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射電觀測有望達到新水平-組團 幹涉條紋 FAST 幹涉實驗...
原標題:天眼與天馬「組團」成功 中國射電觀測有望達到新水平 據國家天文臺官網消息,1月24日,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與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天馬望遠鏡首次成功實現聯合觀測,獲得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幹涉條紋。
-
貴州首次成功獲取中國天眼FAST高解析度雷達測繪影像
央廣網貴陽11月18日消息(記者孟海)據貴州省自然資源廳消息,今年來,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組織國內先進技術力量,實現了「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周邊環境高解析度幹涉SAR觀測數據的獲取,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獲取FAST周邊環境的10釐米高解析度雷達測繪影像。
-
中國又建新「天眼」再奪世界第一!為何多此一舉再建射電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的外形差別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單一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如貴州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FAST)。有能夠全方位轉動的類似衛星接收天線的射電望遠鏡,如上海天馬65米射電望遠鏡。
-
光的幹涉條紋形成原因初步分析
我們對於未知的世界總有一種恐懼心理,在認識方法上總是想通過已知的事物規律去推測分析未知的事物規律,或者把未知的事物歸類到已知事物中理解,特別是在認識雙縫幹涉現象上,我們總想通過簡單的辦法圓滿地解釋雙縫幹涉現象,但是事實上只要我們沒有足夠的準備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探索
-
光的幹涉條紋形成原因初步探索
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託馬斯·楊首次在實驗室裡成功觀察到了光的幹涉現象:把一支蠟燭(光源)放在一張開了一條窄縫的紙前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點光源(相干光源),在紙後面再放一張紙,紙上開兩道平行的窄縫。從窄縫中射出的光穿過兩條窄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託馬斯·楊稱之為幹涉條紋,認為這是通過兩條窄縫的光子相互幹涉形成的,後來人們把這個實驗叫做楊氏雙縫幹涉實驗。雙縫幹涉條紋的特點。光的雙縫幹涉條紋是一組平行等間距的明暗相間的直條紋。
-
中國天眼(FAST)之父——南仁東
他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201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名單。南仁東先生還是我國天眼(FAST),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建造的發起者,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老人家在國內求學期間,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後來到日本國立天文臺深造,並任客座教授。直到1982年回國在北京天文臺工作並任副臺長。
-
光的幹涉條紋形成原因最新解釋
從窄縫中射出的光穿過兩條窄縫投射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託馬斯·楊稱之為幹涉條紋,他認為這是通過兩條窄縫的光子相互幹涉形成的,後來人們把這個實驗叫做楊氏雙縫幹涉實驗。雙縫幹涉條紋的特點。光的雙縫幹涉條紋是一組平行等間距的明暗相間的直條紋。
-
聲學所提出改進的幹涉條紋基波束形成器
淺海聲場在空間-頻率域存在有規律的幹涉條紋。作為一種有效描述幹涉結構的物理量,波導不變量成為近年來水聲研究的熱點。利用波導不變量和聲源距離的耦合關係,已知二者其一便可估計另一方。幹涉條紋基波束形成器(striation-based beamformer, SBF)理論上可在距離未知情況下估計波導不變量,但其適用的聲源方位範圍有限,且實際應用條件尚不明確。
-
利用幹涉條紋實驗實現對量子相干性的直接測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相干性的實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實驗室李傳鋒、唐建順等人利用幹涉條紋實驗實現了對量子相干性這一最基本量子資源的直接測度
-
為什麼美國科學家,一再要求中國關閉「天眼」,它到底看到了什麼
中國「天眼」自構想到方案落地,歷經了數十年之久,在不發達的90年代初期,人們對於宇宙的探索還處於混沌狀態,加上當時的科學技術較為落後,沒有辦法實現實質上的天文探索,直到2011年3月,中國「天眼」正式開工建設。
-
為什麼美國科學家,一再要求中國關閉「天眼」,它到底看到了什麼
近三年來,我國在天文科學技術領域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中國自主研發的「天眼」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 由此可見,中國天眼對人類探索脈衝行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就在此時部分美國科學家對此感到擔憂,他們一再要求中國關閉「天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中國「天眼」世界矚目,歷經漫長歲月取得今日輝煌。
-
揭開幹涉衍射形成明暗相間條紋的根本原因
(一)明暗相間的條紋是壓垮微粒說的一座大山和微粒說發展的根本瓶頸。物理學發展史上關於光本質主要有牛頓的&34;和惠更斯的&34;兩種觀點,這兩種觀點都在一定歷史時期獲得了成功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都不能圓滿解釋所有涉及光的實驗事實。
-
5分鐘看明白:投資6個億的天眼到底幹了什麼?
