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學家發現會長期哺乳的蜘蛛—新聞—科學網

2021-01-17 科學網
中科院科學家發現會長期哺乳的蜘蛛 小蜘蛛會吃奶 長大了還「啃老」

 

哺乳是不是哺乳動物的「特權」?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發現,可能要給生物教科書打上一個問號了。

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權銳昌及博士後陳佔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一種跳蛛的長期哺乳行為」的研究論文。這也是國際上第一次發現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了一片新領域。

一次偶遇

論文作者與這種蜘蛛的結緣純屬偶然。

2012年,陳佔起在野外採集標本的時候,發現了一種叫做大蟻蛛的跳蛛,一個巢裡經常住著好幾隻蜘蛛。

「當時我就想,有沒有可能蜘蛛媽媽和成年之後的蜘蛛孩子生活在一起?」陳佔起說。

超長的親代撫育在動物界並不常見,專家曾認為,這種行為僅存在於壽命較長的高等社會性脊椎動物類群中,例如人類和大象。而無脊椎動物中,即使母親會照顧孩子,等孩子營養獨立後也會馬上停止。

這引起了陳佔起的極大好奇心,他決定將大蟻蛛帶回實驗室細細觀察。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陳佔起發現,小蜘蛛大約在出生20天之後,才會第一次出巢覓食。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小蜘蛛20天之內從沒出過門,可身體卻在不斷地長大,它們到底靠吃什麼長大的?

「我們討論了好多種方案,包括母親給它們帶回食物,母親反芻餵食,吃母親排洩物,甚至吃營養卵等假說,但在實驗觀察中都一一被推翻了。」陳佔起說。

陳佔起不禁感到心灰意冷。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遲遲找不到答案,陳佔起只能選擇最笨的辦法——24小時蹲守。

「那時候幾乎不離開實驗室,吃飯都是讓同事給送過來的。」他說,即使必須要離開,也會架起攝像機進行拍攝。

終於有一天,陳佔起幸運地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蜘蛛寶寶會聚集到母親肚子周圍,那樣子就有點像小狗圍在媽媽身邊吃奶一樣。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蟻蛛媽媽是在餵奶嗎?」他說。

他拿起一隻蜘蛛媽媽,按壓了一下腹部,竟然真的擠出了少許液體,形態很像哺乳動物的乳汁。

可是,哺乳歷來都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獨有的行為。儘管有一些類群的動物,例如火烈鳥、鴿子和蟑螂等,也會提供類似「乳汁」的分泌物餵養後代,但是無論是從行為模式上、持續時間上還是功能上都與真正的哺乳動物的哺乳相差甚遠。

為了進一步驗證他的猜測,陳佔起做了一個有點「殘忍」的實驗:他把大蟻蛛媽媽疑似產「奶」的地方封住了,結果發現,所有的寶寶在10天之內就全部死亡了。

同時,成分測定表明,「蜘蛛乳汁」的蛋白質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而脂肪和糖類的含量則低於牛奶。

它們為何要做「啃老族」?

在此次實驗中,科研人員逐步還原出大蟻蛛養育子女的完整過程。

新孵化出的幼蛛會通過吸食其母親從生殖溝分泌出的液滴生長發育,並且在最初的20天之內完全依賴這種「蜘蛛乳汁」存活。

從20天到40天,幼蛛開始自己外出捕獵,回家後繼續從母體吸食「乳汁」,作為「斷奶」前的過渡期。20日齡的幼蛛體長可以成長到其母親的一半左右。

大約從40日齡起,幼蛛完全斷奶,而此時的幼蛛體長已經達到成年個體的八成。

一般到這個階段,很多動物幼崽就會離開母親的巢穴,獨立生活了。可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小蜘蛛並沒有這麼做。幼蛛斷奶後並不會離開其母親,而會繼續回巢生活,甚至成年之後的後代仍繼續和母親生活在同一巢穴。

小蜘蛛為何已經長大了還在「啃老」?科研人員分析,這可能是因為這種大蟻蛛再繁殖的機會較低,因此母親願意花費更多的精力照顧寶寶;同時,這種長期撫育方式也有利於降低幼年大蟻蛛被天敵捕食的機率,讓它們防禦、捕食等技能得到充分的發育。

可是,母親的這種「優待」僅限於雌性小蜘蛛,雄性大蟻蛛一旦成年,就會被其母親和姐妹毫不猶豫地趕出家門。他們初步認為,這種做法是大蟻蛛對近親繁殖的一種迴避,這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對比實驗顯示,當蜘蛛媽媽在的時候,窩裡雌雄性別比為5.5:1,而將母親移除後,性別比則為1:1。「很顯然,大蟻蛛媽媽操縱了性別比。」陳佔起說。

