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沙漠 阿塔卡馬:鹹味月亮谷

2021-01-20 滄海微木

    奇怪的是,世界上最乾旱的角落時常會得到反常天氣的眷顧。在厄爾尼諾現象較強的年份,東太平洋溫暖的表層海水減弱了秘魯寒流的影響,為長久乾旱阿塔卡馬沙漠地區帶來集中豐沛的降水。

    我們開車進入黃昏,毛毛細雨飄落。我當時根本沒想去思考這雨水是反常天氣的一部分還是例行翻過玻利維亞高原而來的水汽,因為在細如針尖的雨中,兩隻小貓頭鷹鑽出了它們的地穴。

    穴小鴞的家正好在嚮導家附近,是嚮導常見面的朋友。貓頭鷹家周邊有公路穿過農田圍繞,都沒有讓它們覺得不適。放眼廣大美洲,從北到南,從加拿大和火地島,居民都有機會在庭院和郊外見到這種短圓的小猛禽,我懷疑穴小鴞是靠無所謂的心態而非強韌的適應力活著的。

(普納)穴小鴞 Athene cunicularia punensis. 穴小鴞廣泛地生活在美洲,分化出了二十多個亞種。阿塔卡馬的穴小鴞屬於punensis亞種。


    荒原上有小貓頭鷹的地方並不多,我第一天就把荒原上水草豐美的好去處都走了個遍,想再從沙漠裡摳出一個好去處就很難了。

    我的指尖在小旅社牆上的阿塔卡馬地圖上毫無目的地遊移,從東北邊的烏尤尼鹽沼一路跑到海邊的安託法加斯塔(Antofagasta),轉了好幾圈都沒有找到接下來的去處。根據我的經驗,地廣人稀視野開闊的荒原適合不加計劃地遊蕩,但我在阿塔卡馬的時間已經不多。

雨后街道上的水坑、水坑裡玩泥巴的娃娃,和一輛會說「倒車請注意」的電動三輪車


    旅社接待員建議:「雖然遊客扎堆,但還是去一下月亮谷吧」,於是我不太情願地籤下了去月亮谷(Valle de La Luna)的旅行單,卻仍希望有機會回到高山湖泊的火烈鳥身邊。

    我盼來的是一夜大雨。第二天上午傳來了洪水衝毀了馬丘卡附近道路的新聞,回到火烈鳥湖(見「火烈鳥」)已無可能。失去火烈鳥的我漫步在雨後暴曬的聖佩德羅·德·阿塔卡馬,昨天還幹硬結實的土路街道一夜間吸飽了水分,滿地都是張著大嘴的爛泥灘,渾黃色的嘴裡裝著灼熱的太陽,雨水溶出的鹽分被曬得重新結晶,給水窪套上了白圈圈。



    阿塔卡馬東邊不遠就是安第斯山脈的西麓,往西一兩百公裡則是秘魯寒流主宰的太平洋海岸。自高山到海岸,阿塔卡馬沙漠的面目美麗而多變,先是火山和溫泉星羅棋布,河流和綠洲穿插其間。從小鎮西行,海拔繼續下降,鹽鹼地和鹽湖群出現在了寬闊的盆地和平原中。

地面上隨處可見混雜泥土的鹽塊。確實是鹹的,我嘗了。


    我見到覆蓋「薄雪」的峽谷鋪展在夕陽底下,巖層隱藏的紋理填上了鹽晶,顯得紋理分明。要是能把整塊峽谷連著陽光切下來放進展示櫃,大概會很像糖霜年輪蛋糕。

    很不巧,我剛這麼一想,陽光就躲起來了,鹽晶換上了風塵僕僕的面目。我走到雪地邊緣,走進泥土和鹽交錯的地帶。看似鬆散的鹽雪並不像北方乾燥的雪花那樣飛濺。我伸手去抓地面,抓不出一點點鬆散的粉末,鹽幾乎全都牢牢長在地上,結成了鐵板一塊的硬殼,偶然有幾塊石英似的半透明石頭游離地表之外,但它們的味道顯示自己依然是鹽。

    先向東走五十步,再向西走五十步,腳下感覺的反饋我:鹽構築的地層寬廣得嚇人,這一帶幾乎沒有矽酸鹽質地的石頭,於是大小不一的鹽塊被開鑿起來充當路基和道邊,起到石頭本該有的功能.


