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領域全球第三,這本高水平國產期刊太牛了!

2021-01-10 投必得專業論文編譯

之前我們給大家推薦過一些比較優秀的國產期刊(崛起!中科院辦的這本期刊全球第三!僅次於Nature和Science,幾乎涵蓋所有領域!、這本川大院士主編的SCI,收錄2年,影響因子超13分!力薦!)

隨著中國科研實力的提升、高超的期刊運作水平,以及國家的大力支持,國產期刊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國產期刊曾經在光學領域位列全球第二,今年該期刊影響因子略下降,位列全球第三!

這本期刊就是中科院和中國光學學會共同主辦的《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期刊介紹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光:科學與應用》)是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與中國光學學會共同主辦,與自然出版集團(現更名為Springer Nature)合作出版的全英文開放獲取(OA)國際學術期刊。

該刊於2012年3月29日創刊,2013年10月先後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及全球最大文摘引文資料庫Scopus收錄,最新影響引子13.714,連續3年位於SCI收錄的光學期刊影響因子榜前3位。

主編介紹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的主編是中國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曹健林教授。

曹教授一直從事軟X射線多層技術研究領域,並因其傑出的成就而在國內外獲得廣泛認可。

刊文量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的年發文量在100篇上下。

數據來源於「iJournal」網站

從發表文章的類型來看,該期刊大部分文章都是原始研究類的文章,綜述發文量非常少,一般期刊靠綜述提升影響因子(因為綜述引用的人多),而該期刊確實實打實的靠原始研究類文章提升的影響因子,居然能高達14分!

國人佔比情況:分析了2017-2019年的文獻的地區分布和機構分布。國人發文量居首位,共發表144篇論文,國人佔比19%。

從發表論文的機構來看,中國科學院、加州大學、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機構發文量最大。

影響因子和分區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影響因子非常穩定,一直在13~14分左右,最新影響因子13.714分。

數據來源於「iJournal」網站

分區情況:光學領域的Top3期刊,位於JCR一區。

自引率

根據iJournal期刊平臺的數據顯示,《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去年的自引率為3%。

審稿周期

小編隨機選取了最近發表的幾篇文獻:

1. 3月10日投稿,7月28日接受,從投稿到接受共4個多月。

2. 4月24日投稿,7月23日接受,從投稿到接受共3個月不到一點。

3. 1月27日投稿,5月7日接受,從投稿到接受共3個多月。

審稿速度還算比較快,從投稿到錄用常常3個月左右。

版面費

OA期刊,版面費為3,000歐元/ 3,975美元/ 2,650英鎊。

相關期刊

與《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互引較多的期刊包括:OPT EXPRESS, ADV OPT MATER, PHYS REV LETT, SCIENCE, OPT LETT, NAT COMMUN, NAT PHOTONICS, NONO LETT等期刊,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了解下這些期刊哦!

Cited journals

Citing journals

數據來源於「iJournal」網站

投稿心得

網友1評價:版面費小貴,審稿嚴謹,希望繼續保持期刊質量。

網友2評價:文章操作速度有點慢,好久才見刊。影響因子穩定在14左右,光學老二,不過隨著optica 以及上光做的advanced photonics的發展,地位不穩啊。optica 文章質量不錯,ap的定位也不低啊!(網友神預言,今年果然跌至第三!)

網友3評價:在國外口碑還可以,看影響因子更不能衝上20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作為一本優質的國產期刊,在全球排名一直位於前三名,證明了我國期刊的強勁實力!該期刊審稿速度並不慢,從投稿到錄用大概3個月左右。有實力的小夥伴可以嘗試下!

最後的最後,如果小夥伴有曾經投稿過,並且感覺還不錯的期刊,歡迎向我們的小編砸過來哦!如果有什麼想要了解的期刊,也可以發送期刊名稱給小編哦!再次感謝小夥伴們的支持!