「大蟻蛛的長期哺乳行為研究成果非常令人振奮,在整個動物界,除了哺乳動物外,親代為後代提供自己體內物質(比如乳汁)的現象是非常罕見的,而此研究在大蟻蛛中發現了親代長期撫育後代的證據,並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全面論述。」國際著名動物生態學家Nick Royle評論稱。

Royle認為,這項研究的激動人心之處還在於,它提供了在無脊椎動物中發現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超長親代撫育的證據。「大蟻蛛是獨立於哺乳動物系統進化而來的,此項發現會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親代對後代長期的乳汁餵養的進化。」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126/science.aat3692

 

 

權銳昌介紹大蟻蛛長期哺乳和撫育行為的相關研究背景、主要結論和意義

 

 

陳佔起介紹發現和研究大蟻蛛哺乳並撫育後代現象的詳細過程

 

 

國際著名動物生態學家Nick Royle通過錄製視頻的方式對本項成果進行祝賀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相關焦點

  • 「哺乳」不再是哺乳動物專屬?中國科學家發現會長期哺乳的蜘蛛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蜘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一片新領域。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北京時間30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世界首例非哺乳動物可哺乳,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乳汁震動科學界!
    )科學家發現大蟻蛛有長期的"哺乳行為"哺乳歷來都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獨有的行為,儘管有一些類群的動物,例如鳥類和蟑螂也提供類似"乳汁"的分泌物餵養後代,但是無論是從行為模式上、持續時間上還是功能上都與真正的哺乳動物的哺乳相差甚遠。
  • 非哺乳動物也哺乳?中國科學家發現長期哺乳的大蟻蛛
    非哺乳動物也哺乳?我科學家發現長期哺乳的大蟻蛛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及其同事陳佔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發現了首例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打開一片新領域。
  • 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哺乳行為 乳汁蛋白質含量是牛奶4倍
    哺乳歷來都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獨有的行為,儘管有一些類群的動物,例如鳥類和蟑螂也提供類似「乳汁」的分泌物餵養後代,但是無論是從行為模式上、持續時間上還是功能上都與真正的哺乳動物的哺乳相差甚遠。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跳蛛(大蟻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並且這種哺乳行為在上述各方面都和哺乳動物極其一致。
  • 我國科學家發現首例具有哺乳行為的無脊椎動物
    央廣網北京12月2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哺乳歷來都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獨有的行為,儘管有一些類群的動物,例如鳥類和蟑螂,也提供類似「乳汁」的分泌物餵養後代,但無論是從行為模式上、持續時間上還是功能上都與真正的哺乳動物的哺乳相差甚遠。
  • Science: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權銳昌組發現大蟻蛛通過哺乳繁育後代
    版納植物園該項研究發現一種跳蛛(大蟻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且這種哺乳行為在上述各方面都和哺乳動物極其一致。  研究發現,新孵化出的幼蛛會吸食其母親從生殖溝分泌出的液滴生長發育,且在最初的20天之內完全依賴液體存活。研究人員將該液體稱為「蜘蛛乳汁」,經成分測定表明,「蜘蛛乳汁」蛋白質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而脂肪、糖類含量低於牛奶。20日齡的幼蛛體長可成長到其母親的一半左右。
  • 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哺乳行為 幼蛛出生20天全靠「母乳...
    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哺乳行為 幼蛛出生20天全靠「母乳」存活  Emma Chou • 2018-12-01 14:49:09 來源:前瞻網
  • 大蟻蛛的長期哺乳行為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介紹版納植物園研究員權銳昌及其同事陳佔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科學》)上發表關於蜘蛛長期哺乳行為的重要研究成果。版納植物園關於大蟻蛛長期哺乳行為的研究於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上,這是世界上發現的首例哺乳動物之外用母乳餵養後代的哺乳行為,為哺乳行為的起源、現狀和進化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陳進介紹了版納植物園的基本情況、科研環境和創新文化。陳進表示,版納植物園不僅是13000多種熱帶植物的大本營,同時是280多種鳥、1000多種蜘蛛、200多種蝴蝶等動物的生態家園。
  • 蜘蛛居然會哺乳?奶水足還營養好?
    > 比如一些鳥類(鴿子、企鵝、火烈鳥等)有類似「哺乳」的行為,不過它們並沒有乳腺,只能把喉嚨下的嗉囊分泌營養豐富的「乳汁」從經喙出來餵養幼鳥[2]。幼蛛就爬到母體腹部尋找「乳汁」 |  sciencemag.org 經過更仔細的觀察,研究人員驚喜地發現,原來,雌性大蟻蛛腹部有一條生殖溝,會分泌出一種類似乳汁一樣的液滴