    我這才回想起到街道水坑裡析出的鹽晶意味著什麼。阿塔卡馬,地球上歷史最古老的荒漠之一,它擁有過的時間太長了,長到稀少的降水也能把巨量的鹽分從每一個角落裡收集起來,搬到流水聚集的低地,填出一片鹽的海洋。

    構成海洋的一塊鹽能有多大?我見到地表廢棄礦坑的一面鹽牆,頂端高出地面五米多,牆根牢牢張在地面上,和地表的鹽殼連成一體,如果往下鑽下去,鹽層的空間大概也夠挖出一間地下宮殿的。

    我從開鑿過的鹽坑邊撿起一塊鹽碎片,偷嘗了一口大地,一瞬間,鈉鉀鹽固有的鹹味、鎂鹽和硝酸鹽混合的苦味、沙土味和更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並駕齊驅地從舌尖爬到喉嚨底

    這種味道的大地上不會有任何生命可能性,我在此前途徑過連片的荒原,無論是多乾燥,多少都會有植物生長的痕跡,一旦有了植物,就會有動物細微的痕跡。但在乾燥鹽鹼地上,休眠的微生物都難找到。

    生命的冷僻之地曾是礦業開發和戰爭爭奪的熱土。在合成氨等現代化工技術等尚未出現的十九世紀,阿塔卡馬地區沿海和內陸分別發現的鳥糞礦和硝酸鹽無疑是一筆天降財富,很不巧,這裡又是秘魯、玻利維亞、智利三國交界之地。乾旱地上的寶藏頃刻點燃了三國埋藏已久的矛盾。

    戰爭從1879年4月持續到1883年10月,以智利戰勝秘魯和玻利維亞聯盟收場。經此硝石戰爭(Guerra del Salitre)一役,秘魯失去塔拉帕卡(Tarapaca),玻利維亞失去安託法加斯塔(Antofagasta),同時失去太平洋出海口。智利得到了阿塔卡瑪沙漠的大部分,此後漸漸成為南美數一數二的強國。

站在南回歸線上,太陽從北方投來。情不自禁來一個JOJO立。


    這場戰爭確確實實地改變了三個國家的命運和南美的地緣格局,卻因為遠離世界島中心而很少出現在我們的歷史觀裡。

    戰爭之前,玻利維亞和智利的分界線是南緯24°,南回歸線以南,如今我站在南回歸線上,腳下的阿塔卡馬沙漠由智利的公路由南至北穿過。

    自然的歷史和人的歷史就奔馳在這路上,從沙漠裡的天際線滾滾而來,絕塵而去。


*世界島:哈爾福德·麥金德1902年提出的地緣政治概念。他認為亞歐非組成世界島,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饒的陸地組合。

