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僅有兩株!西雙版納發現一極度瀕危新物種

2021-02-22 雲視新聞七彩雲

短梗豹藥藤植株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園林園藝部工作人員申健勇、王文廣、馬興達等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開展「西雙版納地區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目標植物調查工作時,發現一鵝絨藤屬疑似新種,該種形態上與豹藥藤(Cynanchum decipiens)、短柱豹藥藤(Cynanchum longipedunculatum)相似,但該種花序梗很短,葉子卵圓形,花瓣綠色且於花期反折,副花冠碗狀且高於合蕊冠,以上特徵可以和前兩種明顯區別開。

分類特徵:

A: 生境。B-C: 葉子正反面。D-E:花序和花。F-G:合蕊冠的側面和正面觀。 H:花粉器

通過查閱文獻和相近種模式標本對比,最終確認該物種為一新種,並根據它的短總花梗命名為短梗豹藥藤(Cynanchum brevipedunculatum J. Y. Shen),並以Cynanchum brevipedunculatum, a new species of Apocynaceae from Yunnan, China為題,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Taiwania上。 

目前,短梗豹藥藤在野外僅發現兩株,且分布點不在保護區內,生長在路邊。我們也在周邊進行了數次詳細的調查,但未發現更多的植株。原本計劃收集種子,以期通過引種擴繁出更多植株,但可惜的是未見結果,具體原因暫時未知。依據以上情況根據IUCN的瀕危等級評估標準,暫時評估該新種瀕危等級為極危(CR; criteria B1ab (i, v) + 2ab (i, v), D)。     

短梗豹藥藤花朵

夾竹桃科鵝絨藤屬的分類一直比較複雜,長期以來各家的爭論很大,沒有得到統一的意見。《Flora of China》記載我國鵝絨藤屬植物共有57種,為我國夾竹桃科物種最豐富的一個屬,但最新的分子研究顯示,其中的21種應劃入白前屬。而乳突果屬,天星藤屬(Graphistemma),鉸剪藤屬,蘿藦屬,大花藤屬,四川藤屬,已歸併到鵝絨藤屬。經過以上拆分和歸併,目前我國鵝絨藤屬的物種共44種。而秦嶺藤屬和娃兒藤屬已歸併到白前屬,致使目前我國白前屬的物種達到了70種,白前屬也成為了我國夾竹桃科物種最豐富的屬。 

