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電離輻射是有害的?被粒子加速器爆頭的科學家依然活著

2021-01-13 李論科學

我們今天聊一下:什麼樣的電離輻射是有害的、強子對撞機怎樣加速粒子、早期物理學家是如何通過肉眼觀察粒子束的?以及歷史上被高能粒子束爆頭的前蘇聯科學家阿納託利·布戈爾斯基是怎麼回事?

什麼樣的電離輻射是有害的

常識告訴我們,高能電離輻射對人體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幸運的是,大部分來自宇宙的高能電離輻射被我們的地球磁場和大氣層所阻擋,而我們在地球上所接觸到的大部分輻射能量都很低,無法電離任何類型的原子或分子。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擔心手機、電腦這類的電磁輻射!有網友層問過:自己妻子懷孕了,要不要把家裡無線網絡停了,害怕輻射!如果真是這樣,那都不敢出門了,因為可見光都比無線電波的能量高。我們看下圖:

「電離」一詞,意味著從中性原子或分子上敲去一個電子。而可見光(或低能量的輻射)通常能量不足,沒這個本事,但紫外線、x射線或γ射線這類輻射通常能量較高可以做到。它們能分解化學鍵,在分子水平上破壞細胞和細胞器的功能。能量越高,輻射越強,鍵能斷裂的就越多。

不用說,我們都能理解這會嚴重損害活體組織。儘管電離輻射有很多負面影響,但有時候可控的利用電離輻射可以為我們治療癌症。

靶向輻射(放療)——針對癌細胞之所以有用,正是因為它能更快、更有效地摧毀癌細胞。但這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細胞。所以太多太強的電離輻射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強子對撞機

在地球上,高能粒子最密集的地方來自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我們眾所周知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它們所加速的質子已經達到了每秒299,792,447米的最高速度,僅比光速慢11米/秒!在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能量升級之後,加速的質子將離光速更近:達到299,792,455米/秒,或者達到99.9999991%的光速。

大型強子對撞機利用電場變換加速帶電粒子,利用磁場控制帶電粒子運動。使帶電粒子越來越接近那個物理學上不可打破的屏障:光速:299,792,458米/秒。下圖為加速器工作原理。

雖然加速器可以讓質子無限逼近光速,但是我們絕對沒有辦法讓質子,或者任何有質量的粒子,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運動;這是狹義相對論所禁止的。實驗上,我們可以通過粒子加速器的電磁調整,來判斷質子是否比真空中的光速還要快。即使這些粒子以超高的速度運動,但我們並不能簡單地通過觀察來判斷這些高能質子束是否在運行。

即使我們走到質子束面前,面對它,我們也無法感知它的存在!就像我們在醫院做檢查,無法看到X光一樣。假如我們被高能質子束穿透時,我們的神經系統或感覺器官沒有任何能力能對它做出反應,所以我們無法感知它的存在。

早期物理學家觀測粒子束的土辦法

如果我們想僅僅通過自己的感知來判斷對撞機內高能粒子束是開還是關,有一種簡單的方法,一種在早期粒子物理學相當普遍的方法。目前這種方法早已被禁止使用!

如果我們睜開眼睛,無論怎麼做都不會看到粒子束。但是如果閉上眼睛,如果存在粒子束我們就會看到眼瞼內部在閃光!

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為299,792,458米每秒。但是,如果讓光通過一種介質,或者由原子而不是真空構成的物體,光速就會減慢。例如,在空氣中,光速為299,790,000米/秒,但是在水裡光速將下降到真空中速度的75%左右!

當你把鉛筆的一部分放入水中時,我們看到「光的彎曲效應」,這是因為光線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路徑不同造成的折射效應,這就導致了水中的光速會變慢。

在介質中,任何波長的光都會瞬間減速,而任何有質量的粒子則不會。所以如果粒子以真空中光速的80% 90%或99.9999%的速度運動,然後突然轉變成水,你會發現粒子在這種新介質中運動的速度比光速還快!如果真的這樣,就會發生一種神奇的現象。

當一個帶電粒子的運動速度比真空中的光速慢時,它進入一個運動速度比光速快的介質,當它經過時,它會使周圍的分子極化。激發分子很快回落到基態,釋放出一種非常特殊的輻射,稱為切連科夫輻射,在上面所示的核反應堆中表現為典型的藍色輝光。切連科夫輻射(Cherenkov radiation)是介質中運動的物體速度超過該介質中光速時發出的一種以短波長為主的電磁輻射,其特徵是藍色輝光。

極化分子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來自於介質中比光速還快的初始粒子,粒子的能量損失(和速度)與之成正比。它將繼續以這種方式失去能量,直到低於媒介中的光速,同時一直發射切連科夫輻射。因為切連科夫輻射垂直於入射粒子,但入射粒子在其初始方向有一些動量,所以切連科夫輻射的形狀是一個狹窄的圓錐體。

因此,如果你的緊閉著眼睛,高速粒子將穿過眼瞼,當這些粒子撞擊眼睛中的液體時,它們會導致切連科夫輻射,其中包括可見光。換句話說,如果加速器是開著的,閉上眼睛就能看到光點!

