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至16日,「戰略與能量」3.0企業董事長學習會暨「致28」企業三周年學習報告會,以空中課堂形式舉行。
致良知四合院特邀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出席,他分享的主題是《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
金一南教授
|全球形勢
我們今天面臨著形勢,不管是領導到普通人,從企業家到職工都面臨這樣嚴重的考驗,2020年的形勢對我們來說是猝不及防,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這個形勢的變化,幾乎是全部人都沒有想到一個新冠病毒對全世界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其影響的力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現在國際政治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就是把世界劃分為新冠之前Before COVID-19和After COVID-19,就是新冠之前的世界和新冠之後的世界。西方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們認為,新冠之前的世界和新冠之後的世界完全不一樣,新冠病毒(COVID-19)成為分水嶺,不管是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國家關係、和平發展。
我們今天實際上進入了after COVID-19,我們已經進入了新冠之後,因為新冠蔓延以後,我們進入了這樣一個環境,就是新冠之後的世界。
我們今天講了這樣一句話:「災難是共同的」。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倖免,大家都一樣,並不是說你可以看別人笑話的問題。
還有另外一句話「努力是各自的」。災難是共同的,有的國家走出來了,有的國家走不出來,為什麼呢?他的應對措施、重視程度完全不一樣,採取的舉措和全民的響應完全不一樣。
|福山觀點
美國知名學者福山,他認為自由資本主義是人類歷史的終結。
然而,他最近講「決定應對疫情表現的關鍵性決定因素,並不是政治體制的類型,而是該政府的能力,以及更為重要的是,對政府的信任。」
「比起政治體制的類型,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民眾是否相信他們的領袖,以及這些領袖執掌的是不是一個有能力、有效率的政府。」
|中國表現
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說,美國作為超級大國,靠的不僅僅是財富和實力,更靠它絕無僅有的三大法寶:
1.國內有條不紊和卓有成效的治理
2.能夠為世界各國提供公共物品
3.引領各國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意願。
「美國面臨的麻煩是什麼?美國正在經歷對自己優勢的再次考驗。目前的成績是不及格。如果美國真的丟掉自己的三大法寶,取而代之的將是中國。」
全世界都看到了,國內有條不紊和卓有成效的治理,能夠為世界各國提供公共物品,引領各國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意願,這簡直是在說中國。
但是坎貝爾總結的,這是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絕無僅有的三大法寶,今天變了,這種變化對我們來說很意外,因為我們並不想扮演世界領袖的角色。
但是中國現在對世界提出:
1.我們有效完成治理
2.我們對各國提供公共物品,包括口罩、呼吸機、各種醫療物資
3.我們的示範,我們派出醫療隊,事實上已經在引領各國應對危機。
但是,樹大招風。東亞、特別是中國抗疫的成功,必然樹大招風。我們出頭了,你說我們想出這個頭嗎?我們不想出這個頭,但是已出頭了。
疫情防控中,中國給世界樹立了一個所有國家都無法達到的成功標杆,這個標杆是如此鮮明和刺目,以至不少國家如鯁在喉,只能咒罵否認它的存在。要中國道歉、要中國賠償、指責中國是疫情的發源、指責中國統計數字不實、指責中國隔離措施違反人權人道、指責中國援助他國是為了宣傳。近期隨著中國的示範作用增強,隨著中國援外力度增大,對中國的指責一浪高過一浪。
從一個側面說,這就是樹大招風,必然達到了這樣的結果。你做得東西,你這個做法,別人都很難達到這樣的地步,為什麼他們能達到呢?肯定是謊言、假的、他們的數字有假等等,而且他們是發源地,讓他們賠償等等,指責全來的。
|領導者應對危機的三個原則
我們今天面對世界,不管對領導者還是對民眾來說,領導者包括黨和國家的領導者和地區的領導者,和企業的領導者,我們要做到最重要的就是三塊兒:1.控制事態;2.承擔風險;3.實現轉換。
1. 控制事態
危機發生了,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你想它也好、不想它也好,它來了,危機中你的原則,為什麼要控制事態?不是爭取則好的結果,而是避免最壞的結局。
當一個重大危機發生的時候,我們看見很多時候一些領導者往往趨向於無所作為,因為不做沒有風險,做就有風險。但是在危機中不一樣,你不做有更大的危險,我們說危中必須積極行動,積極不一定保證你成功、能夠有效控制,但是不積極肯定失控。