記者/胡睿

編輯/李文莉

責編/孟奇

©雲視新聞七彩雲

相關焦點

  • 雲南發現斑果藤屬新種多毛斑果藤 目前在野外僅發現15株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下稱「版納植物園」)網站3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關累鎮發現一斑果藤屬新種——多毛斑果藤。相關成果於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Taiwania上。
  •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僅有1株野生母株的青梅——廣西青梅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僅有1株野生母株的青梅——廣西青梅文:花木君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對「曹操煮酒論英雄」這一章回記憶猶新在以上3種青梅中,青梅(V. mangachapoi)又叫青皮、海梅、苦香、油楠、青楣等,除了在我國海南有分布外,另外在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有分布。而廣西青梅和版納青梅,則是我國特有物種,尤其是廣西青梅,全世界僅僅發現有1株母株,是極危物種,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僅有1株野生母株的青梅——廣西青梅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僅有1株野生母株的青梅——廣西青梅文:花木君而廣西青梅和版納青梅,則是我國特有物種,尤其是廣西青梅,全世界僅僅發現有1株母株,是極危物種,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當他走到樹下時,恰好有一棵種子掉落在他面前,他驚訝的發現這種子與之前在某本介紹珍稀植物的書上看到的非常相像。於是他帶回家中比對,並匯報給了縣裡的相關人員。沒想到,這竟然是一個新發現的物種,最終這個物種在1980年被命名為廣西青梅。
  • 數量高達31株!「世界物種基因庫」高黎貢山發現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
    科技日報記者從雲南保山市政府新聞辦了解到,經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多位研究人員鑑定,首次確認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數量多達31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靜博士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在《中國植物志》中,滇桐為椴樹科滇桐屬的落葉喬木,但在最新的分類系統APGⅣ中,被列入了錦葵科。
  • 西雙版納葫蘆島:拯救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60餘年來,在一代代科學家和研究者的努力下,版納植物園成了植物的「諾亞方舟」:1125公頃的土地上,收集有活植物1.3萬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保存原始熱帶雨林250公頃,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戶外保存植物種數和向公眾展示植物類群數最多的植物園。
  • 才被命名就已極危 西雙版納發現斑果藤屬新種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斑果藤屬是亞洲特有屬植物,分布於印度至我國南部和中南半島,含有9種和1亞種,我國原分布有3種,在雲南都有分布。日前,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工作人員的新發現,為斑果藤家族添了新成員。
  • 雲南發現西番蓮屬一新種勐海西番蓮 已知個體數極少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供圖   中新網昆明3月28日電 (馬興達 申健勇)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工作人員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發現一西番蓮屬新種勐海西番蓮。該新種目前已知的個體數極為稀少,瀕危等級被評定為極危。
  • 僅50株左右,雲南河口發現新物種大圍山梧桐
    近日,雲南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聯合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植物分類學學術期刊Phytotaxa上發表錦葵科一新物種——大圍山梧桐,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增添了新成員2013年,河口林業系統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植物調查時,發現了一種奇特的先花後葉的梧桐屬植物
  • 新物種!雲南發現「花仙子」瑞麗舞花姜
    日前,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迎來新年開門紅,一種形似「花仙子」的植物新種——瑞麗舞花姜被發現。據介紹,由德宏州林業和草原局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與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相關科研人員組成的調查組,從2019年開始聯合在保護區開展極小種群植物調查。
  • 四川發現特有新物種,葉如鋸齒花黑色,全球不到500株極度瀕危
    四川珍稀植物眾多,日前發現植物新種——巴朗山雪蓮。經過初步估計,全球不到500株,比大熊貓還要珍貴。巴朗山雪蓮是四川特有種,剛發現就被列為「極度瀕危」植物。它到底是什麼樣的植物?
  • 我州這裡發現一新物種,僅50株左右!
    先花後葉的梧桐屬植物經過多年的觀察並通過形態學研究和初步的分子生物學比對該種為一尚未描述的梧桐屬新物種新發現的物種被命名為大圍山梧桐主要分布於大圍山地區的河口(模式產地)、個舊、馬關3縣市種群數量較少(約50株)
  • 普洱秋海棠——你沒見過的新物種
    1、標本存疑是因為在2018年,西雙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部植物引種與信息管理組工作人員申健勇、馬興達、王文廣在標本館(HITBC)查閱「西南—滇南地區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項目目標物種景洪秋海棠(Begonia discreta Craib)的標本時,有3份採自普洱地區的標本被鑑定為景洪秋海棠,經過對原始文獻和模式標本的認真比對
  • 僅50株左右!雲南發現新物種大圍山梧桐
    【僅50株左右!雲南發現新物種大圍山梧桐】近日,雲南河口縣林草局聯合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植物分類學學術期刊Phytotaxa發表錦葵科一新物種——大圍山梧桐。2013年被發現,經多年觀察比對,為尚未描述的梧桐屬新物種。
  • 身邊總是出現「極危」物種是什麼體驗?雲南前來謝邀作答
    生長於瀾滄江和怒江分水嶺海拔2000米左右的闊葉林中,在此之前的記載僅在怒江州福貢縣有野生分布。據專家介紹,這是該植物於1951年被植物學家怒江流域發現以來,在大理州範圍內的首次發現和記錄。經初步調查,在現地約3公頃範圍內,生長著6株10米以上的雲南木蓮和20多株幼苗,樹形高大挺拔、葉片亮綠色,花朵粉紅色,開放後呈蓮花狀,樹形端莊美麗。
  • 高黎貢山發現31株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
    本報訊(記者 楊豔鵬 李建國) 近日,記者從保山市政府新聞辦獲悉,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個體數量達31株。    滇桐,椴樹科,落葉喬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國家確定的重點保護和挽救的瀕危植物之一。滇桐為中國西南特有珍稀物種,數量極其稀少。
  • 雲南高黎貢山發現極度瀕危的比氏鼯鼠屬新物種
    新華社昆明7月19日電(記者趙珮然)一個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新的比氏鼯鼠種群,經研究確認命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該成果於18日發表在國際生物學期刊《ZooKeys》上。
  • 這種樹全世界僅發現6株,全部在南嶽!你看到過沒?
    近日,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深入南嶽衡山廣濟寺天然次生林對原生絨毛皂莢、篦子三尖杉再次進行全面摸底調查時,又新發現2株野生絨毛皂莢樹,這是繼1954年首次發現2株和2012年5月新發現2株之後的又一次新發現。
  • 這種樹全世界僅發現6株,全部在衡陽!你看到過沒?
    提示:點擊↑上方"天天衡陽"訂閱下期《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日,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深入南嶽衡山廣濟寺天然次生林對原生絨毛皂莢、篦子三尖杉再次進行全面摸底調查時,又新發現2株野生絨毛皂莢樹,這是繼1954年首次發現2株和2012年5月新發現2株之後的又一次新發現。至此,全世界現存的野生絨毛皂莢數量增至6株,僅南嶽存有。
  • 「瀕危」等級降低的物種 不只大熊貓 還有藏羚羊
    而全球僅存六種大型類人猿中的四種都已被列入「極度瀕危」(CR)物種,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華西都市報記者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中國代表處獲悉,在本次更新的IUCN紅色名錄收錄的82954個物種中,有23928個正遭受滅絕的威脅,佔比28.84%。此次更新結果可謂喜憂參半,有物種瀕危程度加重,有保護行動取得積極成果,還有曾經歸為滅絕的物種被重新發現。
  • 安吉發現植物新記錄,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
    近期,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溼地與野保中心工作人員首次發現兩種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在我縣的分布新記錄,分別是連香樹科植物連香樹、蘭科植物象鼻蘭。據《浙江植物志》(1992-1993版)記載,本種在我省僅產於臨安。此次發現於我縣龍王山。淡紫色橫紋的花朵成串排列,蕊柱細長帶有鉤頭,好像捲曲的大象鼻子,這就是象鼻蘭名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