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卡馬的日與夜

2021-01-20 伊薩卡的東方慢車

    3月29日下午兩點半,我在復活節島,海拔0米,相對溼度常年維持在90%以上,四周是浩瀚的南太平洋;24小時後,我到了阿塔卡馬沙漠,海拔2000多米,年降水量最低不足5毫米,是全世界除極地外最乾燥的地方,旁邊是最高海拔超過6000米的安第斯山脈。智利並非幅員特別遼闊的國家,卻同時擁有兩個自然環境差異如此巨大的地方,實屬難得。或許這就是智利的魅力吧:從南到北,4300多公裡的海岸線,有冰川有森林有沙漠有高山,在南太平洋上還有好些個獨具特色的小島,要啥有啥。

    離開復活節島的前一晚,我在酒店大堂遇到了一位擺弄天文望遠鏡的德國大叔。大叔是在歐洲南方天文臺(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ESO)工作的天文學家,這次來復活節島是因為他剛剛完成在阿塔卡馬沙漠的工作,就順便來度個假。跟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樣,ESO是一個歐洲多國合作下的產物:歐洲國家為觀測南半球的星空而創立了這個總部位於德國南部的龐大機構,而它所有的天文臺都位於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    

ESO位於阿塔卡馬沙漠的ALMA射電望遠鏡(圖片來自ESO)

    大叔說,阿塔卡馬沙漠之所以受到青睞,得益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海拔高,氣候極度乾燥,且人煙稀少。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意味著在阿塔卡馬沙漠進行觀測時不容易受雲層和光汙染的影響,相應的,阿塔卡馬沙漠也成為了全球最佳觀星地之一。按大叔的說法,僅有夏威夷的觀測條件能與其匹敵。

    我問大叔,為什麼要選擇這一行呢?他說:「I want to feel small.」 

    對此,我深以為然。古人們堅信,腳下的大地是宇宙中心,而人類則是萬物之靈。但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地球不過是一顆圍著太陽轉的行星,而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也只是銀河系億萬繁星中的平凡一員。若沒有這無窮無盡的自信,人類無法創造出如此絢爛的文明;可恰恰也因為這無窮無盡的自信,人類幾乎將自己毀滅。跟大叔一樣,我喜歡看日出日落,觀大海繁星,也是希望能切身地感受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約束心底的ego。而阿塔卡馬沙漠作為觀星勝地,名聲在外,自然不能錯過。

    話說回來,如何前往阿塔卡馬沙漠呢?

    一般而言,旅行者會前往一個叫聖佩德羅阿塔卡馬(San Pedro de Atacama,簡稱聖佩德羅)的小鎮,並以此處為基地,探索沙漠地區的各色景點。聖佩德羅沒有機場,最近的機場位於智利北部的小城卡拉馬(Calama,機場代號CJC)。從聖地牙哥飛往卡拉馬耗時約兩小時,可選乘廉價航空Sky Airlines,其往返票價經常不到一百美元。從卡拉馬機場前往聖佩德羅,有三個方法:一、租車(沒試過);二、坐大巴(沒試過,但肯定是最便宜的);三、坐小巴(推薦)。從卡拉馬機場坐小巴前往聖佩德羅耗時約一小時十五分鐘,來回票僅需20000智利比索(約合30美元;1美元約等於650智利比索,下同),且小巴能提供點對點服務:把你從卡拉馬機場一路送到聖佩德羅的酒店,再把你從酒店一路拉回卡拉馬機場。

    下飛機後,我在出口處見到好幾家提供小巴服務的公司,價格都一樣,就隨便選了一家(註:在智利,這種機場相關的小巴服務一般都叫「transfer」)。初入阿塔卡馬的感覺是震撼的:高速路旁除了沙土還是沙土,除了偶然見到的一兩座插著十字架的墳頭和往來的車輛外,基本見不到人類活動的痕跡。

    一到聖佩德羅,我就趕緊報了一個當晚的觀星團(star gazing tour)。雖然我一般都是自己玩(比如在復活節島自駕),但阿塔卡馬沙漠情況特殊,因此還是推薦大家到聖佩德羅之後報團。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裡的旅遊項目大體來說分為兩類:首先,是觀星,而這種活動一般得去屬於私人物業的天文臺,自己去不太現實;其次,是觀賞各類沙漠和高山景致,這類景點雖然可以自駕前往,但由於海拔很高(大多超過四千三百米)且沙漠中地形複雜(很多地方根本沒有路),自駕比較危險。

    晚上十一點,我跟十多個遊客坐著大巴慢慢地離開了聖佩德羅,前往離小鎮七公裡處的天文臺觀星。快到天文臺時,我們發現路上漆黑一片,已經完全沒有路燈了,窗外的銀河則顯得明亮了許多。講解員是個加拿大天文學家,六年前從加拿大搬來了智利,因為「加拿大一年三百天都有雲,但智利卻有三百天都是無雲的夜空」。他先花了半個多小時跟大家聊古人認識星空的方式,從南十字星的命名講到各大行星的在夜空中的位置,之後則是教大家使用現場的10部天文望遠鏡觀測天體,然後大家便四散開來自己用望遠鏡看星星。


阿塔卡馬的星空(圖片來自ESO,因為我只帶了iPhone 6...)

