自己喜歡的健康魚只了。
  • 孔雀魚,嬌小玲瓏的小美人魚公主
    孔雀魚的原產地是在委內瑞拉、蓋亞那、南美洲的北部海岸地帶和一些加勒比海上的島嶼。
  • 孔雀魚新魚入缸小經驗,如何讓你的孔雀魚快速適應新環境。
    今天第一次和大家分享孔雀魚的一些事,舊事重提,我們就從開始一步一步來說,這樣大家可能會更容易了解,更容易接受,只要你想養好孔雀魚,那我們就一定可以養好,因為這個魚屬於非常大眾的一款熱帶魚,當然它有很稀有的人工雜交的品種,我們也不能全都養,也養不了,我這說的就是大眾流行的。
  • 孔雀魚中的靚麗風景線——白子孔雀魚
    小編家的白子孔雀魚今天下仔了,看著魚媽媽和魚爸爸在水中閒庭信步,小編頓時深感責任重大,明天開始一定要讓它們美餐一頓。家裡添了新成員,看來以後買魚食的頻率又要加快了。今天說的白子魚不是一個品系,它屬是一種特殊的魚,幾乎每個品系的孔雀魚都有對應的白子。它是孔雀魚的白化種,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眼睛為紅色,體色也較其它孔雀魚發白通透一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探索一下兔子中的白兔。白子的成因是位於十一號染色體長臂上的一對隱性基因導致酪氨酸酶缺失,黑色素不能合成導致的。
  • 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那個末日感和亡命徒的美西南
    亞利桑那與新墨西哥,以近乎方正的矩形,拼接成美西南。影視作品中,亡命之徒要是越獄成功,或劫了銀行,接下去就該從這兩州與墨西哥的漫長邊境,逃過去逍遙了。從2007年的《變形金剛》第一部真人版電影,到最近口碑巨爛卻全球瘋狂圈錢的《變5:最後騎士》,這個熱門IP,已漸漸成為毀情懷的可怕系列。
  • 經典款蛇紋孔雀魚,延續幾十年,一直熱門
    孔雀魚品系眾多,玩法多樣,在熱門觀賞魚行列中也是眾星捧月一樣的存在。蛇紋孔雀魚是我最近在搜集資料時,頻繁聽到的品種。蛇紋孔雀魚進入我國觀賞魚市場後大受歡迎。人們不但喜歡它奇特的花紋,在一定光線下還有明顯的金屬色澤。養蛇紋孔雀魚的人認為蛇紋越細密,孔雀魚的品相越好。如果尾背上的紋路色彩分明,其入手價值更高。
  • 地球上10大孔雀魚品種,第一尾部如馬賽克,第四蛇王孔雀魚
    馬賽克孔雀魚主要有紅馬賽克孔雀魚、白馬賽克孔雀魚、藍馬賽克孔雀魚等。、紅草尾孔雀魚、藍草尾孔雀魚,其中藍草尾孔雀魚尤其受人歡迎,也比較常見。禮服孔雀魚主要有黃尾禮服孔雀魚、紅尾巴禮服孔雀魚、藍尾巴禮服孔雀魚。
  • 淺談孔雀魚的帶苗
    孔雀魚為雜食性小型熱帶魚種。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十分強韌,分布於部分熱帶地區的河川下遊及湖沼、溝渠中,其野生棲地呈現多樣化,主要棲息於淡水流域及湖沼。能耐受汙濁的水體,具群集性。分布廣泛。原產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蓋亞那、西印度群島、巴西北部等地。孔雀魚作為觀賞用魚引入世界各國。
  • 「魚」亂情迷——孔雀魚魅力大發現之一
    那我就在我這裡來吐槽一下,小編是如何為這小小的孔雀魚痴迷一生。關注圖片水印你會看到更多你想知道的答案。從1886年在南美洲被發現就以多彩的顏色,就在歐洲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並開始流行繁育飼養了100多年。而當該魚被引進入亞洲時,由於其尾巴炫麗有如孔雀,於是大家便稱之為孔雀魚。經過長期的人工預種及改良,即為現今的孔雀魚。
  • 至今最全,孔雀魚百萬魚鳳尾資料大全!
    孔雀魚也叫彩虹魚、百萬魚、庫比魚,是一種常見的熱帶觀賞魚,體形修長,有非常漂亮的尾鰭,品種非常多,基本上分成幾種:品系禮服、馬賽克、草尾、劍尾、金屬、蛇王等等,很多人都喜歡飼養孔雀魚,因為孔雀魚體色色彩斑斕的,非常好看,那孔雀魚品種到底有哪些,小編整理了孔雀魚品種圖片大全分享給大家,趕緊了解下吧:到底是誰第一個發現了孔雀魚1859
  • 孔雀魚養殖,經典的孔雀魚養殖方法,老魚友養孔雀魚的經驗秘笈!
    文|大李話魚歡迎點右上方【關注】,查看2000餘篇水族文章及視頻資料,您的鼓勵是我努力的唯一動力最近總有網友留言,讓詳細的介紹一下孔雀魚的養殖知識,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它了。其實,孔雀魚之所以被稱作「百萬魚」,是因為生仔特別多,這種小型魚並不好養,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呀,有時候死的哪條都不知道,何談傷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