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在截至2025年的25年間,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的人均GDP將趕超全球56個國家。根據彭博對上個月IMF世界經濟展望的數據分析,屆時中國的人均收入將在全球排名第70位,接近全球最富裕的三分之一國家之列。
據彭博社報導,到2025年,中國經過購買力調整的人均GDP預計將相當於25307美元。這將超過百年前位列最富裕國家但如今深陷債務和貨幣危機的阿根廷。以2001年創造了金磚國家一詞聞名的原高盛公司全球經濟研究主管奧尼爾說,到2030年代,金磚國家的「總體規模可能會比七國集團還大」。他說:「這幾乎完全是因為中國,在較小程度上是因為印度。」
數據中還有許多更引人注目的發現,顯示出各國取得的巨大飛躍,尤其是東歐和亞洲國家。總體而言,亞洲發展中國家在此期間的人均GDP將增長六倍。相比之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中東和中亞的收入增長甚至達不到一倍。
在七國集團經濟體中,到2025年,人均GDP預計將從31471美元升至64582美元。預計義大利將是唯一排名會急劇下滑的成員國,從第21位下降到第35位。
美國基本上保住了在全球的地位。該國2000年排名第11位,人均GDP為36318美元,有望升至第九位。但其鄰國表現就要遜色一些。加拿大預計將下降六位至第24位,墨西哥成為這一時期最大的輸家之一,到2025年排名將下降26位至第77位。
生活水平提升最明顯的是亞洲。從2000年到2006年,中國的人均GDP大約翻了一倍,到2013年又翻了一倍,預計到2024年還會再翻一倍,使得25年間的年化增長率達到9.1%。澳門和新加坡有望躋身全球前三,加入盧森堡的行列。新加坡的人均GDP在2006年超過美國,據IMF預測,到2025年將達到115445美元。
在2020年的冠病之年,IMF預計全球最大的50個經濟體中只有四個能實現人均GDP的增長,即越南、臺灣、埃及和中國大陸。
其他大多數經濟體預計也都會快速反彈。據預測,冠病死亡人數最多的五個國家,美國、巴西、印度、墨西哥和英國,都將強勁反彈。不過,他們在疫情期間的損失要超過中國。
IHS Markit經濟學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說:「中國公司不僅在奪回疫情造成的損失方面取得了迄今最大的成功,而且有望最快實現全面復甦,美國公司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