    銀河是看不厭的:一條流淌著星星的大河就這樣大大咧咧地在夜空中延展開來,美得毫無顧忌。在漫天繁星下,似乎心底的偽裝都被除去了,赤條條的,很真實。人類什麼時候才能開啟太空探索的大航海時代,離開地球這個大搖籃呢?要能在海邊人煙稀少處蓋一座有大天窗的房子,每晚睡前都能看到銀河,然後死前再上太空看看,那也算是此生無憾了吧。


阿塔卡馬的星空(圖片依舊來自ESO...我們去的營地旁邊唯一的光源就是ALMA射電望遠鏡的管理中心。ALMA是除了CERN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科學項目,很壯觀。)

    第二天是參觀Salar de Tara(找不到太好的翻譯,似乎是「Tara鹽沼「的意思)和沿途大大小小的鹽湖。導遊叫伊萬,八點開始在全鎮四處接人,大概八點半左右終於把八個人都接齊了,開車上山。在聖佩德羅,如果一個tour是從清早到中午的話,會包早餐,若是到下午的話,則會連午餐一起包,而且都是到酒店來接人,再送回酒店或者鎮中心。大概九點半,我們到了海拔四千米左右,見到了兩隻vicuna(駝馬),然後吃了早餐,接著往上走。


Vicuna,小羊駝,又稱駝馬,皮毛珍貴

    十點半,見到了第一個鹽湖。


    十一點,經過了本次旅途的最高點,約海拔四千九百米。

除了沙土,啥也沒有

    十二點半,終於到達了本次旅途的核心:Salar de Tara。這裡是一片溼地,也是火烈鳥的自然棲息地。很遺憾,沒見到火烈鳥,不過在如此乾燥的沙漠中見到這麼一片綠洲,還是有種奇特的反差美。

    但這片綠洲旁,就是極度乾燥的火星一般的沙漠地貌。


    在Salar de Tara旁的營地裡,我們擺開了餐具吃午餐,但八個人的團只剩了七個人,因為烏克蘭人安東不見了。安東是個惹人厭的傢伙,他一路上都催著導遊快點開車,以免讓他錯過美景,但到了Salar de Tara旁,當導遊停車讓大家慢慢沿著trail走過去鹽沼旁的營地吃午餐時,安東卻偏偏要往反方向走,等大家都快吃完飯了才回到營地。但他回到營地後有希望大家能晚點下山,因為他還想多拍點照片,自然,他的要求換來的是一片白眼和拒絕。話說回來,為什麼導遊這個智利人叫伊萬呢?其實不是因為他祖上有俄國血統,而是因為他爸爸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喝醉了,於是把一個帶「Ivan「的西班牙語名字簡化成了」Ivan「,給這個土生土長的智利男人留下了一個獨特的俄國印記。午餐的內容很簡單,雞胸肉、米飯和蔬菜沙拉。跟復活節島類似的地方在於,牛油果依舊跟不要錢一樣隨便吃。


相信我,這個路你不想自駕的...

    第三天清早四點半,我就跟tour出了門,去看Geyser El Tatio(El Tatio間歇泉,跟黃石的老實泉是同一類地理現象,不過規模小很多)。

      雖然不算看到了日出,但朝霞也很美。


    在間歇泉旁吃了早餐,然後泡了會兒溫泉,旁邊的土地中依舊鹽分很高。對了,玻利維亞著名的「天空之鏡」所在地——烏尤尼鹽湖——就在離聖佩德羅不遠的地方。可以在聖佩德羅報團花三四天去看天空之鏡,只是能不能看到那份美景就得看有沒有下雨了。


    下山的路上經過了一個叫Machuca的高山古村落。這裡依舊有居民居住,以旅遊業和羊駝養殖為生。

三個月大的小llama

羊駝出沒注意!

大概在旁邊坐了十多分鐘才等到這幫認真吃草的羊駝們同時抬頭的時刻...

