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變步長波束形成算法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O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3949.htm

  目前,由於移動通信的飛速發展,移動用戶數量的突飛猛進,這將導致有限的頻譜資源被「無限」的利用,矛盾十分尖銳。如何有效地利用頻譜資源是未來移動通信發展中難以迴避的問題,智能天線的出現給移動通信帶來了生機。它可以有效利用頻譜資源,提高系統容量,是未來移動通信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技術。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是智能天線研究的核心,在CDMA系統中,不同用戶有不同的PN碼,是否可以利用不同的PN碼來實現波束賦形算法?Rong.Z等人正是基於這種思路,提出了最小二乘解擴重擴多目標陣列算法(LS-DRMTA,Least-squares Despread Respread MultitargetArray)和最小二乘解擴重擴多目標恆模陣列算法(LS-DRMTCMA,Least―squares Despread Respread MultitargetConstant Modulus Array)。這兩種算法有很多優點,其代價就是增加了計算複雜度。文獻在的基礎上提出了DR-LMS算法,本文首先介紹了LS-DRMTCM算法,然後詳細介紹了DR―LMS算法,最後根據文獻中算法改進的思想提出一種新的變步長算法,最後對新算法進行了Matlab仿真。

  l 信號模型

  一個具有K個用戶的DS-CDMA系統,接收端為具有M個陣元的均勻直線陣。假定第k個用戶的功率為pk,DOA為θk,陣列響應矩陣為

  

 

  假設bk、sk、tk分別表示第k個用戶的信息比特、特徵序列和時延。假定bk是取值為l或一l的等概率隨機變量,用戶k的特徵序列sk可以表示為

  

 

  其中,N為擴頻增益,ckj為用戶K的能量歸一化擴頻序列,取值

為持續時間為TC的矩形脈衝波形,其中Ts=NTc。對所有τk=O的情況下,也就是在同步的情況下,接收信號模型可以用下式表示

 

  

 

  其中,t∈[1,Ts],n(t)是功率為σ2的白高斯過程。由於接收陣元的個數為M,則接收端向量可表示為

  

 

  2 算法的介紹

  2.1 LS-DRMTCMA和DR-LMS算法

  CDMA系統中,用戶的PN碼是已知的。在接收端,由用戶i的PN碼產生的擴頻信號記為ci(t),把ci(t)延遲τi後與接收信號進行相關處理,處理後再進行判決,記第n個信息比特判決結果為bin,如果判決正確,即有bin=bin,把ci(t)延時後τi再對bin進行擴頻,就可以得到用戶i解擴重擴後的信號ripn,它和輸入信號yi(t)的硬限幅信號rcim進行加權求和來構造用戶i在時間[(n一1)Tb,nTb]的發射波形ri(t),這就是LS-DRMTCM算法,其代價函數可表示為:

  

 

  式中yi(h)和ri(h)分別為yi(t)和ri(t)的第h次採樣。H為採樣數據塊,大小等於LS-DRMTEM算法中一個比特周期內的採樣數。

  在LS-DRMTCMA算法中,對接收信號進行了解擴頻、判決、再擴頻的過程,文獻[2]在此基礎上引進了需要參考信號的LMS算法,即在接收信號解擴重擴後,再應用LMS算法進行自適應,即把LS-DRMTCMA中的LS算法替換為LMS算法。並稱其為DR―LMS算法,可描述如下

  

 

  這裡μ為步長,控制算法的收斂速度。一個信息比特周期開始循環時初始值設置為

  

 

  2.2 改進算法

  本文把DR-LMS算法修改為一種新的變步長的算法,由於算法的參考信號ri(m)是解擴重擴後生成的而不是提前給出的訓練序列,因此該算法仍為盲算法,且延續了上述兩種算法中利用PN碼特性的優點,改進後的算法為:

  

 

  算法中,μ(m)為算法的迭代步長,控制算法的收斂速度,由步長調整原則可知,在算法迭代的初始階段,步長應較大,以便得到較大的收斂速度,而在收斂階段,不管測量噪聲多大,都應以較小的步長,以達到較低的穩態失調。eil(m)為生成的誤差信號;μopt為定步長時算法收斂最快時的步長;α為調整因子,其取值範圍定為0.1αR,R為算法收斂後穩態均方誤差與噪聲方差之比;β為平滑因子,取值範圍為Oβl;σ2N為測量噪聲N(n)的方差。