現在看來這種做法有點太過於兒戲。但是在最初的時期,粒子束的能量並不高。後來,當粒子以驚人的速度運動時,物理學家往往因缺乏安全性而死於癌症,現在早已不再允許以這種方式觀察粒子加速器是否在運行。這在大約70年前就不再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因為隨著光束能量的增加,輻射對活體組織造成的損傷也在增加。

被高能粒子束爆頭的物理學家是怎麼回事

但是在1978年,蘇聯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達到70 GeV的能量時,發生了一次被高速粒子爆頭的事故。

阿納託利·布戈爾斯基(Anatoli Bugorski)正在檢查發生故障的設備時,被突然打開的粒子加速器爆頭,高速粒子從他鼻子的左側、整個頭骨和頭骨的左側後方穿過。據他後來回憶,他說,他看到一束「比1000個太陽還要亮」的光,但當時沒有感到任何疼痛。

幾天後,他的左臉腫脹,皮膚開始脫落;留下了永久性的神經損傷,現在有複雜的癲癇發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他接受了被認為致命劑量的輻射,但他卻活到了今天。他的左臉不僅完全癱瘓,而且似乎已經停止衰老。正如下圖片看到的,他的左臉看起來比右臉年輕,現代醫學並不確定其中的原因!

他目前仍然是一名實驗物理學家,自事故發生以來,他的心智能力不知何故並沒有減弱。

相關焦點

  • 被粒子加速器「爆頭」而倖存的科學家,現在怎麼樣了?
    目前世界上最強的粒子加速器就是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它加速的粒子是質子,由於質子帶正電,所以科學家就可以通過一個不斷變化的電場來給質子加速;由於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時候,會受到一個與運動方向垂直的洛倫茲力,使得帶電粒子做圓周運動,所以科學家可以利用一個隨著帶電粒子運動速度增加,而增強的磁場來將質子控制在大小不變的圓環內。
  • 20萬輻射劑量!這個被高能粒子爆頭的科學家,憑啥安然無恙?
    上世紀60年代蘇聯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U-70同步加速器,直徑1.5公裡的它通過電磁場加速微觀粒子,讓粒子們在高速運動中發生碰撞,幫助科學家探尋物質深處的奧秘。但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十數年後的1978年7月13日,加速器中的粒子們竟然撞上了一個科學家的腦袋...
  • 他把頭伸進粒子加速器當中,直接被高能質子束爆頭,後來如何?
    他把頭伸進粒子加速器當中,直接被高能質子束爆頭,後來如何? 幾乎對於所有的生物來說,帶有高能量的輻射都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太陽輻射,一個人如果長時間在太陽下面暴曬的話,太陽輻射就很有可能會傷害到人的皮膚,出現脫落等情況,而目前我們知道威力最大的輻射,應該就是核輻射,在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彈,產生的核輻射,甚至直到今天還有一定的影響。
  • 粒子加速器停止運轉,他把頭伸進去檢查,不料被高能質子束爆頭
    有的科學實驗有危險性,如果科學家不謹慎行事,就會受到傷害。我國著名科學家鄧稼先就在實驗中受到了傷害,儘管他已經足夠小心了,長時間和核物質接觸,身體還是受到了不可逆轉的傷害,最後因直腸癌離世。接下來要說的這位科學家,膽子不是一般的大,他把頭伸進了粒子加速器裡面,結果被高能粒子流爆頭了!
  • 以為粒子加速器已停止,他探頭進去檢查,不料被高能質子束爆頭
    實際上,物理學家在研究微觀粒子的時候,也常常會採用這種辦法,而想要把微觀粒子打碎,就必須使用粒子加速器。 事實上,在過去的日子裡,這種不幸的事情真的發生過,在1978年的時候,前蘇聯的一位物理學家以為粒子加速器已停止,他探頭進去檢查,不料被高能質子束爆頭。 這位物理學家名為安納託利·布戈斯基(Anatoliy Bugorsky),當時他在普羅特維諾鎮的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工作,負責操作和維護前蘇聯最大的粒子加速器——「U-70」。
  • 加速器故障停止運轉,他把頭伸進去檢查,不料被光速粒子流爆頭
    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的U-70同步加速器就出了一次史無前例的事故,一位檢修加速器的科學家被一束接近光速的粒子轟擊,但最後這位大神級別的科學家居然活了下來,這個事故是怎麼發生的?他又是經歷什麼怎麼樣的過程?
  • 當年他把頭伸進粒子加速器中,被高能質子束直接爆頭,後來怎樣?
    導語:當年他把頭伸進粒子加速器中,被高能質子束直接爆頭,後來怎樣?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都知道科學的腳步也從來不會停歇的。其實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
  • 你不知道的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可以通過電磁場將亞原子粒子加速到極高的速度。粒子加速器是利用電場來推動帶電粒子使之獲得高能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粒子加速器有電視及X光等設施。被加速的粒子置於抽真空的管中,才不會被空氣中的分子所撞擊。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是世界上最大、功率最強的粒子加速器。
  • 把頭伸進光速粒子加速器中 他實現了永葆青春