    回到聖佩德羅已經中午十二點多了,就在小鎮上逛了一會兒。這座小鎮以旅遊業為生,夜生活很豐富,一直到半夜十二點都有酒吧開門迎客。紀念品除了常規的明信片和冰箱貼外,還有各類安第斯山民們的手工藝品,比如以傳教士和印第安人為人像的西洋棋,和各類羊駝製品。我買了一件羊駝毛衣(非常保暖)和一條深灰色的羊駝大圍巾(感覺非常浪跡天涯,哪天想假扮文青的時候可以拿出來裝一下),加起來不到70美元。

聖佩德羅教堂和一條在甩身子的狗

聖佩德羅博物館

    很可惜,博物館正在翻修。沒能參觀這座博物館或許是此行最大的遺憾了,畢竟阿塔卡馬沙漠除了自然景觀外還有很豐富的歷史。這裡曾經爆發過涉及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三國的「硝石戰爭」,導致玻利維亞失去了出海口(但它依舊維持了一支接近五千人的內陸海軍,每年還有海軍節...),而且直到今天依舊是世界最重要的銅礦產地。

鎮中心廣場的樹蔭

跟復活節島的狗不同,聖佩德羅的狗很安靜,喜歡睡覺、喝水,不喜歡吼人

聖佩德羅街景

    鎮上還能合法地買到古柯葉(coca leaves)。之所以加上了「合法地」三個字,是因為古柯葉就是製作古柯鹼的原料,而古柯鹼的俗稱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古柯鹼。在南美許多國家都能合法地買到古柯葉,因為這屬於安第斯山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印加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古柯葉有麻醉效應,而且山民們還會通過咀嚼古柯葉來抵抗高原反應。話說回來,之所以我這次基本沒怎麼介紹見到的各個鹽沼,就是因為上了四千米之後出現了輕度的高原反應,所以腦子一直處於暈暈乎乎的狀態,不太記得導遊的介紹。在這裡建議各位腸胃不好的朋友們參加tour前最好不要吃東西,因為高原反應加上一肚子的食物將會是噩夢中的噩夢,基本上非嘔吐不能解決。另外,古柯葉在智利境內固然可以合法食用,但一旦攜帶離境的話可能會被當毒販處理,出境前請務必仔細檢查行李。


古柯葉,500比索一包

    跟復活節島不同,聖佩德羅因為地處大陸,消費不高。這麼大一份東西包括了前菜(沙拉)、主菜(豬排+大米+土豆)和甜品(蛋糕,不在圖中),才4900比索。


    下午兩點,之前把我送來聖佩德羅的小巴公司準時來酒店把我接上,帶回了卡拉馬機場。來阿塔卡馬沙漠前,最大的念想就是看星星。我看到了。第一次見到這麼燦爛的銀河,很感動,可惜沒有朋友在場一起分享這份快樂。除此之外,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壯觀的沙漠景致,算是個bonus。至於見到棲息地的羊駝,那更是bonus中的bonus。這種跟中國八竿子打不著的可愛生物因為一座網絡之牆而莫名其妙地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是一種我想盡辦法也不知道怎麼跟智利導遊解釋的巧合。看它在安第斯山上安靜地吃草,高雅地發呆,估計覺得坐在旁邊拍照的我很奇怪吧。


音樂:來自《Interstellar》原聲帶的《Where We're Going》,感覺跟星夜很搭。

備註:

1、我住的酒店叫做Hostal Miskanty,單人間55美金/晚,條件挺好的,Wi-Fi連接穩定,包早餐,推薦;

2、觀星團的價格是20000比索;

3、Salar de Tara的價格是40000比索;

4、Geyser El Tatio的價格是20000比索,因為前一天的鹽湖遊也是在這家公司買的,所以我砍價到了18000比索,但門票得自己出(中國人+學生票是2000比索,記得帶學生證);

5、聖佩德羅當地可以換錢,大部分商鋪也都收信用卡,不過還是推薦從大城市帶多一些智利比索過來,旅遊區換錢有點虧;

6、報tour的話建議大家多問幾家,比對一下價格和包括的景點;

