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禾略研究院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說到住宅景觀,我們不禁要問,怎麼樣的景觀配置才是最好的?是否越豪華越好?泳池越大越好?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問題要辯證的看,不同客戶的關注點不同,即其需求不同。合適的才是最好。給需要的人需要的東西。
因此,萬科景觀標準化,根據其景觀定位制定景觀配置與成本。
產品景觀成本預算
首先,將馬斯洛理論的五層需求層級應用到客戶景觀需求排序中,可以做一個需求層級劃分:
一、自我實現的需要優美的景觀視線
二、尊重的需要良好的品質感
三、感情上的需要完善的社交空間
四、安全上的需要完好的私密性
五、生理上的需要基本的景觀處所
其次,將其客戶景觀需求落位到景觀配置(即景觀載體)上,根據景觀需求層級的上升,其對應的景觀載體逐級增加,景觀體驗感逐漸豐富。
如:基本的景觀住所優美的景觀視線的營造需要優美的外部景觀(地段外部環境決定)和內部景觀(泳池景觀);良好的品質感可能需要架空層空間,一定比例的水景,硬景,軟景等。
最後,給景觀載體做成本預算。由此可達到給景觀需求配置標準化、成本標準化的目的。
不同客群的關注點不同,對景觀品質的關注點也不同。
因此,萬科將不同產品品類的景觀定位,對於不同景觀載體的關注度做了分析,分別列出了關注點排序前三名。
可以看出不同景觀定位,對景觀載體的需求點的截然不同。
應用到標準化中來,萬科通過對不用產品品類的景觀需求面積,按比例劃分,測算其成本,形成景觀成本比例標準。
通過這個標準來控制景觀的成本預算,以達到在一定的成本預算內,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景觀品質需求。
那萬科的成本預算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1.1 景觀面積構成
景觀面積指標說明:
景觀面積 = 用地面積 — 建築覆蓋面積 + 架空層景觀面積
景觀面積 = 泳池面積 + 其他設施面積 + 軟景面積 + 硬景面積 +水景面積 + 架空吧層面積 + 車行道路面積
其他設施包括:
康體設施:運動場地,兒童活動場地,老人活動場地,
景觀元素:構築物,雕塑及小品,園林家私,小區圍牆,景觀欄杆
景觀設備:灌溉系統,室外電氣系統,照明系統
水景面積並不包括大型水景,如:溼地和人工湖。大型水景成本另外計算
1.2 面積控制比例
根據對深圳區域項目的調研和成本控制的目的,對新規劃項目的各項面積比例有如下控制要點——
硬景面積 / 軟景面積 =3:7
其中硬景由非石材和石材組成:
非石材面積 / 石材面積= 3:7
其中軟景由灌木和草坪組成,喬木不佔景觀面積:
灌木面積 / 草坪面積 =3:7
泳池面積+水景面積 / 景觀面積≤ 5%
車行道路,架空層和其他設施面積視具體項目而定。
以下是景觀面積示意圖,每個項目略有不同。
1.3 植物控制比例
根據對深圳區域項目的調研和成本控制的目的,對新規劃項目的植物比例有如下控制要點——
喬木分布密度 = 喬木數量 / 景觀面積 ≥ 35平米/株
特大喬木數量:大喬木數量:中小喬木數量 = 1:2:7
特大喬木-胸徑35cm以上-可按25000-30000元/棵計算
大喬木-胸徑20cm以上-可按8000-10000元/棵計算
中小喬木-胸徑20cm以下-可按1000-1500元/棵計算
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種植數量的比例,建議控制在1:3-1:4之間
前五名喬木集中度 =50%
喬木種類 ≤ 25種
灌木種類 ≤ 35種
1.4 成本預算比例
計算方法:
簡化模型:給每個景觀面積組成部分,賦予一個平均成本值,比如草坪 10元/ ㎡,遊泳池1400元/㎡等等。
大型水景另外計算
成本預算示意表:
喬木單方成本 = (特大喬木平均單價×10% +大喬木平均單價×20% +中小喬木平均單價×70%)/喬木分布密度
其他設施成本 :由於包括多種景觀元素和設備,採取的方法是定一個對景觀總面積的單方成本。下面的例子取值 100元/㎡, 其他設施的總成本分攤到佔地8%的面積上則顯示為1250元/㎡
產品景觀配置
在上面講了那麼多研究方法,框定標準,最後要怎麼落地到可實際操作,可運用的標準化手冊呢?
首先我們要問,景觀配置要標準化什麼?要得到什麼成果?
簡單來說,可以從找規律、講事實、擺例子這三步來解決這個問題。
萬科整理了一個配置框架,分為活動場所、軟景、硬景、景觀構築物、照明五部分。
從前期規劃對各部分配置進行研究分析,設定規則標準——這是找規律;到對各部分做具體的景觀設計(如設定規格、設計方式、參考圖集等)——這是講事實;最後擺出各部分的案例分析作為參考標準——這是擺例子。
下面以活動場地這一部分為例,來看下萬科景觀配置這三步走具體是怎麼進行的。
一、活動場地配置
01、前期規劃
需求比例
首先,我們來回顧下萬科產品標準化的客戶定位。
萬科對各產品品類做了客戶定位,以其家庭生命周期(居住)的標準分為青年之家、青年持家、小小太陽、小太陽、孩子三代、後小太陽、老年一代這幾類客戶,通過市場上這幾類重點客戶之間的相對比例關係,給產品品類做出價值比例劃分。
然後,從品類的客戶定位推導出這幾類客戶的人口構成比例關係。
G2、G3、C、T1、T2這五種產品品類各在12歲以下、13-21歲、22-55歲、56歲以上這四個年齡段中所佔的比例。
在客戶研究中,將主流市場細分為首次置業、首次改善、再次改善、活躍空巢四大類。
根據其產品的品類人口構成比例排序,與四個主流市場相匹配,可將品類數據調整為三大類:G2 C、T2、G3 T1。
分析了這麼多人口結構的問題,有什麼作用呢?