我再引用一個解放軍開國大將陳賡講的,「槍聲一響,再好的應對方案作廢一半。」我們平時搞了各種各樣的危機應對方案,等到真正的危機來的時候,平常覺得有各種各樣的應對方案,但是真的當事情發生以後,你就能明白,實際行動和你理論規劃和掛在牆上的東西,和你家玻璃板底下的東西還完全不一樣。一定要有應變能力,不要以為你做好了方案就沒問題了,「槍聲一響,再好的應對方案作廢一半。」
美國的《Science》(科學雜誌)講「讓感染者總數減少了96%,對遏制疫情作用極其重要。」美國科學雜誌的評論,當中國COVID-19疫情爆發最初50天內傳播,對傳播有效的阻斷,武漢封城起了最大的作用,讓感染者總數減少96%。
我們可以想一下這個措施,如果當時武漢不封城,我們的蔓延,而且當時剛好趕上中國的春運、春節,人員流動最頻繁的那段時間之內,發生了重大疫情,如果不及時、有效地阻斷和隔離,對我們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有一句話「利益抉擇是危機處理中最艱難複雜的過程。簡單道理:有所失,才有所得。總想一無所失,最終一無所得。」
武漢人民做出了重大犧牲,這就是以小局保大局,這不是損失嗎?這是損失。武漢是九省通衢的地方,武漢是一個交通樞紐、物流樞紐、人流樞紐,對全國的交通影響、經濟恢復影響都很大,武漢又是大學城,武漢又是科研基地,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但是這個時候總想一無所失,最終一無所得。這就是我們講的在決策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2. 承擔風險
決策要控制事態,必然要承擔風險。領導者的領導崗位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必須能夠承擔風險。承擔風險對領導者的要求其實沒那麼複雜,就是一句話「站出來,讓別人看見你」。
我們在危機中、危難中往往出現了一個什麼樣的現象?領導者出現什麼樣的現象?躲起來,讓別人看不見我,因為我一說話,可能有失誤,我決策可能有失誤,讓人揪住,我還不如躲起來,那是最大的失誤。
湘軍悍將胡林翼講過一句話,「氣不盛者,遇事而氣先懾,而目先逃,而心先搖;平時一一秉承,奉命惟謹;臨大難而中無主。其識力既鈍。其膽力必減,固可憂之大矣。」
氣不盛的人平常看不出來,「平時一一秉承,奉命惟謹」,隨時請示匯報,這個人很老實、很本分、很好用,但是「遇事而氣先懾,而目先逃,而心先搖」,這樣的人「臨大難而中無主。其識力既鈍。其膽力必減,固可憂之大矣」。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沒有擔當精神。擔當者就要氣盛,氣不盛無法擔當。
危機應對中領導者,既要調動物質力量,又要調動精神力量。危機中的精神力量,很大一部分表現為領導者自身的領導力量。那時候你不要企圖靠別人,靠我的班子、秘書、助理給我提供精神力量,你的企業、你的地區、你的單位,主要精神力量來源就是你,你能給單位、員工提供什麼樣的精神力量?
我們說物質力量、精神力量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卻無法相互取代,你不要以為你有強大的物質力量就可以,不一定的。包括這回,你即使有充分的醫療資源儲備,你有充分的司機,你有充分的運輸工具,你也不一定行,為什麼呢?這是物質力量,跟精神力量還不是一回事。就是你能不能產生調動相應的精神力量。物質力量、精神力量相互配合、相互補充,這是危機中的領導者必須注意的。
3. 實現轉換
西方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只能實現因勢利導。」新冠病毒沒有抗體,產生了抗體以後可能還會出現變異。但是問題得不到解決,我們就不行動了嗎?你如何實現有效轉換?當真正的問題不好解決的時候,怎麼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利弊的轉換呢?對我們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大的考驗。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長羅賓·尼布來特說「新冠疫情可能是壓倒經濟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已經激起了美國兩黨與其鬥爭的決心,意圖強行推動中國與美國高科技和智慧財產權脫鉤,並試圖迫使歐盟仿效。」
美國人有過表示,當新冠病毒剛剛在中國發生的時候,美國的商務部長羅斯就講了,「中國的疫情有助於產業向美國回歸。」他一開始就是看我們的笑話,他一開始講了這個。而現在美國庫德洛講了,他建議美國企業搬回來,而且所有費用由美國政府支付,美國企業大量回遷,他將發出這樣的號召。政治家的號召就能回遷嗎?全球化的進程能夠由總統、總理、商務部長、財政顧問來決定嗎?全球化是一把雨傘,可以人為撐開、收攏嗎?完全不是這樣的。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講「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包括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的,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所有產業全部分類的國家,唯一的。別人都有缺陷,中國什麼都有,門類齊全。
