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材料,可以形成一種新的記憶形式

2020-11-29 文斌的小屋

我們似乎正處在存儲革命的尖端。各種技術已經被證明具有接近當前RAM晶片的速度,但在電源關閉時可以保持內存,所有這些技術都沒有快閃記憶體經歷的長期退化。其中的一些,如相變存儲器和英特爾的光怪陸離,甚至已經進入市場。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價格和容量方面的問題使它們無法被廣泛採用。

但這並沒有阻止研究人員繼續尋找下一個最偉大的東西。在本周的版本中,一個聯合的NIST-普渡大學團隊使用了一種可以形成原子薄片的材料來形成一種新的基於電阻的記憶形式。這種材料可以在納秒內寫出來,不用電就能保持記憶。內存似乎是通過一種與以前的電阻技術截然不同的機制工作的-RAM技術,但有一個小問題:我們不確定它是如何工作的。

根據電阻的變化,有一系列部分重疊的存儲技術。這些有時被稱為RERAM,可以包括記憶器。其基本思想是,一種材料可以容納一些根據電阻是否高或電子是否像金屬般流過的讀數。在其中的一些,電阻可以設置在一個光譜,可以劃分,潛在地允許一個單一的材料可以容納超過一位。

1

到目前為止,已經使用了兩種機制來改變電阻。第一種是相變記憶,它依賴於兩種在熔化後固化的材料。如果它們很快冷卻,它們就會形成一種無序的結構,這種結構的導電能力很差。一個緩慢的冷卻將使他們形成一個有組織的,水晶結構,這是一個更好的導體。在另一種方法中,伴隨高壓的加熱會迫使一些材料在電極之間形成一小股金屬線,大大降低它們之間的電阻。

這項新工作的團隊希望用一種原子薄材料來做一個稍微不同的相變。這些材料被統稱為金屬二滷代物,形成了具有類似石墨烯的六方排列的單分子薄片。但是,這些材料並不是一個完全平坦的平面分子,它們的原子排列要複雜一些,其中一些略高於或低於一個平面,穿過薄片的中心。

最常用的例子是 (MoS2),但它是一個複雜的材料家族。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列中用它們的等價物替代這些元素是可能的。這也是有可能的混合材料,與鉬和鎢在同一塊材料。原子在薄片中的排列方式也有一定的靈活性。而且,由於固體可以通過分層的多張紙來建立,所以相鄰的板子排列的方式也有一定的靈活性。

2

所有這些複雜性使得這些材料能夠在保持固體的同時採用多個階段。(想想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下形成的各種形式的水冰。)這些相具有不同的導電性能,它們包括半導體、半金屬和金屬相,這使得它們成為電阻型RAM的最佳選擇。

為了建造一個ReRAM設備,研究人員保持了簡單的操作:一種含有某些材料的導電基材-在這種情況下是雙纖維素鉬-在其上加上另一種電極。而不是一張白紙2他們使用的塊體厚度在5到25納米之間(單層僅為納米的三分之一)。儘管很簡單,但還是奏效了。一個小於10納秒的高壓脈衝足以使它們從高電阻狀態轉變為當電壓下降時電流更容易流動超過50倍的狀態。第二個更高電壓的脈衝可以將它移回原來的位置,精確的電壓取決於(MoS2)的厚度。

直到研究人員開始研究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時,事情才變得有點奇怪。一種可能是電極之間形成金屬絲。研究人員消除了這一解釋,將電極改為石墨烯,並表明該裝置仍然有效。莫特2也不應該經歷那種作為相變記憶基礎的晶態/無定形變化。到底是怎麼回事?

3

為了找出答案,研究人員設置了設備的狀態,刪除了Mote2然後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還不足以確定到原子細節的結構。但它確實給出了鉬原子的位置和層間距的安排。

遠離電極2正處於先前所知的階段。但在電極的正下方,電阻發生了變化,這種有序的結構已經轉變成了另一種形式。新的結構看起來不像莫特所描述的那樣2以前。作者懷疑,這通常是一個暫時的,過渡的階段之間的狀態,最終在這種情況下穩定下來。不知何故,電場似乎觸發了這種相變及其伴隨的電導率變化。

普渡的人並不是唯一考慮讓這些金屬雙滷素類化合物改變狀態的潛在效用的人。在上周撰寫這篇報告時,我們意識到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將於本周發表一篇論文,描述類似的內容。該小組利用電場控制二硫化鉬在絕緣態和金屬態之間的轉變。在這種情況下,電場控制了鋰離子在隔膜層之間的空間中的存在。