7、放養的羊駝耳朵上不同顏色的絲帶是用標記其主人的身份的。

相關焦點

  • 聖佩德羅· 阿塔卡馬
    聖佩德羅·阿塔卡馬聖佩德羅· 阿塔卡馬 ,世界旱極,一年三百多天烈日暴曬,擁有最接近月球表面地貌的景觀,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最喜歡的觀星勝地。「這是我們唯一沒發現生命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死亡之地。」研究 阿塔卡馬 沙漠多年的 美國 地理學家克裡斯·馬凱說。「無論在南極、 北極 ,或任何其他的沙漠,鏟起一塊土,總能發現細菌。
  • 紅塵沙漠 阿塔卡馬:鹹味月亮谷
    阿塔卡馬的穴小鴞屬於punensis亞種。    荒原上有小貓頭鷹的地方並不多,我第一天就把荒原上水草豐美的好去處都走了個遍,想再從沙漠裡摳出一個好去處就很難了。    我的指尖在小旅社牆上的阿塔卡馬地圖上毫無目的地遊移,從東北邊的烏尤尼鹽沼一路跑到海邊的安託法加斯塔(Antofagasta),轉了好幾圈都沒有找到接下來的去處。
  • 阿塔卡馬太陽能汽車挑戰賽在智利拉開帷幕
    索比光伏網訊:1月11日阿塔卡馬太陽能汽車挑戰賽在智利拉開帷幕。將於今年11月舉行的拉丁美洲太陽能電動車競賽將邀請這一區域的參賽者穿越阿塔卡瑪沙漠。 圖為由哈維裡亞那天主教大學研究的太陽能電動車DIMM PUC在賽道上馳騁。「阿塔卡馬太陽能挑戰賽」是拉丁美洲首次舉辦的國際太陽能賽車大賽。
  • 天文學家用阿塔卡馬沙漠望遠鏡計算宇宙的年齡
    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高處,距離暗淡的光汙染的輝光有幾英裡遠,隱蔽在此的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正處於尋找天空答案的最佳位置。那麼,它最近考慮的問題是什麼呢? 天體物理學家表示:「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普朗克和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一致的答案。這說明了一個事實,這些困難的測量是可靠的。」
  • 想起阿塔卡馬
    看星星其實是我等遊客的說法了,更厲害的介紹是,這裡有著全世界最昂貴的地面天文臺——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是拍攝到黑洞和索倫之眼恆星系統的地方。 沙漠裡的小鎮叫聖佩德羅,San Pedro de Atacama,剛到的時候是有一些失望。天色變暗的第一時間,我仰頭看天,發現跟普通城郊看到的星星也差不多啊。
  • 鋰價:環保人士在阿塔卡馬鹽沼戰役中取得勝利
    環境督察(The Environmental Superintendent)(SMA)還表示,正在為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鹽田規劃新的「綜合管理計劃」,SQM和其他公司在那裡開採鋰和銅。這裡供應了全球約四分之一的鋰,這超輕金屬為電動汽車和手機提供動力。2019年,監管機構對SQM在三年內製定的2500萬美元合規計劃表示支持,此前調查發現該公司從鹽田過度抽取了富鋰滷水。
  • 阿塔卡馬:地球最接近火星的地方(組圖)
    這裡土壤荒瘠、強酸性,連細菌也不能存活阿塔卡馬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自然環境,這裡土壤荒瘠、強酸性,連細菌也不能存活,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因為缺水。這裡每十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來度量,而在沙漠的某些部分,已經數百年都沒有出現過絲毫的降水跡象。
  • 火星表面被指出現人形外星人 尺寸和「阿塔卡馬外星人」很接近!
    火星表面被指出現人形外星人 尺寸和「阿塔卡馬外星人」很接近!時間:2016-06-25 15:3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星表面被指出現人形外星人 尺寸和阿塔卡馬外星人很接近!
  • 紅塵沙漠 阿塔卡馬:雨、霧和「草泥馬」
    當時我想:阿塔卡馬,那可是世界旱極欸!一年的雨水不過十餘毫米,不會那麼湊巧讓我遇上吧!離開南極,轉道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後,我們沒有多想,直接向北飛向沙漠。接著還要乘車100公裡駛向聖佩德羅·德·阿塔卡馬(San Pedro de Atacama)——一個聚集了四海遊客的小鎮,是我們在沙漠更深處的目的地。    車輪下面,褐色的荒原隨意鋪陳著石塊和灌木,從我們面前延伸到地平線那邊。車窗上,「玻利維亞雨」竟然開始點點降下,那聲音和我家窗上江南的雨一模一樣。
  • 一組美圖 帶您「雲」遊西南交通大學的日與夜
    西南交通大學冬日校園(鞠紅偉 攝影)原標題:【雲打卡冬日最美校園】一組美圖 帶您「雲」遊西南交通大學的日與夜
  • 白鶴灘的日與夜
    監製:皮鈞終審:藺玉紅審校:陳敏 劉曉原標題:《白鶴灘的日與夜》閱讀原文
  • 《方艙》的日與夜
    但方艙醫院的日與夜不能被遺忘。
  • 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原來也能繁花似錦!
    而今天,筆者要說的,是另外一個特殊的沙漠——阿塔卡馬沙漠。阿塔卡馬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在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南北綿延約1000千米,主體位於智利境內,也有部分位於秘魯、玻利維亞和阿根廷。阿根廷和智利為爭奪資源經常發生衝突。
  • 阿塔卡馬陣列在手,發現行星衛星的半成品 - 環行星盤
    圖解:哈伯太空望遠鏡的WFC3相機於2014年所拍攝到木星的真實色彩影像,可清楚看見木星南半球的大紅斑人們通過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在PDS 70星系中的一顆行星周圍觀察到了它,這顆年輕的星體距地球大約370光年。
  • 「樂園裡有個小宇宙」,在海南撒歡的日與夜
    未來,TGC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城市,讓城市的日與夜都變得有趣。
  • 世界「旱極」——阿塔卡馬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