回到我們的活動場地配置中來,活動場地包括,老人活動場地、兒童活動場地、運動場地和遊泳池。
老人活動場地的需求,由老人人口的比例決定,兒童活動場地的需求,由兒童人口的比例決定,運動場地的需求,由成人加青年人口決定,遊泳池的需求由成人、青年、兒童人口的總和決定。
由此可以推導出G2 C、T2、G3 T1這三大品類,對於各活動場所的需求比例。
需求面積
有了需求比例,我們還需要給各類活動場地的需求面積,確立一個標準,萬科是怎麼來做的?
先收集萬科深圳區域的社區數據,提取場地面積與戶數這兩個數據,用線性回歸的方法找出計算場地最小需求面積的計算方式。再通過調研對象,來驗證數據的準確性。
下面我們看下各個活動場地的具體應用情況:
1、遊泳池
以G2 C品類為例,統計深圳區域萬科G2/C類住宅的泳池總面積與社區戶數,用線性回歸的方式,求出其平均線(灰色),最小值(藍色)跟最大值(紅色)的線,可以得出泳池的最低需求面積的計算公式為MIN=0.70X+500(X為萬科社區戶數)。
調研社區對象,可以看到其社區的使用率情況。
同理可得:
G3 T1品類的最低需求面積的計算公式為MIN=0.60X+450;
T2品類的最低需求面積的計算公式為MIN=0.60X+450。
2、運動場地
以G2 C品類為例,運動場地的最低需求面積的計算公式為MIN=0.40X+500(X為萬科社區戶數)
同理可得:
G3 T1品類的最低需求面積的計算公式為MIN=0.40X+500;
T2品類的最低需求面積的計算公式為MIN=0.37X+450。
3、兒童活動場地
以G2 C品類為例,兒童活動場地的最低需求面積的計算公式為MIN=0.20X+200(X為萬科社區戶數)
同理可得:
G3 T1品類的最低需求面積的計算公式為MIN=0.10X+100;
T2品類的最低需求面積的計算公式為MIN=0.15X+150。
4、老人活動場地
大部分樓盤沒有單獨考慮老人活動場地,無法得出數據,所以從最小的場地需求出發,確定G2/C的老年人活動場地最小值。1000戶住區最小配置:老人跳操廣場1個,按摩走道2個,鍛鍊器械6個,共約250平方米(並不包括架空層底下的棋牌活動空間)
5、架空層
由於場地限制,無法設計獨立會所的,可以把會所設置在架空層。架空層會所服務半徑以3分鐘步行到達為宜。
a、首選配置
b、次選配置
服務半徑
根據研究表明,一般成年人的最遠的舒適步行距離為500米,因此每500米應設置休息點。
一般成年人的最舒適步行距離為220米,所有活動場地的服務半徑不應超過220米。
步行距離:
步行速度:
因此,萬科對其活動場地的服務半徑與布置規則設置如下。
遊泳池
服務半徑:120米-2分鐘步行距離
布置規則:應與住宅有一定距離併兼顧日照需求。
運動場地
服務半徑:120米-2分鐘步行距離
布置規則:室外運動場地考慮充分日照,架空層配置要考慮一定的隔音措施。
老年人活動場地
服務半徑:60米 -1分鐘步行距離
布置規則:應充分考慮可達性和無障礙通道,跳操廣場應遠離住宅布置。
兒童活動場地
服務半徑:40米 -1分鐘兒童步行距離
布置規則:就近住宅布置,考慮日照和成年人看護區。
寵物活動場地
服務半徑:無服務半徑要求
布置規則:可布置偏僻處,考慮日照。
以惠州金域華庭為例:
屬於G2品類產品,一共有1000戶,應配置泳池面積共1200㎡,運動場地930㎡,老人活動場地310㎡,兒童活動場地370㎡,寵物活動場地100㎡(根據產品的特殊需求配置)。
遊泳池與運動場地的服務半徑為120米,以其中心點畫圈,基本達到全社區中心景觀的全覆蓋。
老人活動場地的服務半徑為60米,以其中心點畫圈,60米的範圍。保證各個活動場地的分布範圍可達到中心景觀的。
兒童活動場地的服務半徑為40米,以其中心點畫圈,40米的範圍。保證各個活動場地的分布範圍。可達到中心景觀的全覆蓋,並儘量靠近成人/老人活動區。
最終可以整合如下:
活動場地總表
到這裡活動場地的前期規劃工作才算基本完成。當然,餘下的軟景、硬景、景觀構築物、照明系統的思路也是一樣的研究思路。
這就是萬科做景觀標準化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