以上分析,僅為一家之言,如有不當,敬請指出。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光學領域全球第三,這本高水平國產期刊太牛了
    之前我們給大家推薦過一些比較優秀的國產期刊(崛起!中科院辦的這本期刊全球第三!僅次於Nature和SCIence,幾乎涵蓋所有領域!、這本川大院士主編的SCI,收錄2年,影響因子超13分!力薦!)隨著中國科研實力的提升、高超的期刊運作水平,以及國家的大力支持,國產期刊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
  • 中科院辦的這本SCI論文期刊全球第三,幾乎涵蓋所有領域
    之前給大家推薦的都是各個專業的期刊,包括醫學、生物學、藥學、生命科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環境化工等領域。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國產的綜合性期刊,一本期刊就可以涵蓋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包括物理學和數學,化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和信息科學等等。以上專業的同學都可以嘗試投稿呦!
  • 這本國產領域頂刊,牛的可不止「雙12」
    早在2008年《分子植物》創刊之際,於峰就知道了這本期刊,並向同行推薦。不過,現在的他不會了。「因為現在根本就不需要我推薦,植物科學研究領域肯定都知道這本著名刊物。它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認可度和影響力。」於峰告訴《中國科學報》。
  • 打破陳規, 這些「牛」期刊是怎麼做到的?
    不過近幾年狀況有了改變,一批中國科技期刊嶄露頭角,無論是客觀的影響因子,還是國際同行的評價,都可以說明這些期刊在各自領域有了不錯的影響力。  《新民周刊》近期採訪了幾份「牛」期刊的主要負責人。從這幾份期刊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到,突破陳規,是他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舊的辦刊理念、機制和方式,曾嚴重限制中國科學期刊的發展,這些「試吃螃蟹的人」的經驗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示。
  • 拒稿率82%,諾獎得主也不例外:這本中國期刊何成領域頂刊
    在光學領域,這一狀況尤其嚴重。陸延青指出,高水平期刊《自然—光子學》由於發文較少,常有遺珠之憾;而綜合影響力領先的兩本美國光學學會旗艦刊影響因子穩定在3~4之間。《光》的創刊正好填補了中間的空白。主編曹健林在發刊詞中表示,在全世界都迫切需要先進位造業的今天,希望這本期刊能成為同道中人的交流平臺。
  • 國產SCI期刊,到底有多牛!
    國內學術期刊的發展,海內外華人科學家的支持必不可少。近年來,隨著國內學術期刊團隊的辛勤耕耘和不斷努力,國內多個學術期刊已經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大量優秀科研成果在國內優秀期刊上發表。可能你現在還覺得,國內期刊影響力不夠,卻不知道國內優秀的SCI期刊,門檻已經很高了。終有一天,你或許會因為在某一本優秀的國產期刊上發表過文章而感到自豪。
  • 這本白春禮院士主編的國產 SCI,平均兩月即可接收!
    日前根據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公布的信息統計稱:全世界總共約有13000本 SCI 期刊被收錄,僅中國大陸的 SCI 期刊就達到近 300 本。
  • 超越影響因子,拒稿率82%,諾獎得主也不例外:這本中國期刊何成領域頂刊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經驗談
    在光學領域,這一狀況尤其嚴重。陸延青指出,高水平期刊《自然—光子學》由於發文較少,常有遺珠之憾;而綜合影響力領先的兩本美國光學學會旗艦刊影響因子穩定在3~4之間。《光》的創刊正好填補了中間的空白。主編曹健林在發刊詞中表示,在全世界都迫切需要先進位造業的今天,希望這本期刊能成為同道中人的交流平臺。
  • 以優勢學科和知名機構引領建設世界一流期刊和高水平學科刊群,逐步解決「小、散、弱」
    筆者在前人基礎上根據自身的經驗和體會,提出以優勢學科和知名機構引領創辦一批世界一流期刊並圍繞一流期刊建設高水平學科刊群,希望這條路徑能幫助逐步解決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有限和「小、散、弱」問題、實現科技期刊強國夢。
  • 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這一串亮麗的成績單與迅速拉升的排名,折射出的是一個立足上海、背靠中國的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與展示平臺的「硬核」崛起,也是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生動實踐,更是上海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軟實力體現。