    前蘇聯物理學家阿納託利·彼得羅維奇·布戈爾斯基(Anatoli Petrovich Bugorski)曾做了一件令人咂舌的事,他把頭伸入了正在運行的粒子加速器中,這絕對是前無古人!但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出來時竟沒受到很大的傷害,還好好地活著!
  • 他把頭伸進粒子加速器中,被高能質子束直接爆頭,竟然看到了太陽
    停止工作的粒子加速器粒子加速器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不斷的發展和改良,如今已經十分完善,但是在科技相對落後,發展還不成熟的上世紀,很多科學家由於操作失誤一時大意或者受限於當時的防護條件,在做實驗時,受到了各種各樣對身體產生難以逆轉的傷害。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我國的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
  • 阿納託利,這位俄國科學家將頭伸進了粒子加速器中
    在所有能把頭伸入的地方,粒子加速器無疑是最糟糕的選擇。然而,在1978年7月13日這一決定性的日子裡,僅僅36歲的俄國科學家阿納託利·布戈爾斯基不得不這樣做。阿納託利·布戈爾斯基阿納託利在俄羅斯謝爾普霍夫附近的普羅特維諾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當時研究所的粒子加速器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了了解問題所在,阿納託利將頭伸進了強力的質子束所穿過的通道。
  • 走近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全名為「荷電粒子加速器」,是一種可以使帶電粒子在高真空環境中受磁場力控制、電場力加速而達到高能量的特種電磁、高真空裝置,也是為人類提供各種能量的粒子束或輻射線,如電子、質子、氘核、α粒子、各種重離子以及其他一些微觀粒子的現代化裝備。
  • 粒子加速器出現故障,此人把頭伸進去查看,不料被高能粒子流擊中
    高能粒子流攜帶的能量可以輕易穿透人體,並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會讓人失去生命,所以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都會做好保護措施,而且嚴格按照要求操作實驗儀器。即使是這樣,科學家被輻射傷害的概率依然不小,兩彈元勳鄧稼先就是受到了核輻射才去世的。科學家研究高能粒子的時候,都要承擔風險。
  • 科學家展示下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技術——μ子對撞機
    粒子加速器用於探測物質的組成,如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並用於測量藥物的化學結構、治療癌症和製造矽微晶片。到目前為止,粒子加速器中加速的粒子是質子、電子和離子。電子、質子或離子加速束的使用促進了許多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是缺乏同等質量的高能μ子束。
  • 粒子加速器停止運轉,科學家被高能質子穿過頭顱,如今怎樣了?
    所以說科學家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職業,曾經就有一位科學家不小心把頭伸進了粒子加速器裡面,發生了什麼呢?這臺粒子加速器是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所建造的。那個時候,科技水平遠沒有現代發達,為了能夠獲取世界大國的地位,科學家也希望能夠利用粒子加速器取得突破性發現,但粒子加速器是一個非常嚴密的設備,每次的使用時間都要經過科學家的嚴密計算才可以。
  • 科學家製造出了一種晶片大小的粒子加速器
    位於史丹福大學的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原名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運行著近2英裡長的巨大的加速器中,電子流流過真空管,隨著微波輻射的爆發將粒子向前推動得越來越快,直到它們的速度接近光速,從而產生了強大的光束,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可以使用它探測無機和生物材料的原子和分子結構。
  • 當粒子加速器縮小100倍
    一個太赫茲加速器模塊科學家們說他們已經找到了縮小粒子加速器一個關鍵組件的方法,這能允許未來更強大加速器小型化。
  • 不知道電離輻射是什麼的話, 你的防輻射措施就白做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輻射」究竟是什麼,它對人體有何危害? 物理學上的輻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動的型態,在真空或介質中傳送。包含:電磁波、粒子輻射、聲輻射、重力波。那些微信文章裡的「輻射」其實多指的是電磁輻射,與科學上所說的「輻射」多指電離輻射有著很大的區別!
  • 正確認識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
    來源:雅安日報/北緯網
  • 核盤託出:電離輻射是什麼?
    不穩定原子核放射出粒子及能量,過程稱為衰變。這些粒子或能量統稱輻射。輻射可分為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兩大類:電離輻射通常又稱放射性,如α、β、γ射線有足夠的能量使受照射物質的原子電離,這種電離過程具有雙重性,即受照輻射量過大,對生物體可構成損傷,如有控制的輻照,可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