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宜賓市江安縣桐梓鎮雙江村長江河灘,發現了一大片極度瀕危滅絕物種——疏花水柏枝。經初步統計,被發現的疏花水柏枝有3萬多株,是全國目前發現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疏花水柏枝種群。
當記者隨同省、市專家一行來到桐梓鎮雙江村沙灘時,只見一株株綠油油的疏花水柏枝在風中搖曳,有的枝條上,還能看到細小的花苞,為光禿禿的水位漲落帶增添了一份綠意。
據江安縣林業局副局長易譯介紹,2017年底,該局按照省林業廳對水生植物保護項目要求,對境內的長江河灘地進行實地查看時,發現了這些疑似疏花水柏枝植物。隨後,經省市專家鑑定,將這些植物確認為疏花水柏枝。
「疏花水柏枝對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三峽大壩修建以來發現數量最多的一個點。」四川省林業廳副調研員隆廷能說,這種植物的存在與否、數量多少等,直接反映了長江沿線的生態狀況。數量越多,越能證明生長地勢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它們生長習性獨特,只能就地保護,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人工繁殖,取得經驗後進行推廣。」
「疏花水柏枝雖然沒有什麼經濟價值,但要基於生態多樣性、物種稀少性進行保護。」易譯表示,下一步將邀請相關專家會討,針對性的制定保護措施,聘請專職人員管護,並進行培育。同時,將加強宣傳,提高群眾的保護意識。
疏花水柏枝是被子植物門檉柳科下的落葉灌木,主要生長在長江水位漲落帶的沙灘、石縫中,每年在長江豐水期,疏花水柏枝全株都在水下休眠,到了枯水期時,疏花水柏枝又探身而出, 開始迅速地生長繁殖,它們不僅長出鮮綠的針狀葉片,還會綻開白色或者粉紅色的小花,同時它的根系很發達,對河灘水位漲落帶能起到固土護岸和綠化的作用,對恢復長江生態環境和提升長江沿線兩岸風貌有著積極意義。
疏花水柏枝需要在鵝卵石和沙混合的條件下,每年在水下休眠數月才能生長繁殖,是三峽庫區水位漲落帶一種特有植物,僅分布於長江流域的四川省、重慶市和湖北省。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確定為極度瀕危滅絕物種,三峽大壩蓄水以後,疏花水柏枝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後來相繼在宜賓的南溪區、翠屏區、瀘州、樂山等地被發現。(來源:華西都市報)
更多內容請點擊:
跟著小林去賞花|四川省花卉觀賞指數發布
長江局竹原纖維產業化可研報告通過評審
「8·8」九寨溝地震災後生態恢復首個項目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