4

足夠高的鋰含量會導致電子向鉬的轉移(而鉬又會改變材料的結構)並提高其電導。倒轉控制電壓會迫使鋰退回去,使其恢復到半導體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在一張更大的多層MoS2板中構建了幾個設備。這使得研究人員可以讓一個設備通過機制影響到它的鄰居,比如讓他們共享有限的鋰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在「ON」狀態中設置的一個設備會使其鄰居更難採用類似的狀態。同時,清除設備中的鋰會改變其所有鄰居的電導。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以模仿在某些神經元中看到的行為,在這些神經元中,加強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可以影響相鄰連接的行為。

5

這些測試設備與一種可以擴展和易於與電子製造集成的技術之間存在很大差距。所以,這些演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進入你的手機。但有趣的是,它們並不依賴於這樣一個事實,即金屬雙滷代烷可以作為一個孤立的原子薄片使用。相反,事實是這些表可以形成層來決定這些ReRAM設備的行為。

相關焦點

  • 神經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讓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原創 Anne Trafton 阿爾茨海默病當大腦對新的經歷形成記憶時,被稱為印跡細胞(engram cells,也稱記憶痕跡細胞)的神經元會對記憶的細節進行編碼,之後每當我們回憶時,這些神經元就會重新激活。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物理所的系列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過國際知名雜誌上,並多次得到雜誌的編輯推薦,成為封面文章,為拓撲絕緣材料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理論研究與預言:本工作發表在2010年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另外還預測黃銅礦體系中存在著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圖:理論計算顯示NaCoO2的表面態具有與拓撲絕緣體表面態類似的電子自旋分布,與s波超導體一起可以在界面實現拓撲超導態,為實現拓撲量子計算打下材料基礎。
  • 哈佛大學發明了一種類似羊毛的3D列印材料,可以改變形狀
    看看哈佛的發明,對你所在的領域或者專業方面的創新思維有什麼啟發和幫助嗎?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想一想。也許未來使用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新材料就可以做出這樣的衣服啦!哈佛大學來自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團隊的研究小組創建了一種可以通過「可逆形狀記憶預編程」的3D可列印材料。 像羊毛一樣的材料,可以記住舊的形式,然後變回原來的形式,或者在施加某種刺激時變成不同的形狀。
  • 一種澱粉樣蛋白非但不致病,而且還有助於儲存記憶
    它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抑制突觸中蛋白翻譯的單體,但是隨著記憶的形成,這些單體自組裝成促進突觸中蛋白翻譯的生化活性聚集物。這一轉換對於記憶持久性是必需的。論文第一作者、Si實驗室研高級研究助理Ruben Hervas博士說,「他們推測澱粉樣蛋白狀態可能很重要,但是在這項新的研究之前,還沒有確切證據表明這種蛋白的物理狀態是澱粉樣蛋白。」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的光孤子波
    以加州理工學院的Kerry Vahala為首的應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光孤子波,這種波會緊隨在其它傳播的孤子波後面,就像是搭著其它波的順風車並從其它波中汲取能量。  孤子是像一個像粒子一樣的局域波:當它們穿過空間時,它們保持它們的形狀和形態,而不是像其他波一樣擴散。
  • 開發了一種新的電子皮膚,使機器人也能「感到痛苦」
    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RMIT功能材料和微系統小組的聯合負責人Bhaskaran表示,這三個功能原型旨在以電子形式提供皮膚感應功能的關鍵特徵。隨著進一步的發展,在傳統方法不可行或行不通的情況下,可拉伸人造皮膚也可能成為非侵入性皮膚移植的未來選擇。
  • 科萊恩推出了一種新的無滷阻燃3D列印材料
    隨著智能工業製造與更成熟的定製/原型領域一起在生產中獲得更強的立足點,科萊恩於2019年11月19日至22日在法蘭克福展會上推出了新的解決方案,以支持其增長。一種新的無滷素阻燃3D列印材料與一系列應用中引人注目的獨特列印終端使用部件一起成為了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圖形
    科學家們在7月27日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新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這是一種新圖形,對數學而言是這樣的,對於大自然而言卻不是。它是身體中細胞群緊密排列的一種形式,是為了細胞能夠高效地包裹器官上的複雜曲線。scutoid credit:當這些細胞包括皮膚、其他器官和血管中的細胞,被稱為上皮細胞,分布在動物身體組織中大多數的表面。
  • 帶「記憶神經」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
    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 簡稱為SMA)是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 經適當的熱處理後即具有回覆形狀的能力 , 這種能力被稱為形狀記憶效應(Shape memory Effect , 簡稱為SME)。研究表明 ,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 但只有在形狀變化過程中產生較大回復應變和較大形狀回復力的, 才具有利用價值。
