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文章說得煞有介事,令很多經常乘坐高鐵出行的網友惴惴不安。
中國高鐵車廂輻射值大不大?讓實測數據說話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期刊主編、同濟大學教授孫章告訴記者,我國高速鐵路上運行的列車,使用的電力一般為2.5萬伏特、50赫茲交流電。相應地,高鐵的高壓電力設備就會輻射出這個頻率段的電場和磁場,屬於「極低頻電磁輻射」,完全不同於X光的電離輻射。因此,網傳文章中「坐高鐵=照X光」的說法純屬誤導。
有電的地方就有輻射,普通火車、地鐵都有輻射,手機、剃鬚刀有輻射,太陽光也有輻射。我們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輻射場。有沒有輻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輻射值是多少?影響不影響我們的健康?
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規定,高鐵產生的磁場輻射的安全標準為100微特斯拉(磁感應強度單位)以下,電場輻射的安全標準為5千伏/米以下。
北京衛視曾對高鐵的磁場輻射進行過現場測試,實驗人員用專業儀器在高速行駛的高鐵車廂內的不同位置,分0.3米、0.9米和1.5米三個高度進行測量。以車廂中部測得的數據為例,在三個高度下分別測得0.1微特斯拉、0.14微特斯拉和0.04微特斯拉。車廂其他部位測得的數據也與車廂中部測得的數據接近,無顯著差異。
北京鐵路局的專業人士測量高鐵車廂中的電場輻射發現,不同車型的一等車廂、二等車廂、車廂連接處、駕駛室等位置,電場輻射值分布在0.011—0.021千伏/米的範圍內。
孫章告訴記者,比對這些數據不難發現,中國高鐵的電磁輻射量要遠遠低於國際標準,根本不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德日法高鐵防輻射有「黑科技」?還真挺能扯
網傳的《少坐或者不坐中國高鐵》言之鑿鑿稱,德國、日本、法國的高鐵分別採用了黑體冷卻技術、特種鋼化玻璃、硫化鉛隔離層等先進技術來防輻射。這是真的嗎?記者一一進行了求證。
「德國人用的是黑體冷卻技術。簡單說就是講輻射部位元器件的溫度控制在零下。這樣可以避免高溫黑體輻射問題,從而有效降低了輻射強度。」
求證結果:「黑體冷卻」只是一種理論,現實中還沒有這項技術。
「日本採用的是比較保守的車廂屏蔽技術。一方面新幹線車體的玻璃是特種鋼化玻璃,既在原始的硼酸玻璃溶液中加入了35%的碳化鋼和5%的氧化鉛。」
求證結果:這種所謂的防輻射玻璃「一般是指用在醫院X光室或者核電站、摻入少量鉛的玻璃。它可以吸收和阻擋X射線輻射和核輻射。」而高鐵運行中產生的低頻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與這類防護玻璃的功能風馬牛不相及。
「法國的TGV技術為了控制輻射總量,在車廂底部和頂部分別墊入了250mm的硫化鉛隔離層……」
求證結果:硫化鉛有毒,受高熱會分解產生硫化氫、氧化硫、氧化鉛等有毒硫化物煙氣,如出現洩漏,需要佩戴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歐洲鐵路對重金屬和有毒物質要求含量極為苛刻,怎麼會用硫化鉛做隔離層?
中國高鐵的電磁輻射量要遠遠低於國際標準,在防輻射方面有什麼「黑科技」嗎?孫章透露,高鐵車廂內部的電磁輻射主要來源於車廂底部的牽引電機,其實阻擋電磁輻射並非難事,一塊金屬板就能起作用。他說,中國高鐵車廂的金屬外殼對於電磁輻射有一定的屏蔽作用,車廂座位下的加厚金屬板,也可以有效阻擋來自於牽引電機的電磁輻射。
動車軌道附近牲口都偏瘦?造謠者對話被曝光
孫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早在2013年曾在網上流傳,最近再度被瘋傳,可謂沉渣泛起。
根據這一線索,記者找到了2013年時首次出現在網際網路上的這篇文章,標題是《高鐵輻射嚴重,乘務員集體辭職》。當時國家鐵道部官方微博「@中國鐵路」作出闢謠:「鐵路部門未發現值乘高鐵乘務員不孕、流產的情況,更沒有集體辭職的現象。」
在近期的這輪傳播中,文章又增添了「靠近動車軌道的地方,牲口都明顯偏瘦」的新說法。
從上圖的聊天記錄可以發現,造謠者利用了公眾缺乏專業知識的弱點,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肆無忌憚地造謠,有愚弄公眾之嫌。
綜上,可以斷定網傳文章純屬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