這是我們從今天看,我們有很大的優勢,而且這個也決定我們在未來的發展,我們今天的經濟體量: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二大消費國、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資、全球第一大製造國、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2018年中國製造業佔全球比重29.4%,世界第一,將近30%。2025年,我們製造業比重要上升到40%以上。當然我們高精尖還缺,我們高技術、高科技還缺,包括光刻機、晶片製造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短板,但是中國正在急劇趕上來,這是讓世界感到驚嘆的。你今天擁有最多的工程師、最多的大學畢業生、最多的熟練工人,而且最齊全的產業門類,這是你今天形成的優勢。
我們在抗疫新冠疫情之中,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最大優勢,不僅僅源於全國統一行動的制度優勢,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強,中央政府有令,一竿子插到底,大家都聽。同時也因為醫療物資的產能相對充足的產業優勢。我們的口罩在疫情發展之前一天幾百萬個產能,後來迅速上升到幾千萬、上億,中國的產能上來了。
|產業鏈集群
我們現在復工了,沒有訂單,因為什麼呢?疫情重創了全球產業鏈,歐洲、美國訂單紛紛在撤單,雖然很多企業復工,沒有單子,這是很大的問題。
我們今天已經全球化了,資源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市場全球化,當那邊感冒,我們這邊也不得不跟著打幾個噴嚏,因為什麼呢?他沒需求,我有產能,但是我的產品呢?產品的需求受到了影響。這是我們今天面臨不小的問題,如何有效地走出這樣的困境,復工以後沒有訂單的問題,如何走出困境?
進入3月份,很多企業由於歐美訂單消失無法復產、甚至面臨倒閉,但也有一些企業,訂單不但沒有下降,還有較大幅度增長,比如蘇州、重慶等地的電子製造業。
究其根本,是因為在這些地方已經形成了產業鏈集群,電子製造相關的配套零部件,超過80%是本地生產的。這種集群化的生產模式,降低了從全球採購零部件所帶來的風險,在疫情時期更突出顯現了競爭力。
西方講的全球化最多,以前就是全球化,生產要素、生產資源、市場全球化配置。現在全球化出現了什麼呢?當然因為人為的隔離、各種各樣的防疫措施,確實導致全球化、全球的生產鏈產生問題,確實出現了退波的現象。一個新的概念,產業鏈集群。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開始考慮了,自我形成這樣一個內需的市場,內需產業鏈供應。
也就是說,那些我國產業鏈集群比較完整的行業,才會在這次疫情中產生訂單,一些跨國公司也才會將其本來擬在其他國家生產的訂單,轉移給中國的這類工廠。所以產業鏈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中國已形成或將形成的產業鏈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製造業落戶中國的基礎。
怎麼樣應對未來?內需提升,局部自我可以循環。產業鏈如重慶和蘇州,當他們達到80%產業鏈,就能夠自我小鏈路、自我小循環的時候,訂單就越來越多。而且當你受外界影響越來越小、越來越少,形成了產業鏈集群之後,產生了正反饋,你的訂單會變得越來越多,因為你的市場是可靠的,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黃奇帆講,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的災難,但也是全球產業鏈轉型升級的機會。中國要抓住歐美部分產業停擺、經濟衰退的機會,加快「引資補鏈」,在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地區,重點打造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遊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幾千億到上萬億的戰略新興產業鏈集群。
當中國接納全球產業鏈、打造產業鏈集群的過程,將會獲得大量的國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大家的流動性提高那麼高的時候,熱錢幹什麼?到哪兒去獲取利潤?「我們抓住機會,做到「引資補鏈」、「引資擴鏈」,加速完成中國四大經濟圈的產業鏈集群建設。」四大經濟圈就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雙城經濟圈,完成四大經濟圈的產業鏈集群建設。
隨著疫情發展,更多外商將會看到中國產業鏈市場的發展前景,願意將資金投給準備加入中國產業鏈集群的企業,這種趨勢將為中國帶來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建立產業鏈的百年不遇的歷史機遇。」
