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家屬請在門外等候。」
誰知,那名「小夥子」
卻說:「我不是男家屬,
我就是患者。」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21歲女子竟是「小夥子」,醫生通過手術為她恢復女兒身
近日,滄州市中心醫院婦二科主任錢素敏正在門診上出診,推門進來兩個人:一名中年女子和一名「小夥子」。門診室的醫生助理提醒說:「男家屬請在門外等候。」誰知,那名「小夥子」卻說:「我不是男家屬,我就是患者。」
醫護人員仔細一看,這名患者身高約有1.8米,體重在100公斤左右,外貌比較粗獷。
醫生助理急忙道歉,可這名患者並不在意,好像已經習以為常了。
身體異於普通女孩
旁邊的中年女子是患者的姑姑。
據其介紹,患者今年21歲,她剛出生時,家人就發現孩子腹股溝部位有個腫物,而且下體與正常女嬰不太一樣。當時,孩子出生醫院的醫生告訴他們,可以等孩子長到12歲時再到醫院檢查。
後來,由於孩子的母親早逝,家人沒有太在意這件事,孩子也被當成女孩養大。不過,患者的身高一直明顯高於同齡女孩。到了青春期,她的聲音變得有些粗啞,乳房雖有發育,但是一直沒有月經來潮。
患者曾去其他醫院進行檢查,但沒有找到具體原因,於是又來到滄州市中心醫院就診。
染色體為男性
錢素敏給患者檢查了身體,發現其乳房發育稍差,雙側腹溝溝處各有1個5釐米×3釐米的包塊。患者隨後做了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其盆腔內沒有子宮和卵巢的影像。
錢素敏初步認為,患者雙側腹股溝的包塊是隱形睪丸。這種情況很少見,她建議患者去查染色體。
染色體檢查結果令錢素敏大吃一驚:患者的染色體顯示是46,XY。
錢素敏介紹,一般情況下,如果染色體是46,XX,那麼患者就是女性;而染色體是46,XY,則患者為男性。
結合這名患者的具體情況,錢素敏判斷,她患上了雄激素不敏感症候群。
據了解,雄激素不敏感症候群是男性假兩性畸形,屬於性發育障礙疾病的一種,在男嬰中的發病率約為1/99000至1/20000。
患上這種病的主要原因是,位於患者染色體上的雄激素受體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功能缺陷。也就是說,儘管有睪丸,而且能分泌雄激素,但患者對雄激素完全不敏感,第二性徵向女性方向發展。
接受手術,回歸女兒身
「人的性別一般是從染色體、激素、性腺、生殖器官、社會性別和心理性別等層面進行定義。具體到這名患者來說,她的社會性別、心理性別是女性,而染色體、基因性別是男性。
治療的根本目的是幫助患者矯正畸形、確定社會性別、儘可能維持性功能、消除心理障礙。目前在我國,這類患者均是選擇女性身份來進行手術治療。如果不切除睪丸,會有癌變的可能性。」錢素敏說。
日前,錢素敏幫這名患者完成了雙側隱睪切除手術。
【來源:觀邯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