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現場賣字,這個問題很有現實意義。不過細說起來並非三言兩語就可以表述清楚,它涉及到好幾個方面,比如書法家的評定標準,字的優劣與否,價格跟價值的關係,作者的社會聲望等等一些列因素。這些以前寫過文章論述,今天不細說了,下面我僅從大處出發說一下這種現象。
街上寫字的,除了官方組織的公益活動,比如文藝下基層,愛心義賣,比如抗震救災,山區扶貧,之類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很難見到知名書家甚至正規書法家協會會員在街上現寫現賣。這裡面文藝下基層也是只寫不賣,白送。蘇士澍上任後不是搞過幾次,領著書協的蝦兵蟹將,頭頭腦腦去農村送春聯。
說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籠統的說,實至名歸的書法家不會有這種私人活動,他們可以在群眾中表演,也不會直接售賣,現場獲利。那麼可想而知,在街上賣字的,水平可想而知。
不過今天是個反常的年代,真正的名家大師不被重視,坑蒙拐騙之徒,平庸無能之輩卻能遭到禮遇,受到重視,大家還給這種現象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其名曰:小丑在殿堂,大師在流浪。
說一句武斷的話,書法界,殿堂裡面確實充滿了小丑,但大師一定在殿堂,流浪的不全是小丑,但絕對沒有大師。
像沃興華,曾翔,王冬齡,陳振濂,邱振中,劉正成,這些被大家稱為醜書大師從而大肆謾罵,橫加指責的書法家,絕對是一流的大師,他們即使不對書法進行探索,只在傳統的路子上小試牛刀,也是大師級的人物,比只會臨摹的二田高的不是一星半點。
那麼為什麼大家會出現這麼一致的觀點把他們成為醜書,說他們是殿堂裡的小丑,歸根結底源於大眾的無知,外行點評內行,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個人感受,一己好惡。他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評判標準,點畫怎麼好,好在哪裡?章法怎麼好,好在哪裡?結體怎麼好,好在哪裡?線條有沒有力度,有沒有節奏,是呆滯還是靈動,是凝重還是輕浮?他沒有任何的基礎性的認識,只憑著自己的可憐的認知,本能的感受,淺薄的審美,一個字樣子好看,便覺得寫的好,樣子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便覺得不好。
不是所有的書法都能做到雅俗共賞,這是沒辦法的事,徐渭說,高書不入俗眼,句句真言。
說完了好壞,說一下價格,書法的好壞跟價格無關,正可謂有錢難買我樂意。通常情況下,社會聲望高的人寫的字價格都高,比如趙本山,馬雲,一幅字賣幾百萬。換句話說就是書法的價值跟價格不成正比,價值是質量判斷,價格是市場行為,取決於供需關係。雖然價格的高低可以體現出價值得優劣,但市場行為下,一大批人的書法價值跟他售賣的價格完全不符。比如馬雲,比如趙本山,一毛不值。包括文中範曾的開山弟子,著名畫家崔自墨的這些作品,一毛不值。還不如街上花二百塊錢寫一幅有些功底的臨摹之作。
當然了,這些字未必代表著崔自墨的真實水平,可能是應酬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