  • 蜘蛛奶,你敢喝麼?
    (王曉亮攝影)北京時間今天凌晨出版的《科學》雜誌,刊登了權銳昌、陳佔起團隊研究蜘蛛哺乳行為的論文,因為他們在世界上發現了首例非哺乳動物——蜘蛛也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這一現象的發現,不僅讓人腦洞大開,也讓人大吃一驚。
  • 蟑螂奶、蜘蛛奶,動物界有哪些奇葩的哺乳行為
    2018年我國科學家權銳昌及其博士後陳佔起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並證實了一種名為大蟻蛛(Toxeus magnus)的跳蛛也具有「哺乳行為」,而且這種哺乳行為在上述各方面都和哺乳動物的哺乳現象十分一致。親代蜘蛛通過生殖溝分泌液滴,供新孵化的幼蛛吸食,科研人員將這種液滴稱為「蜘蛛乳汁」。
  • 食人魔蜘蛛的「耳朵」在腿上—新聞—科學網
    近日,《當代生物學》上一項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顯示:食人魔蜘蛛不僅會用腿走路,還會靠腿聽音。 蜘蛛沒有耳朵,以往人們認為蜘蛛無法聽到空氣中傳播的聲音。它們腿上的毛髮可以感受振動,因此可能是靠振動辨別獵物方向——但這一認知可能並不正確。2016年時,就有研究者發現,一種跳蛛可以感知聲波在空氣中的振動。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感謝科學網建立11年來為國內外從事科研工作人員的交流提供了這樣一個優秀場所,正如我在一個博文裡分析所發現的,科學網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我在《自然》雜誌上發的讀者來信。真心希望科學網這個茶館能一直開下去,不然,很多飽學之士怕會消化不良呢! ◆彭思龍(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 第一次接觸《中國科學報》是在中科院數學所讀研究生的時候,我的導師是它的忠實讀者,經常把他認為好的文章給我們閱讀,作為研究生培養的思想教育材料。10年前科學網邀請我註冊,從此開始了與科學網和《中國科學報》的深入接觸。
  • 中國專家最新重大發現:這蜘蛛是吃奶長大的,但不是哺乳動物!
    提到哺乳動物,你會想到什麼?貓、狗、獅子、大象,反正肯定跟蜘蛛搭不上邊,在我們的認知裡,蜘蛛就是一種小蟲子,壓根兒和吃奶搭不上邊兒!可是最近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發現,將直接顛覆你的認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權銳昌及其博士後陳佔啟,在對大蟻蛛群體進行研究時意外發現,蜘蛛媽媽竟然會分泌一種汁液餵給小蜘蛛,而且小蜘蛛在剛出生的20多天裡,完全依賴蜘蛛媽媽餵養乳汁才能長大,這一發現直接改變了人們對哺乳動物的認知:原來非哺乳動物,也是可以通過乳汁餵養後代的!
  • 蜘蛛?蜘蛛!—新聞—科學網
    一提到蜘蛛,沒錯,對一些敏感的人會感到恐懼——它們都有某種毒牙來注射毒藥。
  • 科學家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新聞—科學網
    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李欽明供圖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光源科學研究室研究員江凌和院士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研究團隊合作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新聞—科學網
    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圖片來源:韓志信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 「這一新發現或表明我們發現了中生代已知最小的恐龍,其大小比蜂鳥還小,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向我們展現了一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並命名了一新屬新種。」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他表示,琥珀給了人們機會來了解恐龍時代的小型脊椎動物。很幸運在這些微小的脊椎動物記錄中發現了非禽類恐龍和鳥類。
  • 中科院無人艇成功穿越颱風眼—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氣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8月4日發布消息稱,由中科院研發的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於8月1日上午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成為颱風監測的「哨兵」。 無人艇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大氣所研究員陳洪濱介紹:「我們自主研發的MWO-3搭載了氣象和海洋觀測傳感器,通過中國北鬥衛星傳輸數據,在這次海上觀測試驗中,經歷了『森拉克』颱風過境,為中國氣象局提供了時間解析度高達1分鐘的實時觀測數據,監測颱風過境時海面各要素的詳細變化過程,相比傳統的海洋浮標觀測,我們的無人艇能夠機動應變航行觀測,獲取最優位置的實時觀測數據,具有其他觀測手段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蠍子、蜘蛛等螯肢動物始祖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蠍子、蜘蛛等螯肢動物始祖 莫裡森蟲復原圖新華社南京9月12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與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合作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那些在60秒差距內的恆星——當一顆圍繞其運行的行星從它們面前經過時,這些恆星會周期性地變暗但是由於TOI 700d處於宜居帶,它的表面或大氣中可能有液態水——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外星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