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林長制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2021-01-13 求是網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面推行林長制、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提出明確要求。就《意見》有關問題,記者專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關志鷗。

  記者:請問什麼是林長制?《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關志鷗:林長制是以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為目標,以壓實地方黨政領導幹部責任為核心,以制度體系建設為保障,以監督考核為手段,構建由地方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林長,省、市、縣、鄉、村分級設立林(草)長,聚焦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重點難點工作,實現黨委領導、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全域覆蓋、源頭治理的長效責任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林草生態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我國森林覆蓋率23.04%,低於全球30.7%的平均水平,特別是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人均森林面積的1/3。總體而言,我國森林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質量不高、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脆弱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生態產品短缺依然是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所以在繼續加大林草生態建設的同時,必須構建最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制度體系。

  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是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探索實踐的林長制是生態文明目標責任體系的一個重大制度創新。2017年以來,安徽、江西在全國率先探索林長制改革,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保護發展森林資源責任體系。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3個省區市開展林長制改革試點。

  新頒布實施的《森林法》提出,「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的需要,建立林長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明確提出要「推行林長制」。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提升我國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後一個時期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的重大制度保障和長效工作機制。

  記者:全面推行林長制有什麼重大意義?

  關志鷗: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重要時期,中央決定全面推行林長制,這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將為保護發展林草資源提供強大的制度保障。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安徽、江西等地積極探索林長制,林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發展,實現了生態改善和綠色發展「雙贏」,成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成功典範。全面推行林長制,就是要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理念,大力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積極保護發展林草資源,全面提升森林和草原等自然生態系統功能,更好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大舉措。近年來,一些已經推行林長制的地區,以林長制為基礎,因地制宜推出「林區警長制」「林長+檢察長」「民間林長」等系列新制度,形成了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強大合力,釋放出良好的治理效能。全面推行林長制,是生態文明領域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將有效解決林草資源保護的內生動力問題、長遠發展問題和統籌協調問題。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行林長制,就是要嚴格實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落實生態空間管控邊界,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築牢自然生態安全根基。通過建立林長制,明確生態保護修復的區域空間、主體責任和目標任務,著力解決本區域和跨區域的生態保護修復問題。同時,隨著林長制全域覆蓋,將加強林草部門基層基礎建設,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從根本上解決保護發展林草資源力度不夠、責任不實等問題,讓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更有保障。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壓實地方生態保護責任的關鍵舉措。全面推行林長制,要強化地方黨委政府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的主體責任和主導作用,將各級林長明確為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使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責任由林草部門提升到黨委政府,落實到黨政領導,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這是林草資源保護發展責任制的突破和升級,從根本上解決了生態保護責任模糊、「誰管誰都不管」的問題。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實現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行林長制,有利於聚集資源和力量推進林草事業發展,使林草資源保護發展更有力度、更高質量。在各級林長的組織領導下,將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同時,通過建立和執行林長會議、信息公開、工作督察、投入保障、工作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可以協調解決資源保護發展中的各種重點難點問題,為林草事業改革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記者:下一步如何將林長制落到實處?

  關志鷗:《意見》出臺,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的高度重視。各級林草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貫徹落實《意見》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周密安排部署,堅決落實落細。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制度保障。在推行林長制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從制度層面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和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推行林長制的主體責任。國家林草局將設立林長制工作辦公室,印發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指導推動各地建立林長會議、信息通報、工作督察考核等制度。各省級黨委、政府要結合實際,儘快出臺或完善實施方案和相關制度辦法,明確林長組織體系,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林長。

  二是要加強督查考核,構建責任體系。建立林長制,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履行責任制,防止形式主義。科學制定考評指標,設立考評體系,實行差異化、動態化、科學化考評。國家林草局將按照中央要求,制定督查考核辦法,強化對省級總林長責任落實的監督考核,地方各級林長的考核結果要作為黨政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履職盡責不到位的將嚴肅追責問責。

  三是要加強部門協作,建立長效機制。各地要在總林長的領導下,各部門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協調聯動。要積極探索構建林草資源管護的長效機制,加快現代化信息技術使用,建設林草生態網絡感知系統,推行網格化、精細化資源管理。國家林草局將對各省區市林長制落實情況進行通報,協調解決林草資源保護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

  四是要加強宣傳引導,抓好培訓交流。精心組織林長履職能力培訓,積極推廣各地好經驗好做法,抓好示範引導。加強宣傳和政策解讀,提高公眾管護林草資源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營造全社會愛綠護綠植綠的濃厚氛圍。

