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韶萌
本報訊眼瞅天氣漸熱,用電高峰來臨,瀍河區居業美麗家的部分居民,又開始為時不時突襲的「電霸王」憂心。該小區二期28號等八棟樓逾500戶居民,交房兩年多用的還是「臨時施工用電」,不僅用電貴,還要忍受頻繁跳閘、停電的困擾。
鄭先生是該小區28號樓的業主,2013年交房至今已近兩年半時間。去年秋天入住後,他發現自家的電費是0.8元/度,較正常住戶的0.56元/度貴一些。鄭先生說,這一收費標準只針對部分業主,同小區大部分業主的用電收費都是0.56元/度。
和鄭先生一樣使用「高價電」的,還有該小區二期的29號、30號、32號等八棟樓的居民。「這幾棟樓的住戶,幾乎都有推電錶的經歷。」居民杜女士說,除了跳閘外,居民還要忍受頻繁停電的困擾,每家每戶必備蠟燭和手電。
對於鄭先生等居民的遭遇,負責該小區的洛陽居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魯先生解釋稱,因部分樓棟使用的是臨時用電,收費和功率與正常用電不同。該物業公司另一名付姓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由於開發商與供電公司在費用等問題上未達成一致,造成部分居民未能用上「正常電」。
隨後,記者找到該樓盤銷售處,對於業主使用「臨時用電」,銷售人員表示不知情,稱會轉達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前,記者未接到相關回復。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按照規定,開發商在建設住宅的同時,應按照住宅用電指標和住宅配電變壓器標準建設供電設施,具備正式供電條件後,居民才可以入住。
「居業美麗家的這種情況,並不符合交房標準。」瀍河區物業辦的林科長向記者證實,該小區由於開發商和供電公司在一些問題上尚未達成一致,因此部分樓棟尚未換成直供電。針對此事,區政府已組織開發商與電力部門開過協調會,要求開發商嚴格按照新建住宅標準執行。
林科長說,針對小區居民關心的用電「轉正」問題,已超出物業辦的管理範圍,他們協調督促開發商儘快解決這個問題,爭取讓居民早日用上放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