  2.3 步長因子對算法的影響

  在式(13)中,H同LS-DRMTCM算法中的H一樣,為採數據樣塊的大小,這樣式(13)求得的誤差為採樣數據塊的平均值。由文獻可知,在任意迭代階段,輸出誤差的均方值必定大於測量噪聲的方差,由此可知必有下式成立

  

 

  在算法的初始階段,由式(14)成立,在0.1αR時,由式(11)可知下式成立

  

 

  式(18)表明在自適應算法的初始迭代階段,本文算法能夠達到定步長LMS算法在步長取值為μopt時最快的收斂速度。隨著算法的逐步收斂e2(m)和σ2N越來越接近,再由條件0.1αR可知

  

 

  式(17)和式(18)表明本文算法能夠根據生成誤差函數和噪聲方差的變化而逐步改變算法的步長,使步長因子由大到小逐步變化,這樣符合步長的調整原則,因此能達到較低的穩態失調。在LMS算法的收斂條件中,步長因子的取值範圍應滿足

  

 

  式中λmax為輸入信號相關矩陣的最大特徵值。故由(16)和(17)式可知,本文算法收斂的前提條件是

  

 

  2.4 α和β對算法性能的影響

  參數α和β的不同選擇可以影響算法的收斂速度和穩態失調。這裡,參數a的值是通過試驗的方法來確定的,首先給定一α值,比如α=0.5,這樣就能得到一條學習曲線,然後逐漸改變α值,以得到一組學習曲線,選擇收斂效果最好的一條曲線來確定α值。由式(13)可知,當α較小時算法的收斂速度較快,但平穩性較差,而α較大時,算法的收斂速度變慢。因此,可以選擇適當的α值,使算法既獲得較快的收斂速度同時又有比較低的穩態失調。β的作用是對步長因子起平滑作用,如果曲線上相鄰個點波動較大,應該選擇較大的β值,反之,應選擇較小的值。這樣就能夠因eil(m)波動較大使得步長因子μ(m)波動也較大,從而實現較好的收斂性能。

  3 仿真結果

  假設在高斯白噪聲信道中,基站天線為8陣元的等間隔直線陣列;陣元間隔為半個載波波長,信噪比為15dB;信幹噪比為10dB;擴頻因子為3l;期望信號入射角為30°,幹擾方向為一50°,迭代次數為1000次。

  3.1 收斂性能

  DR―LMS算法和新算法在一個比特周期的時間上所有採樣只計算一個加權向量。圖l和圖2為兩種算法的收斂曲線,在DR―LMS算法中迭代步長設為μ=O.000045,在新算法中,設α=0.8,β=0.2,同樣令起始步長μopt=0.000045。從兩種算法的收斂曲線上可以看出:在同樣條件下,DR―LMS算法在迭代大約500次的時候就可以收斂,而本文提出的算法只需迭代300次左右就可以收斂,收斂速度明顯好於文獻中提到的算法。

  3.2 波束圖

  從圖3和圖4可見,文獻中DR―LMS算法和本文所提出的算法都可以很好的在期望方向形成波束圖,對幹擾方向信號的抑制也比較明顯。

  

 

  3.3 算法複雜度的比較

  文獻中LS-DRMTCM算法的複雜度為H(2M2+M),其中H為採樣數據塊的大小,M為陣列天線的陣元個數。在文獻中,DR―LMS算法的複雜度為2HM,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在DR―LMS算法基礎上加入了變步長,但這沒有增加算法的複雜度,本文算法中步長並不包含任何指數運算,計算很簡單,只需極少的乘法運算,因此計算複雜度較低,和DR―LMS算法計算量大體相當。

  4 小結

  本文以移動通信中智能天線技術為研究背景,研究了基於碼濾波的盲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文獻在Rong等人提出LS-DRMTCM算法的基礎上提出了DR―LMS算法,本文在這一思路的引導下對DR―LMS算法作了進一步改進,引入了變步長算法。通過仿真比較,在跟蹤性能上和文獻中所提到的算法相當,但在收斂性能上卻有明顯的提高。

  

 

  