相關焦點

  • 聖佩德羅· 阿塔卡馬
    聖佩德羅·阿塔卡馬聖佩德羅· 阿塔卡馬 ,世界旱極,一年三百多天烈日暴曬,擁有最接近月球表面地貌的景觀,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最喜歡的觀星勝地。「這是我們唯一沒發現生命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死亡之地。」研究 阿塔卡馬 沙漠多年的 美國 地理學家克裡斯·馬凱說。「無論在南極、 北極 ,或任何其他的沙漠,鏟起一塊土,總能發現細菌。
  • 紅塵沙漠 阿塔卡馬:雨、霧和「草泥馬」
    幾乎沒怎麼多想,我選定了智利北方的阿塔卡馬沙漠,那裡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的離岸風。我從紀錄片和照片中揣測,阿塔卡瑪沙漠必定是炎熱乾燥,被灰黃的色調永久地主宰,環境和南極-亞南極地區風格迥異,非要說的話,和南極倒是有一個相似點,那就是生命的貧乏。
  • 阿塔卡馬:地球最接近火星的地方(組圖)
    這裡土壤荒瘠、強酸性,連細菌也不能存活阿塔卡馬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自然環境,這裡土壤荒瘠、強酸性,連細菌也不能存活,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因為缺水。這裡每十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來度量,而在沙漠的某些部分,已經數百年都沒有出現過絲毫的降水跡象。
  • 世界「旱極」——阿塔卡馬沙漠
    這期就講講智利北部的紅,也是世界上最旱地區之一—— 阿塔卡馬沙漠 (San Pedro de Atacama)!但阿塔卡瑪沙漠雖然很旱,卻並非不毛之地。在這裡有著超過200多種花,只是大部分時間這些花種都處於休眠狀態。2015年的 厄爾 尼諾現象給這裡帶來了一場超乎以往的大雨,沙漠土地裡休眠的各種花朵種子瞬間發芽、生長、開花,在沙漠中綻放。
  • 智利- El Tatio間歇泉和月亮谷在日落時在阿塔卡馬沙漠
    在阿塔卡馬沙漠享受愉快的早晨旅行和晚間旅行。早上到日出時分到El Tatio間歇泉,下午晚些時候到月亮谷觀賞日落。在我之間,我在Alto Atacama酒店的SPA和遊泳池度過了幾個小時,這是一家位於阿塔卡馬沙漠中間的五星級豪華酒店。
  • 火星漫遊 - 智利阿塔卡馬沙漠
    鼻子幹脫皮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只能用西班牙語了…靠出發前一個月背好的單詞短句和精神領悟,我們就這樣開始了火星探險阿塔卡馬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沙漠,整個區域地理風貌包羅萬象,可以看到溼地,鹽沼,風蝕,地熱,彩虹斷層山脈等風光,秒殺紐西蘭南島。我們的計劃是三天報三個團:觀星、月亮谷與鹽湖一日遊。
  • 【遊走】都教授曾說,阿塔卡馬沙漠是他在地球上最喜歡的地方
    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在安第斯山脈太平洋之間南北綿延約1000千米,主體位於智利境內,也有部分位於秘魯、玻利維亞和阿根廷。阿塔卡馬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自然環境,沙漠的某些部分,已經數百年都沒有出現過絲毫的降水跡象,是全世界最乾燥的地區之一,被人們稱為「幹極」。
  • 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終年不降雨,卻突變花海
    三毛的故事讓我們都對沙漠有了一個朦朧的概念,但沙漠可不止撒哈拉。還有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阿塔卡馬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總面積約為18.13萬平方。不要以為這是個沙漠就無人踏足了,在"幹極"阿塔卡馬沙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了迷人景致。寬廣的鹽鹼地和永恆的雪火山遠遠望去別具情致。
  • 智利沙漠裡的「如來神掌」:不是表現厲害之處,而是表達人類無助
    其實在南美洲境內的無垠的一片沙漠之中有著這麼一個如來神掌,並不是像電影裡演的那樣是從天上降臨下來的,而是從地面伸展出的巨大的手掌直指蒼穹。其實是一個神奇的雕塑,顯得非常獨特。位於智利港口城市,在一個是沙漠之中。這個沙漠叫做阿塔卡馬沙漠,雖然地理位置相當的偏僻,但是很多的遊客,由於好奇想見識這個巨掌就都被吸引而來。智利沙漠裡的「如來神掌」:不是表現厲害之處,而是表達人類無助。