  • 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圖片來源:《細胞研究》編輯部■ 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實現從2到20的跨越,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這一串亮麗的成績單與迅速拉升的排名,折射出的是一個立足上海、背靠中國的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與展示平臺的「硬核」崛起,也是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生動實踐,更是上海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軟實力體現。
  • 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根據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這一串亮麗的成績單與迅速拉升的排名,折射出的是一個立足上海、背靠中國的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與展示平臺的「硬核」崛起,也是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生動實踐,更是上海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軟實力體現。
  • 2019年期刊引證報告發布!我國創辦的這本期刊首次獲得影響力因子
    期刊影響因子作為JCR中影響力最大的期刊評價指標,對科研人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截至目前,MRE已發表全球學者優秀稿件近200篇,獲得了超過20萬次的全球下載和800餘次的SCI引用。一份優秀的科技期刊離不開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高水平認真負責的審稿和高效率的編輯出版。記者了解到,MRE在創刊初期就定位為「創辦一本極端條件下物質與輻射這一領域的國際一流綜合科技期刊」,並為此組建了由國際一流專家組成的編委會,制定了嚴格的審稿流程和高標準的稿件接收要求。
  • 地球科學領域429本期刊的最新即時影響因子
    2020影響因子的情況,本期對地球科學領域429本期刊的最新即時IF進行了計算(數據採集時間2021.01.20)。完成度指即時IF達到了上年度正式IF的百分之多少,其實就是即時IF與2019IF的比值,可以判斷每本期刊的IF增速情況。這429本期刊中,完成度超過100%的有246本,佔比為57.34%,要顯著低於之前匯總的材料、化學、環境、工程技術和農林領域,但高於物理學領域的期刊。完成度超過100%意味著這246本期刊明年IF上漲已成定局。
  • 獨家解讀 | 2019 期刊影響因子發布:國產期刊趕英超美(附完整名單...
    昨天,廣受科研股民關注的2018 年 SCI 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終於發布了!學霸菌整理了今年的影響因子,用一句話總結今年的趨勢:牛刊依然牛,國產趕英超美,OA 日子不好過。牛刊依然牛,國產趕英超美影響因子在 10 以上的期刊目前有 200 多本,首先來看排名四強的牛刊:《臨床腫瘤雜誌(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以223.679的影響因子高居榜首
  • 國產醫學SCI期刊合集,趕緊一睹為快!
    當髮際線節節敗退的科研人還在與論文鬥智鬥勇的時候,南方科技大學的本科生們已經在全球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好幾篇論文了,最高分值達到9.8分!小編不禁落下了辛酸淚:現在本科生都流行發頂刊了,這叫「一線工作者們」如何是好……愁歸愁,SCI還是要發的。不過,我們不需要一味追求國外期刊——高水準、高分值的SCI期刊,國內也不少~近年來,國產 SCI 雜誌不斷發展壯大,勢頭強勁,讓人眼前一亮。
  • 又一本國產新刊上線,為Science 合作期刊!
    期刊主頁:《超快科學》是一本開放獲取、同行評議的英文新刊,雙月出版,旨在搭建超快科學研究平臺,反映本學科的前沿性和新興研究成果,促進國際上的學術交流和發展。該期刊主要發表本領域高質量原創研究論文、快報和綜述,主題包括但不限於阿秒光源、阿秒物理、超快雷射及應用、超快成像及其它超快現象。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侯洵院士、趙衛研究員將共同擔任《超快科學》的主編。該期刊目前開放投稿,並將根據知識共享署名許可協議(CC-BY)發布。
  • 國產期刊遇冷:SCI 新收錄中國學術期刊僅9本,銳減 6 成
    根據知名期刊評論人寧筆的最新統計,今年 SCI 新收錄的國產期刊僅為 9 本,較之去年的 27 本,18 年的 15 本,出現了顯著的降低。SCI 新收錄的國產期刊如下。去年收錄的 27 本期刊中,有接近一半為生命科學與醫學類期刊。
  • 300本中國SCI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變化
    National Science Review身為國內第一本綜述為主的英文綜合性期刊,影響因子在國產期刊中排名第二。  也有朋友說:這本學術期刊的定位是對標PNAS,當然目前的學術影響力肯定還是不及。
  • 國產SCI新貴,這本期刊你了解嗎?
    有這樣一本國產SCI期刊,2016年創刊,2019年影響因子即超過13,高居國產SCI期刊影響因子第5位(前四分別是Cell Research/20.507、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6.693、Fungal Diversity/15.386和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