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蕊 工業行業的環境治理一直是生態環境治理的重點。其中化工行業如何既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又能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減輕環境汙染,成為行業專家和企業關注的問題。近日,由北京化工大學、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超高純度化學品精餾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召開的科技成果鑑定會,生產晶片和單晶矽急需的高純矽料,有望打破國外公司壟斷。
據了解,高效分離回收技術可將化工、醫藥、輕工、冶金等行業排放的化學汙染物,通過高效率的分離技術分離回來,進一步提純精製,變為高純度、高質量的產品。
作為「超高純度化學品精餾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的技術負責人,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李群生介紹說,這一項目與環保產業關係非常密切。在近30家化工企業推廣應用3年來,共計少排放37萬噸化工物質,節能折合標準煤25.8萬噸。在生產高端化學品,提高質量、節能減排方面,僅近3年創造經濟效益達32.69億元。
李群生認為,工業汙染治理的理念,應該是源頭儘量多分離回收,減少排放,主動治理,而不是在末端用微生物處理或者焚燒的方式被動處理。
作為成果鑑定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舒興田認為,這項成果創新性強,技術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利於推動行業科技進步。
「超高純度化學品是電子、航天、軍工等行業急需的高端基礎化工材料,其精餾核心技術的開發是實現產品高端化、提升我國製造質量和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超高純化學品精餾存在分離物系複雜、雜質與產品沸點相近、所需理論板數和能耗隨純度提高呈指數增長等世界性難題,一直是制約超高純度化學品生產的瓶頸之一,因此這一技術也是國內外搶佔的戰略制高點。」他介紹說。
目前,這一技術成果在化工行業近30家企業百餘個項目中成功應用,生產出了市場急需的高純矽料(純度高達10N級)、高端聚氯乙烯(單體純度為99.999%,聚氯乙烯通過了出口歐盟、美國ATS155項指標檢測)等多種超高純化學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滿足了我國電子、航天、軍工等領域超高純化工基礎材料的需求,部分產品出口到歐盟、美國等地,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王峰表示,化工產業是重要的基礎工業,超高純度化學品關鍵技術研究開發成功,為我國在電子信息、高新材料、航天航空、國防軍工等領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在目前國際貿易複雜多變的情況下,為我國在相關領域搶佔制高點、滿足超高純度重要基礎原材料需求,提供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