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們都知道老鼠是「四害」之一,也是令人最討厭的了。
不僅會啃食家中的食物,還會破壞建築物,更會攜帶病菌傳播疾病。
有些人見到老鼠都嚇得瑟瑟發抖,更別說是被老鼠啃。
然而近日發生的一則新聞,給家長們敲響一記警鐘。
4月26日,在貴州省人民醫院,提起前幾天女兒欣欣被不明動物咬傷一事,白春明夫婦自責不已。
4月17日,遠在江蘇的白春明接到母親的視頻通話。
母親哭著告訴白春明,孩子睡覺後,她外出洗衣服,半個多小時回來後卻發現,孩子被咬傷。
白春明在視頻中看到,裹著女兒的被褥上全是血,女兒頭部、臉部有多處被撕咬過的痕跡,血肉模糊,頭部一處傷口還露出了頭骨。
家人第一時間將欣欣送到醫院救治。
對于欣欣是被什麼動物咬傷的?「現在還不清楚,可能是老鼠。」白春明說,欣欣由奶奶帶,平時出租房裡也經常看到老鼠。
加上孩子身上有動物的抓痕、臉上有牙齒印,大家猜測可能是老鼠鑽進屋子將孩子咬傷。
診斷證明書表明,欣欣頭面部多處皮膚軟組織缺損,左手多發骨折並中、環、小指缺血壞死……
「最不能接受的是要被截肢,以後怎麼辦,頭皮植皮,也不曉得會不會長頭髮。她才2個月28天,就要遭這些罪,我們真的太不負責任了。」
欣欣的母親李小環說,她很後悔沒有在家照顧孩子,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最希望孩子能儘快好起來。
目前,欣欣仍在重症監護病房內接受治療,雖然生命體徵暫時平穩,但情況不容樂觀。
相信大家和安琪一樣,第一反應是:家裡條件是不是不好?現在不是幾乎很少有這樣的事情了嗎?小時候到是經常聽大人們講親戚熟人被老鼠咬傷的故事,難道現在還有嗎?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被老鼠咬傷」這類事件還真是頻繁上報:
去年12月9日,雲南楚雄一名3個月的寶寶,被老鼠咬傷,右側鼻翼被咬傷,軟骨已漏出。
據孩子父母描述,事發前他們給寶寶餵了奶後沒有擦掉孩子臉上的奶汁,導致被老鼠咬傷。
2018年11月5日,安徽東海幼兒園一幼兒午睡時被老鼠咬傷手指。11月14日,又一名兒童在該幼兒園午睡時疑被老鼠抓傷。
2017年12月,江西撫州市民吳女士帶著8個月大的兒子入住了南昌市某知名連鎖酒店,凌晨5點多發現兒子被老鼠咬傷。
凡此種種... ...
所以各位粑粑麻麻們,別以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就認為家中不可能會有老鼠。
其實,一些地區、農村裡的老百姓屋裡,仍會有老鼠出沒。
特別是和爺爺奶奶住的老房子,也會有老鼠出現。
老鼠多半是在人們睡覺後找東西吃,鼻子極其靈敏,聞到帶香味的食物就會啃。
所以,小寶寶喝完奶後,一定要及時清理寶寶臉上和身上的奶汁,臥室內不要放置開封食品。
更重要的是,寶寶入睡時爸爸媽媽不能離得太遠,以防有特殊情況發生。
記住三個字,正確應對鼠類咬傷!
第一字:衝
寶寶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後,家長要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清水反覆衝洗傷口,衝洗時間為15分鐘!
衝洗後,再用75%酒精或碘酒,用棉籤從傷口內側慢慢朝外滾動進行消毒處理。
第二個字:看
家長做完清理傷口那一步後,就要立即帶寶寶看醫生!
具體讓醫生看看寶寶傷口程度、再確診一下病因,然後制定治療方案,將對寶寶的傷害降到最低。
第三個字:打
鼠類動物一樣會傳染狂犬病,所以為了防止出現狂犬病或流行性出血熱,醫生會根據情況給寶寶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或狂犬疫苗。
若傷口較深、面積大,還會對患兒進一步注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以控制感染不再蔓延!