  • 天文學家用阿塔卡馬沙漠望遠鏡計算宇宙的年齡
    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高處,距離暗淡的光汙染的輝光有幾英裡遠,隱蔽在此的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正處於尋找天空答案的最佳位置。那麼,它最近考慮的問題是什麼呢? 天體物理學家表示:「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普朗克和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一致的答案。這說明了一個事實,這些困難的測量是可靠的。」
  • 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這片世界最乾燥的地方也是世界最好的觀星地!
    在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陽光灑在月亮谷的巖石山脊上。
  • 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原來也能繁花似錦!
    說起沙漠,人們往往會在第一時間想起撒哈拉沙漠。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寫道: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廣為流傳,撒哈拉沙漠也成了情侶之間的又一定情所在。
  • 科普:阿塔卡馬沙漠,繁花似錦
    第五章《植被與土壤》第一節《植被》,情景導入,沙漠裡滿地野花綻放,儼然成為花的海洋,這裡的沙漠,就是世界的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 這片連接智利、玻利維亞和秘魯的沙漠背後竟然藏著這樣的驚天秘密
    電影用阿塔卡馬沙漠的美景,祥和美好的生活開始,到逐步深入地底降臨黑暗,一場礦難突如其來。被困於避難所的礦工與地表的家人、政府形成三方力量,有絕望,也不放棄,更加力爭,與死神拼搏的生命賽跑形成,再加上智利國內的關注,國際的報導,這場生命爭奪戰,由悲傷轉希望,最終成就營救奇蹟。
  • 阿塔卡馬的日與夜
    ESO位於阿塔卡馬沙漠的ALMA射電望遠鏡(圖片來自ESO)    大叔說,阿塔卡馬沙漠之所以受到青睞,得益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海拔高,氣候極度乾燥,且人煙稀少。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意味著在阿塔卡馬沙漠進行觀測時不容易受雲層和光汙染的影響,相應的,阿塔卡馬沙漠也成為了全球最佳觀星地之一。按大叔的說法,僅有夏威夷的觀測條件能與其匹敵。
  • 阿塔卡馬太陽能汽車挑戰賽在智利拉開帷幕
    索比光伏網訊:1月11日阿塔卡馬太陽能汽車挑戰賽在智利拉開帷幕。將於今年11月舉行的拉丁美洲太陽能電動車競賽將邀請這一區域的參賽者穿越阿塔卡瑪沙漠。 圖為由哈維裡亞那天主教大學研究的太陽能電動車DIMM PUC在賽道上馳騁。「阿塔卡馬太陽能挑戰賽」是拉丁美洲首次舉辦的國際太陽能賽車大賽。
  • 想起阿塔卡馬
    // 沒看到流星   阿塔卡馬沙漠據說是地球上最適合看星星的地方。 看星星其實是我等遊客的說法了,更厲害的介紹是,這裡有著全世界最昂貴的地面天文臺——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是拍攝到黑洞和索倫之眼恆星系統的地方。 沙漠裡的小鎮叫聖佩德羅,San Pedro de Atacama,剛到的時候是有一些失望。天色變暗的第一時間,我仰頭看天,發現跟普通城郊看到的星星也差不多啊。
  • 世界第一乾旱沙漠,連續91年沒有下過雨,仍有100多萬人生活在那
    眾所周知,在環境惡劣的沙漠裡很難生存,但現在真的也有少數人真正地去體會沙漠裡生存的殘酷,在沙漠危機時期,擁有「水比黃金貴」是很正常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沙漠一年四季都沒有雨,反而會很少下雨,但是,世界上有一個沙漠之地,從1991年開始就沒下過雨,生活環境極其惡劣。
  • 火星表面被指出現人形外星人 尺寸和「阿塔卡馬外星人」很接近!
    火星表面被指出現人形外星人 尺寸和「阿塔卡馬外星人」很接近!時間:2016-06-25 15:3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星表面被指出現人形外星人 尺寸和阿塔卡馬外星人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