FAST天眼望遠鏡到底是幹嘛的?汪詰老師的科幻廣播劇《悟空之戰》中展現了一個大家不認識的FAST天眼望遠鏡,不妨在正篇之前來聊聊這《悟空之戰》中的FAST是幹嘛的!話說一個即將超新星爆發恆星附近的文明,向宇宙的各個方向發射了大量探測器,希望能找到宜居行星殖民,其中一個探測器就因為FAST發射的強大電磁波追蹤至此,然後由於距離太過遙遠,無法向母星發射足夠強度的信號,希望能獲得FAST望遠鏡超大的口徑向母星發射!
-
5分鐘看明白:投資6個億的天眼到底能幹什麼?
FAST天眼望遠鏡到底是幹嘛的?汪詰老師的科幻廣播劇《悟空之戰》中展現了一個大家不認識的FAST天眼望遠鏡,不妨在正篇之前來聊聊這《悟空之戰》中的FAST是幹嘛的!話說一個即將超新星爆發恆星附近的文明,向宇宙的各個方向發射了大量探測器,希望能找到宜居行星殖民,其中一個探測器就因為FAST發射的強大電磁波追蹤至此,然後由於距離太過遙遠,無法向母星發射足夠強度的信號,希望能獲得FAST
-
中國研發成功高端雷射幹涉測量儀器
項目的成功,打破了外國對我國高端雷射幹涉測量儀器的限制和壟斷,為我國高端裝備和儀器研發提供性能穩定且不受制於外國的測量及溯源能力,豐富了雷射幹涉測量理論與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李巖說。 日前,「高測速多軸高分辨力雷射幹涉測量技術與儀器」項目獲得2018年度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2顆,11顆,43顆,93顆,102顆……從2017年10月「中國天眼」首次發現2顆脈衝星,到11日召開的國家驗收會上公布已發現102顆脈衝星,它兩年多來發現的脈衝星超過同期歐美多個脈衝星搜索團隊發現數量的總和。
-
讓日本網友熱烈討論的中國天眼,竟然是一口〝鍋〞?炒飯夠全世界...
讓日本網友熱烈討論的中國天眼,竟然是一口〝鍋〞?說到 「 天眼 」 ,你會想到什麼?神話中的開天眼?還是好萊塢大片裡酷炫的「天眼系統」?當然這兩種不管是哪個都是很厲害的存在~而近日,中國的 「天眼」 突出重圍,備受日本網友的關注。
-
首次演示反物質波幹涉測量法
物質的波動特性的存在已經在許多電子和中子實驗以及更複雜的物質(大分子)中得到了成功的證明。對於反物質,波粒二象性也通過衍射實驗得到證實。然而,QUPLAS合作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在單個正電子(反粒子到電子)幹擾實驗中建立了波浪行為。結果報告在Science Advances中。
-
「中國天眼」升級:9月開始尋找外星人
據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宇宙學與地外文明研究團組張同傑教授首次透露,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正在進行設備升級,預計9月正式啟動針對地外文明的搜索。據介紹,「中國天眼」在2018年安裝並調試了專門用於地外文明搜索的後端設備,主要作用就是從觀測到的電磁信號中,篩選出有用的窄帶候選信號,同時排除天體和人為信號。而且由於採取共時觀測模式,外星人搜尋不會干擾「中國天眼」正常的科學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