相關焦點

  • FDD-CDMA下行鏈路的波束形成
    本文研究了智能天線在FDD-CDMA中的下行鏈路的應用,利用上行鏈路接收數據,估計了下行鏈路的信道相關矩陣和對其它小區用戶的相對幹擾總量,給出下行鏈路的波束形成方法,即在保證一定的有效發送功率的同時,使得對其他小區的用戶幹擾最小.計算機仿真表明:在多小區蜂窩CDMA環境中,採用上述方法比僅保證用戶方向的最大發送功率,有更小的中斷率.
  • 聲學所提出改進的幹涉條紋基波束形成器
    作為一種有效描述幹涉結構的物理量,波導不變量成為近年來水聲研究的熱點。利用波導不變量和聲源距離的耦合關係,已知二者其一便可估計另一方。幹涉條紋基波束形成器(striation-based beamformer, SBF)理論上可在距離未知情況下估計波導不變量,但其適用的聲源方位範圍有限,且實際應用條件尚不明確。
  • 自適應濾波算法理解與應用
    在第一種情況下,系統作為一個預測器;而在後一種情況下,系統作為預測誤差濾波器。   4) 幹擾消除:在一類應用中,自適應濾波器以某種意義上的最優化方式消除包含在基本信號中的未知幹擾。基本信號用作自適應濾波器的期望響應,參考信號用作濾波器的輸入。參考信號來自定位的某一傳感器或一組傳感器,並以承載新息的信號是微弱的或基本不可預測的方式,供給基本信號上。
  • 一種基於A*算法的用於道路場景的軌跡規劃方法
    一種基於A*算法的用於道路場景的軌跡規劃方法 李倩 發表於 2018-10-19 11:17:54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A*算法的用於道路場景的軌跡規劃方法,該方法中
  • Metawave超材料頻率自適應轉向技術,解決精確控制雷達波束
    該MCU透過使用查找表(LUT)定義和控制天線波束寬度與方向,從而使Metawave的模擬雷達得以實現微秒級的速度掃描。(來源:Metawave) Achour聲稱,Metawave利用單一天線設計出新的模擬雷達,能以水平和垂直方向引導和形成光束,並從更寬的視野調整光束到非常窄的圓錐角度——低至1度。Achour說:「我們能以非常快的速度實現——微秒級的速度掃描。」
  • 機器學習在合成生物學:一種新的生物工程算法
    機器學習應用現在機器學習正在向一個新的領域——合成生物學領域挺進。但是,傳統的機器學習算法越來越不適應需要,由於缺乏大量的質量數據而受到阻礙,科學家需要更有效的在細胞的生物工程中的機器算法。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Berkeley Lab)的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工具,可將機器學習算法適應合成生物學的需求,從而系統地指導開發生物工程,這一新的機器學習方法可加速生物工程,比目前的預測途逕行為的方法快得多。
  • 依據AlphaZero的混合算法,給量子核算帶來新的生機
    依據AlphaZero的混合算法,給量子核算帶來新的生機來歷:nature等AlphaZero儘管在圍棋項目上打敗了人類選手,但所需的許多算力使其很難走進尋常人的日子。最近,丹麥和德國的研究人員運用Deepmind的AlphaZero 開發了一種混合算法,將AlphaZero健壯的查找才能與量子核算有機結合起來,參數查找速度大幅提升。在以前的幾十年裡量子物理技術的探求中,最有目共睹的就是量子核算機。量子核算機的才能,是全部現有的核算機組合加起來都無法對抗。
  • 有一種材料,可以形成一種新的記憶形式
    在本周的版本中,一個聯合的NIST-普渡大學團隊使用了一種可以形成原子薄片的材料來形成一種新的基於電阻的記憶形式。這種材料可以在納秒內寫出來,不用電就能保持記憶。內存似乎是通過一種與以前的電阻技術截然不同的機制工作的-RAM技術,但有一個小問題:我們不確定它是如何工作的。根據電阻的變化,有一系列部分重疊的存儲技術。這些有時被稱為RERAM,可以包括記憶器。
  • 聽說你了解深度學習最常用的學習算法:Adam優化算法?
    :  Adam是一種在深度學習模型中用來替代隨機梯度下降的優化算法。  論文:Adam:AMethodforStochasticOptimization    我們提出了Adam算法,即一種對隨機目標函數執行一階梯度優化的算法,該算法基於適應性低階矩估計。Adam算法很容易實現,並且有很高的計算效率和較低的內存需求。
  • 基於FPGA的多波束成像聲納整機硬體電路設計
    採集後的180路數位訊號再進入信號處理模塊,該模塊對採集數據進行復解調、抽樣和數字濾波等一系列的處理,實現數字波束形成以及控制千兆網傳輸系統上發最終的波束數據。同時幹端PC實時下發控制命令,對發射接收電路和波束形成過程進行控制。電源模塊則負責給成像聲納系統中各個分模塊供電。該系統的功能框圖如圖2所示。
