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統計分析,母乳中都含有80%的水分,能夠滿足孩子對於水的需求。
餵養孩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對於家長們來說,到底要不要給娃餵水,是個容易產生分歧的問題。
一些寶媽認為半歲內的母乳寶寶不餵水喝,母乳中的水分已經夠了;而一些老人卻認為,單一的給孩子餵母乳,孩子可能會感到口渴,很容易會引起上火等情況。
身邊就有一對婆媳就因為寶寶需不需要喝水,而大吵了一架,寶媽認為孩子不需要再喝水。
而婆婆卻對寶媽的做法極度不滿,覺得對孩子太苛刻,心狠,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半歲內「母乳寶寶」要不要餵水?
對於這個問題,相關數據統計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母乳中除了自身的奶水成分,還有80%的水分在裡面,母乳寶寶基本上不需要喝水了。
國際母乳協會又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半歲內的寶寶不需要再喝水,因為母乳中有充足的水分。
只是大部分寶媽的奶水比較粘稠,看上去水分並不充足,就產生了餵奶後,想要再給孩子喝水的誤區。
當娃出現4種情況時,該餵就得餵
1)寶寶皮膚乾燥
寶寶如果出現皮膚乾燥起皮,這說明寶寶的體內現在比較缺水,需要喝水來解決肌膚乾燥。
或者是觀察寶寶的嘴唇,有沒有因為過於乾燥,出現唇紋加深的情況,如果有,寶媽們就要做好餵水準備了。
2)寶寶生病狀態
當寶寶生病時,身體狀態就會感到很虛弱,像常見的咳嗽,發燒,感冒等,會導致寶寶身體內的毒素增多。
這時就需要喝大量的水分,幫助寶寶將體內的毒素排出,建議寶媽們要留心這一點。
3)寶寶汗液變多
很多寶媽都會有這樣的誤區,覺得寶寶愛出汗,汗液變得很多,是因為寶寶體內的水分充足。
而事實上汗液分泌的多,就說明寶寶體內水分正在不斷的流失,如果這時不去給寶寶飲用充足的水分,就會導致寶寶體內缺水從而生病哦~
4)寶寶小便味道、顏色重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小便應是無色或淺黃色。
但如果寶寶的尿液顏色很濃,且味道有些重的話,說寶寶體內還是缺水哦,寶媽該餵水就要餵了哈。
寶媽給孩子喝水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要控制喝水量
據相關數據表明,新生兒每天的喝水量是150毫升,人工餵養的寶寶喝水量控制在10到20毫升,再去根據需求不斷增加。
半歲內寶寶畢竟年齡小,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拿過來一杯水就隨便喝,而且要有實際的水量限制,具體喝多少水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的體重來定。
不要強行餵寶寶水喝
有些寶媽覺得孩子小,就算特別口渴也不會表達出來,就會去強行餵寶寶水喝,這完全是錯誤做法。
當孩子自己感到口渴,會在肢體上向你發出「邀請」信號,暗示你他此時需要喝水。
喝水姿勢要正確
孩子喝水和餵奶是一個道理,都講究姿勢正確。
如果餵水的姿勢不標準,超過了寶寶能夠接受的範圍,那麼寶寶得不到迎合,在喝水的過程中很容易嗆到,動作姿勢都要正確,孩子才會感到舒適。
半歲後的寶寶什麼時間喝水最合適?
早晨剛起床時
寶寶經歷了一整晚的熟睡狀態,嘴巴周圍都是乾燥狀態,這時候餵寶寶喝一點水,能夠緩解嘴唇緊繃感。
還能給寶寶達到潤喉的效果,也有助於促進寶寶的胃腸蠕動,讓寶寶的腸胃更健康。
午飯後10分鐘
寶寶在午飯後,體內的物質需要被吸收和分解,才能夠保持消化更好,這時在午飯後十分鐘左右給寶寶喝水,寶寶身體會更容易吸收營養,消化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下午三點前後
寶寶最感到口渴的時候,是在下午三點前後左右,身體的水分也已經代謝的差不多了,需要補充新的水分。
這時就會感到口渴,寶媽們可以選擇在這個時間內來餵寶寶水喝。
寶媽寄語
孩子幼小身體脆弱,給寶寶餵水的過程中,要避免寶寶過度喝水,有一定的量去控制,不然就會誘發寶寶身體出現水腫的情況。
今日話題
在給寶寶餵水的過程中,你遇到過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