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海聲場在空間-頻率域存在有規律的幹涉條紋。作為一種有效描述幹涉結構的物理量,波導不變量成為近年來水聲研究的熱點。利用波導不變量和聲源距離的耦合關係,已知二者其一便可估計另一方。幹涉條紋基波束形成器(striation-based beamformer, SBF)理論上可在距離未知情況下估計波導不變量,但其適用的聲源方位範圍有限,且實際應用條件尚不明確。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聲場聲信息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劉昌鵬與其導師、研究員周士弘等,提出波導不變量維幹涉條紋基波束形成器(waveguide-invariant-dimension striation-based beamformer, WISBF)和目標距離維幹涉條紋基波束形成器(range-dimension striation-based beamformer, RSBF),可分別實現波導不變量和聲源距離的解耦估計,解除了SBF在適用聲源方位上的局限性,並用實驗數據進行驗證。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JTCA)上。
研究利用聲壓頻移補償理論推導了淺海水平陣接收聲壓的陣元位置-頻率域相位和幅度關係,結果表明,在頻域波束形成處理中,沿條紋篩選所獲得的聲壓間相位關係中具有波導不變量和聲源距離解耦存在的物理結構。由此,可構建權係數對波導不變量或聲源距離進行匹配搜索,且得到的波束主瓣位置獨立於聲源方位。
依據陣元位置-頻率域聲壓相位關係,研究明確了聲源頻譜緩變和包含完整的聲傳播相位信息的接收信號是SBF在實際中應用的兩個關鍵條件。利用2011年10月海試獲得的爆炸聲源聲傳播數據進行驗證。實驗海區接近等聲速1480m/s,在海底(73±3m)布放了一條孔徑接近250 m的水平陣,所處理的聲源深度約為25m,爆炸位置均為基陣近端射方向。針對SBF難以處理的端射位置聲源,WISBF和RSBF獲得了有效的應用。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圖1.一個Pekeris波導下的仿真獲得的不同波束形成方法的波束輸出對比,波導水深105m,聲速1500m/s,水平陣深60m,孔徑159m,聲源深度4m,方位65°,不考慮環境噪聲。可以看到WISBF/RSBF可獲得比CBF、SBF更高的處理增益和接近無失真的幹涉條紋結構
圖2.實驗數據中一個距離接收陣12.45km的爆炸聲源信號的處理結果,各子圖依次為CBF、WISBF和RSBF的處理結果,β代表波導不變量
圖3.WISBF獲得的35組爆炸脈衝信號的波導不變量估計結果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