  • 美國研首個集成單晶片數字毫米波波束形成器 可實現高頻5G通信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密西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電氣與計算機系的工程師們研發了首款全集成式單晶片數字毫米波(MMW)波束成形器,可為高頻5G通信開闢新道路。該技術可用於改進車到車通信、自動駕駛、衛星網際網路和國防等行業。
  • 光伏發電系統的最大功率點跟蹤算法及仿真研究
    圖2中(a)表示了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的P-I關係曲線,由圖2(a)可知,光照增強後大大地增大了短路電流,系統輸出的功率會隨著光照的增強而變大。尋找最大功率點的算法稱之為最大功率點跟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下面討論兩種實用的MPPT算法和各自的特點。2 、擾動觀測法擾動觀測法操作簡單,是目前文獻報導中據說使用最多的一種實現最大功率點跟蹤的方法。
  • 通信衛星多波束天線的發展現狀及建議
    2.3 星載透鏡式多波束天線 透鏡天線是幾何光學原理在無線電頻率範圍的一種應用 與反射面天線相比,多波束透鏡天線的優點在於有更大的設計自由度 如處於MEO上的歐洲O3b星座,每顆衛星則是採用12副Ka頻段可控反射面 天線,可以形成12個點波束。此外,處於MEO軌道的ICO星座,其衛星上採用兩副反射面天線,可形成163個點波束。
  • 梯度下降算法詳解
    梯度下降算法是一種非常經典的求極小值的算法,比如在線性回歸裡我們可以用最小二乘法去解析最優解,但是其中會涉及到對矩陣求逆,由於多重共線性問題的存在是很讓人難受的,無論進行L1正則化的Lasso回歸還是L2正則化的嶺回歸,其實並不讓人滿意,因為它們的產生是為了修復此漏洞,而不是為了提升模型效果,甚至使模型效果下降。
  • 美研究人員開發新算法 讓智慧型手機變3D掃描儀
    原標題:美國布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新算法讓智慧型手機變3D掃描儀   [導讀] 在3D印表機變得越來越便宜的當下, 3D掃描儀卻拖了後腿。一旦完整的圖像模式整合起來,通常的結構光3D重建算法就能用於創建單個物體或空間的三維圖像了。
  • 採用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產生OAM波束的新方式
    摘要: 軌道角動量(OAM)技術為無線通信系統提供了新的調製維度,成為解決頻譜資源短缺問題的有效方法。提出了一種新穎的OAM陣列天線,利用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產生OAM波束。仿真結果表明,此OAM陣列天線半徑的大小直接影響OAM波束的效果,同時合適的饋電位置以及饋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中央空域問題和提高OAM波束遠距離傳輸質量。
  • 通信衛星多波束天線的發展現狀及建議(節選)
    2.3 星載透鏡式多波束天線     透鏡天線是幾何光學原理在無線電頻率範圍的一種應用 與反射面天線相比,多波束透鏡天線的優點在於有更大的設計自由度    如處於MEO上的歐洲O3b星座,每顆衛星則是採用12副Ka頻段可控反射面天線,可以形成12個點波束。此外,處於MEO軌道的ICO星座,其衛星上採用兩副反射面天線,可形成163個點波束。
  • 一種FFT插值正弦波快速頻率估計算法
    文獻提出了一種修正Rife算法,通過對信號進行頻移,使新信號的頻率位於兩個相鄰量化頻率點的中心區域,然後再利用Rife算法進行頻率估計。文獻提出了基於傅立葉係數插值迭代的頻率估計方法,該方法能夠有效提高精度,但需要多次串行迭代,不利於發揮FPGA並行處理的優勢。
  • 步長製藥進軍A股市場 繪醫藥領軍品牌藍圖
    2016年10月28日,證監會核准了山東步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步長製藥」)的IPO首發申請。此次步長製藥擬公開發行不超過6980萬股新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募集資金將用於「陝西步長製藥有限公司心腦血管用藥生產基地新建、擴建,山東步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穩心系列產品生產基地項目」等10個項目。
  • 相控陣天線方向圖——第2部分:柵瓣和波束斜視
    這是一種有趣的權衡,將在下一節中探討。元件間隔考慮元件間隔是否應該始終小於λ/2?並非如此!這就是天線設計人員需要作出的考慮和權衡。如果波束完全被轉到水平方向,且θ = ±90°,則需要元件間隔為λ/2(如果可見的半圓內不允許出現柵瓣)。但在實際操作中,可實現的最大轉向角度總是小於90°。這是由於元件因子,以及在大轉向角度下的其他降低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