相關焦點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底線在哪兒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其中,「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等新提法與表述引起了業界專家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
  • 如何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專訪國家林草局黨組書記...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如何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專訪國家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關志鷗新華社記者胡璐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提出確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長制。這意味著我國所有的森林和草原都將擁有專屬守護者。為什麼要全面推行林長制?各地探索林長製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 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全文如下。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對於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 新時代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價值意蘊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重大現實意義。
  • 太原市全面推行林長制,設立四級林長各司其職
    新年伊始,市政府正式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在我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全面推進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體系向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方向發展,宜林荒山荒坡實現基本綠化,重要區域綠化、彩化、財化建設初見成效,著力實現增綠、增效、增收目標。到203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要達到30%以上,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4‰以內,森林病蟲害成災率控制在3.0‰內。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
    地方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承擔林長制組織實施的具體工作。  (四)工作職責。各地要綜合考慮區域、資源特點和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科學確定林長責任區域。  二、主要任務  (五)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生態保護。嚴格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管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控制林地、草地轉為建設用地,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的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禁止毀林毀草開墾。加強公益林管護,統籌推進天然林保護,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落實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
  • 林長制|林長制改革成效顯現
    目前,全國已有23個省(區、市)全域或部分推行林長制。其中,安徽、江西、山東、重慶、海南、山西、貴州等省(市)全面推開,探索了寶貴經驗,顯現了改革成效。 林長制是以嚴格保護管理森林等資源、維護生態系統穩定為目標,以強化各級領導幹部屬地管理責任為核心,構建屬地負責、黨政同責、部門協同、全域覆蓋、源頭治理的保護發展森林等資源的長效機制。
  • 貴州全面實行五級林長制 「兩山」轉換實現美與富
    記者從冊亨縣林業局獲悉,林長制讓當地林業發展有了紮實的制度靠山,確保當地的一山一坡、一園一林、一區一域都有人專管,每年林業綜合價值達95億元,帶動10萬林農增收致富。錦屏縣敦寨鎮雷屯村,徽派建築風格的房屋與苗侗風格建築相互交錯,房前屋後綠樹成蔭(朱守劍 攝)貴州是長江、珠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更是首批3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明確要「健全山林保護制度」。
  • 申維娜 王從 劉麗紅: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要通過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來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空間的佔用;通過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來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支持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通過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發展綠色建築,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推動降低碳排放強度,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全市河長制暨林長制工作會議召開
    1月6日上午,全市河長制暨林長制工作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劉志明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河長制、林長制的決策部署,以堅定的決心、有力的舉措、務實的作風,推動全市水環境質量和造林綠化水平持續提升,為建設美麗泰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坤主持會議。
  • ...紮實抓好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堅決守住安全紅線和人民…
    彭清華在全省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會議上強調 紮實抓好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堅決守住安全紅線和人民… 2020-12-03 16:0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探索適合蒙山森林生態系統修復模式 臨沂全面實施森林質量提升試點...
    為全面推進國有林場省級林長示範點暨林長科技創新示範區森林質量提升改造工作,實現沂蒙生態林業從「綠起來」到「好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轉變。今年3月中旬,臨沂在蒙陰縣天麻林場召開的省級林長示範點暨林長科技創新示範區森林質量提升推進會,正式吹響了省級林長示範點森林質量提升的號角。
  • 江西公布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年成績單
    三年來,江西生態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全面建立,35項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江西建立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693萬畝,32個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同時,江西全面構建以五級「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為核心的全要素全領域監管體系。
  • 優化生態安全格局 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服務
    一、生態安全格局優化是實現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堅持綠色發展,有度有序利用自然,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
  • 《中國綠色時報》頭版頭條刊登我市「林長制」工作經驗做法
    2021年1月11日,《中國綠色時報》頭版頭條刊登了我市「林長制」工作的經驗做法,現轉載如下:山東聊城:四級共抓三綠並行聊城市是山東省首個平原地區國家森林城市。2019年以來,聊城市全面推進林長制改革,建成了覆蓋全市的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體系,形成了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責有人擔的良好局面。
  • 「護綠生金」:中國建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
    林長制實施後,趙平的上級林長了解到實際困難,迅速推進了問題解決。「過去林業領域碰到多頭管理又找不到頭緒的事兒,如今終於找到了辦事兒的人。」這是林長制的實施給趙平最深切的體會,「停留在口頭上和紙面上的,落到了政策和實踐中,大大提升了林業人的信心。」在趙平的經營下,嶧山森林公園將9000畝的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
  •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推行生態優先的投資消費模式、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 青島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人士談「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 觀點|深刻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內涵
    這些目標任務和重要舉措,既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美麗中國」目標以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一脈相承,又順應新的發展形勢,並具有明細化、體系化特點。這對於新時代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實踐動力。