  • 一種新的變步長波束形成算法
    它可以有效利用頻譜資源,提高系統容量,是未來移動通信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技術。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是智能天線研究的核心,在CDMA系統中,不同用戶有不同的PN碼,是否可以利用不同的PN碼來實現波束賦形算法?這兩種算法有很多優點,其代價就是增加了計算複雜度。文獻在的基礎上提出了DR-LMS算法,本文首先介紹了LS-DRMTCM算法,然後詳細介紹了DR―LMS算法,最後根據文獻中算法改進的思想提出一種新的變步長算法,最後對新算法進行了Matlab仿真。  l 信號模型  一個具有K個用戶的DS-CDMA系統,接收端為具有M個陣元的均勻直線陣。
  • 哈佛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類似羊毛的形狀記憶材料
    然而近日有外媒報導稱,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宣稱其已發明了一種類似羊毛的新型纖維面料,特點是能夠改變和記憶形狀。(來自:Harvard)據悉,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創造了一種新型纖維材料
  • 一種大腦活動模式形成永久恐懼記憶
    大腦活動可以預測到一次可怕的經歷何時將成為永久的恐懼記憶,這是《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 BaTiO3金屬多鐵性極化子:一種新的電子工程材料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電子工程材料的設計概念,為單相材料中鐵電、磁性和導電性的異常共存提供了可能。
  • 北科大等專家發現一種新的固體物質形態
    千龍網北京3月10日訊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何戰兵教授與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孫俊良教授,瀋陽金屬研究所馬秀良研究員,瑞士蘇黎世大學Walter Steurer教授合作,在Al-Cr-Fe-Si合金系中發現一種新的固體物質形態。
  • 腦科學日報:類腦晶片核心材料獲突破;記憶是怎麼形成的?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Andras Kis等人將大面積MoS2作為有源溝道材料,開發了一種基於浮柵場效應電晶體(FGFETs)的存儲器中邏輯器件和電路。研究人員以可編程NOR門為演示對象,證明了該設計可以簡單地擴展以實現更複雜的可編程邏輯和功能完整的操作集。研究展示了原子層超薄半導體二維材料在下一代低功耗電子產品方面的巨大應用前景,為類腦晶片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礎。
  • 腦科學日報:類腦晶片核心材料獲突破;記憶是怎麼形成的?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Andras Kis等人將大面積MoS2作為有源溝道材料,開發了一種基於浮柵場效應電晶體(FGFETs)的存儲器中邏輯器件和電路。研究人員以可編程NOR門為演示對象,證明了該設計可以簡單地擴展以實現更複雜的可編程邏輯和功能完整的操作集。研究展示了原子層超薄半導體二維材料在下一代低功耗電子產品方面的巨大應用前景,為類腦晶片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礎。
  • 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竟在同時形成 | Science 論文推薦
    你如果看過 2000 年的心理驚悚片《記憶碎片》(Memento),應該對短期記憶喪失並不陌生,雖然這部電影是虛構的,但蓋·皮爾斯(Guy Pierce)飾演的男主角卻有一個大致的原型——亨利·莫萊森(Henry Molaison)。1953 年,27 歲的莫萊森接受了腦部手術,以圖治癒折磨他大半生的癲癇。
  • 快速記憶---艾賓浩斯記憶法的具體形式
    他通過自我測試,得到了一些數據(右側黃色圖)益處艾賓浩斯記憶法對於任何學習材料的記憶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極大地提高記憶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記憶並不是最後目的,它只是一種手段,記憶的目的是儲備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知道信息記住了多少,能力儲備得怎樣呢?
  • 材料頂刊:一種新的納米晶合金設計和結構調控概念
    磁性材料是發電、輸電、能源轉換和信息等電力電子產業的核心材料。提高磁性材料的飽和磁化強度和軟磁性能可促進器件向小型化、安靜化、高效化和低能耗化方向發展。納米晶軟磁合金具有獨特的α-Fe(Si)和非晶基體的雙納米相鑲嵌結構,兼具高飽和磁化強度、優異的軟磁性能和低磁致伸縮係數,其應用是解決矽鋼電器的高損耗,非晶器件的高噪聲和大體積等問題的最佳方案,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 香奈兒等奢侈服裝品牌喜歡的紡織材料—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
    Paulson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從角蛋白中創建了一種新的材料,可以將其3D列印成複雜的形狀,並通過可逆的形狀記憶進行預編程。這項新開發的產品在生物工 程和智能紡織品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非常適合對具有拉伸強度和複雜幾何變換的強硬水觸發形狀記憶設備進行工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