其實很多事,只要家長多小心一點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建議各位粑粑麻麻們今天抽出一點時間,排查一下家中的情況。
如果發現有老鼠屎、晚上聽到過老鼠叫以及物品有被啃咬的痕跡,一定要做一個全方位的排查和滅鼠殺蟲。
特別是嬰兒房,必須保證足夠的安全。
如果保證不了,就儘量讓寶寶待在家長能看到的地方。
比起老鼠咬人,孩子更容易被貓貓狗狗等動物咬傷,更需要爸爸媽媽們提起一百個心。
最近天氣開始熱了起來,夏季不單人會因高溫和悶熱產生急躁情緒或身體不適。
狗、貓、兔子、倉鼠等寵物也同樣容易「情緒中暑」,對於外界刺激更容易做出過激反應。
有些正值發情期、哺乳期的犬貓,更易暴躁、動怒,產生攻擊行為。
所以爸爸媽媽們要看住孩子,遇到小區裡的貓貓狗狗,不要去逗它!
尤其是路邊的野生貓狗,千萬不要去招惹,要知道,你的善意接近,可能會讓它們覺得害怕而進行自我保護,反而攻擊你哦!
如果孩子不慎被狗咬傷,一定不要懈怠,除了一級暴露,二三級暴露都必須接種狂犬病疫苗!
哪怕只有一道淡淡的血印、傷口被小狗舔舔,都屬於二級暴露,也都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並且越早越好。
在和貓狗的接觸過程中,不同的接觸方式也有不同的暴露分級和處理措施,具體大家可以點擊下面這張圖片查看。
動物園的動物,別以為它關在籠子裡就可以隨便招惹!
不要給動物們投餵食物!許多小朋友在動物園裡,為了表達和動物們的親近,都會給動物們投餵食物,比如鹿、駱駝等。
但其實,這種行為還是存在很大的風險性!尤其是大型猛獸,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和動物合影項目一定要謹慎選擇!現在,不少動物園有安排遊客與動物合影的項目,請大家謹慎選擇,特別是大型動物。
給動物拍照時記得關掉閃光燈!這麼做可避免傷害動物和孩子的眼睛,另外也可避免引起動物受驚。
減少或拒絕觀看動物經訓練後非自然的娛樂性表演,如海豚、虎鯨、白鯨表演、大象表演、任何馬戲團動物表演。
孩子天性都喜歡小動物,忍不住都會去逗一逗,預防被動物咬,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幾件事:
千萬不要將寶寶單獨與寵物留在一起。很多咬傷都是在嬉戲打鬧中發生的,當寵物變得過度激動時,寶寶一般是意識不到的。
不要讓寶寶對待動物像對待玩具那樣,告訴孩子動物也是一個小寶寶,不要去拉寵物的耳朵和尾巴,跳到狗的身上,或者把貓扔來扔去,它們會疼的。
告訴寶寶不要在寵物吃東西時去打擾它,不要去抓狗正在啃的骨頭或飼料的盤子。把寵物的盤子放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狗咬人最常見的原因是為了捍衛自己的食物。
告訴寶寶,不要將臉貼近寵物。
警告寶寶,要遠離那些看上去非常激動或者不友好的狗狗。告訴大一點的寶寶危險狗的一些特徵:僵直的身體、堅挺的尾巴、竭嘶底裡的叫聲、蹲伏的姿勢、凝視的表情。
當寶寶獨自面對一隻陌生的狗,寵物在寶寶身邊轉圈、嗅的時候,叫寶寶站著不動,不要用眼睛瞪著寵物,不要用突然的動作來激怒寵物,也不要一看到狗就跑。跟狗狗講話要用輕柔的語調。
雖然大部分的狗都比較溫順聽話,但也有一些狗攻擊性很強,可能不等你招惹就會來攻擊。
如果看到下面這幾類狗,一定不要去逗弄,趕緊繞道走!
比特鬥牛梗犬、紐波利頓犬、阿根廷杜高犬、巴西非拉狗犬、藏獒、日本土佐犬,就是很典型的危險犬。
記住這幾張狗的樣子,看到了立馬帶孩子躲開。
孩子年齡小,無法辨別什麼是「危險」,只能依賴家長的看管和保護。所以發生緊急情況時,家長就必須掌握必要且正確的急救方法。
你的一個動作,就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甚至挽救孩子的生命。
你或你家孩子
有哪些被小動物咬傷的「疼痛史」?
安琪將會從文末精選1條留言
免費包郵送出1份
精美圖書《簡筆畫5000例》
留言區一起聊聊唄~
沒被選中的小夥伴
可直接點擊圖片付0.01元+郵費免費送!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在文末留言。我們會儘快處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