《孫子兵法》講:「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一切都是動態的,社會是動態的,發展是動態的,災難是動態的,勝利也是動態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誰能夠因敵變化而取勝,謂之神」,真正的高手在變化中取勝,真正的高手在動蕩中取勝,真正的高手在災難中取勝。
習近平主席講:「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國經濟的規模無疑我們是條大船,這個船非常大,這個船的抗擊能力很強,我們的船上今天有些人張皇失措,套救生圈的,用救生艇的,都有,但是我說你們的救生圈、救生艇放到海裡要被淹死的。你看我們的船,中國的體量非常大,我們的基礎非常強,我們今天有災難是眼前的,度過這個調整期,有效調整,就能夠擺脫出來。
金一南教授觀點
1. 改變源於意外
我們很多人都不喜歡意外,凡事料事如神多好,我們能夠規劃未來多好。但是,改變是源於意外的,意外不是設計出來的。
人的一生,一個企業經歷的過程,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經歷的過程,都有很多意外,你說哪個意外是設計出來的?你突然發生了交通事故、突然得病了、突然間下雨了、突然之間你的產業鏈出現問題了,這都是意外,意外不是設計出來的。
2. 沒有意外,就沒有改變
我們的改變是因為人的惰性,個人惰性發展到企業的惰性、社會的惰性、國家的惰性。為什麼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呢?安樂很好,產生惰性,而且人是天生趨利避害的,能懶何必那麼勤呢?我能不做何必去做呢?
意外產生第一推動
迫你離開牢籠
有意外你必須得振奮,你必須得發奮起來,你必須得調動全身的力量,沒有意外是不行的。人的退化,往往從害怕意外發生時開始。
有人講了,年輕人不怕意外,有意外他有恢復的資本,老年人怕意外。我覺得不一定,你說我們今天舉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你說川普怕嗎?川普的應對,不管是真話還是謊言,交叉在一起,懟媒體、懟記者,罵這個、罵那個,他在意外中展示了他強大的意志能力,他對穩定美國國家的國民情緒也起到一些作用,不管是謊言也好,真的、假的全來。
所以,為什麼美國死人那麼多,疫情發展得那麼嚴重,川普的支持率還在上升?有些時候他就拿他的精神狀態穩定社會不要慌亂,排除意外的因素。人的退化,往往從害怕意外開始。
所有東西皆已知
奮鬥精神早就冥滅
什麼都知道了,還奮鬥幹什麼呢?你為什麼要奮鬥?正因為存在不可知,正因為我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敗的可能,我有前進的可能,也有倒退的可能,所以我要奮鬥。如果什麼都知道了,還奮鬥幹什麼?
沒有外部刺激
任何物種都要會衰退
為什麼浴缸裡放條黑魚?黑魚的追殺使那些小魚掙扎力、活動力空前頑強,沒有外部刺激,任何物種都要衰退。
從某種程度上說
社會等待意外拯救
不要把意外當作壞事,這回的新冠病毒對所有的國家、所有地區、所有人、所有企業、所有領導者都是一個意外,一個重大的意外。有些人在意外中衰落了,有些人在意外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能力,社會等待意外拯救。你在意外中能發揮出什麼呢?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你有那麼大的潛力,你被激發出來了,誰激發的?意外激發的。
我們講改變源於意外,為什麼不要怕事呢?你不要以為都是災難。災難的另一面它帶來了什麼?我們可以看見,現在疫情正在促使下一階段的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雲服務、物聯網、遠程連結。
恰巧在這一點,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恰巧正在5G研發、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數字基建上進一步加速。相較其他國家,未來的整個產業基礎設施的優勢,必然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恩格斯講:「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災難不是摧毀一切,災難中有鳳凰涅盤,災難中有很多新因素在生長,災難中摧毀的東西不一定都是災難的,災難中要摧毀很多腐朽的問題,本來已經朽掉了,要摧毀它。
3.「災難不由我們選擇,
道路卻由我們開闢。」
我們無法規避災難,「非典」我不想要、新冠病毒我不想要,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我不想停工,我不想退訂單,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來了。我們的選擇是它來了,道路由我們選擇,我們怎樣應對、前進、獲勝,主動權操之在握。很多因素我們無法左右,但是我們的命運依然能夠左右,我們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奮鬥,通過充分利用中國現有的給企業發展提供所有有利因素,我們一定能夠從災難中掙脫出來,獲得更大的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