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江蘇徐州市警方通過發現本地網民在網絡上購買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球蟒的線索,順藤摸瓜挖出一條在網際網路上銷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犯罪鏈條。截至11月15日,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8人,解救球蟒75條,蘇卡達陸龜、紅腿陸龜11隻,暫扣涉案資金30餘萬元。
今年4月初,徐州市網警在網際網路某網站進行巡查時,發現一條本地網民收購「小白鼠」的信息。「小白鼠」一般是醫學實驗使用,很少有玩家會養殖和收購。帶著疑問,民警發現該網民購買的「小白鼠」是用來飼養「球蟒」的一種蛇類。在該網站論壇上,民警發現了大量的球蟒銷售廣告以及愛好者交流孵化、飼養經驗的帖文和照片。
據林業部門介紹,這種球蟒原產於非洲,其體型較小、性格相對溫和,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Ⅱ的保護動物,在我國參照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管理保護,因此,個人不能買賣球蟒,也不能私自飼養。4月7日,專案組將在網上售賣球蟒的犯罪嫌疑人朱某抓獲,並在其租住的房屋內查獲球蟒2條。通過對朱某審訊,一個以貼吧為交流媒介,長期從事孵化、收購、出售球蟒類野生動物的鏈條式犯罪網絡浮出水面。
經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王某某、董某某等人為牟取不法利益,在不具備相關資質的情況下,對球蟒蛇卵進行孵化、收購幼蛇,再將球蟒幼蛇銷售至全國多地進行培育或二次售賣,至今共售出球蟒100餘條,獲利40餘萬元。目前,到案的18名涉案嫌疑人均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球蟒和陸龜已被徐州市動物園妥善安置。(總臺央視記者 唐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