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更挑戰賽#
大家都知道,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發作的核心要素。於是,就有人想,能不能通過什麼方法,讓尿液變成鹼性,從而起到預防作用?還有人想得更現實,不是有鹼性飲料和小蘇打嗎?每天服用,就不需要吃藥了吧?這些想法靠譜嗎?尿液鹼化是怎麼回事?有什麼風險嗎?咱們現在來解析。
咱們平常所說的尿酸值,是通過血液檢測獲得的,血尿酸值與尿液的酸鹼度,並不是相同的概念。尿液的酸鹼度,是通過尿常規檢查獲得,正常的尿液隨機檢查,酸鹼度範圍在4.6到8.0之間;晨尿多數在5.5到6.5之間,平均的酸鹼度為6.0,就是說,咱們人類的尿液,在正常情況下,就是偏酸性的。
尿液的酸鹼度變化,是機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反映。尿液酸鹼度變低,主要見於酸中毒、由於腎小管分泌異常引起的低血鉀性鹼中毒、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痛風、白血病等情況;尿液酸鹼度升高,主要發生在鹼中毒、泌尿系統感染、腎小管酸中毒等情況。
咱們機體的尿液是弱酸性的,如果尿液的酸鹼度過低,酸度過強的尿液,容易析出更多結晶,增加尿路結石的風險;鹼性過強的尿液,過久停留在膀胱之中,尿液本身的抑菌作用就會減弱,從而帶來尿路感染風險的增加。尿液鹼化,的確是1種治療手段,主要目的是通過藥物,增加某些鹽類物質的排洩,用於解毒或藥物中毒救治。常用的尿液鹼化的藥物是碳酸氫鈉片,也就是咱們俗稱的小蘇打,使用方法是每天3次,每次1克。另外1種常用的藥物是枸櫞酸鉀鈉顆粒。但是,這些方法,必須掌握嚴格的適應症,而且要在醫生監督下,通過醫學檢測數據指引來使用。
碳酸氫鈉,會增加胃內壓,引起噯氣,長期使用會增加鈉離子的攝入,引起心臟負荷增加和水腫;枸櫞酸鉀鈉則會加重急性或慢性腎功能衰竭,還可能引起高鉀血症。因此,尿液鹼化,不是在家裡做饅頭那樣簡單,味道發酸,就加鹼;鹼放多了,再加麵粉。盲目進行尿液鹼化,不僅會引起電解質紊亂,還會帶來其他健康問題。
相關的研究表明,通過口服小蘇打等方法鹼化尿液,的確有一定的降低尿酸水平的作用,但是,效果非常有限。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否需要通過鹼化尿液進行治療,主要參考晨尿的酸鹼度。通常,如果患者服用苯溴馬隆等促尿液排洩藥物時,由於藥物作用,可以使尿液中的尿酸濃度明顯升高,會增加尿酸性結石形成風險。這時,可以通過大量飲水以及鹼化尿液的方法,預防尿路結石。
小蘇打,以及某些所謂鹼性飲料,本身沒有直接降低尿酸的功效,只是會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從而使尿酸更容易排出,但是,這類效果,是無法與那些真正的降尿酸藥物相比的。因此,通過降低尿酸來預防痛風,正確的選擇,還是按個人情況,選擇服用不同的降尿酸藥物。此外,還需要注意,飲食也是影響尿液酸鹼度的重要因素,比如綠色蔬菜、杏仁、椰子,甚至是橙子或檸檬等味道呈現酸性的水果,經過消化吸收後,都可以起到鹼化尿液的作用,而過多進食肉類等高蛋白食物,則容易造成尿液酸化。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