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的核心是「致良知」,但此良知與道德角度的良知不是一個概念。陽明先生說,每個人都本有清澈良知,良知本在人心,只是被私慾和不明所遮蔽。「致良知」不僅僅只是社會道德角度的需要,更是我們自我生命圓滿、幸福自在的需要,是自我成長與突破的需要。
陽明先生認為,良知即天理。良知,是一種掌控基於「自我」本能反應的能量,是中華文化中的道,類似西方心理學和哲學中超越自我概念與意識的一種存在,是佛教中那個能聽能看能想的,是心學中那個身之主宰中符合天理而非自我意識的部分。
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很多「苦」,其中有時候苦是外界環境所致,這種苦,人們被動能承受,但那個主動掌控基於自我本能反應的,才是良知之心,就像佛教中的金剛菩提心。
致良知的三種關鍵機會,通常與我們所感受到的「苦」有關。一種是基於自我內心極度想逃離、也能逃離但堅持不逃離的感覺的「苦」,一種是基於自我內心極度不想做也可以不做但仍然去做的苦,另外一種是基於自我內心極度想做也可以做但控制自己不做的苦,讓「自我」與那種感覺共存的,是真正的勇士之道,是真正的良知與金剛菩提心,是修煉的最佳機會,是陽明先生所說的去除私慾、不明遮蔽的最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